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陕西黄陵县桥山,没有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巍峨,嵩山的秀丽。但是,四海之内万众仰望,因为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埋葬于此,所以这座并不起眼的山名震四海。印证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每次路过黄陵,遥望桥山,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悸动,十分的留恋,无限的虔敬萦绕心头。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宗在这里。是他点亮了中华民族文明之灯,是他开辟了中华民族文化先河。
前段时间由黄陵县文联美女副主席白东梅陪同,去了桥山拜谒华夏始祖黄帝陵。
这座从荒蛮时代走来的山,庄严肃穆地伫立于岁月之河中,它的庄重,它的睿智,它的亲和,让人的灵魂被深深地触动而感喟良多。这里没有百花斗艳,这里没有杨柳妖娆,这里只有刚毅挺拔的苍松翠柏,像忠臣的士兵一样漫山遍野不舍昼夜地守护着祖先的陵冢。这里远古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在每一棵树上葳蕤葱茏着,在每一寸土地上繁荣厚重着。随便摘一片树叶都能滤出原始文明的汁液来,随便抓一把黄土都能攥出原始文化的幽香来。传说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定居在桥山。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便和众大臣商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教化桥山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桥山群民住进房屋后,既安全又温暖,于是他们就经常乱砍乱伐树木,没有几年,桥山周围的树林全被砍光了。就在这时候,一场暴雨袭来,山洪突然暴发,洪水像猛兽一般从山上冲下来,把几十人和黄帝的几个得力大臣都卷走了。黄帝悲痛万分。
雨过天晴,黄帝亲自带领大臣们上山查看,发现凡是树林被砍光了的山峁,不仅挡不住水,连地上的草也冲得一干二净了。黄帝看见满山遍野都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沟沟洼洼,心情十分沉重,他对群民说:“今后再也不能乱砍树木了。如果再乱砍下去,桥国就连野兽也没处藏身了。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当时有位大臣建议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黄帝说:“不可!如果那里树木也叫我们砍完,那时候我们还能往哪里搬呢?再遭洪水,我们又哪里跑?”众臣觉得黄帝说得有理,都问他该怎么办?
黄帝说:“我愿和大家一齐上山栽树种草,用不了几年,满山就会长满林草,既不怕洪水,又能招来野兽,那时桥国群民才能有吃有穿”。说罢,黄帝就自己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学黄帝的样子,也纷纷栽树种草。
不几年,桥国的山山峁峁林草茂密,一片葱绿。
我们虔诚地抚摸着带有先祖体温的树木,紧贴着它的心跳,聆听它讲述先祖真实的故事和传说。似乎听到了远古涿鹿血战的厮杀声,大败蚩尤,功成一统后,箫铙齐鸣的欢呼声;仿佛看到了黄帝与臣民一起栽植树木的热闹场景;看到了黄帝率众臣呕心沥血尝百草造舟车一心为民,与民同乐的忙碌身影。
造福人类的人,人们总喜欢以神化的形成表达对他的感恩和崇拜。
相传,黄帝活了110岁,就在他还梦想着要为人类做更多贡献的时候,一天夜里梦见,玉皇大帝派九天玄女来对他说:“你战蚩尤,降神农,一统三大部落,建立了部落联盟,创立了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你做衣冠,造舟车,教蚕桑,定音律、作甲子、创医术、造历法、分四季,婚嫁娶、创礼仪,发明指南车,使百姓安居乐业。因你功大无比,决定召你乘龙回天宫。”黄帝刚想说什么,九天玄女长袖一挥转身飘去,一个激灵醒了。他觉得不能把这些功劳都记在他的头上,于是决定在回天宫前,把凡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的名字全部刻到鼎上,对贡献特别大的几个大臣连肖像也一并刻画下来,让后人记住,这是大家的功劳。他去首山采了铜,然后搬到荆山铸鼎,500天后,高一丈三的巨鼎终于铸造成,黄帝命人把它搬到山脚下,同时召开宝鼎铸成的庆功大典。