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一把香木梳子》《昭化神韵》《曾家山印象》《苍
溪纪行》《站在卢沟桥上》《登长城》《走进岳麓书院》
《听纳西古乐》《拜访天鹅咖啡馆》《步入圣殿———在
维也纳听音乐会》《蒙娜丽莎的微笑》等等。
这是近10 多年来出自广元本土的著名作家童
戈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的16 篇散文
作品。
“人民日报”的分量众所周知。高山仰止。能在
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这样高大上的平台上发表数
量如此之多的文学作品,对于一个文化人的价值分
量与意义,那是明摆着的。据我所知,童戈应该是广
元作家中在此平台上发表文学作品数量最多的一
位,这更弥足珍贵。
据童戈老兄长说,他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
的作品还不止这些,可惜我没读全。我只能就这16
篇散文作品“姑妄言之”了。
1.用精短散文讲鲜活故事
用精短的散文讲出鲜活生动、情感丰满的正能
量故事,是这16 篇散文的共同特点。换句话说,用
精短的散文叙事,用精短的散文讲外国故事、讲中
国故事、讲中外文化交流故事、讲广元故事、讲朋友
亲情故事,是这16 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创作手法
与风格。用短文讲故事,用优美精短的散文讲出可
读性强的故事,并非易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
作挑战。童戈长期执着于向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投
送这种精短格调的散文作品且成果丰硕,实堪肯定
与颂赞。
2.走出来的篇章
读这16 篇作品,会产生一种感觉:无行走不成
文。你看,童戈总是在一番行走之后而成文,但他似
乎又不是刻意或者急于要去“做文章”。他总是在行
走中缜密思考着,上下求索着,而后坐下来再冷静
地好好想想,最后才在他的笔下流泄出惜墨如金的
文字来。又由于他为文贵精贵短,所以,他的文字总
是力求,一定要字字“有内涵”,字字能“制造响动”,
字字能“摇曳生姿”。
3.亲吻大地的文字结晶
我不时想,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何以如此青
睐、厚爱、钟情来自川北广元小小一隅的童戈的散
文?大约就是因了童戈散文原本就有极接地气的
“味儿”吧。他这些篇什,没有虚无缥缈,没有杜撰玄
幻穿越仙气,没有闭门造车,是典型的“纪实”或曰
“非虚构”,其语言质朴、生动、准确、干净、清朗、亮
丽,也多原汁原味的摄入。这些篇什完全源于生活、
阅历、行走,它们无不依靠、附着在大地之上才得以
生长出来。所以,这些篇什给人的感觉,似乎又总是
散发着土地的芳香,土地的光泽,有土地的厚重与
瓷实,有土地的丰满与滋润,更有土地精美的奉献。
4.流淌在当下与历史之间的文化清泉
童戈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与诗意的人,是一个
生活味、烟火味十足的人,率性的人,也就是说,他
生活在“当下”,生活在火热而又时尚现代的现实生
活洪流与滚滚红尘中,他的文字很有生活味、烟火
味、人情味。同时,童戈又是厚实而有历练的人,不
乏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纵深感的人,他对
一人、一事、一物、一地,总是关注着它们一路走来
的状况,那些人、事、物、地的昨天、今天、明天,他都
要去抚摸触碰,进而找到只属于他的那份独特的心
灵感应与情感表达。
5. “小我”与“大我”交融的珠玑文字
从童戈这16 篇作品里又不难窥见,“小我”,
“大我”,总在这些文字里轮番登场,交替闪耀,甚至
于分不清“我”的“大”与“小”,真可谓是“文字万变
不离我”。童戈不做简单的“看客”,不置身事外,他
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文字中去,做到了“人”与“文”、
“小我”与“大我”的高度统一。
一个“小我”在中国的大地上行走,一个“小我”
在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上行走,他的心里始终
有祖国,始终对养育他并给他生活、工作环境的那
片土地充满挚爱与感恩,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我们
没有理由小觑。无论外国如何光怪陆离,眼花缭乱,
无论国际友人如何深情,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何在,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姓什么,我们没有理由埋
没他的文字光辉。童戈就是这类人中的一分子。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