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45043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亦话青年散文家刘志成/【内蒙古】刘玉祥

点击率:4419
发布时间:2016.06.28

  古今中外,推动社会进步,最根本的力量就是青年,没有青年就没有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希望,人类的幸福。毛泽东曾赞扬青年人:“青年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一切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这一辈子接触过许多人,让我最欣赏、最忠爱的莫过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年轻人,其中刘志成这个青年作家就是我忠爱有佳的一位年轻人。

  我和刘志成初识是在2004年,那年我已是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可以说我和志成是一个隔代人了。一个而立之年的青年人与一个古稀老人结识交往,代沟似乎是一个障碍,然而七年多的交往不但未有受到代沟的限制,相反让老朽觉得在晚年能够结识交往一个这样的年轻人是莫大的荣幸,从他身上,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最近几年,我看到从普通的民众到著名大家都给了刘志成的高尚品格、出众才华、惊人的杰作充分的肯定,深广的评价、特别的嘉奖,崇高的荣誉,更加唤起了我久卧病榻,年近八旬老朽的敬重和仰望,不由得欣然命笔。



  掷地有声的作品,震撼人心的文笔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呈现出了许许多多目不暇接的大作家、大企业家、大文艺家、大科学家、大经济学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老总、大腕、大明星等等名人名家,如同满天繁星,难以计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然而由于拜金主义作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那么多的大家明星中出现了真假难分,好坏难辨的现象,真假包公、真假貂蝉同台表演,使人们陷入迷茫。就是那些经过三审五查,层层选拔的党政要员,也常出清廉腐败共存,功名罪孽同生的怪现象,今日反腐英雄为民谋福的豪杰,明日冷不丁又成了魑魅魍魉的魔鬼,明明是李逵,恰恰地又成了李鬼,当年有名的火眼金睛也常常觉得是人妖难分,捉摸不定。

  我承认自己在识人、用人上是个盲人,但大凡经过此事的人当然要变得谨慎起来,尤其到了老年,虽没有慧眼识才的本领,但经过长期细心的识别辨认,总是可以认清真伪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说过:“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认识一个人的好坏不是不可察,但须长期的观察和考验。这里我之所以认定刘志成这个出众的有德有才的年轻人。一是有我和他长达八年的留心交往和认真细致的观察;二是有三十多名全国著名老作家多方面的分析评断;三是有中央、省、地等各级组织多年的考评认定。所以我才有对青年作家刘志成的一个真实认定。

  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为人性的圣经》一书中收录了全国三十多位著名作家的文章来阐述刘志成作品的内涵与文学高度。他们从各个角度,高度评价刘志成作品:震撼人心的思想性,击中时代的战斗性,超群出众的文学性,巧妙构筑的艺术性,爱不释手的可读性,以及启迪人生的教育性和扣人心弦的语言表现力,都是勘称一流,令我不得不敬佩至极。

  专家学者说,不得了,不得了,西部出了个大境界、大手笔、大孤独、大景观、大气质、大性格、大生命的新锐散文家。塞上才子尚贵荣说:“悲哀、沉重、兴奋、惊奇、激动不已,欲哭无泪……是我读完刘志成散文后的真实感受。近二十年来整个中国的散文给人留下深刻震动的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在这个范围内散文大家余秋雨,周涛,贾平凹等似乎也不会进入”。无疑,刘志成的出现是对当代中国西部散文创作长时期处于平庸淡漠化的一次深刻震撼。刘志成是醮着血液写作的散文家,妙笔指向的是自己耕植的土地,注目的却是更为广阔的境界,它无疑代表了西部散文的新高度。面对现实、面对人生的坎坷是不允许他成为作家的,而刘志成却出人意料的度过一道道难关,闯出了一片辽阔的天地,成为了文学界的明星作家。

  著名散文家史小溪先生在看了刘志成的散文后这样说:“刘志成《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裸坦的渴望》、《待葬的姑娘》、《怀念红狐》、《一条歌的河流》等散文,张扬着西部不屈的血性和精神风骨,是西部当代散文不可多得的收获,也是独标生命意识、生命体验的西部绝唱。它在天高地远的陕蒙大荒边地亮出了一道崭新的风景线。完全奠定了刘志成在世纪之初青年散文家队列中第一方阵的地位和名声。”