这一天臣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抱着孩子来的,有扶着老人来的,男女老少,漫山遍野,犹如潮涌。就在人们交手称赞,仪式就要结束时,一条巨龙从天而降,龙头一直触到宝鼎上,在场的臣民个个目瞪口呆,张皇失措,不知发生了什么,这时黄帝缓步跨上龙背,镇定自若地向臣民挥手告别,巨龙腾飞而起,向西飞奔。等飞到桥山上空时,黄帝对巨龙说:我在荆山铸鼎已经一年多了,没有再回桥国,这里的臣民还在等我回来呢,你停一下,我要与他们告别。再看看我亲手栽植的那棵柏树,巨龙立刻盘旋在桥山上空,看到黄帝恋恋不舍的样子时,便在桥山山顶降落下来。桥国臣民听说黄帝乘龙升天,便奔走相告,霎时,大家一起涌至桥山之巅,将巨龙团团围住,黄帝骑在龙背上与臣民们作别。人们不舍黄帝离去,上前拽住黄帝衣袖,顿足落泪;黄帝也不忍离开臣民,泪落纷纷,这时,连巨龙也感动的掉下眼泪。黄帝、巨龙和臣民的眼泪滴到地上,转眼间地上涌起了一股水流,哗哗从桥山之巅顺着山势流淌而下。不一会儿,山下顺道便形成了一条形似巨龙咆哮奔腾的河流,由西而东向黄河流去。待黄帝乘龙离开桥国后,这条河流也慢慢停止了咆哮,平息下来。这条河就是现在的沮河。黄帝乘龙离开桥山之巅,后来臣民埋其衣靴,叫衣冠冢,即黄帝陵。
传说毕竟是传说,只是为了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据仰韶文化考古资料证明,黄帝陵并非衣冠冢,而是轩辕黄帝的真正陵墓。《史记》中也说:“皇帝崩,葬桥山。”
传说虽有它的不可靠性,但是从这个传说,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轩辕黄帝有着无限的怀念和崇敬。人们希望他是乘龙升天,说不定哪天还会乘龙归来。人们为啥会对轩辕黄帝这么热爱呢?
这当然跟他崇高的精神内涵分不开。从上面的传说,可以看出黄帝的骁勇善战,勤劳聪慧,虚怀若谷。他平定蚩尤,降服炎帝,一统天下。本该坐着龙椅,翘起二郎腿,享受臣民服伺的待遇,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可他没有。而是率领远古先民们创文字、制衣裳、建宫室、定历数、植五谷、养家畜、造舟车、务农桑以及在制陶、医药、天文、地理、阴阳、五行、音律、图画等方面进行前所未有的实践,这么多的发明创造,要经受何等的辛劳啊。更为可贵的精神是他没居功自傲,而是谦逊地把所有功臣的名字都刻在了铜鼎上。这就是他自强不息的魅力所在,这就是他与民休戚的精神所在,人们能不衷心地景仰他,爱戴他,追随他吗?
怪不得历经五千年,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官居何位都不会忘记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并承继和发扬着黄帝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在几近濒危之时,都能全民踔厉风发,向着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奔腾。最典型的例子,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的铁蹄肆意践我华胄,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在始祖开拓、奋进、自强、包容精神的感召下,国共两党联合抗日,亿万黄帝子孙结成统一战线,同仇敌忾,血荐轩辕。因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始祖强悍明义的文化遗传基因,终以英勇无畏的精神捍卫了民族权益和尊严,以神州光复告慰了始祖的在天威灵。
清风徐来,一股清爽温暖的气流拂过我的脸庞,我迷茫的心找到了精神皈依,心情完全被漂白。
迈进轩辕庙大门,迎面便是民谚说的七搂八拃半,圪里圪垯不上算的古柏,也即传说中黄帝亲手栽种的柏树。抬头仰望,虬枝盘曲,苍翠遮空,好不威严。它目睹了华夏五千年的兴衰荣辱,可阅尽沧桑春色依旧。肃立树下,仿佛被这位精神矍铄的千岁老人亲切护佑着,让人想在此长久地留下来,感受着它豁达与顽强。我双手合十默念中将一柱心香敬献与始祖轩辕。
桥山啊,它到处氤氲着历史的沧桑和文明的芳香,伙伴们拿手机啪啪地拍着照片,想把我们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宝贵财富全都带走。
准备踏上车的瞬间,我回首仰望桥山,恍惚中一位慈眉善目的巨人,乘龙降落于光芒万丈的桥山之巅,向我们频频挥手。
——选自2017年第3期《宝塔山》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