(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42076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西部散文网

>

美文欣赏

>

正文

追忆三妹

来源: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程怀祥
发布时间:2019.12.26

追忆三妹

/程怀祥

 

又是十五月圆夜。深秋恬静的山村,忙碌一天的乡民进入梦乡,月光浸透的大地犹如白昼,皎洁柔和,我独自慢步洒遍银辉的庭院,仰望星空里的一轮明月,深藏在内心的隐痛又一次迸发。三十年前的今夕,年仅二十岁的三妹,被那无情的炊烟夺走了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她那传奇而绚丽的一生。但灵魂犹在,浩气长存.也许早已奔月,以嫦娥为友,以玉兔为伴。也许正在那遥远的广寒宫中与我同感,思乡念亲,也在静静地聆听秋风拂过树冠时,叶儿发出的沙沙声;院外低凹草塘处发出的蛐蛐声、蛙声;以及我这发自肺腑、跌宕起伏的心声融合在一起,形成诉畅别情之音,流淌于青山绿水之间,倾听这里曾经发生的往事。

正是:


      小院银光空旷静

      微风拂树叶衰情

      忽惊草下蛐鸣叫

      唯有琼月照我心


躺身于床,辗转反侧、难以静心,也许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寻找珍藏三十多年遗留的相册和日记本。陈旧泛黄的日记本,是她参加上海电影制片厂《童年的朋友》拍摄的留念。含有黑白照片和邮票的相册,是她同学的赠予。翻阅相册,看到那亲切感人、笑容满面的神情,一幕幕往事萦绕脑际,清晰的眼角模糊起来,澎湃的心潮难以言表,望着窗外的月亮,打开记忆的阐门追朔往事,提起笔来表达我内心无尽的思念。


勤奋苦学探人生


三妹清霞生于公元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五日夜,在我遥远的记忆里,那个属于我们童年的摇篮,一声声不停的婴儿的啼哭打破了沉静的月光之夜,惊醒了早以进入梦乡的我们兄妹,一个生命的诞生让全家人喜悦无比。

她从小既勤快又聪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人民公社大集体时代,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我家人口多,劳力少,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父母每天都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家务劳动几乎落在我们兄妹身上,她勤快、灵巧,每天承担着打扫卫生、喂鸡喂羊等力所能尽的家务。每天晚上父母在煤油灯下为我们制作鞋袜,缝补破旧衣服,似乎有做不完的针线活。母亲常常一边做针线,一边给我们讲故事,出谜语。三妹特聪明,谜底让她一猜就准,还能把故事几乎原汁原味地讲述给村里的小伙伴,伙伴们也常常追逐于左右,所到之处充满了欢乐和温馨。让我从内心羡慕她那过人的才华和人格魅力。

她七岁那年上了小学,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她从不落学,积极进取。在家做完家务,从不贪玩,自觉地看书学习。十二岁那年上了中学,开始了住校学习,每到周末才能回家。带点小米、芋头等食物和极少的生活费用。她深感这个兄妹们都在求学阶段家庭的困惑,懂得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在生活上从不于他人攀比,课外书籍基本是转借、手抄所获。她非常珍惜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即使遇到节假日也不轻易放过,别的同学回家过节,她仍然住校安心学习,优异的成绩和忘我的学习精神,嬴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所获的各种荣誉证书挂满墙壁,这既是她的成就,也是全家人的骄傲。

她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坚毅的进取心理,得到人们普遍的赞许。然而命运对她确实不公平,在本年度中专招生考试录取中,离录取分数线只有六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失败是成功之母,面对失败,她没有气馁,渴望继续复读。然而思想守旧,观念落后的父亲认为复读没有希望,加之家庭生活困难,让她另谋职业。母亲虽然支持复读,却又熬不过性格倔强的父亲。但心气高雅的她怎能服输,面对落选的黯淡和父亲的态度双重压力,孤立无助的她,向远在内蒙打工的我寄来书信,诉说准备继续复读的想法和父母的态度。我回信鼓励她要吸取教训、继续深造,争取考入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书信上又劝导了父亲,寄予了学费和书籍。就这样又开始了她的复读生涯。一年多朝朝暮暮、废寝忘食的进取精神,使她的身心疲惫不堪、面黄肌瘦。在她第二次的中专招生考试中,由于过分紧张昏倒在考场上。失去了她梦寐以求的希望之光。沉重打击让身心俱疲的她一蹶不振。数日后,痛中疗伤的她又振作起来,在一个服装厂学习服装制作技术。直到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五日夜,在所住的租房内,被无情的气夺去了年仅二十岁的生命。

