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45844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我的父亲母亲(武社平)

点击率:4803
发布时间:2018.02.08

今年是母亲去世20周年,父亲去世15周年的日子,我们全家及孙辈、重孙辈20多口人从北京、呼市、薛家湾等地齐聚东胜,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在神山公墓父母的坟前共同祭奠了爸爸和妈妈,重温了两位老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弟弟永平代表我们这一辈追忆了母亲、父亲的一生,大侄子军军和外甥峰峰从各自的角度追思了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的抚爱。

曾经在父母膝下的时候,我们向往远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我们理所当然的离开,追逐,奋斗。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多想时光倒流,多想让父母永远不会老去,多想穿越到过去的年代,我们永远陪伴在您们的身旁。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多次流着泪想,如果,父亲母亲能活到现在,与儿女们、孙辈们同享天伦之乐,那该有多好啊。父母在的时候,虽然生活贫寒,但是那种父爱,那种母爱,是现在没有父母的日子所无法比拟的。那时,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快乐,总是喜欢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生活虽然艰辛,但是由于有父母的呵护和宠爱,有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有父母的深情厚谊,一切困难,一切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成长进步的脚步。父母的爱没有边际,父爱如山,儿女们永远靠不倒,母爱如水,为我们默默地流淌。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管贫穷富贵,我们都是少爷和公主,所有的人都会羡慕我们。我们虽然家境不如人家,但我们没有羡慕过别人,我们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我们无助无奈,父母这么早离开了我们,让我们这样痛痛的等待。父亲,母亲,你们是我们第一个人生的导师,你们是天下最无私的人。我们不羡慕别人的繁华与锦绣,只羡慕和我们一样年龄的人还有爸爸妈妈。有一首诗说:

有一种爱

叫母爱,

爱你胜过爱自己。

有一种爱

叫母爱,

倾尽一生的情与你陪伴,

却是在一起的时候

只道是寻常,

寻常到不懂得怎样去珍惜。

转眼,

父母都老了,

也走了,

时光却不能倒流,

假如也只能假如

……

1998年5月在母亲去世一周年之际,2003年3月在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我分别写了两篇悼念追思母亲父亲的文章,并分别在《鄂尔多斯文学》和《鄂尔多斯日报》上刊登了,今年适值母亲和父亲离开我们20周年和15周年,又逢我准备出一本以个人日记为主的日记册子(或书),故一并编入了进来,以为纪念。


母亲碑


柳,又绿了;花,又红了;小河,又在欢唱着奔向远方。而我的慈祥的母亲你的魂灵在哪里呢?看不到你的微笑,听不到你的声音,一个痛苦的心灵一直在苦苦地思念和祈祝你,我的亲爱的妈妈。

也是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的季节,也是这样一个歌声飞扬的初夏,妈妈,我的亲爱的妈妈,你永别了这个快乐五彩的世界,把无限的悲痛和思念永远地留给了我们。

时间凝滞,历史再回首,把巨大的黑暗和悲痛定格于公元1997年5月20日凌晨1时36分。肝肠若断,悲从天降。亲爱的妈妈别我们而去已近一载。往事不堪回首,然而望着四野碧绿的芳草,怎能不使人陡生无限感慨,母亲走的太匆匆了。享受着春和日丽的沐浴,对母亲的思念又一次潮水般涌上我的心头,浓浓的、沉沉的,抹不去挥不掉。那种感觉,那种滋味,唯有此时,唯有此刻,才能真真切切领悟到亲情、血缘、思念、哀痛的奇特、刻骨铭心、难以割舍。母亲啊,已作古长眠的母亲,你又回到了我的记忆中,那样慈祥,那样温和,那样漂亮,那样整洁。就像这初夏的大地一样温暖柔和,就像这初夏的空气一样清新洁净。

我深深地怀念母亲,怀念她辛劳的一生,怀念她纯洁、朴实的品德,怀念她作为一个普通人而从不自暴自弃,认认真真做人和生活的态度。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人,但普通中蕴含着一种高尚的精神。她与邻居相处的特别和睦,从来没有争吵,甚至面红。原因是她处处先考虑别人,生怕人家吃亏。遇到自己的孩子和别家的孩子吵架时,不管谁对谁错,母亲首先批评教育的是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说服了,然后母亲又去给人家赔礼,反反复复说明自己对孩子管教不严,今后一定要管好孩子。大哥结婚时,外欠了一点债。为此母亲常常寝食不安,唠唠叨叨,说欠了人家的钱就得赶快还上,要不心里怪难受的。有一天,她终于把家里唯一的一块地毯拿了去卖,结果人家收购铺不收。母亲心中永远装着别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母亲垂危时,疼痛难忍,但她硬撑着,任额上的汗珠一层层滚落,咬着牙不喊出来,大家都劝她喊出来,她喊出来之后,医生为她打了一针杜冷丁。稍平静了一下,她不无抱歉地对其他病人说:我刚才打扰你们了。每每想到这些情节,我的泪水就会夺眶而出,为母亲的那颗平凡的心,不平凡的举动,不平凡的品德。病危的前一天,你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告诫在外地工作的几个儿女“你们看看我就行了,回去上班吧,老呆着干什么!”

