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耿立,山东鄄城人。中共党员。山东菏泽学院中文系教授。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歌集《孔繁森之歌》(合作)、散文集《无法湮灭的悲怆》、散文集《遮蔽与记忆》等。著有专著《新艺术散文概论》、《新艺术散文美学论》(合作,执笔)等。其中《孔繁森之歌》荣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
一
关外孰死生?对于一个这样久居平原的我来说,虽知道关外匪气重,也知道山路遥迢,但我的血脉的上游是有一股在黄壤平原生不得死不得开始冒险的因子。我童幼时代,母亲告诉我姥爷闯关东到关外,死在了关外,我的二舅就是关外生人。
母亲说姥爷识字,在鞍山的一个煤矿做写写记记的先生。1935年的黄河决口,使鲁西的菏泽、鄄城、郓城、巨野、济宁、金乡、定陶等十几个县的良田和村舍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姥爷独自沿津浦路开始到关外谋生,然后姥娘领着大舅千里寻夫。姥娘把女儿寄居在自己的娘家,最后,姥娘领着大舅二舅回来,姥爷客死鞍山。
上个世纪姥娘去世,与姥娘合葬的是十字路口的一抔黄壤。可怜关外白骨,犹是谁家妻儿追思。
在临到山海关的时候,是不应该有这样个人化卑微思绪的,关外的豪壮雄奇,徐达、戚继光、吴三桂、多尔衮,随便拈出,哪个不是干云充塞天地,我也自古响马出没之地的后裔,家乡的雄壮徐茂公、黄巢、宋江,也绝非等闲之辈,如若让他们走到这山海交接之地,他们会回望来路吗?
是啊,在我血脉的另一脉,父亲的舅舅在民国七年的大乱中,本是知识分子,被土匪胁持为头领,曾打过濮洲城,后来兵败拟到关外,在济宁乘火车出走,怎奈想到家中漂亮的妻子,就与夜间潜伏回家,接了小房妻子一道出关。
谁知在扣响故家门环的时候,伏击的人把他擒获,后头颅被割下挂在濮洲城的东门,人说:他死在一个娘们手里。
也许是知识分子的缠绵,也许就是因为想看自己的女人一眼,那命就丢掉了。没有办法,舅老爷不是刘邦,注定不会把老子和妻子抛下飞奔的逃亡的车,刘邦是英雄,而舅老爷是刘邦看不起的儒冠里只能盛尿的人。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真的,刘邦是不会如此的,也许,吴伟业说吴三桂是为红颜怕也是沾不了多少边的,一个女人在男人心目中的位置怕没有这么重,不独吴三桂如此,中国古代少有为女子抛家别业丢弃生命的独异人士。大丈夫在世不能保一女子,有何面目立于世上,这只是某些托词耳。
这次的东北之行,我先去的是老龙头,真的对戚继光心怀莫名的情绪。
戚继光,无疑是万历朝的天才军事家,但这注定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蓟州任总兵达15年之久,但在文官当政的情势下,戚继光的才华白白浪费,他无法展示其统筹全局的能力。戚继光的部属在各自的防区内同时接受知府、知县等地方官的指挥,而且不让将士们经手供应给养。于是这些武将们唯一所能做的事就是带领士兵亲身参与战斗。
戚继光修建了老龙头的水上长城,肃清了蒙古铁骑的袭扰,但张居正去世后,他就调任南方,后来罢官解甲乡里。
看到面前的长城逶迤如蛇,对着靠近山海关的老龙头,我知道,虽然这是在八国联军炮轰后重建的,但长城不是外人能毁弃的,把如戚继光一类的人毁掉,不是来自海上,也非来自草原,是这民族的内在的毒素。
戚继光是在寂寞贫病中死去的,一代名将,靠在乡间的门框上,看着如坠的夕阳,他听到远处的海声,他想到了不公还是命运只能如此,夕阳如巨大的惊叹号下的那圆点。
戚继光闭目以前,他的妻子已经遗弃了戚帅。以前戚继光的军帐下曾有10万虎狼之师,他素以慷慨著,对朋友尤为豪爽。因平素不事私蓄,在被斥退以后,竟至一餐难以为继,甚至在病痛中连一副中药也拿不起。
戚继光不是可以用道德解释的,也非用功业可解释的,他的多面体,每个面都是那样独异。也许是晚明的风气,戚继光生前娶妾3人,生子5人,可是直到他的儿子长大成人,他却能全部隐瞒了他们的存在,他泼悍的夫人竟不知将门有子。戚继光无疑是多面体人物,如果从大处讲:在将士面前提到士兵生活的痛苦,他会洒下同情的眼泪。让士兵采伐柴薪以供他家用的成例被他废止,有一年除夕,总兵府竟因为缺乏炊米之薪而不能及时辞岁。可是北京著名餐馆的名菜,如抄手胡同华家的煮猪头,却由百十里外走马传致。