走进榆林二院的太平间,看到三妹那面无表情,灰白相接的脸色,静静地躺着,悲恸的泪水夺眶而出,父母在感天动地、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中,昏过去又醒来,强行于院中,家人和亲友的嚎哭声感动了天,愁云惨淡、星星在哭涕,月亮在流泪;感动了地,喧闹的城市似乎静默了许多,街道在旋转,高楼在沉默;感动了人,行走街道的人流似乎驻足不前,不约而同的深情地注视着,默默地哀悼着,缓缓地离开。

走进她的租房内,暗淡的房间煤气迂回未消,灶台上被烟熏黑的一碗吃剩的黄米饭,还在等待着主人的到来,看着让人一阵心酸难过。炕头上是杂乱的被褥、衣物,枕头边放着她那心爱的相册、笔记本。翻开相册,一张张笑脸印入眼帘,夺眶而出的泪水流于崭新相册上面。是梦、是幻、感觉她还在,笑着向我们走来。但又不是梦,是无情的现实。又让我感到头晕目眩,满目都是她的身影,不知何处是清霞,患得患失、徘徊不定。


崇高的品质铸灵魂


勤劳朴素、助人为乐是三妹一惯的生活态度。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处于榆阳南部山区的家乡,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仍然过着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生活。能吃饱穿暖就是人们最大的渴望,经济来源微不足道。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导致十年九旱、气候恶劣。大面积的灌木林种柠条是维持生态的主要林种。每年采摘、出售柠条种子是乡民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

每逢暑假恰是柠条种子成熟的时节。父母为了鼓励我们,谁采摘、谁受益。三妹不失时机每天上山采摘,在酷暑焰热的烈日下,在浑身带刺的柠条枝头釆摘种子实属不易,手被刺破,疼痛难忍。这种我们都吃不消的生活,她却不屑一顾、坚持不懈。有付出就有收获,有了可观的收入,她除购置必要的衣物、日用品,剩下的购置了书籍、学习用具等。

勤劳、朴素的风格是她从小历练而就的,各类家务生活,心灵手巧的她无论干什么都尽美尽善。衣着装饰从不奢侈,普通的衣物被她清洗的干净得体、整洁大方。艰苦朴素的生活贯穿于始终。

温尔文雅、助人为乐是她惯于一生的品质。她的热情大方、语言幽默,无论在家、在村或在校,走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喧闹声、说笑声,欢乐活跃的氛围充满了小屋、院落和村庄。她以礼待人、和蔼可亲。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和她相处,品学谦优的她能给他们讲述传奇故事、趣味童话、谚语、科技常识以及学校的所见所闻。她对村里老年人特别敬重,问寒问暖啦家常,帮助做一些重体力生活。这些上年人赞许说:”看清霞这女孩多有礼貌,又懂事又会说,多讨人喜欢,将来必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她能说会道,遇事解难。 记得有一次,村里的弟兄两家因为院墙界线问题发生争执,互不相让。恰好被三妹遇到,对他们说:"两位叔叔别争吵了,我讲个故事你们听听再说。很久以前,也有两位老人,因为两家宅院相连,中间没道,互相争执不让道,想打官司,其中一位老人给朝中做官员的儿子寄予书信,要儿子给当地官员打个招乎。过后收到回信,写有‘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父亲看到书信,深感邻居之间为墙何必刻意薄情呢,于是主动退了三尺。邻居也有所感动,也退了三尺,这样一条六尺的道路就有了。古人能有这样的胸襟,两位叔叔还是弟兄,情意无价,何必这样伤感较真呢"?通过她的劝解,两弟兄低头无语,再不争执。后来两兄弟经常对我们提到此事,在愧疚中表达了对她的敬意。

    得知三妹去逝的噩耗,父老乡亲们悲恸伤感、泪流满面。前来看望父母的亲友、乡邻都在感叹,多么好的孩子呀!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她的亲人和故土,深爱她的故乡再也捕捉不到那天生丽质,楚楚动人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热情和煦的笑语。村庄似乎黯然失色,人们沉静在痛苦之中,久久不能释怀。她那高尚人格品质熏陶了这片深爱她的土地和乡民,也成为后人的佳丽传说。

此时此刻,在三妹离开三十周年之际,(2017915日),在这静静的月光之夜,在这沐浴在月光中的家乡窑洞里,兄在漫长的思绪中匆匆收笔。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逝者已去,生者悠悠。寄于明月,清风合殇。犹如苏东坡所言: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图片1.png

程怀祥 榆阳区青云镇政府工作,离岗。榆阳区政协文史员,榆阳区区作协会员。喜欢文史写作。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