母亲永远是我最尊敬的人,她以她的朴实的话语,纯洁无华的行动,征服了我,征服了周围认识她的人们。周围许多人都尊敬地称她为“高大姐”。“高大姐”,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能赢得如此称呼,足以说明母亲是他们可信赖的人,可敬佩的人。

母亲的勤俭持家是远近闻名的。怀念母亲,纪念妈妈,我最值得汲取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豁达人生观,逆境处事观。无论生活多么困难,无论岁月多么艰难,母亲总是乐观进取,积极开拓,把痛苦、把问题,把贫穷变成一首快乐的歌,谱进生活的五线谱中,带给子女、亲人、邻居,一片欢乐,一片笑声。所以,和母亲在一起,忧愁离我们很远。记得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新衣服,但是由于母亲有一双灵巧的手,大姐穿下的衣服二姐穿;大哥穿下的衣服我们兄弟几个穿。母亲把这些旧衣服整理得干干净净,我们穿上舒舒服服,既实用又耐看。

在60年代那最困难的时候,妈妈已是5个儿女的母亲,在许多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下,母亲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常常扛着耙子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地方去搂灯香、沙蓬,打下籽,磨成面做成窝窝头给我们吃,使我们全家渡过了那几年艰辛的日子。

母亲没有文化。但五个子女都在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这全靠母亲默默地吃苦,做好家务工作。70年代初母亲身体弱,常有头晕的毛病,但为了供养孩子读书,她常去工地上拉土挣钱。累成那个样子,从来也没有耽误我们上学吃饭。

母亲不会作歌,却能用手奏出和谐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不会作画,却能在布上绘出精美绝伦的龙凤呈祥,一切的事情和经过、材料,经过她的手,都会变成合情合理的结果。有一段时间,我母亲曾在杭锦旗被服社当临时工,她锁扣眼儿锁的特别细,好多顾客因为母亲的手艺而远道专门找上门来做衣服。

闷热时,母亲是一缕清凉的风,一株遮阳蔽日的大树;寒冷时,母亲是一盆温暖的炭火,一盘暖融融的热炕。是的,儿子眼中的母亲,感觉中的母亲,永远是水之源,木之根,山之底。你给我以热情,你给我以力量,你给我以营养。母亲的乳汁滋养了我健壮的体魄,母亲的思想培养出我积极进取的境界。

是的,母亲是一颗老树,她的根延伸向四面八方。但再远再远,血脉都是相通的。树高千丈,永远想念着根,想念着母亲。而母亲也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子女们身上。您的儿女均不在您身边。每当我们的生日来临,母亲不管我们是否在她的身边,都要在家中吃上一顿好吃的。同时总是要身边的儿女写信祝贺。几十年来,每当中秋节来临,我们总会收到母亲亲手制作的月饼,使我们尽管身在各地,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母亲那遥远绵长的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老家永远是一个诱人的巢,一方避风的港湾,风景迷人,感受特别。我们是飞出去的鸟,母亲留在那里,苦苦守望着。我们都几十岁的人了,但每次回家母亲总是什么事都不想让我们干。当我们每次回家准备返回工作岗位时,母亲总是送了一程又一程,眼里含满了泪花。

在风中,在雨中,在天涯,在海角,总是念着你,念着你的恩泽,念着你的深情,我的亲爱的妈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是一年芳草遍神州,而我如何才能报答你的恩情和牵挂呢?你为我们付出的心血用什么量器才能得知能?想起你生前一桩桩、一件件关怀儿女,疼爱子孙的往事,我,一个男子汉,忍不住思念的泪水,在眼角、在腮上簌簌滚落。84年春节,全家十八口人一块儿过节,平时难得有这么多的亲人团聚,母亲显得格外精神和高兴,几个小家庭家家出节目,而且搞了录音带,我的儿子当时仅两个月,也留下了稚嫩的童音。之后母亲年年都要放这个带子,每每听到小孩子的录音,听到全家快乐的相聚总是高兴地合不拢嘴,仿佛她老人家也一下子年轻了许多。我大姐过去在杭锦旗南干管理局工作,母亲为此而思念的掉了一颗牙。临终前,你对你的病似乎有了什么预感,大姐已经快50岁的人了,你几十年都没亲过,可你有一天却突然说:妈妈把你亲一口。谁能知道这竟是最后一吻呢。五一期间,在外地工作的女婿、媳妇及孩子全都回来看望你。你却三番五次催促他们回去上班。当9岁的你最小的孙女得知你去世的噩耗后,立即让他的爸爸:“你还我奶奶”。还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上学的外孙女得知你病危时,专程从北京回来,在你生前见到了你。