戚继光在贫病交迫中死去。在少数几个没有遗弃他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就是为他写作墓志铭的汪道昆。当他写到“鸡三号,将星殒矣”,显然有无限凄怆的感触。汪道昆自然不会知道,当他润笔作书的时候,西班牙的舰队,已整备出征英国。而这阳历1588年1月17日清晨,将星西殒之际,我们一个古老的帝国业已失去了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30年后,明朝的官兵和努尔哈赤的部队交锋,缺乏戚南塘将军苦心孤诣拟订的战术和强调的组织纪律,结果是众不敌寡。山海关,外面的扣关声隐隐传来,那是白山黑水间马蹄的节奏。
一个人杰,一个还是部落的民族开始崛起在关外,山海关,只能是个可笑的装饰和代名词而已。
山海关,就在七月流火的炙烤下,远处的山影朦胧。四处流动的看风景的人,太过恶俗,登上关来,只是留一张照片作为炫耀的资本,而这样的山海关,使我觉得亲近又隔膜。
二
现在正午,我已从关内的土地踏上了天下第一关的箭楼,确实,在冷兵器时代,山海关的雄奇让人生畏,它也许曾阻挡了关外的马蹄,但也阻止了关内的脚步,它给人的是一种暗示,这是边墙,也就是农村在地边或者老宅的边上,用灰打上印记:灰脚。敞开的门洞里,是古代把关人的装束,拿着通关的文书招徕钱财,人们说脚下凹凸的石头还是明代的遗存,但没有了血迹,也没有了呐喊,关楼门洞的两侧,左右有一副对联: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对子很平实,只是说出它是北京和盛京(沈阳)的通道,而第一关,是如何认定的不免让人怀疑。
在古代,过关是要严加盘查的,那些商旅,那些远行的僧人,那些亡命者是如何从这里通过的,人生无疑有许多的关口,有的是人为的,有的是生理心理性格,有的则是命运在那里张口而设。
徐达修山海关时不会想到,戚继光把长城延伸到渤海也不会想到,山海关的门不是攻破的,而是自己打开迎接所谓的异族。
在这里,也许那个沉重的词要出现:汉奸。是的,这是一个道义的评判,这是一个民粹主义的词,但也可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鱼龙混杂的模糊的评判。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人们讲气节,但气节对男子,犹如贞操之于女人,李零说:道学家对女人失节,关注点一向不在原因(缘何失身,被谁强暴),而在后果(是否处女,可曾上吊)。同样,他们对男人失节,也是指责个人,不问环境。其逻辑的如出一辙还影响到文学表现,典型手法是拿刚烈女子臊失节男子(比如《桃花扇》里李香君与侯方域),让人觉得“侠谷刚肠剩女儿”,“几个男儿非马牛”,那女子殷红的额角的血就是民族的正色。我们看历史,只问个人的“有骨头”、“没骨头”,不问冷暖,不问季候,不问谁家历史,这样的结果和看法往往空洞抽象、虚假失真,站在泛化的道德主义的突出地带,指点别人,自己不腰疼。
在明清易鼎之际,谁是汉奸?还是要做一番辨别的,我不是为吴三桂鸣冤屈,那些把袁崇焕施行凌迟千刀万剐的愚氓,那个糊涂的皇帝才是汉奸呢,才是败家子。那些和那个政权配套的百姓,不爱也罢。在山海关外还有一道长城,我指的是袁崇焕,但这样的长城是被真的汉奸毁掉了。袁崇焕“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明·张岱《石匮书后集》)
悲哉,拿自己的肉血喂饱了这样口口声声的爱国贼,这样的结局怎能不在吴三桂的心中留下阴影,当一个朝廷执行不义的时候,背叛也许才是最正当的结局,计六奇《明季北略》记载:“(袁崇焕)皮肉已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方止。”
大凡做汉奸,总想捞到一些好处,或者是贪生怕死,但吴三桂和这距离很远,他也非全是为了一个女人才叛变,即使陈园园美貌绝伦。
吴三桂的一生几乎全都是在马背上度过。前半生(从一岁到三十二岁)在明末,是“旧朝之重镇”;后半生(三十三到六十七岁)在清初,是“新朝之勋臣”。这个人,事明背明,降清叛清,就连本阶级视为寇雠的李自成,他也考虑过投降。李零先生说:以气节论,吴三桂似一无足取,从过程看,则震撼人心。荣也人所不及,辱亦人所不及。
