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4519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探秘者黄神彪(王迅)

点击率:4739
发布时间:2018.10.08

探秘者黄神彪

 

/王迅

 

 

 

受西方文论影响,当代文学批评走到今天,已经与中国传统诗学精神渐行渐远。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反拨,回访古代,寻找当代批评与传统诗学资源的链接方式,就成了树立文化自信的必要选择。刘熙载、袁枚、刘西渭等中国历代批评家的诗性文风,曾哺育了我批评写作的野心,企图写出一部非同寻常的诗学随笔。这部随笔里,读者不仅能看到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世界,批评者那敏感的神经,也成为有迹可循的“神物”,而作家生活与创作的精神图谱就会成像在创作者与解读者的神交区域。

黄神彪《神圣的迷恋——我的诗歌之旅》自然不是文学批评。但翻阅其中的篇什,确让我走进这样的“神交区域”。黄神彪不是批评家,却能洞穿诗人的内心。也许,一个诗人更能读懂另一个诗人的内心,即便穿越千年。尤其使我惊叹的是,一个停笔30年的诗人,如今重返诗坛,艺术感觉依然那么健旺,那么纯正。他对中国古代诗人的解读,并非诗人创作的简单梳理,也不是学者式的理性探究,而是一种审美化的叙述,在这种叙述里,他把原本是理念的范畴化成了感性的文字,而感性的文字中又不乏精神穿透,那是对诗人灵魂的追踪和探秘。笔者阅读他的诗学随笔,也正是怀着探秘的冲动进入的。从发生学意义上,这促使我想到一个问题,黄神彪诗歌创作的精神源头到底在哪里?

童年时代,黄神彪就熟读《诗经》,吟诵之中,渐渐地,那“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意境就变成了故乡的那条明江河。从源头上说,是中国历代诗歌如慈母般喂养了他,赋予他灵感,使他在80年代迅速成长为“诗坛少帅”,又让他在知天命的年头调回视线,检视古代诗人的“诗”生活。当然,他不会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品味和说教,而是尝试着与那些远古诗人寻求对话和沟通的可能,有时候又嬗变成一种命运的叩问,抑或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灵魂探秘。

写作时,黄神彪一头扎进诗歌意境中,因为那些声音和画面,隐藏了古代诗人的情感秘密。三国时期的女诗人蔡琰在他的叙述中是这样出场的:“这又是一曲动人回肠的缕缕哀香,是谁在那感怀而奏?窗外的秋,虽不是那么肃杀朔朔的,却也是一派凄凉落寞的景象在眼帘:满树的黄叶不时在深秋的劲风中翻飞,飘然坠落下来,怎的就与那弹奏的歌音溶在了一处?那倚窗低吟的半身头像,她不就是那位处胡十二年的杰出女诗人蔡琰吗?弹奏的可是那著名的《胡笳十八拍》?我抚时伤怀的思绪,也伴随着她的胡笳之音,激荡了起来。” 在这里,黄神彪没有直接书写蔡琰远离故国、寄人篱下的失落之慨,而是力图还原诗人的生活情境,复现那秋叶翻飞中胡笳之音的悲凉与落寞,从艺术画面中探访诗人的内心世界。对蔡琰来说,身处大漠异乡的十二年,那哀怨是刻骨铭心的,这促使她写出了五言体《悲愤诗》,这部我国诗歌史上首部自传体长篇叙事诗。诗人归国之后,感伤离乱,追怀悲痛,感笳之音,翻笳之调而入琴曲,创作了千卉名世的《胡笳十八拍》曲和辞。离乱与弥合中,“人”与“诗”与“曲”,浑然铺就了凄美的传奇。

第二人称叙事视角的选择显示了黄神彪随笔的匠心所在。写作中,作者借雄浑之笔穿越千年的时空,与他所心仪的诗人晤面。那些诗坛圣贤,他都抱以敬仰的姿态,以后人的口吻唤之。我们看到,孔融、王璨、陈琳、班固、张衡等诗人,陆续来到他精心营构的画面里。从叙述效果来看,以“您”指称这些诗人,首先是表达作者对诗人的瞻仰之情。对作者来讲,内心所供奉的那几位诗人必定是神圣的。随笔的标题“神圣的迷恋”直接呈示了这种心态。因为“迷恋”,所以选择了这次“诗歌之旅”,通过焦距的调适,近距离地与之对话。第二人称的使用也是为了适应这种对话语境的需要,造成一种如在眼前的在场感。这就使随笔的写作变得鲜活起来,避免了事件的罗列和史料的堆砌。《神圣的迷恋》通过这种修辞,叙述诗人的故事,探究他们的命运与诗人性格之间的诡秘之处。