在抢救母亲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哥哥、弟弟分别悄悄给她输了血。当同病房的患者不慎走口告知她后,母亲泪流满面,哭泣不已说:“你们再输你们的血,我就不进行治疗了”。母亲啊,在此时此刻你仍然是想着我们。76年我插队当知青回旗开三干会时,不幸出了车祸,住进了医院。剧烈的疼痛也没使我掉下泪来,但我抬头看母亲时,看到的是一张挂满泪珠的脸,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我受的是皮肉之苦,而妈妈则是心灵上的煎熬。我再一次体验到亲情的深厚。80年一次到东胜开会,我打开小包,突然发现几颗苹果在里面,原来是妈妈为我装好的。

母亲姓高,名玉莲,生于1934年6月8日,翻阅她63年的人生轨迹,无时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勤劳、和谐、充满爱意的人生主旋律。对于繁重艰辛的家务,她勤勤恳恳,披星戴月,忘我劳动,对于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她竭尽全力维持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从不斤斤计较,胸怀宽广。对于子女儿孙,她倾注了全部的爱意,爱他们胜过爱自己。回顾母亲平凡的一生,难忘的一生,我从内心里发出:天上的星星再多,也不如老母亲对我们的爱多;地球再大,也不如妈妈的胸怀大。

母亲已逝,我心虽悲,但人去不能复存。我们对母亲的爱,将化作对我们工作的爱,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母爱是人世间最博大的、最圣洁的、最挚诚的爱。永失母爱,我心伤悲。闭目沉思,母亲所经所历,所教所养,足以著书成册,然拙笔笨脑,不能将一个栩栩如生的母亲再现于读者面前。在母亲去世一周年来临之际,谨以此短文祭之,略抒思念和伤感之情,权作感念母亲几十年亲我疼我的一点回报吧。

安息吧,妈妈!飘向远方的母爱似乎又近在咫尺,妈妈,您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妈妈,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您是我们心中永远地丰碑!


父亲,永远的记忆


2003年3月10日是父亲的祭日。一年前的3月10日,父亲因突发脑溢血而不幸与世长辞,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儿女,去和与他相濡以沫40多年的老伴,我们慈祥而敬爱的母亲相伴了。父亲永远地休息了,再也不能与我促膝谈心了,再也不能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了,再也听不到老人的念叨了,再也听不到他发的脾气了!想到父亲一生的艰辛创业,一生的俭朴持家,而他自己却很少享受,难得有舒适,我更加怀念父亲,怀念他生前对亲人对儿女所付出的巨大操劳和心血。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您也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但却疾病突发而离开了我们。一年来,我不断地缅怀父亲,无数次地回想起父亲生前和我的一次次对话,那种触及灵魂深处的关怀,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抚。而今,父亲不在了,睹物思人,更令人悲哀不已。父亲走了,带走了人世间最高尚最纯洁最真挚的父爱。父亲的生命停止了,父亲对我们的关怀和疼爱也停止了。但是,我们对父亲的追思不会停止,我们对父亲的怀念不会停止,我们对父亲的感激更不会停止!我们怀念父亲为了人生的理想,一生无怨无悔,始终保持他耿直无私的性格;我们感思父亲为了这个家,一生无休止地日夜操劳;我们追思父亲一生自力更生,坚强独立的美好品德;我们敬佩父亲为人做事的品质,至今使我们受益匪浅。


“我死,不能给你们找麻烦”


父亲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我死,不能给你们找麻烦”。

2002年3月9日凌晨3点多,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是丽波打来的,父亲可能是脑血栓,现在正往医院急救,我马上坐车赶回了东胜。父亲已进行了检查,大面积脑出血。我已泪流满面,轻轻的叫着“爸,我回来了”,他很清醒的“嗯”了一声。这是我听到父亲的最后一句话,仅仅一个字。看到父亲这种情形,我止不住泪水涌出眼眶。这大概是父亲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住院。

家在包头、杭锦旗、呼市的大姐、二姐和弟弟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后,连夜启程在手术前赶到了父亲的身边。内蒙医院请来的专家也在手术后赶来了,认为手术做的挺好。但这一切父亲恐怕已全然不知。

家人都有一种不详的预感。父亲一生未曾得过大病,只是血压一直较高,故这次突发脑出血令人担忧而焦虑。

没有任何交代,没有任何嘱咐。从发病到去世,仅仅20多个小时。父亲就这样,静静的离我们而去了。他多次对我们讲“我死,不能给你们找麻烦”。这和他的性格一样,只要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从来不愿打扰自己的子女或其他人。

收拾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他对每件需要我们知道的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如他在生前整理的家谱,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寻根问祖的依据;他对母亲的思念是用一首词来表达的,他对母亲的怀恋,对母亲的深情令我们感动不已;他留下的两套房子和他几十年来存的钱款,都记载的清清楚楚,特别是给几个小辈的寄托都有记录。生前父亲从来没有让我们感到压力和负担,现在他问心无愧地离去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念和遗憾。对于父亲的去世,我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总觉得父亲不会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二十年写了十几份入党申请书


