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33090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大美出于东方——纪念季羡林先生诞辰百年/【北京】石彦伟

点击率:4534
发布时间:2016.06.21

  两年前的那几天,暴烈的夏天有了顷刻的喘息。蛋清般的日光,从百年讲堂的白色拐角处缓缓泄漏出来。一长排静穆的睫毛上,染着银亮的粉黛。北大三角地被这样一些素色的眼神冲洗得洁净了许多,再无此伏彼出的海报、装饰得宛如文学的广告,以及自我表演的社团。安静使人感到惊异,但一切都顺理成章。间或有毕业生拖着拉杆箱哀伤地向农园走去,轱辘摩擦柏油路面的声响渐渐消隐。那种谨慎而贸然的摩擦声与讲堂前的静,俨然两方异域。

  那是一场与毕业无关的送别。不是简单的对人的送别,而是送别着美,送别着思想,甚至送别着东方的心情。那是灵堂开设的第二日,人并不多(躲过了闪光灯侮辱下的鹜群),气息清淡。那是我平生加盟的第一次吊唁,先前是送过一些同族人的,但从词义上看,回民显然没有凭吊的习惯。

  从报纸上看到那行浓黑的标题后,我就开始盼望着那个仪式了。生不能受业,唯求在他无法知晓之时,作一次知义的相送。

  一个百年孤独的人,应该由以孤独为美的民族,派出儿子送一送。

  我从不习惯为名人的离世应景地哀伤。只有两年前季羡林并不突然的别离,浓郁了炎夏中的一抹苍凉。他不是我的血亲,我难以流出我的泪来;但搏动的怅惘,是可能的。

  弹指纵横的百年,一腔汹涌的文化抱负,只作了启蒙的点染。宽阔的胸襟,难抵隔膜的挤压。几多仰望,几多尊崇,然而,只有季羡林自己知道,他的一切高远的理想与清洁的期怀,永远不属于这个暴躁的时代。森列的听众里,知义者难求,追随者无力。人类文明的触角只还是指着一个方向,民族血液的透析,依然构不成时代的提纲。

  生孤独,死亦孤独。

  一个不幸的伟人,一首无法破译的母语诗,一个没有人疼的孩子。

  当我专门换好的白T恤终于濡染了阳光的气味时,吊唁者的队伍又开始蠕动了起来。接过门宾递来的白纸花,慎重地别在胸前,吸了口气,缓缓走进灵堂。

  巨幅画像悬挂在堂前。

  藏蓝色中山装,浅紫色绒线小帽,初萌的柳叶。

  还有,微笑。

  但那微笑使我的心隐隐悲切。

  一个脱离了中庸趣味的人,注定是一个痛苦的人。他理解痛苦、隐藏痛苦的能力有多大,他的痛苦就有多大。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他甚至在遗像上还要留下慈眉善目的微笑,却因选择了将一个或几个民族,甚至将整个东方文明作为关怀的彼岸,而天命般地承领着和这个彼岸同等沉重的痛苦。这种沉重仅源于:太美的前定和太丑的顿亚。

  我开始懂得微笑的重量。

  签名簿已经坦荡地铺开了。青年们陆续签下名字。我不知一个卑微的名字留在他的笑容前,究竟有几分意义。我是来送行的,不是来签售的,我想写出我的话。

  能让我写几个字么?什么纸都行。

  服务人员看了我一眼,略有迟疑,大概觉得一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人,为何也要像昨天来的名流一样,提出写字的要求。他们大概不能简单地理解一个从业于文字的人,那样一种纯朴的、唯借文字方能表达纪念的举意。

  在我的心里,季羡林没有那么多高深复杂的头衔,我只想把他看成一个用心写作的人。初中时,读过他的散文,只知是作家。至今仍不愿改变这个固执的印象。

  季羡林临终前,曾给中国文学界留下两句话。一是,“现在是大时代,大时代应该出大作品,这是历史的必然”;二是,“中国是诗歌大国,但是我们现在的诗歌没有找到它的形式”。两句话中隐含的伤叹,促人猛醒。博大的心,总希望世界是好的,时代是大的,文学的通径是对的,可俯瞰下来,往往是一群蝇营狗苟的侏儒众生,在文学洁净的瓷器上拉着粪便,这和他毕生所著的学说一样,与现世构成极不相称的反讽,继而构成了一种深刻的悲哀的基础。