  著名作家摩罗在《中国西部的奇文》中写到:二十一世纪初当文学萎靡不振时,突然从西部崛起了一个散文学派,产生了一批令人惊叹的散文作品和散文大家。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就是异军突起的刘志成。刘志成的散文一出世,就引起了中国文坛的一场“地震”,他的散文名篇《怀念红狐》选入了中国中学语文教材。这是一种多么崇高而辉煌的成就。一个火的不能再火的大作家,出一本火的不能再火的畅销书,顶多印上几万册、上百万册,而刘志成一篇文章就拥有上亿读者和几千万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这简直是到了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教”的境地呀!

  作家王东伟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刘志成的文章是惊心动魄、抗争生命的讴歌,奏响西部的绝唱。”“人为了金钱,有时候人性任意践踏,而刘志成的文章却是对良知灵魂的叩问。”“刘志成不仅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优秀散文家,也是一个很专业的编辑家,是中国西部最优秀的散文创作家,作品凸现西部人文精神,大自然的本质,凸现西部民族生存意识和生命体验,凸现西部的阳光大气和浩然正气。”

  作家们一致赞同刘志成,用二十万字的宏论,讲述刘志成的人品、作品,赞美刘志成大作的思想性、战斗性。

  我们看看刘志成的创作收获:

  2001年,发表在《草原》杂志的散文作品《踏雪锦屏山》获得了“淖尔杯”奖。

  2003年,《散文特辑》获得“草原”文学奖。

  2004年,散文作品《一条歌的河流》获第二届老舍散文奖。

  2005年,散文作品《怀念红狐》问鼎中国散文排行榜。

  2006年,散文作品《待葬的姑娘》获得内蒙古人民政府索龙嘎奖。

  2006年,散文集《边地罹忧》获内蒙古党委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2006年,散文作品《蓝湖•白湖》获中国黄河杯征文优秀奖。

  2006年,散文集《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被列为内蒙作协五十年来首批重点补贴扶植作品。

  2008年,散文集《边地罹忧》获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

  2009年,散文集《边地罹忧》获全国首届西部散文奖。

  2009年,散文《一条歌的河流》获内蒙古人民政府第九届索龙嘎奖。

  2009年,报告文学集《百年东方》获内蒙古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

  刘志成生于陕北一个贫瘠的石山沟里的一户农民家庭,地方穷,家庭更穷,世代都过着糠菜半年粮,年年受饥荒的苦日子。许多人家无法生存,不是背景离乡避难异地,就是外出乞讨。在那个年代,外地人都说陕北神木山沟沟出产最多的就是“讨吃子”。刘志成的祖父、父母皆是周围数一、数二的勤奋劳作的受苦人,通年累月起早贪黑奔波不息,但换来的仍然是贫困与饥饿。母亲每年养一口大猪,到年终连头蹄都全部卖掉。养的不少鸡,全家都没有吃过鸡肉,鸡蛋全部卖给买鸡子、鸡蛋的商贩,以聊补买灯油,食盐和糊窗户纸等维持简单生活的开支。当志成稍懂事,就处在沉重繁忙的劳累之中。放牛割草、挖野菜,帮大人干农活已是一个十五、六岁孩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想上学因买不起书,拿不起少许的学费,父母无力供养继而一次次面临失学。但聪明、好学的志成,不得不采取上午抽空自学,多数时间却是帮助大人干家务活,也就算是“半农半读”走读生,做到上学、干活两不误。由于他聪明好学,就是这个半农半读生却成了全校的品学皆优的拔尖生,他除了完成课内学业外,还阅读了古典名著和现代文学作品,遇到不理解的字和词就查字典找答案。初中毕业后,家庭生活就更加拮据,父母实在无力供他上高中,含着眼泪,劝志成放弃上高中的念头。当自己听到父母告诫不能上高中的“命令”后,志成就像当头泼了一瓢凉水,心如刀绞。于是志成就在寒暑两个假期到乌审旗、鄂托克旗一带外出打工,踏上了父辈们曾经风餐露宿、长途漂泊的道路,积蓄自己开学后的必要费用。别人干不了的脏活、重活,志成样样都抢着干。十六岁那年,冬天的寒假他在伊旗化工厂打工烧锅炉,尽管风雪交加,零下20度左右,他一刻不停地奋不顾身地拼命干活,脸被冻伤,煤粉又粘到了伤口上,受到感染,长期不能愈合,至今他的脸上还有伤痕的黑点。凭着自己吃大苦耐大劳的坚强毅力和奋不顾身的劳作,赚得了上高中的学习费用,完成了两年艰苦的高中学业。

