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老龙湾翠竹
高丽萍
老龙湾位于临朐县城南10公里处,相传湾里有泉眼直通东海。这里的水四季恒温,别有一番天地。
来老龙湾好几次了,这里有我喜欢的碧水清泉,更有我向往的那青青翠竹。
进入老龙湾,满满的绿意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的竹子掩映着古朴的木栈道,环绕在那一方碧水周围。
还没到竹林,阵阵风吹竹林的声音已入耳际,时而如千军万马,时而如絮絮低语,于是静下心来细细体会。这种声音在如此静逸的空气中竟然有了一种深远的感觉。冬天的翠绿给人以温暖,夏天它的阴凉又让人不舍得离去。好一处幽静所在。到处是竹林,似是到了江南。
说到江南,就要不由得提起老龙湾景区的前身。这里原是冯家的私家园林。在冯家的子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当年他辞官隐归故里,“结庐薰冶水上,名其曰'即江南'”在此品茶,直至去世。这'即江南',就位于老龙湾一隅,有联曰“四面琅玕三面水,一亭风雨半亭山”便是写到了老龙湾与附近海浮山互为依伴的景致了。冯惟敏号海浮,便是因了这海浮山。山的厚重,水的灵气,滋养了这一方人。
冯惟敏年少聪颖,“雅丽宏肆,虽在弱龄,已惊长老。”(《益都县志·冯惟敏传》),然而却屡试不中。站在江南亭面前,我仿佛看到了冯惟敏当年因为科举制度的腐败奋而绝意仕进的样子。蒲松龄科举不中成就了《聊斋志异》,隐居的冯惟敏在深山一待就是25年,在此期间大量的诗词,散曲呈现在世人面前。与一些隐居者不同的是,冯惟敏时刻关注着时局的发展和百姓的疾苦,竹林随风摇曳,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他当年讽刺山东的父母官段顾言的情景, “有钱的快送来,无钱的且莫慌,寻条出路翻供状。偷与我金银桥上砖一块,水火炉边油两缸,残柴剩炭中烧坑。若无有这般打点,脱与我一件衣裳”(《正宫端正好·吕纯阳三界一览》)。他的刚直不阿,他的不肯趋炎附势的气节,最终得罪了段顾言,导致自己身陷囫囵。
这段遭遇使他认识到了权利的力量。有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选择明哲保身,有的人却会选择迎难而上。有人攫取权力是为了方便自己的猥琐,而冯惟敏抓住权力,是为了更好地伸张正义。
虽然后来只得了个涞水知县,却为冯惟敏当官为民的抱负提供了权力的平台。他轻车简行,只带一小童上任,“至此邑,沟洫治,途树茂,他事称是,百里改观焉”(《南吕一枝花·县官卖柳·附记》)。官场险恶,有的人挡不住名利的诱惑和物欲的疯涨违背了自己的初衷,转而逢迎献媚,他们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失去自己的尊严。然而冯惟敏没有。他恪尽职守,两袖清风。无奈的是,他的刚直不阿,还是得罪了当朝使者。此时的竹子还没有夏天那样青翠欲滴,黄绿相间的颜色是它抵抗严寒的痕迹,目光一点点向上,透过竹节,我仿佛看到了朝廷使者因为暗示贿赂不成而阴险鄙夷的眼神,看到了他们费尽心机想要罢免冯惟敏,却苦于没有证据的气急败坏的样子,看到了冯惟敏被排挤,移官京口时不甘的眼神,还有那一声不能继续实现“效忠、奉公”的信条的叹息。做一个廉政为民的好官,竟是如此的不易。
清晨的江南亭在湖光山色中慢慢睁开惺忪的睡眼,一寸寸镀上金色的阳光,鸟声啾啾,竹林轻摇致以问候。主人推开木门,伸个懒腰,在林间小踱几步,然后坐到石凳前轻翻书页,品茶吟诵,抑扬顿挫之声,在林间回响,引得周围的鸟儿前来观望,它们叽叽喳喳表达着自己的感想。太阳渐渐升起,有朋来访,于是三五朋友,品茶赋诗,激情高昂。这一方天地,仿佛又成为了世外桃源。
老年辞官归隐的冯惟敏,看淡了千古兴衰,寄情于山水田园,生活多了一份闲适。他的心真的放下了吗?是不是变得精通世故了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过着闲适的生活,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冯惟敏亦如此。晚年的他不忘提醒后人“循天理处安吾分,占便宜处甘吾笨”。
陶渊明独爱菊之淡泊,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这青青翠竹不正是冯惟敏一身正气,刚而有节的写照吗?
不用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行走在世间,形形色色的诱惑让我们眼花缭乱,可是,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该忘记自己的初心,做个正直,有气节的人。
傍晚的江南亭祥和而安宁。老龙湾上的晚霞变换了多种颜色后,最终归于夜幕下的宁静,只有青青翠竹依然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