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且不说下伏头村的山,虎头山四面合围、绵延起伏,将小山村搂在怀里安抚;也不说下伏头村的水,丹河水被数度拦截,那干涸的河床、光滑的鹅卵石都在诉说过往的烟云。我要说的是一种树,一种很不起眼,很常见的树——花椒树。
是的,是花椒树。
就因为它长在了下伏头村老董家的坡道上,长在了荒废的石头房的院墙外而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一关注让我心神荡漾,让我浮想联翩,让我总想为它写点什么。
那天早晨从虎头山下来,路过一道斜坡,带队的下伏头籍银行行长张飞跃说,上董家坡看看吧,那里可是下伏头村的风水宝地,也是十三代董家先人的发源地。于是,我跟着大伙儿上了董家坡。
首先看见的却又不是花椒树,而是一棵有四百年树龄的大槐树。这槐树枝繁叶茂,老杆遒劲。树荫完全蔽了房子、梁子、路子,就连路牙边上米把高的石头墙也遮了个严实。村民说,以前这里可热闹了,人们都爱在槐树下扎堆。每天傍晚,各家人、各种碗、各种饭都挤在这里,你一言,我一语,这风,这雨,这日子就在青石板上铺开了。甚至吃完了也不送碗,直到风吹凉了石板,月亮爬上了枝头,才慢悠悠的挪动双脚回家睡觉。
花椒树长的地方离大槐树不远,在一堆残砖烂瓦中间越发逼人眼。已是仲夏时节,花椒树绿茵茵的,花椒也一簇一簇的,淡青色的果皮上布满褐色的小腺点。从花椒树下经过须小心翼翼,那短短的尖刺时不时会向你示威。我低首蹑脚,却看到树根边有一只肥胖的大青虫。再细看,这青虫已僵足朝天,蔫蔫地“睡”在草丛。我又想起来路上也有蚯蚓尸体,拃把长,油腻腻的。大概是最近少雨,土层干旱,蚯蚓在挪窝过程中渴死了吧。
花椒树耐寒也耐干旱,对生存地的选择没有要求。其实对花椒我们并不陌生,这开白花、结小籽、味麻性烈的小植被早已种遍了田园地头,走进了万户千家。早在2600年春秋时期就开始食花椒。《诗经》有云“有椒其馨”。唐诗也说:“欣怡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楚人首开椒酒之风,《九歌》里说:“奠桂酒兮椒浆”,“播芳椒兮盛堂”,到了汉朝更是以椒涂壁,取其温也。但是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花椒的主要功用还是做调料,“鼎餗也应知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说的就是这种功用。
但是今天这不起眼的小花椒给我上了一堂课,让我感慨万分。走在我前面的焦作作家董全云掐了一粒花椒含在嘴里,并嬉笑着对我跟崔小玲眨眼睛。我俩出于好奇也掐了颗放进嘴里,那个麻劲瞬间穿透了嘴皮、舌尖、上颚,感觉整个口腔都在跳动。我和小玲赶忙吐了花椒,直朝董全云瞪眼睛。董全云将舌头伸出来,让我们看那颗蜷在她舌根的小花椒,并大呼可惜了。
绕过花椒树,来到已经是残垣断壁的石头屋。有的山墙尚好,有的门窗还在,那一层层的台阶无不在诉说它曾经的辉煌。我无心听董家后人讲老房子的斑驳往事;也无心看大槐树对面的丹河故道,只一门心思思忖这小小的山里花椒为啥有这么大的麻劲?要说体型,它远没有川陕的红椒皮厚疙瘩多,椒目也不浑圆饱满,它就像一个害羞的农家小姑娘躲藏在大山深处,但一旦你走近她,体验她,你又会觉得她的通体清纯,满腹幽香又是多么的丰厚。你别说,待强烈的麻痛之后,是很透彻的舒适,脑醒目明,神清气爽。
于是我对崔小玲说,咱再去摘点花椒吧。我们就掉过头来,钻到花椒树下。崔小玲比我个子高,她踮起脚尖专拣一簇簇长得好看的摘。我也不管它是三五一组还是散兵剩勇,只要是个头大的我就摘。这时我想起一个传说:花椒树最善良,当别人偷摘花椒时,主人是不能骂的,你的骂声花椒树听了是会生气的,一生气第二年就不开花结果了。我们在没有骂声中痛痛快快地摘着。我捡起地上的一片桐树叶包起来,小心翼翼地裹了三层。桐树叶是刚掉下来的,青青的、软软的。小玲说,她要用丝绸缝制成香囊,缀上玉坠,挂在她的爱车里。我说,人家涂壁你挂囊,莫非你也想给自己筑一座椒房吗?小玲怅然道:“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我才不学让人唏嘘感叹的陈阿娇呢。做人永远得自立,女人也一样。