  贫困潦倒,不得温饱的家境,再拿高昂的学费上大学,对志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所以他只好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尽管全家三代人拼命在山坡、沟崖刨闹着,但由于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全家人的生计还是无法维持。他只好背井离乡到东胜一带打工谋生。一个单身独来的小青年,人地两生,一无资本,二无门路,连个稍许能赚钱的苦力活都找不到,只好在工地上拓坯子,搬砖头,到冬季一停工,连这样的活也没有了,只好到煤矿挖煤,装煤车,那时煤矿无多少销路,许多煤矿也多是产三天,停两天,也无稳定活可干,生活同样难以维系,志成只好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东胜走街串巷蹬三轮车,搬运一些零零碎碎的小货物,给下汽车的客人拉一拉行李等挣点零钱。这样的活也不是天天处处都有,志成只好再找一些别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去干。有时拼命干一天,交过房租、水费、电费也就所剩无几了,连普通饭菜也吃不上。白开水煮面是那时志成的家常便饭,用他的话来说,能填饱肚子就行!他在打工的路上,不仅收入没有保证,生活吃住煎熬,挨冻受饿,而且常常遭到一些有权有钱人的白眼、污辱、欺凌,正是由于拼命的劳苦,精神上打击和不公正的对待,唤起了他开始激愤写作的欲望。

  在常人看来刘志成一个穷困潦倒、赤手空拳的打工仔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没有,怎么能够成为一名改变命运的大作家呢?

  事实恰恰是刘志成艰辛的磨难,成就了他走向成功的基石,如他在脊背赤裸、汗洒如雨登三轮的艰苦征途中目睹一切心酸,成为他积累素材的良机。一天的劳作回到租房内,勉强填饱肚子,他就彻夜不眠,整理构思,细心琢磨,终日苦熬,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写出了《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的杰作。著名散文家,云南大学教授淡墨先生评论指出:刘志成的这部长篇散文在美丑、善恶的混浊中澄明了人性,是一篇切中时弊,独具艺术风格的力作,是在蹬三轮车的路上用汗水和血写出了震撼人心独具魅力的力作,如果没有这段蹬三轮车的苦难经历,这篇力作也可能很难问世。他把体力劳动和创作融为一体,从而成就了他坚强如钢的体魄,思维敏捷的灵性和挥笔成章的智慧。他不仅有经受磨难的毅力和决心,而且有对困难的悟性和哲思。近代名家王国维讲到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历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也。这些训戒,正是刘志成做人做事成功的阳光大道。尤其写作这种职业,是耗费人的心、脑、形、神的最为艰辛的一种劳动,没有哪位作家不是经过苦难艰忍而成功的。

  志成的创作追求也决非仅仅是个人的爱好,而是把个人的苦难同关注弱势群体,关爱劳苦大众融为一体。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震撼人心,唤起广大作家、读者的共鸣,就是人们的苦难意识,苦难经历,苦难遭遇,被他铭刻在人们良知的文本上,鞭挞泯灭人性的丑恶,呼唤人们的良知,为那些苦难者,呐喊呼唤,张扬人们的血性和风骨。



  高尚的文学作品,来自高尚的人品



  文如其人,文如其心。一篇好的作品,都是作家高尚人格的体现,刘志成的作品,各位名家已做了全方位的评价,我是个粗人,无资格对作品做出高端评论,但刘志成这个年轻人的人品,经过几年的了解,给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堪称一流,人品更让人敬佩,是值得我敬仰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年轻人。