父亲对党怀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生的理想、信念、追求都与党血脉相连,息息相关。由于家庭成分为地主,加之父亲性格耿直,原则性强,所以父亲的入党历程艰辛而曲折,但他弃而不舍,从1962年首次申请入党,直至198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历时二十年写了十几份入党申请书。这是我们成年后,当他加入党组织后告诉我们的。他对党的坚强信念和执着追求,不因时间的漫长考验,不因一次又一次的申请无望而有所动摇,那颗赤诚之心,跃然可见。


父亲才华横溢,多才多艺


他有一支生花妙笔,是六七十年代,杭锦旗公认的“笔杆子”。他写出来的文章思路清晰、措辞精确、令人叫绝。故当时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老武写出来的东西没问题,不用改动了”。他的字也苍劲有力,颇有气势。每年家中的对联和单位邻居的对联,好多都是他写的。父亲1951年从绥远农校毕业,分配到伊盟建设处畜牧科工作。1953年后到杭锦旗工作。当时的杭锦旗副书记、政协主席高忠山、副旗长郑和对他的文笔非常认可,经常到高忠山的家中商量材料等事宜,可惜文革中两位领导均被迫害致死。由于父亲文采好,字漂亮,所以旗里当时成立打井办、学大寨办等临时性机构需要写文章的人,总是抽调父亲去。当时杭锦旗不少类似“百母白仔”等报道均出自父亲之手。1980年我在杭锦旗工作时,旗委抽了二十个人集中整理几十年积累的档案。我在整理档案时,发现有不少父亲五六十年代起草的文件,我特意拿几份让他看,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脸上。

父亲在工作上非常认真,他当过二十年文书,凡他所经手的工作,都受到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好评。几十年来,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十分敬业。每天早上班晚回家,从无怨言。有时在我们一觉醒来后,还看见他在煤油灯下趴在小炕桌上写材料。(他写材料的那个小炕桌,至今我们仍然保留着。小炕桌,激励着我们兄弟姐妹,见证着我们的成长。)父亲第二天早晨双眼布满血丝,照常上班。人们认可父亲的才华,但父亲自有做人的原则和道理,他生性耿直,原则性强。像他这样的老知识分子,当时在杭锦旗还不是很多,应该有很多升迁机会,但机会总是和他擦肩而过,他也从不对此耿耿于怀。父亲常说“做人但求问心无愧”。父亲做人严以律己,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的分配,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六九年,组织上将他从旗里调入吉尔格郎图公社工作。当时几个子女都在锡尼镇上学,母亲又在被服社工作,旗里条件较好,子女们上学方便,去乡下母亲就失业了,全家生活靠父亲一个人工资负担太重。但他二话没说,调动文件一下,就领着全家到了乡下,一干就近五年。由于他的为人和业务工作熟悉,七三年,又把他调回了旗畜牧局,后又调至水利局,不论在哪个单位,他都任劳任怨,尽心尽职。

他当了领导后,对所管工作非常负责。可以说,他是杭锦旗自来水事业的创业奠基人,为杭锦旗自来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任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居民所求,制定了杭锦旗锡尼镇自来水事业发展计划,这是杭锦旗的第一个自来水发展计划。为保证锡尼镇居民用水并喝上好水、干净水,他经常昼夜不眠,就水源地的保护、集水地的安全保护、水池的护建、下水管道的维护情况等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工作和管理制度,使锡尼镇的自来水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他在任的那些年是杭锦旗自来水厂的辉煌时期,规划建设了厂区厂房,为职工提供了很好的工作环境,为职工建了住房,职工们说“武厂长虽然脾气直,但人心好,就为大家为公家办好事”。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修建了绿化地带、活动场所、职工福利地等设施,即使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由于父亲勤于思考,管理有方,当时的杭锦旗自来水公司成为一个很“火”的单位,人员从6、7人发展到近30人。人们每每谈及他,都非常敬佩他的人品、他的人格。父亲去世后,熟悉他的人们见了我,都会说:“你爸爸是一个真正的男人。”父亲的人格魅力一直并将继续感染着我们,是父亲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独自攀登人生的巍巍大山


父亲的性格非常独特,他一生耿直,始终昂首做人,堂堂正正,不给别人找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从不求人。一个人一年两年不求人容易,一件两件事不求人可以,但是一辈子不求人,谈何容易,何其之难啊。然而父亲做到了,而且坚持了一辈子,一辈子不求人,小事不求人,自己努力去做。大事也不求人,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克服不了的困难咬牙也要尽力克服过去。

在父亲的出殡仪式上,父亲绥远农校时的老同学,原任行署副盟长的李崇义曾对父亲总结了三句话:老武这人一是傲骨刚强,二是任劳任怨,三是对子女严慈相容。这三句话可说是父亲一生的写照。

