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一次又一次,我走进这座浑身沧桑的千年古城;一回又一回,我品读这部记录吴起兴衰变化的历史巨书。而这座历史悠 久的古城,这部博大精深的史书,始终让我领悟不透,阅读不 懂。只是到了 2003 年,我被调往铁边城镇工作了近一年时间, 才对铁边城有了一点了解。
2008 年 3 月,为了整理全县古城寨堡的情况,我再次走进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古城。
铁边城古为定边城,在吴起县城西北 90 华里处。古城坐 东北面西南,拦沟起墙,横跨沟西边的两道山梁。东北方向的 这道山梁上,城墙的遗址清晰可见,隔二见三的箭楼墩台,虽 然残缺,却巍峨,苍劲。西南方向的山梁上,城墙的遗址隐隐约 约,仔细端详,才看出端倪。拦沟横跨的沟底城墙,虽然坚挺, 但已千疮百孔。城墙周长 3500 米,外墙高 7.5 米,夯土筑成。全城总面积 56 万平方米。城背东山,西、北、南三面临川,开有南北两门。城墙最高处残高 9 米,最宽处 7 米。城东北部筑于山梁之上,残高约 5 米,其外为堑壕。东北部山梁之下的平地叫团湾子,为古代驻军之地,曾有多种与军队 有关的文物在此处出土。城东北角有水牢一 座 ,现只 留残墙断壁,长 39 米 ,宽 15 米,深 2~3 米。另,在水牢底层发现石条,当为建牢 所用建筑材料,其内石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被拆除挪用。城东南角有一完整的烟墩(烽火 台),宽 6 米,高 9 米。在烽火台烟墩处的山下 沟底,曾出土多具人骨,疑为刑场。城墙外不 远处有个土筑的平台,据说是点将台;东门外 的沟底宽阔处,据说是校场。
我久久端详古城,随行的一位文物专家 肯定地告诉我:“这城是北宋初年修筑的。”
是的,铁边城现存的遗址,应该是宋时所 筑。在来此之前,我查过有关资料,证实铁边 城为北宋政和六年筑成,金废。据《宋史•地理 志》载:铁边城东至延通庆城(又称锁阳城,吴 起县城附近)六十余里,西至九阳堡(又称张 城子,新寨乡境内)二十余里,南至威边寨(又 称荞麦城,庙沟乡中台村)约四十里,北至西界巷二十余里。
专家见我了解得详细,接着告诉我:古城 内文化堆积层厚 2 米,地下发现大量砖石、骨 头、瓦片、宋瓷片等。常见有宋元时期耀州窑 青釉印花瓷残片,曾出土白釉凤嘴瓷壶,绿琉 璃龙头建筑构件、石虎等文物。1974 年出土 的一块砖石上刻有“宋天庆王”字样。在同一 地点还发现铸有“祥符”字样的铁钱。“祥符” 是宋真宗的年号,大中祥符元年(公 元 1008 年)曾取年号后两字为钱名,铸样符钱,此钱 有元宝和通宝两种……
我是一个爱刨根问底的人,知道这是一座宋城,兴趣陡增,一定要他说出个究竟。
专家拿出随身所带的笔记本,认真地给我介绍起来:宋朝初年,延安以北为党项拓跋(即西夏)所占,公元 1038 年,西夏王元昊(即 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吴起全境为河南(黄 河以南)九州之一的洪州。毅宗(赵谅祚)奢单 都二年(1058)夏人筑定边(安定边疆之意)城 竣工。宋哲宗亲政以后,督诸路乘势进筑城 寨,于绍圣四年(1097)连破洪州、盐州。元符 二年(1099),环庆路进筑定边城,后改为定边军,辖定边、白豹二城,绥远、东谷二寨,神堂、观化、通化、九阳、鸡嘴五堡。宋政和六年(1116)陕西河东路宣抚使童贯进奏“环庆路 已进筑勒皈台等处新城,正据控扼,乞依姚古 所请,于定边军倚郭一县,诏赐今名”。1130 年,金兵入陕,环庆等州相继失陷。金皇统六 年(1146)以西安州、定边军等沿边地赐夏国, 北宋的定边军及定边县撤销,降为定边寨。
这一说我又疑惑了,这城到底是宋人所筑还是夏人所筑?
“是宋人所筑。”
“那西夏人筑的城呢?”