  在2003年发生“非典”疫情的时候,他正在呼和浩特市机场路施工,一个叫苏跃的河北农民工发高烧,人们都以为他患了“非典”不敢去靠近,但刘志成却将这位患病民工送到医院救治。刘志成直至看着病人病情好转才回到工地,工友们说:“你连命也不顾了,一旦是‘非典’,你能不出问题吗?”志成笑着说:“反正工友的病得想办法医治,不能怕感染就不管他人死活,不送医院还能算个工友吗?”那时打工人工资很少,刘志成生活过得也特别拮据,连日常生活也难以维系,但他宁肯饿着肚子,也要为特困人群资助。有一次他在网上看到陕北靖边县高中教师常凤琴患肿瘤,支付不了医疗费,需社会资助,志成当时拿不出钱来就向别人借了二百元,寄给这个素不相识的患者,而自己因给父亲治病欠下了一身外债,全家人买不起鲜菜,通年就吃土豆烩酸菜。2006年春节前有一个从重庆来到鄂尔多斯旅游的大学生因在东胜购物中心钱包被盗,无路费回家,志成得知后,将自己身上仅有的50元捐给了这个学生。并在购物中心门前号召大家帮助这个大学生。不到二个小时共募捐700多元,使这个大学生有了回家的路费,受捐的人热泪盈眶,问志成的姓名,志成却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东胜区三完小有个学生,父亲不幸去世,自己又患白血病,学校号召大家捐款救助。志成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就亲自跑到学校倾其囊中,将他仅有的一百元钱捐给了这位学生。志成单位的困难农民工多,收入少,但每次救助他都是不遗余力的捐助。志成靠微薄的工资维持日常生活,又为那么多人捐助,是常人所做不到的,出钱的数量当然与大款们无法相比,但倾其所有帮助困难群众是大款们所无法比拟的。

  著名散文家尚贵荣在《万里浮云卷碧山》里写到:“当一些丰衣足食的作家们,每天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地涂写着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为肥胖为没有饥饿感而发愁的时候;当那些美女作家,小女人们用自己隐私用无聊琐事堆砌文字,每天为自己的宠物,吃什么、喝什么,每天选什么样的化妆品而苦恼艾怨的时候;当那些用诲淫诲盗之作大赚其钱的所谓的作家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时候,我们在想,刘志成在这个时候在干什么,他在时时被起码的生活保证和饥饿困扰着。刘志成曾长时期在煤矿里讨生活。他的许多作品也是这个时候写出来的。也就是说,当他在具体真实地体验着自身的生存之艰辛劳累的同时,也在深刻地体验人类的苦难”。是的,他在极为劳苦、饥饿和生存困难面前与这些贫困土地上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深刻地体验着创造对于生命的意义。表现了人类最纯朴的生存意识。摒弃了为政治服务的简单的“官本位文化”和极端的“文以悦人”的“商本位文化”。拥抱“自我”也拥抱了伟大的历史进程,关注当代新旧撞击复杂多变的现状,关注弱势群体。他的散文载道正是首先在对人的尊重和对文化终极价值的肯定。



  超负荷的承载,超常规的动作



  刘志成单薄的身体能承载多大的任务,工作运作有多高的效率,七年多我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回答。从早到晚,只看到他在默默无闻地忙碌着,奋斗着。他就像沙漠的巨驼,你给他承载多少,他就承载多少,你让驮几天不吃不喝不停行走,他就几天不吃不喝、不停地行走,不知疲倦,没有怨言!他又像沙漠高原的大白柠条,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多少牲畜吃它啃它照常矗立,农牧民在秋天把它砍伐运回家,第二年它照常生长,开花结籽。志成又像环抱鄂尔多斯高原的黄河,昼夜滚滚东流,奔腾不息,他一生在黄土高原、沙漠盆地、黄河岸边摸爬滚打,因此高原人的精神在他身上感染熏陶,具备了骆驼精神,柠条精神、黄河精神,铸成他不知疲倦,不畏困难,不惧负重的品格。

  实践证明,志成不负艰辛,也不负众望,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和聪明智慧,达到了工作与业余创作的双丰收。我亲眼看到他在东方路桥打工时不仅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而且还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写出了两部大作:一部叫《百年东方》约30万字,一部叫《大道通天》约30万字。《百年东方》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按说这两部著作,就是那些专业作家专门写作者,也无法在短期内完成,仅就搜集资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为这些作品都是写实的,不允许虚构更不能瞎编乱造,而刘志成实实在在的写成了,圆圆满满的完成了。因为有时间要求,所以志成在四个月内加班加点完成了。当灵感来临时连吃、喝都忘了。“废寝忘食”的成语我原以为是文人墨客说的形容词,而在刘志成身上真正得到了验证。