  翛然间,当一张更大的纸已在签名簿旁边摊开的时候,我如芒在背,竟不知该写些什么好了。

  哀乐如静水深流。迷离中,我吟味着一种美感。

  若能这样粗暴地概括,季羡林,本只是一个美的使者。仿佛把美的真理,从圣地带来,穿越沙漠与海洋,向着那些未知的方向传达。

  那是一种无言的大美。

  成其大,乃因多元,乃因丰赡。

  在季老的学术谱系中,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以及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前三者统称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见《东方文化集成》总序)。这种理解文明的角度,焕发了东方的宽宏与醇厚,承领着对文化多样性的礼敬,更是对长期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蔑笑。

  一个迫切的直觉是:左手中国、右手印度纵横一世的季羡林,愈到晚年,愈对先曾忽略的伊斯兰文明怀有一种莫可言说的凝视。

  十二门语言,却没有一门可以敲开伊斯兰文明的内核。东方的秘密,仍然像未垦的石油,激烈地埋伏在大地深处。他望着东方残缺的云彩,遗憾地挥了挥衣袖。

  但寓言已经留下了——

  如果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就应该坦率地承认,我们中国人自己也并不完全了解中国。这是一出无声的悲剧。

  过去我们只重视汉族的文化,这是不对的。

  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过去只重视鲁文化,重视儒家文化,同样是不对的。

  公道话本来朴素,但出自一个山东的老汉人,竟携来一丝诱人的美感。

  这种美,在我枯瘦的见识中,是孤寂的。

  坚不可摧的孔孟之道,融合着我们的血性,那些隐忍的美散落在高原、草原、密林与黄土沟沟里,像西海固大地上的向日葵,长不高,却不愿低下高贵的头颅。那老人一定被这种远远涌漾着的、散发着血热的美,带入了一种激动,所以才要在国学家像蛆虫一样繁殖的季节,迂腐地发喊:

  大国学,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财富,特别是藏文化、伊斯兰文化。

  他甚至早已注意到了一块风土,认为那是这个地球上,唯一将人类四大文化体系归流聚合的地方:新疆。

  那也是他的大胸怀凝练合一的彼岸。

  我这样猜想,如若他的学术生命得以延长,新疆一定是他扑奔的归土。他奋力出发,却已无力抵达,只好在垂暮之年,远听着西域的风声。他一定在《东方文化集成》的长卷中,格外地读过布哈里圣训。美已被参悟,但使者缄口不言。

  从此,国学出版商永不可能在孔子旁边插入一卷西域史。即便弟子钱文忠的一部《玄奘西游记》,几次语涉回民,仍无法将先师遗梦,贴切地延展。至于喜食快餐的民众,盛夏的风一旦吹过,必将连同他的名字迅速遗忘。

  两年过去,猜断大体如是。

  于是我说,对季羡林的祭奠,绝不在今天,却要在东方重现大美之时。

  大美,出于东方,而终归于东方。

  我沉吟着,擒笔写下这样的话。

  吊唁者两两一组,走到老人的画像前,深深鞠躬。

  我意识到了一种为难。

  鞠躬是汉文明致敬的仪礼,但回民对人只可抚胸致意,不能鞠躬和下跪的。我平生禀信着这样的操守,当作紧要的事,但只为那几句公道话,此刻我动摇了。人流把我推向了像前。我疏放了禁忌,暗作了祷告,向老人深深地鞠了三躬。这大礼,断不会再施,因为最后的大师已走了。同组吊唁的女士正要离开,却见我站在原地没有动。惶然中,我已捧起祈祷的双掌。我感到了背后那些眼神的灼烤,但我岿然不动,直至端庄地诵完那段古兰。

  走出礼堂,心清如秋。

  未名的波光中,独行者的身影,已变得丰富。

  再不必有什么大师了,唯愿东方有更多的人怀了敬畏与孤寂之心,读懂大美的贵重。

      


       (责编:高彩梅)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