正在说话间走来了诗人郜希贤。我跨前一步说:“郜老师,给你提供个素材你要不要?”,郜老师瞪大眼睛看我。我把手里花椒包递给他:“猜猜里面装的啥?猜对了我请客,猜错了你请客。”郜老师用手指捻搓了半天,直摇头。我抓过包往他鼻尖一扫,郜老师也顺势吸一口气,脱口说:“花椒”。我说:“郜老师,你输了,记得欠我一顿饭昂。”
我们在嘻嘻哈哈中离开了董家圪垱,在一家窑洞加平方的小院停下脚步。
进院子,首先看到的是墙角的鸡笼,笼子里一窝白净的下蛋鸡着实喜人 ,这鸡 像身材好看的女人,想来下的蛋也是俊俏的。院子左手是一厢房,贴字“观音堂”。堂内挂锦旗,供观音像。想想这也没啥奇怪的,有人烟的地方就有香火,有香火的地方就有希望。谁不希望人丁兴旺子孙绵长呢?好在这观音堂离花椒树不远,花椒也比喻多子。也很奇怪,花椒第一次出现在《诗经》里是以美丽的女子形象,希望女人像花椒一样多生孩子。
在“观音堂”里,放着一把竹木躺椅。张飞跃说,这把椅子可是地道的下伏头村特产,并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祈福椅”。说着他四仰八叉地躺了下去:“小枝我问你,这把椅子为啥摆在观音堂?”“祈福呀!”“对,但是躺上去的人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啥不一样?”于是他把二郎腿一翘,悠闲地说:“这把椅子男人躺了祈来的是福气”。“那女人呢?”,他“呼”地站了起来,并做了个“请”的姿势:“躺下我仔告诉你”。我裙子一摆,手握扶柄,轻轻躺下。他一手叉腰,后退一步,右手一举说:“小枝你听好了,这把椅子的寓意是男人躺了有福气,女人躺了会怀孕。”我一听,爆跳而起:“张飞跃,你拿我开涮不是?”就追了出去。
晚饭是在村大院举行的,地地道道的农家饭,有马齿菜、小鏊馍、生调菜瓜,醋溜南瓜丝,还有一盘油炸花椒叶。关于花椒叶的吃法明代米捕《救荒本草》:“采嫩叶煤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古人对于花椒的开胃驱寒,提味增鲜也多有记载。民间传说,有一次乾隆帝到山东孔府出巡,食欲不振,面对满桌山珍海味摇头。正在百官为难之际,厨师端上来一盘“油泼豆芽”。乾隆看到盘子里黑色的花椒粒很是好奇,就用筷子尝了尝,顿觉清凉爽口,马上胃口大开,从此“油泼豆芽”也城了孔府开胃名菜。今天,我对着满桌子的农家菜也是胃口大开,恨不得自己是猪八戒的肚子,但是我最钟情的还是那一小蝶花椒腌咸菜。冬季萝卜下来时,洗净盐腌,出水后再切条晾晒,用滚水煮花椒、大料、生姜,冷却后倒进肚大嘴小的陶瓮里,放进疲韧的萝卜条,浸泡数日即可食用。这咸菜,味浓、脆香、甜咸适宜,比我在城市买的好吃百倍。
《诗经》里说“椒聊且,远条且”。是说花椒的芳香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下伏头村是淳朴的,不仅有清香的花椒树,还有厚道的村民。通过一天的接触,那当了四十年村干部的李秀荣大娘;第一个搞起旅游的王文明老书记,还有一家三代把心血和希望寄托在这片土地的张飞跃行长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忘不了花椒树的清香,忘不了村民的善良,更忘不了张飞跃的姐姐那爽朗的笑声、激情的歌舞、热情的挽留。他们又何尝不是一粒粒花椒种子,用自身的光和热调剂着生活,书写着希望。
就要离开下伏头村了,我怀揣着花椒包依依不舍。这浓郁的辛香已经把我的心陶醉,这淳朴的民风更是我向往的家园。太行山孕育了太多的杰作,这杰作在喧嚣的时代越发可贵。那一树韵味悠长的花椒清香会伴着我走出太行,飞向四野八方。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