  刘志成用心血和汗水编选了《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下册)》、《中国西部散文诗》、《内蒙古60年散文选》、《中国西部散文地图》、《苍狼大地》等十五部散文选集。《西部散文家》创刊以来发表了全国著名散文家的作品数百篇,吹响了西部散文创作的进军号,引起了全国许多作家和广大读者的极大关注。《西部散文家》每期发行近5000册,从撰稿、审编、定稿,到编排、校对、付印、发行、邮寄……都离不开刘志成,足见其精力、智慧、承载能力,常人是无法想象的,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学术团体,发行这样重量级的刊物,没七八个人是不行的。因为用人是要花钱的,刘志成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系,从哪里来钱呢?学会批准成立了,但没有办公室,租又租不起,志成只好将一个车库修整当办公室使用。每次发行刊物,需2万元印刷费。志成只好东借西凑。著名散文家史小溪听到刘志成为印刷而发愁,就亲自拿来2万元,让志成办刊物,许多作家都想支助,但创作界多系清贫之人,他们的精神、知识都很饱满充实,就是囊中羞涩,一世清贫,正如人们所说:清官皆清贫、文人多寒酸。就是千古流芳的李白、杜甫,也都是清贫寒酸的没钱人。尤其是当前一些思想颓废的人认为,最不值钱的是作品,最不喜欢的是读书。而刘志成却钻进这个最不值钱的文字堆里拼命劳作,视金钱为粪土,视创作为生命。我觉得志成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资格靠修炼,条件靠创作



  刘志成是一位年轻人,他到底有没有当名家的资格,具备不具备搞创作的条件,也是本文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在我看来刘志成当作家的资质资格已有十年,早在上初中就有不少习作发表在相关报纸刊物。高中毕业后,他把十多年的打工路作为写作路,并道同行。一身汗水劳动为生存而打工,一门心思修炼为创作而成功。可以说做到了虔诚执迷的程度。十年的虔诚修炼他写出了近百篇杰作,受到了许多作家的赞许和广大读者的喜爱。散文写作对他来说可畏是轻车熟路提笔成章。

  著名作家徐无鬼讲到当作家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一是苦难的经历;二是丰厚的学养;三是优美的文笔;四是深刻的思想。我就用这四条来衡量一下刘志成,到底具备不具备作家的条件。

  第一条:苦难的经历。可以说他从出生到成人,没有一天不经受着苦难和折磨,可以说是苦难中泡大的,一般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作家,只能用口水写作,口水写出来的东西,亦可以受到一些人的赏识或许还能赚回很多钱。我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某地一大老总花了近百万元,用了几位作家,写了专著,作者获利,本人获名,可谓双赢。但刘志成的作品是用汗水和心血写出来的,让人看了落泪。刘志成说:“我是个渴望苦难的人,渴望在孤苦无依的心境下,在人生深层次的痛苦中,激发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渴望能煽起我那易于激动本性的一切苦难。”刘志成的作品是窟野河咆哮的雷声砸击来的,是掏炭人悲凉的心境泡出来的,并激发更多的人同情弱者,关注贫苦百姓。

  第二条:丰厚的学养。刘志成没能到大学深造是他贫困家境无力供养造成的,是他的一大遗憾。如果他能到大学读中文系,上文学研究班,或许比现在更辉煌。中国有几百个大学,几百个中文系,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但当作家的不一定很多,有的甚至连个好书信都写不出来,而刘志成为实现当作家的梦想,不顾打工的劳累,在一个残灯如豆的昏暗工棚里,租住的南凉房里拼命地读书,使他获得了丰富的学识,知道了波德莱尔、卢梭、夏多布里昂、屠格涅夫、巴乌斯托夫斯基、惠特曼、雪莱、蒙田、帕斯、卡尔、兰姆、雅斯、贝尔斯、卡夫卡劳伦斯、海明威、斯坦贝克、叔本华……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灵魂孕育成长史,决定于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成长史,决定于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刘志成就是用他长时间的阅读成就了他丰厚的学养,正是这个阅读的圣光,照亮了他的苦难灵魂,不读书可能会把一个人的灵魂变成荒芜的野草。先辈曹文正说:三代不读书,一家都是猪。

