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瞿昙寺西靠着罗汉山,东望着凤凰山,峡谷中流淌着清澈的瞿昙河。它处在一个群山环抱着的宁静峡谷,山明水秀,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寺庙的建筑不凭山的险峻,也不依山的高大,只取了谷的幽静和地面的开阔。
自朱元璋以来的几朝明代皇帝出于安定西北边陲的治国策略,为积极扶持三罗喇嘛达到统治西北藏区的目的,不断地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在这个僻静的地方,修建了这样一个带有鲜明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庙,足见瞿昙寺在历史风云中的重要地位了。整个寺院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依山而建,层层落落,红墙青瓦,浑然一体,地势高低错落,殿宇雄伟壮观,是典型的明式宫殿建筑群。从山门起的中轴线上出发,能依次见到中轴线上的金刚殿、瞿昙寺殿、宝光殿、隆国殿这些宏伟的主体建筑,也能随意浏览到两边的御碑亭、壁画廊、钟鼓楼、回廊、配殿、经堂、宝塔等陪衬建筑。这些形式各异的殿堂、石绿色装饰的彩画、悬檐斗拱的体式,具有浓郁的明代早期建筑风格,使瞿昙寺享有了“小故宫”的美称。确实,那方正的体式,那雄伟的隆国殿,那曲折的回廊,那精致的壁画,那威严的佛像,无不体现着藏传佛教圣地与皇家九五之尊相结合的威严与气派。
当我去游瞿昙寺时,那经历了六百多年的瞿昙寺已经显得有点苍老。历史的风雨剥蚀过它,不信神的年代毁坏过它。那些剥蚀和毁坏过的痕迹,很明显地残留着,不时地跳进我的眼帘。那寺顶上苍白灰朦的青瓦,那走廊中残缺破裂的青砖,那檐柱间龟裂掉落的油漆,那回廊上斑驳模糊的壁画,那庭院中寂然疏落的柏树,都在显示着已经经历了六百多年历史风雨的沉重沧桑。虽然有点苍凉,但我心中却有很大的安慰。因为只有这样的瞿昙寺景象,才能给我最深刻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最能给我最真实的历史原貌和时间轨迹。因为我们到历史古迹去,不就是去找寻历史的足迹的吗?不就是去抚摸历史老人的额头,在额头的皱纹中感受历史老人的心跳的吗?只有保留历史的本来面目,才能真正认识历史的本质。历史是由时间雕刻而成的,时间把承载历史的载体雕刻成什么样,那历史的本质就是什么样。瞿昙寺不是青春靓丽的青年,而是饱经风霜的老者。没有人为的粉饰才能显出老者的沧桑。不论瞿昙寺的建筑有多么沧桑,我心中总有一种真实的历史依靠。漫步走完瞿昙寺的每一处,都会受到历史的最亲近抚摸。那座身背云鼓、鼻卷莲花的石象雕刻,那些图说释迦牟尼说法的壁画,那些带有明代建筑风格的斗拱飞檐,那块记录寺院由来的明代御碑,就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既真实地记录着一个封建王朝在边陲的统治策略,也记录下了此后几百年间寺院所经历的全部历史沧桑。
我看到,生活在这座历史沧桑中的寺院喇嘛,从容地点灯诵经,安详地阐释佛法,在恬然的历史幽静中静养着他们的身心,真让人心动。他们在高大而幽静的经堂内坐地悟禅,口诵经文,做着心安神宁的功课。用心灵的虔诚纯洁着心头的欲求,用神圣的佛经滋养着出世的心智,用厚重的历史清醒着烦乱的头脑。这就是一种慈悲为怀的人生历练,是一生普渡众生的志向追求。虽然寺院外是热闹的街市,尤其是到了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唱花儿,摆商摊,游人如织,香火兴旺。但几日的热闹过后,寺院仍就处于安静状态,游客稀少,喇嘛们仍然专心地诵经修炼了,一切尘世又被关闭在寺门外,安然地进入到释迦牟尼说法的理想天国。
在寺院内能静养身心,在寺院外也能静养身心。我出了院门,走在院外的甬道上,竟然发现,漫步一圈,散步探幽,神定气闲,也非常舒心。一边看着院内突出的翘檐斗角,一边回望着朝阳或落晖中安详的寺院,一边静想着院外院内的人生,历史的也好,佛法的也罢,一切都像自然的风月散布在心灵的每个角落,使我的心灵缓缓地平和起来,超然起来。此时,身后的罗汉山静立不动,山势浑圆端正,犹如一座巨大的屏风,挡住了寒风,接纳了阳光。眼前的凤凰山张翅欲飞,恰如皈依佛门的赤子,心向菩提,即将俯首来朝。而那座静卧了几百年的寺院依然安然打坐,安享日月的普照,静沐风雨的吹打。心如止水、佛法无边的乔达摩,依然慈悲为怀,普渡苍生,安守边陲,启示生灵。
不管是在寺内,还是在寺外,如果能静养出一个淡然出世、恬然安命的好心境,怎么说都是一种好事情。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