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藏着的北陀
文/黄忠美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位于潇贺古道的西侧,今昭平县的中部,中间是丘陵地带,四面环山,形状似陀螺,素有小盆地之称。位于桂江北面,故名北陀。全镇总面积为四百一十七平方公里。下辖十三个村委,总人口为3.78万。
这样的小镇在贺州有很多个。北陀镇,它不像黄姚古镇一样,山可以入画,水可以入诗。北陀的山水,给人的印象是,它不显山,不露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平常得不能再平常。
说北陀是藏着的,掖着的,缘于北陀镇地宫里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博大的精华。换句话说,北陀镇有令你刮目相看的一面。
真正让我记住“北陀镇"的大名,缘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的一件东汉中晚期的文物。
是什么宝贝,能让它登上省级博物馆的大雅之堂,成为北陀镇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它就是国家一级文物——铜人吊灯。
那天,我走近铜人吊灯时,就被它精美的外形和独特的设计所震撼。展台上,一个13.5厘米的小铜人。从他的面部较瘦,头发、大耳朵、深目、高鼻梁等特征来看,都像外族人的形象。他头戴莲花云雷纹小帽,上半身赤膊露体,下半身身着短袍至肚脐,双手捧着圆形的灯盘,双膝跪地,脚尖着地,脚掌却向外翻着,虔诚地朝贺着。铜人吊灯灯盘口径为9.5厘米,高2.8厘米。一条16.5厘米长的铜链,从铜人的盘端穿过。灯盘底边沿向有一蹄足,与铜人双膝呈三足鼎立状。灯盘内有乳形尖钉,便于插蜡。铜人额前和后枕部位,各有一个环形钮,额前钮眼与铜链相连。铜链的另一端也设有挂钩,用于悬挂,也可以与后枕部的环钮相连。这铜人吊灯表面上绣迹斑斑,完全没有了当年鲜亮的光泽。而在当时,它的造型和光泽都显得尊贵富丽,成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铜人吊灯,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美观大方。集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为一体。
遥想当年,铜人吊灯确是主人的至爱。他(或她)也许就在这盏铜人吊灯下长大、读书、习字。长大了,家里为他(或她)相了亲,订了婚,夫妻俩在这如豆的灯光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从此,如豆的铜人吊灯,陪伴在俩人的芙蓉帐前,一对鸳鸯在这里恩恩爱爱,巫山云雨。一晃就到了生育儿女的时光。他(或她)也在这铜人吊灯下,含辛茹苦地哺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后来,儿女长大了,儿女们有了自己的生活。唯一不变的,是铜人吊灯与他(或她)不离不弃。伴他(或她)度过寂寞的长夜。他(或她)在夜里缝缝补补,相倚相伴。直到白发苍苍,积劳成疾,卧床不起。灯的主人病榻前,昏黄的铜人吊灯下,儿子媳妇、女儿女媳、亲朋好友、满堂子孙都来探望他(或她),为灯的主人寻医问药,希望他(或她)早日康复。灯的主人在灯的光亮中回光返照,临死之前,指了指悬挂着的铜人吊灯。儿女点了点头。他(或)她满意地点了点头,闭上了双眼,撒手归阴。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墓主人死后,后辈子孙也要把这铜人吊灯作为殉葬之品,以尽孝道。
铜人吊灯的发掘,打破了北陀两千年的沉寂。这件东汉中晚期的铜人吊灯,表明东汉是我国灯具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在广西出土的文物中,实属罕见。到目前为止,我国出土的文物中也只区区两件。另一件是一九七四年湖南省长沙市征集来的,馆藏在湖南省博物馆里。
我一瞅广西壮族自区博物馆里的铜人吊灯的发掘地,原来是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心里想,北陀还真是藏珍卧宝之地。
从博物馆回来后,我便着手研究北陀镇出土的铜人吊灯和其它文物的来历。
一九七六年到一九七八年这短短的两年间,一支文物工作队来到昭平县进行文物普查。他们走村入户,进行地毯式地普查。