  第三条:深刻的思想。刘志成思想是健康深刻的,亲民、爱民、为民是他健康思想的集中表现,不论他的语言行动还是作品影响都验证了刘志成的思想觉悟之高。

  第四条:优美的文笔。我不懂语言文笔的技巧和修缮,无资格说三道四,但许多著名文学评论家,都说刘志成文笔有凄美、优美、壮美之感。著名作家北城说:“刘志成的文字有一种高岩冷峭鹰掠长空的壮美。他注重强调语言的修饰,文通句顺,准确表达,语句优雅,很富有表现力、形象化的语言,赋有更多个人丰满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比普通人的口头语言更富于心理蕴含性。他更注重语言的修饰和加工,自然也比人们过分的熟悉的日常口语更具有阻拒性和陌生化。这样也就获得更强的审美效果。”



  集正气和才气为一身,岂是蓬蒿等闲人



  刘志成出生于家境贫寒的穷山沟,从小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下地干活。饱经烈日暴晒、风吹沙打,真是“粒粒”皆辛苦。所以他身上印就上了农民那种皮肤粗糙、脸庞紫赯,身子壮美,而心底善良,憨厚淳朴,忠诚实在,吃苦耐劳的泥土芳香气息,让我们这些农村老人看了就觉得可爱可敬,使我和他产生了忘年之交的情结。真是人生结交无老少,只要根连心同调。

  在交往的过程中我渐渐认识到他身上不仅具有劳动农民的本色,而且具有谦虚谨慎,言贵于精,语出惊人,知识丰富,智慧超群,思想深邃的文人才气。他是我们穷山沟走出的劳动状元,更是挥笔成佳作的文学状元,可谓是文武双全的大有作为的优秀青年。和青年人结为忘年之交是老朽的福分。特别是当我读了他的《边地罹忧》等许多作品后,思想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不由得发出啧啧的感叹声!无论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笔精彩描述、语言的结构严谨,可以说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又看到许多著名大作家、文学评论家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更让我们认识到他已经进入了全国散文名家的方阵和地位,他是一个灵气十足、智慧丰盈、聪明过人、才华出众的奇才文化人。他学历不高,但学识渊博;没有文凭,但很有水平;出身贫贱,但人品高贵。引起全国不少著名文人和广大读者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他是十年艰辛苦练而成的,正如古人说的“十年寒窗无人知,成名大作而后举”。

  刘志成在打工的同时,源源不断地创作出至高至上的上乘佳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西部文学的创作。随后又创办了大型文学双月刊《西部散文家》,而后又创办了《西部散文选刊》。他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人能把志气、才气、豪气、勇气、灵气、正气、锐气集于一身,获得了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功,决非蓬蒿等闲之辈,必将更上一层楼。



  品读志成文章 获得收益颇丰



  作为粗人读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是不大懂的,必须要细心品味,但反复读的多了也能咀嚼出其内在的意蕴。品读志成文章获得点滴收获如下记述:

  (一)《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说的是陕北一带季节性的河流名叫窟野河,平常河床很少有水,是细流小河,一旦下场暴雨,泥流滚滚,像一匹放荡不羁的野马,急剧膨胀,汇成一支巨大的洪流奔腾不息,沿河的露头煤也冲刷而下,轰隆隆的咆哮声让人紧张颤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对这凶悍的洪流,为了生存而与其抗争。赤裸胴体的汉子,只穿短裤,不穿上衣的女人们,也赤露上身,加入了这样的抗争。就是当他们看到激流狂澜卷来的煤块、树木时,不顾生命危险冲下河流捞煤块、树木以解无燃之急,有的幸运捞到了一些树木、煤块,但情感、惊恐、心酸、落寞、哀痛,不时让捞炭的男女老少洒泪成雨,痛苦不已。刘志成通过这样的描述,诠释着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验和感受。哭了、笑了都在庄稼人的脸上,死了、活了都在窟野河流上,道尽了这片黄土的宽厚仁慈、冷峻、狰狞,冲刷着历史的尘埃,道尽了这里人的沮丧与艰难。在当时的拜金主义占据一些人心灵的“小女人散文”,娇娇奢靡的“新贵族散文”,铜臭熏心的“商品散文”,无聊粗俗的“丑陋散文”,障掩了文学的精神光芒,人类崇高的精神文化消弱甚至受到责难。刘志成却奔马踏燕、孤傲地进行长途跋涉,他在自己的散文中不单单关注人的位置、人的处境,而且把笔伸入民族文化的本源,对地域文化深层寓意进行了深刻探讨。诗人吴芳吉就有“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事负苍生多”,刘志成在这里体现了这种关注民生的疾苦,流露出来更多的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情怀。