专家哈哈笑了:“你比我们搞文物的还认 真。没经过仔细勘探,谁能说清哪一层是宋人 筑的,哪一层是夏人筑的?”他顿了顿,“我领 你去看另一个地方。”
我们来到城内二阶台地以北,看到残高 4米,周长约 20 米的一个土堆,像是坟墓。专家指着说:“这叫女王坟。”
我围着土堆转了好几圈,封土完好,似乎 未曾被盗。墓内埋的哪一位女王,因墓未发 掘,无法确认,只能依据民间传说。相传十六 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陕北建立大夏 国,都城统万城。为扩大地盘,他每侵袭一地 便修城一座,实行军事管制。赫连勃勃希望能 统一万城。他的三个女儿替父分忧,分别驻守 琵琶城、田百户城和铁边城。在外敌入侵之 际,其他两座城池相继失守,只有铁边城的大 女儿赫连铁练兵有方,管理有道,才保住了城 池。赫连铁寿终正寝,葬于铁边城内,现在坟 茔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女王坟”。女王坟以 西处,出土铜质古印一枚,上刻“铁洛府靖洛 县”字样,这是否赫连勃勃所设,无法考证。另 外发现木制印章一枚,上刻“书记”二字。据此 推断,此地为当时文衙所在。
面对城内的女王坟,让人浮想联翩,眼前 幻化着种种图景。可以想象,当年的那位女王 威风凛凛站在点将台上,全身披挂,英姿飒 爽,口传将令,调动人马,该是何等威风。城门 前的校场,又该是另外一番景象。两山相对的 沟川,平坦开阔,对面相望模模糊糊,这么大的校场,演武操练一定放得开,收得拢,狂奔 的战马,四蹄扬起沙土,如腾云驾雾一般,整 齐的军队,操演起来定然铿锵有力,势如破 竹!女王站在城头上,风吹动她战裙上的彩 带,头顶上旌旗猎猎,呵,铁边城,当年该是 怎样的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截住思维的骏马,我突然想到,既 然女 王坟在城内,说明建城的年代最少可推到十 六国时期。女王守在这里,此处肯定有城。史 书记载,陕北这一带,过去是汉族和少数民 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交融造就了独 特的黄土文化,黄土文化又哺育出陕北人坚 韧、豪放、淳朴、敢于冲破一切牢笼的性格。 据权威专家说,铁边城是除黄陵县外风水最 好的城堡,这个城堡肯定是各民族智慧的结 晶。
专家说这城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得更远。 西汉高帝二年(前 205 年),这里设归德县, 隋唐五代时期为洛源县。《元和郡县志》里明 白地说:“洛源县,本汉归德县地,属北地郡, 后汉更始二年(24),封岑彭为归德侯,谓此 地也。后汉迄晋,无复郡县。后魏文帝大统元 年(535)复置归德县。隋大业元年(605)改为 洛源县。”这里曾出土汉五铢钱,是开铸于汉 武帝元狩五年(前 118 年)的货币,铜质,圆 形,中有一方孔,使用期为汉武帝到唐高祖 武德四年(621)长达 700 年时间,成 为我国 古代历史上重要的货币。
为了对这座古城多一份了解,我又走访 了年近八旬的老支书李九刚和对当地情况 非常熟悉的李怀佰老人。他们告诉我:“小时 候,听我们的爷爷辈的人常讲,古城过去全 是用大灰砖包边的,四周还有城楼的遗迹, 北边和东边还有两座城门,蔚为壮观。后来, 人们把这城墙上的砖全部拆下来修了庙,盖 了房,建了学校。我们长大后,在城内的田地 里劳作,经 常能挖出成堆成堆的白骨、一些 战争时期用过的箭头、石器以及各种各样的 瓷片砖瓦。有一次还挖出几缸铜钱和很多的 宋代瓷碗,多数被群众哄抢,少许 交给供销 社卖了一点钱为生产队买了农具。特别是到了每年的发洪水时节,城里总能拣到很多的 古董,人骨和破砖碎瓦能堆满水渠。我们拣 到的这些古董,都被文物贩子用很少的一点 钱买走了。”我问他们这里有没有来过盗墓 的。他们说:“盗墓的前几年快把这里翻了个 过。有时头一天晚上还好好的,第二天地上 就挖开很多深坑。”听说都是些榆林、山西等 地来的外地人,一个也没有抓住。
这一番介绍,让我触摸到久远的历史, 我幻想着、幻想着,一座小城,就像是一把古 老的琴,各个民族就是琴上的丝弦,汉民族 的弦 ,匈奴 族的弦,党 项族的弦 ,诸 羌 的弦……所有弦的弹拨才奏出和谐的乐曲。我的 眼前像过电影一样出现一幅幅画面,战国时 期,杰出的军事家吴起曾在这里贮存过粮 草,养过马,练过兵,匹马守边二十三年。从 公元前 200 多年起,这里的土地就流淌着将 士们的鲜血,到女王把自己的芳骨葬身于这 绵绵厚土,这期间的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分 分合合,打打杀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 出了风风火火的历史正剧、悲剧、喜剧和闹 剧。这里有枪戟相撞火花溅的英雄豪歌,有 金蝉脱壳巧离城的良策妙计,有枪挑驸马于 城头的爱情表白,有三炮连鸣报战绩的联防 反击。一直到明朝成化四年(1468),陕西巡 抚御史马文升选将练兵,修安边营至铁边城烽堆,在铁边城设巡检守御(见《明史•马文升传》)。
铁边城, 一个固守交通枢纽的战略要 塞,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高地,不知 变换过多少搏击西风的旗帜,不知发生过多 少惊心动魄的战斗,也不知演绎过多少可歌 可泣的故事。站在城堡的最高处,任山风习 习吹来,我思绪飞扬,浮想联翩……
铁边城,这个黄土 萧瑟的古城,虽然 已 成为废墟,但它仍不失为人们认识历史的一 部大书。可以肯定,随着文物保护力度的不 断加大和旅游热潮的逐步兴起,铁边古城将 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历史的长河中, 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选自散文集《大美陕北》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