文物工作队从北陀镇的风清村、乐群村、立教村等村民手中,接过一枚枚古币。经鉴定,这些古币上有“五铢"二篆字,就是东汉铸造的五铢钱。工作队顺藤摸瓜,依据群众提供的可靠线索,终于在这些村寨的山岭间,发现了大批的东汉古墓群。其中,风清村有东汉古墓十一座,分布在风树岭、大坪岭一带,乐群村有东汉古墓十三座分布在付屋岭、松树岭、罗坪头及文机岭一带。
工作队员连夜赶写的申请发掘保护这二十四座东汉古墓的报告,很快得到了上级文物部门的批复,并制定了周密的发掘方案,调拔了一批精湛的考古人员到北陀开展工作。
发掘工作开始了,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地挖掘这两千年的封土。令他们感到心寒的是,他们的挖掘比不上贪婪的盗墓者的脚步。
在月黑风高的深夜,一批又一批身着玄衣的蒙面汉,手执洛阳铲等工具,肆无忌惮地把黑手伸向了北陀的东汉墓群。他们像打了鸡血一般,挥镐和洛阳铲的力度又狠又大又准,求财的心情又急又盼又贪。一些墓室被这些盗墓者鼓捣得面目全非。考古工作人兴高彩烈而来,难道里面陪葬的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都被他们洗劫一空了吗 考古队员们仰天叹息。难道这次挖掘要无功而返吗
考古队员的心都揪到了节骨眼上,心里很失落。难道这次发掘,就这么两手空空
发掘现场一度噪动不安。终于,文物工作队员发现一座七号墓还没有被人盗挖过。考古队员又重新树立了信心。
从这座七号古墓中,深藏千年的宝贝,终于重见天日。这次发掘,收获颇丰。出土了青铜镜、青铜马、兽形花槽等青铜器皿,虽然诱迹斑斑,色彩剥落殆尽。但从这些出土的文物中,人们不但发现了汉风习习,从中也窥见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加上七号古墓群中陶罐、陶碗等陶器类国家一级、二的文物总共达到了四百多件。同时还出土了三百八十枚古钱币。在这堆古钱币中,发现了一枚王莽时期的“货泉"古币和一枚“大泉五十"古币。
更令人皆笑皆非的是考古人员的一次意外的捡漏。一九七八年在北陀风清大坪岭一号古墓中,一盏铜人吊灯大概被古代的盗墓者认为不值钱。而留在了古墓的土包里。孰料,这盏不起眼的铜人吊灯,却成为登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大雅之堂的国家级珍宝。
我国最早发现的玻璃制品,是北陀乐群村东汉五号古墓中,挖掘出的玻璃耳珰和玻璃料珠。玻璃制品璀璨、透明、细密的质地,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时期人们的审美风格。它的发现表明。中国制造玻璃的技术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掌握了。
“位至三公”“长宜高官”等铜镜,从北陀风清村二号古墓中出土。表明东汉人当时就讲究生活品位,乐于创造。铜镜被岁月留存下来,真是一大奇迹!
在当时广西文物首次出土的陶器,也是在北陀东汉古墓里挖掘出来的。如镂孔座陶灯、釉陶薰炉、陶屋等。这些都是当时高官贵族的普通生活用品。恰恰侥幸躲过了盗墓者的一次次浩劫。你瞧那件陶屋,屋里的猪呀、狗呀、鸡呀、鸭呀等家禽家畜。形态逼真,是两千多年前富贵人家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一盏灯、一个笔筒、一个薰炉……都这么精美,这么讲究。东汉人的生活真让我们羡慕。
一九八四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队在北陀镇立教村、敬业村的庙头角、庙坡坪、红泥岭等地还出土了石刀、石凿、穿孔石斧、粗瓷片等一批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这些文物的出土,对研究东汉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活动、生活生产、丧葬习俗具有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潇贺古道的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湖湘文化、楚越文化、珠江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交流贯通,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藏着的北陀,是大美的北陀。
我们期待着,若干年后,北陀的大地下,还会出土一些文物,还会有石破惊天的消息传来。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