  (二)《待葬的姑娘》体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和他对传统的反叛及挑战的勇气。文中讲述的是在一孔荒凉破旧的土窟洞里拴着一个用4千块钱买来的瘫痪瘦弱的哑巴女孩,她将给16年前死去的男人“觅婚”。那股乖戾、愚蠢、贪婪、邪恶的强大势力已完全主宰了她柔弱的生命,在她苟且活着的不多日子里,孤零零的生命只有与老鼠、苍蝇相伴……作者在描写送饭的二拴一脚踩死了小老鼠后,又以冷静沉着的笔调来描写那种悲哀:二拴踏下去的那一响声勾去了女孩子的目光。此时作者看见女孩子眼睫毛上浮起了丝缕的忧伤。她的喉咙里发出了含糊不清的荷荷声,将手抬起来慢慢地探向死鼠……刹那,我恍然悟出女孩在半年多的冷窖生活中,是那些小老鼠陪着她的。我蹲下来,在泪雨的掩面中将死老鼠从干草中拣出来,塞在女孩子手中。我知道我改变不了女孩子的命运,改变不了女孩在弥留日子里的破碎凄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痛和人性的那种丑恶,一点点地吞噬掉她脆弱的梦想。读之,令人振聋发聩、令人窒息,也给人一种强大的震撼力。这篇文章你不能不折服于作者对生命的深邃洞察,不能不被他直指心灵的毫不掩饰的语言所灼疼。作者对强大世俗下被凌辱的可怜生命,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对那种麻木、平和、敦厚的包装在背后的残忍,表达出鄙夷和鞭挞,他用最真诚的诉说迸发出心灵愤怒的呐喊,把读者拉回到人性最原始的感动。

  恶劣的道德环境,扼杀了人们对善良的感受力,使人心灵对怜悯、同情这些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产生了变异。一些人陷入了追逐物质,轻视精神,肉体放纵,灵魂萎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刘志成则是清醒的,他这篇散文对丑和恶,对人的阴暗心理卑鄙欲望,作了触目惊心的展示和向天式的拷问。尤其他的一拳打在二栓脸上那一巨大的响声,窥见到作者的希冀重铸国民灵魂,重建民族性格的宽广胸怀。

  (三)《裸坦的渴意》是作者行进草原的一路见闻。从许久没有下一场透雨,农田荒芜,草场枯萎,满目凄凉,引起不少思绪,什么时候使这些梁峁荒秃,河谷干枯,沟壑袒露!我们眼前掠过一片荒凉景象,干旱闷热的七月,焦阳似火,树木枯死,土地裂豁,布满鹅卵石的河床里遗弃着剥过皮的羊尸,拉煤车场起的尘埃遮天雾眼;筑路的挖掘机轰隆隆挖开了当道的苗圃;瘦骨嶙峋的羊儿疯狂追着拉水车的粗重喘息声,衣衫沾满泥土的农人忙着打井找水,往昔碧波嶙峋的海子、湖淖也沦落不堪入目;湖水一片昏黑,红黄色的水虱子密密麻麻的挤在湖岸边,几股浓稠的工业污水,正陷入湖中,空气中弥漫着恶臭的味道,嵌入泥浆的破酒瓶和白色塑料袋到处可见。蚊蝇在我的双目与天空中飞舞,绵延了整个湖面。