作为“明末悍将”,三桂有点像汉陇西李氏。出身辽东豪族、武功世家,不但弓马娴熟,以力战名;还世受皇恩,幼承庭训,满脑子全是忠孝节义(他十六岁时曾闯围救父,有忠孝之名)。手下的子弟兵也是明军中的王牌。可是当明清鼎革之际,官军同流寇交攻,外患与内忧俱来,他所处环境太微妙。当时明、闯、满成三角之势,螳螂捕蝉,雀在其后,他非联闯不足以抗清,非联清不足以平闯。况以兵力计,闯兵号称百万,满兵也有十万,三桂之兵则仅四万,无论与谁联合,都势必受制于人。三桂置身其间,实无两全之策。再者,从名节讲,他投闯则背主,降清则负明,也是横竖当不成好人。这样的困境,在抗日战争中也能看到。在历史上是紧要关头,三桂别无选择又必须选择。事实上,但凡人能想到的他都一一试过。最初,闯围京师,崇祯决定弃宁远而召吴入卫(“先安内而后攘外”),他卷甲赴关,事已后期,想救明而明已亡。接着,他也考虑过投降李自成,但农民军穷疯恨极,入城后到处抓捕拷打明降官,专以抢掠金帛女人为事。当他得知老父遭刑讯,爱妾被霸占,亲属备受凌辱之后,只好断息此念。然后,死他也想过,但被众将吏劝阻。对道学家来讲,自杀不但是保存名节之上策,还兼有正气浩然的美感,但对一个统率三军的将帅来说,却往往是最不负责的表现。只是在所有的路都走不通,并且面临李自成大军叩关的千钧一发之际,他才决定接引清兵。现在我们知道,他在威远台与满人盟誓,完全是效申包胥救楚,实际上只是以明不能有的京畿地区换取清出兵平闯,达成分河而治的南北朝局面。这与南明弘光政权的立场其实完全一致,也是“阶级仇”超过“民族恨”,“安内”胜于“攘外”。因此以王朝的正统观念来看,非但无可指责,还受到普遍赞扬,以为“克复神京,功在唐郭(子仪)、李(光弼)之上”,是一位了不起的救国大英雄。
吴三桂是一个悲剧的英雄,如果他出生在洪武时代呢?那就不用在这苦苦挣扎,在他降清之前,他的舅父、姨父、兄弟、朋友,很多人早已降清,皇太极本人和他的亲友曾去信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都没有降。后来闯陷京师,他宁肯考虑降闯,也没有打算降清。老父、继母、弟妹共三十余人,俱困北京,于明于闯都是人质,如果当初弃土降清,不但全家遇害,还落个“不忠不孝”。而他引清兵入关呢?它的代价仍然很大,为此他不惜挥泪作书,与父诀别,忍看全家被杀,但至少名节无亏(为明平闯是“忠”,舍父讨贼是“义”)。然而三桂的悲剧在于,虽然从愿望上讲,他本人想做申包胥,南明也把他视为申包胥,但多尔衮却不是秦哀公。满人夺取北京后并没有打算就此罢手,而是长驱直入,席卷天下。吴三桂生活在悲剧时代,他当然注定是悲剧,失身一次,与失身N次,对一个看不到方向的女人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也许只是泪水和辛酸多些,吴三桂越滑越远,从剃发为号到拒见南使,从追杀李闯到进军西南,终于一步步变成最大的汉族降臣。闯是平了,仇是报了,但明也灭了,节也毁了。实际上当了个伍子胥。
康熙平定三藩,是效汉高祖诛韩信、彭越、英布,乃改朝换代的例行节目,“逼”有“逼”的道理,“反”有“反”的道理,在吴三桂的讨清檄文中,我们可以读到: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定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遁逃,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政(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帮避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竞惕者,盖三十年矣。
……
这话有真有假,前半是真后半是假。吴三桂为把自己的破碎人生璧全圆满,不惜编造离奇故事,但是他的解释却有个时间的麻烦:三十年的委屈心酸,三十年的卧薪尝胆,现在还有人相信吗?吴三桂以悲剧收场,陈园园早已出家为尼,也许,她看惯了男人的争斗,女人何辜,和平时期辗转风尘,战争年代出入军帐,但都是以声色来餍足男人。吴三桂不仅自己的儿孙妻妾被凌迟处死,还使多年追随的部下,副将以上几乎都被杀头。他一生两叛,左右不是人,汉奸一词怎能说道的清里面的衷曲?