由于父亲的直骨,才能在人们心目中有较高的威望,许多人都“怕”他,为什么怕他?因为父亲处事公正,正义感强,“心底无私天地宽”,对那些不正派搞小动作的人,父亲绝不会姑息纵容。一旦发现有人搞这些丑恶的事,他就会狠狠地批评他们。但父亲从来是对事不对人,你做错了事,马上改正了,他也就重新看待你,重新和你交往了。时间长了,人们也感到他这个人虽然很“凶”,但是讲情讲义讲原则,属于“刀子嘴,豆腐心”,心地特别好,从来不害人。正是因为这个品质,父亲虽然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但在文革中既没站错队也没整过人,文革中除受到一些小折磨外,也没被人整过。凡是别人有求于他的,他绝不拿原则做交易,但凡能办的,也总是尽心尽力的去办。

由于父亲按原则办事,时间长了总免不了得罪个别人,当父亲在某一个单位工作时,局领导拟提用他担任该局二级单位负责人,但那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就是不要,理由是父亲做人不讲情面,不好配合。为此父亲很焦虑,因为他已50多岁了,他还想利用退休前的几年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组织上还是任人唯贤的,隔了一年启用他这位52岁入党,51年绥远农校毕业的老知识分子到杭锦旗自来水厂担任第一任厂长,为副科级直至退休。

父亲很“固执”也很“倔强”。古人曾云“人不求人品自高”,我以为社会上很少有人能做到,但父亲却做到了。他约束自己,对于自己的困难不求人,不给别人添麻烦,对于家庭、对于儿女,他也如此,不求人,不改变自己的人生信条。一辈子坚持不求人的人生态度,即便对于他最亲最爱最疼的亲人也不例外。拿母亲来说,她当时在杭锦旗的被服社工作,直至转入杭锦旗制帽厂,一干几十年,许多人的配偶都给转正了,但母亲却例外,因为父亲不愿求人。就此事,母亲去世前还一直耿耿于怀,它成为母亲一件遗憾终生的事。

我最崇敬的就是父亲这种一生不改的耿直性格,不求人性格。父亲的这种不求人性格没有因为时代和年龄的变化而稍有改变。

虽然家庭困难,但父亲始终不愿求人,因而我母亲一辈子都是个临时工。我们弟兄姊妹几个的道路也是如此,都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而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我们的升学、工作、提干都是靠自己的真实能力。父亲在子女的大事上,关键的路口上,都没有去求人。五个子女都是自己出去的。五个子女都很懂事、上进,继承了父亲的勤奋、好学品德,在各自的岗位上,分别开创出自己的理想事业。五人中四个成为国家干部,分布在自治区的呼市、包头、乌海、东胜、准旗、杭锦旗等地。五个中四个是党员。每个家庭的子女也都很争气,在方方面面都学有所成。整个大家庭的整齐、幸福、事业有成,令周围的邻居们非常羡慕,经常说“看人家这几个子女,一个赛如一个”。父母也常常以自己的子女上进、健康而引以自豪,特别是近几年孙辈们的健康成长,更令父亲感慨不已。

这就是父亲的人生哲学和人生选择。他独特的个性在当时不能被所有的人理解,但是星移斗转,大家才纷纷感觉到:这个社会是多么需要父亲这种正直纯洁的个性。

冬去春又来,花落花又开。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现在想来,我们更能理解父亲,理解父亲这种大智若愚的性格。他也许是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从一种更广泛的意义上关怀儿女,疼爱亲人。因为他这种一辈子不求人的耿直性格,其实也使我们受益一辈子。每当我们走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选择,不管父亲在世或不在世。从而养成了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办的习惯,没有依赖思想,不能等靠。慢慢地,时间长了,我们的这种自立的能力也就强了。独自做出分析、判断、选择的正确率也就高了。回首我们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更能理解和佩服父亲的深邃思想和远见卓识,也更加怀念这位耿直的老人。

父亲不靠天不靠地,靠的就是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双脚走出自己的路。是的,不求人就意味着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更多的汗水,但是父亲不改变他天生的耿直性格,不改变他做人的坚定信念,这就是他的可爱之处,可敬之处。我常想,从父亲的性格看,他就像一个独自攀岩的人,攀登人生这座巍巍大山。他不带任何同行者,独自一个人攀呀攀的,也许很孤独,也许很劳累,但是他也领略了别人不能领略的风景和气象,他所感悟到的东西是别人不能感悟的,换句话说,他所收获到的东西别人也未必能收获到。

父亲性格不求人的另一面就是一生谨慎,生怕给别人找麻烦。在文革期间,由于家庭成分高,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他十年和老家的人没有来往。文革期间,一次二爹来看望他,他让每天都把家中的窗帘拉住,同时让二爹少出门,生怕被红卫兵发现了惹是生非。当时父亲给组织上交代,已经和地主家庭划清了界限,如果被发现还在来往,那就麻烦大了。结果二爹住了三天就赶快回去了。以后环境和条件好了,我们劝他回老家走一趟,他往往犹豫不决,不知有什么考虑,结果几十年的愿望在临终也未能了结。