面对孔融,黄神彪为诗人的命运而惋惜,然而,他并不直说,而似与一故交促膝谈心,在畅谈中泄露心机。这种美学效果归功于第二人称叙述语调的选用。“您崇尚礼教、注重礼法,平生都不拘小节,为人恃才负气,且又刚直不阿,直吝敢谏,难怪喜怒无常的曹操不喜欢您了,偏偏您又不怕曹操,常以诡言之词嘲讽他,便深为曹操所忌恨的一个心灵隐患。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为一件什么事触怒了曹操,因而被曹操所杀。呜呼,四岁让梨的世传人物,您就这样离开了人世。说到您当年不畏权贵,常以诡言之词嘲讽着曹操,无非是您在‘七子’中年辈较高,政治态度与文教均呈现个人风格,又太过于出名,当然为曹操所不容。而您还不知道退避,还以您那骈丽的文气、华丽的词藻写了《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论》等代表作品,情辞逼迫,气豪直上,惹得曹操满脸的不高兴。这时候,您还不知足不知趣,又写了《与曹操论禁酒书》,焉不为曹孟德所害。您啊,孔老先生,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您也太过于屈强了。”知识分子遗世独立的个性就在为人与为文交相呼应的叙述中得以洞悉。试想,如果换作第三人称来叙述孔融的故事,那将是另外一番情景罢,文学性和审美性恐怕也会大打折扣。

如果说复现古代诗人的生活现场和第二人称视角的选择是黄神彪探秘诗人心路的两套策略,那么,一种心心相惜的人文情怀则是其随笔风骨得以生长的精神根基。黄神彪是诗人,更是生命奥妙和情感密码的洞悉者。如,他对班婕妤的解读,就跳出了勾画传统“怨妇”形象的俗套,而以武则天由怨情而擅权的“女汉子”形象,去映衬班婕妤作为一个女诗人的文化修养。作者着眼于“团扇”这样一个古典意象,由此荡开,它蕴含的深意与诗人命运相连:“美而能文的班婕妤,隐退于东宫,她带出来了一把当年为帝驱风扇热的团扇,因而睹物追旧,在团扇上回忆往事,已成为她备受冷落的生活习惯。她也许感伤落泪时,没有信心去摇那把美丽的团扇了。是呀,摇着它还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呢?扇是不想摇了,而心中的情由怨而生,便终于生出了一首用心泪凝成的《怨歌行》。大概她还在自己低声吟唱吧。”是的,《怨歌行》是“用心泪凝成的”。黄神彪的解读是深情的,它源于一个诗人想象。在丰盈的思绪中,渐渐地,那个低声吟唱、伤心落泪的女诗人复活了!经由“诗”与“人”的情感对接,作者悟出其中的深义:“古时,大凡才子佳人,多喜好执扇,执扇是一种风雅和体面。看一些帝王将相或才子佳人的古装戏,都能看到执一把扇的,摇一摇,摇出了自己的风韵;煽一煽,煽出了自己的情趣。但这班婕妤,她令我刮目相看,她执的这把团扇,却让人觉出人生的沉重,爱怨的冷暖,岩荡的命运。为了班婕妤,为了记起她的《怨歌行》,我在我的诗行里也留下了一把团扇,永远永远的一把团扇。” 就这样,一把沉淀了千年情感的团扇穿越时空,寄生在诗人黄神彪的诗行里。永远!永远!

  2018年9月4日南宁

(选自《乡情文学》网2018年9月日)

 

【作者简介】 王迅,1975年生,青年学者,评论家,主要从事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在《文艺研究》《文艺争鸣》《文艺报》等刊发表论文150余篇。部分被《新华文摘》等刊转载。出版论著《极限叙事与黑暗写作》等3部。获中国-东盟国际戏剧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广西文艺评论奖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