也许,登临怀古是人的通病,在山海关上,一面想着戚继光\吴三桂,一面唏嘘不已,功业难免成空,最后的结局是如此悲凉,真让人不敢再在功名上有所作为,作为功狗,都要被烹掉的。(此节参看李零先生的文章,致谢)
三
逡巡在箭楼上,看到很多的人把历史的沉重化作随意,真不知道该作何种思索,没有规定历史,也许这是一种进步,其实历史对后来人来说是一种重构。这里面难免不拟想但拟想恰恰是还原历史的方式。其实知道山海关的另一个名字:榆关,还是在初中的乡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榆关,是我熟悉的榆树的榆字。山与水,风与雪,关隘与故乡,兵士与归人。当时是不知道纳兰真的在康熙面前做侍卫,这样的情景真的是纳兰的体验,后来是真的羡慕满清对汉文化的精深。
这山海关是和流犯和贬谪的人连在一起的。也许,山海关对流人来说,就是生死钱,只有埋骨关外做野鬼幽魂才能返回关内的家。而山海关注定在看饱热血和箭簇的冰冷后,要见证一段男人的友情。
纳兰作为内阁大学士太傅明珠的公子,出身王裔,生在宰相之家,自幼聪敏过人,天资颖悟,七岁能诗,十八岁中举,“价重明月,声动天门”,集富贵荣华于一身。然而他却把一个汉族落魄的知识分子,为朋友奔波的顾贞观引为至情的朋友,顾贞观为因文字狱被流放到塞北的朋友吴兆骞四处奔波时认识了纳兰,结识的当夜纳兰就写下一首: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
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
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
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
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
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
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
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
君须记
顾贞观是在四十岁时,才认识纳兰性德的,他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那时,顾贞观经人介绍,当了纳兰性德的家的西席,两人成为忘年之交。顾贞观为老友吴兆骞的塞外归来费尽了千辛万苦。但是,由于当年的文字狱一案是顺治皇帝钦定,想推翻先皇的钦定之案比登天还难,当时满清只是如日在天的时候,也正是整肃江南士人的时候,有谁能为流放者说一句话呢,侯门深似海,顾贞观在山海关附近雇人收敛流放人中途死去的尸骨,进行掩埋,以给吴兆骞积阴德盼能感动天地,让其返回关内。
一年两年,遥遥无期。吴汉搓流放到八千里外的宁古塔,已经十六年了;顾贞观接到吴汉槎从戍所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塞外苦寒,四时冰雪。呜镝呼风,哀前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莹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于是他决计再到京师做一努力,在他结识纳兰后,顾贞观感到了檐滴的冰凌开始蠕动。窗外飞雪,多少流放者的妻子母亲淡妆素服,手拉稚儿幼女,出塞寻子寻夫,于是他决计用纳兰给他的紧缕曲的词牌以词代书,将深情怀念寄给关外的吴汉槎,他一连写了两首《金楼曲》。“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魅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甘载包胥承一诺,盼鸟头马角终相救。