他性格刚强,但办事却非常的谨慎。工作中一旦稍有疏漏往往念念叨叨,放心不下。他常对我们讲,“做工作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公家给挣的钱”。

父亲是一个特别坚强和能吃苦的人。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让他顺心的事似乎不是很多。人们对于有个性、有才华的人总是爱指指点点。因为父亲才华出众,个性鲜明,故嫉妒他的人有之,说他“小话”的人有之,加之他在与人沟通上欠缺,特别是对待领导更是敬而远之,所以遇事往往不能顺当。与他同时工作的人或不如他的人都得到了重用或调到了上面。父亲对此一笑了之说,我不如你们,但我的孩子可都是自己走出去的。他常常以自己孩子的平安、事业有成而骄傲,不因一时一事的得失,而耿耿于怀。

父亲在生活上省吃俭用,平时不浪费一点东西。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父母的负担越来越轻,但几十年来养成的生活简朴、勤俭持家的习惯一直没变。有时去饭馆吃饭,盛饭都要带回家。家中剩饭非要吃完才罢休。身上穿的毛衣都打了补丁仍舍不得扔掉。一套毛料服装穿了十几年,只在逢年过节或出门时穿。去世后,当我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逢年过节我们给买了许多新衣服,父亲动都没动。他的多年的同事和朋友贺先保在他去世后前来看望,看到我们子女给父亲买了这么多的衣服,拿了几件,并说“你们真是些孝顺的娃娃”。


沐浴在美好的亲情中


父亲的一生风风雨雨,但他始终有一个温暖如春的家。母亲的贤惠和善良是远近闻名的。几十年来,母亲包揽了几乎全部的家务。父亲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退下来的父亲也更加疼爱母亲,更能理解母亲几十年来含辛茹苦操持家务、抚育儿女、支持父亲做工作的不易和艰辛。所以退下来的父亲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照顾和关心母亲身上。母亲深感父亲对她的疼爱和关照,经常对我们讲:“你们有一个好爸爸”。看着父亲和母亲如此的恩爱,如此的心心相印,我们也深为晚年的父亲和母亲拥有自己的幸福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父亲去世后,远在青岛的外甥发来一份颇具诗情画意的唁电,电文说:“也许是姥姥太想您了而您也思念姥姥了,现在你们终于又在一起啦。”这则电文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父亲和母亲的恩爱,父亲和母亲的感情之深。

母亲是一个要强的人,几十年的呕心沥血使他积劳成疾。母亲多年来身体不好,我们子女又大都不在身边,父亲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担。特别是母亲病重的三年中,他坚持每天早晨五点就起来熬药。母亲因病情一天要吃四五次饭。父亲买了食谱、医书,变着法子改善生活。有时母亲刚吃完就吐了出来,他就重新再做。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就这样陪伴着母亲。母亲的病让他充满忧愁,充满焦虑,有时候愁的实在不行,为了解除烦恼,他就往往借酒浇愁。默默祝愿母亲的病能够早日好起来,早日康复。儿女们有时请假回来看望母亲,假期一到父亲非让回去不可,怕影响工作。有的工作忙脱不开身要回家看望,父亲坚决不让。在照顾母亲的几年中,父亲原本发胖的身体瘦了几十斤,眼睛经常布满血丝。在母亲患病期间,父亲竭尽全力服侍母亲,那种周到和细致,令我们子女和周围的人都十分感动。

残酷的病魔过早的夺去了母亲的生命,拆散了父亲和母亲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1997年5月20日,才63岁的母亲就与父亲和我们永别了。母亲过早的不幸去世,对父亲不亚于晴天霹雳。母亲的去世对父亲打击很大。对于母亲的去世,他曾作诗一首。这大概是一辈子我们见到父亲的唯一一首诗。这也是我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的。

怜子如何不丈夫,无情未必真豪杰。天底下哪个父亲不热爱自己的儿女,哪个儿女不热爱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虽然是个耿直的人,平时对儿女们要求严格一些,但是他感情丰富,有血有肉,对子女的关心是十分真挚的,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父亲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却永远流传下去,让我们记住他的恩德,记住他的深情。

1977年我插队期间搭顺车回旗里开三干会,结果途中出了车祸。因为送到旗里已经晚上十点多,加之大夫说没有太大危险,故我未让通知父母亲。结果第二天得知消息后的父母心急如焚地跑来。父亲在我的印象中,家务活很少干,对几个孩子也从不过分亲溺。在我住院期间,父亲每天端屎端尿。特别是我便不下,他竟然亲自用手去掏。当我愈后出院,母亲对我说:“你爸一辈子也没做过这种事”。这就是我的父亲,为了子女的健康,他什么事都可以做。