  描写的深沉、宏达、敏锐逼真。作者勾勒出的每一幅画屏,都向人展示着一种独特魅力。在浸满悲怆与压抑中揉进了作者沉重箴言的理性思考,泱泱流动着刻骨铭心的忧患和无奈。在他看来,这样盲目轻率发展毁灭着原始诗意的生活。消减着人的精神意志。干旱风沙的灾难是压在他心头永远无法推卸的磐石。他才会以如此悲放的眼神眺望记忆中一再出现的兰天绿水,花的草野,油光水亮的枝叶,一幅幅幻景,分明闪烁着拯救自然生命的炫亮色彩;作者渴望回归那种和谐和美好自然的回归。呼唤人们要生存就一定要注重生态保护自然环境。在歌唱陕蒙煤海致富的同时,正视鄂尔多斯神府一带原生态的严峻现实,思考着恶劣环境的危机发出了沉重悠长感叹!这就是文学界作家的高尚情怀和高深艺术。

  (四)《怀念红狐》是一篇具有寓言特色的好散文,构思巧妙、剪裁精致,笔法新颖、不落窠臼。作者用寓意方式体现他平等善待世界万物,亲和每一个生命的审美情趣和自然文化的见解。在那个夏日的夜晚,红狐叼走了家中的肥大的花母鸡。原本打算是要卖了给娃娃攒学费,红狐却偷走了。于是人狐间结下了怨恨,直到在山梁锄地时,发现在地沙丘上有红狐巢穴。你偷我的母鸡,我挖你的老巢,我的鸡值钱,你的皮更贵,于是父子二人下决心挖狐的老巢,最后挖到了四只毛绒绒的狐崽子。红狐见父子俩挖他的巢穴,蹲在十多步外,双眼流泪。当用布衫襟子捧着小狐崽子回家时,红狐一路尾随,凄凉干嚎着。而那个月光朗朗的半夜,红狐找上门来,长嗥着立在门扇前,用爪不停地挖门。我跳下地拉开门,狐倒退院中,哀鸣着俯下前腿。我发现红狐比那日见时瘦了许多,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的望着我,眼角隐隐有泪痕……多年以后红狐哀痛的嚎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边,轻轻的触动了我的记忆让我伤怀不已。于是放归了狐崽,红狐衔崽而去,原来是为喂狐崽才偷鸡的。这里物性、人性交融的艺术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流失在三轮车的岁月》一文是作者以一个蹬三轮车的人在蹬三轮车的过程中,捕捉到的镜头头,经过过滤加工而成的长篇散文。内容生动扣人心弦,让人震撼;构思新颖,语言优美,文笔流畅,不得不让读者引起忧思遐想。像作者一样同情弱者,鄙视丑恶,谴责强权,呼唤正义,寻找文明社会的正确途径。正因此散文寓意悠长,博大精深,被内蒙古作协列为五十年首批重点补贴扶植作品。

  “我活在了一个冷漠和孤独的世界里,营建着比一条城市狗活得稍微体面一些的生活……”作者的确是一个高超的摄像师,用他那深邃澄明的笔锋,狠狠地戳向那人面兽心的人间渣子。让人产生深深敬意。作者是人类灵魂的拯救者。这就是作者思想和艺术高深结合的一个范例。这仅仅是本文的一隅。作者还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许许多多有血有肉,令人震撼的故事。我们应从思想性、艺术性、战斗性等多角度的阅读、理会和运用。



  前路有辉煌,日后路更长



  志成给我的印象确实很深,我早在四年前就写过赞扬他的一篇短文并入选在《大漠英雄榜》一书里,后《林海日报》作了转载。这篇文章末尾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人们公认志成是一位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创作功力很强的奇才,然而他现在仍游离在漫长的打工路上,这不仅是对他的不公,更主要的是对人才的浪费”,不少人渴望地方领导者为他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英雄不应没有用武之地,人才不应该长期埋没。有千里马,更应有伯乐。果不其然,他被原东胜区区长王东伟,这个慧眼识人的“伯乐”所看中,破格提拔为国家正式公务员,结束了他多年的打工生涯,使他人生有了决定性的一次大转折。在今后几十年中,他必将会为繁荣中国西部散文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作品如人品,愿志成在今后作书、做事、做人的道路上,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走得更加辉煌!

  志成,有苦者事早成,有志者事竟成!

  (责任编辑:王生荣)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