置此礼,兄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乖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催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番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顾贞观写完天已大白,在他低声吟哦的时候,他听到门外有呜咽之声,开门,只见门外檐下的雪地上,站着脸上挂着两行清泪的纳兰,纳兰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顾贞观在雪中望着纳兰,心头一热,但他马上又说:“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雪中的纳兰挥掉眼泪点头答应。
造成吴汉槎谪戍宁古塔的“丁酉科场案”,是满清一代的大狱,株连之广,死事之惨,为后世所难想像。吴汉槎竟能绝塞生还,传名后世,实为“丁酉科场”大狱中的幸运人物。
以写《园园曲》使山海关知名的诗人吴梅村在汉槎远时,写了一首慷慨悲凉的长调,今天读来,对人生识字忧患自来,别有一番怀抱。《悲歌赠吴季子》: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诽诋!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七月龙沙雪花起,橐驼腰垂马没耳。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狼兕,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鬓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人们说吴汉槎入关后和顾贞观交恶,两人不复往来。友谊是两个人过家家吗?但是又想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与江湖,能把给予别人的支撑要别人当利息来兑付吗?那样的友谊又有何益?
我忽然拍热山海关的城垛栏杆,如果友情要计算成本的话,顾贞观:你为这样的人奔走,值得吗?
也许人性都有自己的暗角,有不可避免的丑陋,但我还是唏嘘不已,也许,只有如此,历史才堪让人玩味不已。
史书记载:吴兆骞还京后,两人交恶后,顾亦不自辩一日,纳兰之父明珠招兆骞小饮,入书房,见粉壁大书曰:“顾某为吴汉槎屈膝处。”顾贞观竟为救朋友脱离苦难而屈膝下跪,吴某顿觉羞愧难当。
如此说来,顾贞观的力气没有白费,顾贞观不是为某个人,他为的是民族中的一种友谊的样子,一种标尺,也是为的自己。
四
山海关把满清从一个部落送到中原,登上龙亭,山海关也把无数的希望埋葬在关外,我想到我的家族,父系和母系。姥爷埋骨关外,做孤魂野鬼不能还乡;舅老爷是把头路挂在濮州的城门上遥望关外。山海关外,一个人看到的是活路却迈在家乡,一个人看到的是死路葬身在异地。
本来是浏览山海关的自然风景,看看矗立的箭楼,夸赞一下长城那样也就足已,但蜿蜒的长城和山岭,起初一定满载着人的希冀和向往,那是一家的院墙,院子里老婆孩子热热乎乎过日子,院子里也有打骂争斗,但不许外人窥视。我划了圈子,我用这墙划的圈子,圈子里都是我的。
历史真的如此否?人一直在修长城,为的什么?为的是院子里的日子。但我想,换一个脑筋换一副思想,没有了院墙,又该如何?
在这里可以看到宽阔的海,可以借助水,可以借助天下的水都是通的,可以走到很遥远的地带,从一线海路,出渤海到东海到大洋那是如何的生活?没有了院墙,你可以纵贯北中国,指向比北更北的草原,还有草原无尽的欧亚大陆。也许,农耕的民族就是要在院墙里过日子的,他的血不再沸腾,他已惧怕海的波涛和大地的无尽,守着吧,把奔波留给异族外人。唉,我这是身在山海关吗?都如此的饱看山河,不知是幸也不幸?我只是想,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好呢?大家相安无事多好。但这样的想法注定会引起人们的疑问:就你特出?那你呆在家里如何?
(责任编辑:刘志成)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