美好的亲情是支撑父亲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好燃料。几十年来,父亲奔波劳累,历尽人间的沧海桑田,风里来雨里去,着实不易。温暖的亲情使他感到特别的充实和有意义。特别是晚年,当父亲退下来以后,全身心地关注着这个大家庭,关注着她的儿女子孙,享受着天伦之乐。沐浴着美好亲情的父亲感到亲情的无比重要。子女的一件小小喜事,会让他没开眼笑,乐上好长一段时间。儿孙的丁点愁事,会让他唉声叹气,愁的翻来覆去睡不好觉。

他对子女是十分疼爱和关怀的,只不过有时显露得不是那么明显,不是那么直露。由于个性,决定了父亲对子女的疼爱有时是一种默默地注视,甚至是一种严厉的引导。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往往工作上稍有毛病,就严厉批评。他最见不得贪小便宜之人,所以我们几个子女在日后的工作中都能够洁身自好,这和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父亲于1930年11月17日出身在包头土右旗。父亲的祖籍在山西省。清朝期间,父亲的祖父由于当地闹饥荒,被逼无奈从山西河曲武家庄举家迁移到当时的归绥省,现在的内蒙古萨拉齐党三尧子当铺村。迁来后,就给当地的周员外(大财主)家当了一辈子长工。后我的祖父由于萨拉齐的土地大部分为旱地和盐碱地,无法生存,加之米仓县(现在的巴盟后套)有我爷爷的姑舅,故爷爷领着家人投奔到巴盟杭锦后旗陕坝镇蛮会富强村。爷爷的姑舅叫刘纪,听说在当地当时还挺有名,还有顺口溜说:张应刘纪巴贸占,这是三个赌博汉;武三郝成付拖来,这是三个大老财。这个刘纪便是爷爷的姑舅。爷爷就给这个姑舅当差,我的大姑也在刘纪家干活。慢慢的经过多年的劳累和奋斗,爷爷家的状况,逐步好起来。如供我的四爹和我的父亲在米仓县二中(现杭锦后旗三道桥中学)住校读书。以后四爹武建民在民国时毕业于黄埔军校,分别在重庆和安徽读书,后在米仓县工作,名义上是米仓县国民党干事,实际上是地下共产党员,在乌兰夫领导的地下党领导下搞革命。解放后四爹任米仓县副县长,主要工作是领导白马连和红马连打土匪(指国民党残部和当地黑恶势力)。1951年初一群土匪趁黑夜袭击县公安局,当时四爹正在此,在激烈的战斗中被土匪包围后光荣牺牲,后被当地政府命名为烈士,在现巴盟革命烈士陵园安葬。四爹牺牲后,我的父亲当时正在绥远农牧学校念书,一大早就有人来通知父亲四爹牺牲的消息。这些事情父亲当时的同班同学李崇义非常清楚。八十年代初任盟委副书记的蔡子平是四爹的同学和同事。父亲经常给我们讲此事,但从没找过蔡子平的麻烦,而且也从来没有认过这门子事。可见父亲的一种品质。

爸爸和妈妈从小不在一个村里,但相距不远,都是蛮会联合的。母亲在17岁时,父亲当时还在上学就通过媒人介绍结婚了。由于爷爷当时的家境逐渐好起来,故听说父母亲的婚礼当时摆了20桌,菜品是硬八盘(扒条肉、排骨、肉丸子、猪蹄、过油肉、酥鸡、混沌鱼),又雇了两班鼓匠搭台唱戏,在当时算是大户人家的婚礼安排了。婚后父亲继续读书,母亲留在家里做针线和农活补贴家用,或者有时给有牲口的人家变工,给人家干活后再借别人家的牲口干农活,通过变工互相得利。由于勤奋努力,爷爷家有了自己的骡子车,有一个四合院,碾、磨坊都全,有了4匹马,有羊200只左右,耕地有近百亩,五十多口人。按照当时巴盟划成分的“标准”,给爷爷划了个富农,谁知有位爷爷的亲戚给组织告状,说我爷爷家曾经剥削过他。实际上是这个亲戚因是孤儿寡母,我爷爷家的人看到可怜,所以每年在给地主交租时都会帮这家人一起拉运过去,就因为帮忙运送这个亲戚就认为爷爷他们在中间抽成,所以在解放后土改时向政府告状说剥削了他们,加之爷爷和刘纪的关系,当时的政府就给定成了地主成分。从此父亲一生历尽磨难。正如舅父在唁电中所说:“惊悉乃父不幸病逝,甚感痛惜。乃父一生坎坷,备尝艰辛。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堪称楷模。望你们节哀,继承乃父美德,不辜负乃父希望。”夕阳无限好。晚年的父亲生活还是比较舒心的,除母亲因病不幸离开父亲,其他诸事基本顺当,生活安定。也算否极泰来,苦尽甘来吧。好人总算有好报。母亲去世后,经过我们的反复劝说,父亲逐渐从悲痛的阴影中走出来,经过调整心态,逐步恢复了正常。父亲说,这几年才过了几年好日子。因为父亲看到了这个家族的希望,看到了他未完成的事业儿女们在不断地完成。所以他感到日子过得特别有滋有味,心情特别的舒畅和开阔。五个子女的家庭一个比一个好。五个家庭的孩子也个个都争气。给了人的老六也通过自身努力,小生意做的一天比一天红火。我们怕父亲孤单寂寞,又主动为他找了一个老伴,老太太对父亲也相当好,使父亲的晚年减少了许多寂寞,也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生活好了,心情好了,但父亲的耿直性格仍然没有改。你不让他管的事他非要管。你不让他操心的事他非操心不可。你不告诉他各自发生的一些事,他怪你什么都不告诉他,你告诉了他往往经常念叨,“这个孩子的事怎么了”、“这个家的事怎么啦”。当时我说“爸,你别管人家这家那家的,你保重好自己就行了”。父亲说:“他们就要和我讲嘛”。但你不和他讲,他又觉得你不看重他,为你发脾气。结果子女只得经常去向他汇报。光报喜,不报忧,怕给他添麻烦。但他马上就能发现你在蒙他,所以只能如实报告,然后听他教导一番。这样他才会舒心。故每到周末,我们回去了,就说:听老爷子训话去吧!

