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插 秧
文/魏显勇
农历五月,春夏相交、万木葱茏,在大山深处的鄂西北村落,微风和煦,阳光正好,许许多多头戴草帽的农民正在自家田头上静静地看着平缓的渠水流淌进田地,在阳光的照射和天地的见证下,一场盛大的农忙仪式正在缓缓拉开帷幕。
插秧,这项传承久远的农忙劳作,因为它对于满足人类口粮的巨大价值而成为了我国南方家家户户的重要生活议题。每当我们在餐桌上拿起香喷喷的白米饭,那纵横交错的沟渠和田埂、弯腰后退的坚持、整齐划线的葱郁,总会成为心头难舍的情愫。
对于儿时的农村,插秧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育苗、看水、耕地、拨秧、挑秧、插秧一系列的程序缺一不可。冬末春初,这项伟大的工程就在育秧苗的劳作中备受庄稼人的重视,买来的谷种要先播洒在自家肥沃的田地里,充足的水源、合适的温度都是秧苗成长的必备因素,待到秧苗成长到适宜栽插的时节,另一项伟大的工程又成为家家户户牵肠挂肚的事情,家家户户都会派出骨干劳力,将年前被雨水淤泥的水渠清除顺畅,保证从河流中引入的水源能通畅地流入自家已经干涸的田地。
儿时的岁月中,经常在插秧时节跟着父亲一起去看自家的田地水源是否畅通无阻。待到田地水质充裕,牛儿就在父亲手中的长鞭中勇往直前,将水质与土壤实现完全融合,此刻的水田就像是镶在大地上的一块明镜,在阳光下照耀下,行人走在田埂上也能看到自己的倒影。那个时候,我们也经常光着脚丫,下到田地,看着柔软的泥土从脚丫之间的每个缝隙里溢出,软软的,凉凉的。
接下来就是下到秧苗的田地,庄稼人小心翼翼地把秧苗连根拔起,一团团的秧苗在草绳的捆绑下被扎成一个个秧把放置在田埂的箩筐里,待父辈们把秧苗挑到田边,使尽浑身解数,成把的秧苗在抛物线的轨迹下均匀地被下落在田地中,引得平静的田地水面层层涟漪生起。
自此,庄稼人就驰骋于田地,在田地的两头拉起了几道直直的秧绳,绳与绳之间,就是人们插秧的区域。弯着腰,把秧苗用手掰开,再用拇指和中指把一撮撮秧苗夹着塞进泥土里。
山区无法实现机械化的劳作,因此也赋予了插秧极其标准的流程:低头、弯腰,目视左右,左手握秧,右手不停地将两三棵秧苗插在水田里,两脚左右不断地后退,身体重心也要随着插秧的区域及时后退。尤其是将秧苗插入泥土的深度一定得把握好,秧苗插得太深了,将会影响后期的生长,如若插栽的太浅,遇上刮风下雨,秧苗就自动脱离泥土,那可是庄稼人不愿看到的。
待插秧完毕,等待着、守护着,秧苗开始慢慢返青,家家户户就静待着收获的喜悦,田地间葱葱茏茏的秧苗,就像是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田野里,美极了。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