是美好的亲情维系着父亲的晚年生活。进入晚年的父亲心中无牵无挂于人世间的荣辱得失。他心里装的只有儿女子孙,他们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牵动着父亲的心,父亲的感情。儿女们也时时牵挂着父亲,牵挂着这位饱经风霜,晚年得福的老人。以各种形式关系他的身体,祝愿他的长寿和健康。我们经常自愿的去接受他的训话,就是借机让他多说说话,甚至大声的多说说话,让他的精神爽朗起来,勤快起来。顺便发泄一下他内心的情感。让他感到他仍然说话是那样有分量,大脑和思维仍然是那样的健康和清晰,也就是增强他的自信心和生存份量。看着他训完我们的那种舒心劲儿,我们也打心里感到高兴和舒畅。晚年的父亲真像个老顽童,脾气起来,无人抵挡得。但等风雨过后,他又非常的慈祥。晚年中他由于心态的调整,身体长了30多斤,很胖,但我们忽视了他的这种胖背后隐藏的患病因素。

孙辈们只要回来首先去他那里请安问好,和他聊天,汇报自己的工作或学习生活情况。特别尊重他,热爱他。每周六或日,已经成了惯例,家在外地的子女、孙子,都会给他去电话,如果不去,他就会念念叨叨。

为了丰富父亲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为他订了一份“老年世界”。他通过学习,对国家对离退休干部的政策了解了很多,有时退休工资应该涨多少,他都算的清清楚楚。

2001年父亲和七爹还编成一册《武氏辈数家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氏这个家族五代人的基本情况,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难得的家族史料,十分珍贵,也特别有意义。

晚年的父亲也得到了组织的特别关照。他一生为之奋斗,献出了青春和热血的杭锦大地的有关部门对他方方面面给予了照顾。几十年来父亲从未因自己的医疗费和组织张过一次口。去世后我们才发现他存有一万多元医疗费,杭锦旗有关部门都给予了报销处理。

我常常想:母爱如春雨,无声中那种关爱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父爱如大山,那是坚强的后盾,让你依靠,让你感到踏实。而今,母亲走了,父亲也走了,有谁会再用那种最疼爱的声调呼唤我们的名字呢?有谁会再用那种最仔细的关怀温暖我们的心灵呢?

我怀念母亲的善良,我怀念父亲的坚强。这两种美好的品德交相辉映,像两盏明亮的灯照我走在漫漫人生大道上。

2002年3月10日20时30分,父亲走了,他太累了,永远地休息了。

父亲去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阳光灿烂的世界。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他坚强不屈的性格,他耿直无私的品德,他果敢干练的作风。永远留在我们心中,锤炼我们的意志,教诲我们的品行,端正我们的为人。

我们将永远记住父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将永远感激父亲的疼爱之心,我们将永远怀念父亲的高尚品德。

父爱永生难忘,父亲永留心中!


追忆父母


今年是母亲去世20周年,父亲去世15周年的日子。清明节期间,我们全家子女携家人30人从北京、呼市、准旗、康巴什等地相聚东胜,共同缅怀我们敬爱的父亲母亲。在父母的墓前,我们儿女、孙辈再一次共同追忆了父母的功德。同时大家相聚互叙家常,感慨我们国家发展的如此强大富强,我们各家所在地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我们的出生地鄂尔多斯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令人叹止,城市如此美丽,生活如此幸福,每个家庭都健康成长,幸福安康。不由得感慨,如果父母能活到现在有多好啊。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儿女健康,家庭和谐,小辈们事业有成,学习进步就是对老人最好的慰藉了。

我永远记得父母之爱,父母之思。没有他们当初,便没有我们当今。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个启蒙者和老师,父母之爱,是我们走向人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和力量!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