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3548834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风景这边独好/高晓华

点击率:2388
发布时间:2020.09.25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民生家园门口,一对头发花白的老人,拦住了一辆搬家车,和司机攀谈搬家事宜。老爷爷脚步稳重矫健,老太太满脸笑容,好像他们要乔迁新居似的。此刻,他们的儿子儿媳也急匆匆地赶来,竭力阻止他们。

他们二十年前因农转非后住进城里,当时有好多人投来羡慕的目光。老爷爷是退伍军人,月薪八千多,儿子女儿都有工作,军人出身的老爷爷雷厉风行,把家说搬就搬。自从老家旧居改造以后,老俩口就有了回农村老家养老的想法。当初他们在乡下有好多事情没来得及做,觉得遗憾,就想在有生之年圆了自己的梦。乡下居住的日子,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个时候的夏天,房前种瓜种花,房后种菜养鸭,十多米外的小河清澈见底,潺潺不绝环绕着村庄流过。河的两边,长着几棵柳树,枝繁叶茂,如一顶巨大的伞盖,熟悉的邻居们常坐在树下一起拉家常。老爷爷当年是军人,不在家里,老太太年轻时就住在村里,守着这条小河一边放鸭子,一边惦念老伴,这里的一草一木她都要等到老爷爷回来陪她一起欣赏,听她讲述离家后的所有故事。没想到老爷爷部队归来,带着全家要去城里居住,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去年,因为村里举办了“女客回娘家”活动,老俩口想,家里好久不住人了,回去收拾收拾,以便孩子们回家有个落脚处。

回到久别的家乡才发现:老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没有吵杂的声音,有的是一种让城里人久违的宁静。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空旷的阳光,感受着乡村独有的气息,让老两口非常陶醉。于是返城后,就和儿女们商量要回老家去住,回农村颐养天年。

其实这些年来,总会听到有身边的人说,如果等到养老的时候,一定要到农村去居住,说这话的有城里的原住居民,也有以后农村进城的人。是啊,能去一个安静、风景优美又交通便利的地方安养身体,然后在菜园里子种些蔬菜瓜果,让自己在老年时光能够悠然自在,是很惬意的事。如今的农村为什么这么吸引大家?为什么榆林市榆阳区有那么多城里人都想去农村居住呢?这与近年来榆阳区农村面貌悄然改变、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有很大关系。人可以撒谎,现实生活是一面镜子,从不会撒谎。


美丽乡村环境优美


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乡村建设,许多农村不再是以前那样,下雨天路上都是泥土,交通不便。现在的乡村很美丽,有便利畅通的道路,有干净整洁的伙场,有整齐优美的绿化带,有明亮节能的路灯,有气派惹眼的“别墅”……家家户户门前种花和瓜果,屋后种各种蔬菜,山上有大片大片的果园。在这里可以观赏到菜花、梨花、桃花、杏花,看蜜蜂采蜜的倩影,听鸟儿清脆的歌声,观池塘鱼儿的闹波,踏着水泥路感受着难得的闲散自在。柳枝在柔和的风里飘摇着,空气清澈透明,让人沉醉在浓郁的乡村味里,尽情体验乡村的淳朴自然。在这里更有旺季的青菜,在雨丝的滋润下,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

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位于榆林城十一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但是当你来到这里,看到的会让你吃惊,特像一座浓缩版的美丽城市,红黄相配的别墅一幢幢、一排排、一层层,被绿色环绕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像护城河一样围着村庄,更像冰心《寄小读者》里写的那样:“城内湿烟濛濛,护城河里系着小舟,层塔露出城头,竟是一幅图画。”沿着“护城河”一路看去,有山有水,有树有田,是那么美,那么让人想驻足、不归、流连忘返。这里是一个“返乡创业,能人带动奔小康的村庄”。小康村的缔造者文昌集团董事长张文堂说:“回报社会,取决于一个人的良知和气度,而不在于钱多钱少,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他凭着这样的信念与班子成员一起,举全村之力,打造一流居住环境,他认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需要;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塑造美好形象的需要。他们建起了巷道卫生评比台、院落卫生评比台、室内卫生评比台,调动全村男女老少齐关注。现在村子里人居环境优美,有环卫工人清理巷道、修剪树木。污水排放规范、旱厕改造彻底。这里的人畜健康,全村无污染源、村民生活安定幸福。村庄是国家的缩影,如此美丽的地方没有理由让人不去亲近它、善待它。落叶归根,又有谁不愿回归它的怀抱呢?

榆阳区鱼河峁镇柏盖梁村是一个生态移民、产业富民的村子,也是榆阳区的一个重点村、示范村、标杆村。这个村曾经是一个空心村,共有居民三百五十四户,一千零七十一人,但常住人口只有四百二十三人,外流人口六百五十一人。这里是怎么实现生态移民、产业富民的,又是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的呢?在2017年开始就实施旧居改造,他们从分析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图、整改效果图入手,将室内、门窗、院落、围墙、旱厕改水厕等内容,主体色调与移民小区实现无缝对接,建成美丽农居一百一十一套,同时完善旧居巷道硬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他们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们对环境卫生整治方法新、细,效果好。

柏盖梁村最具特色的做法是让爱心超市带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爱心超市,就是在鱼河峁镇党委主导下,把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的各种慈善资源有效整合的一个创新平台。第一书记苏柯语介绍,自从2015年来这里挂职,结合上级文件,对照环境卫生“脏乱差”,村民间互相攀比、贫困户“等靠要”等不良现象,将爱心超市与环境卫生整治融合在一起。首先从老人入手,苏书记心中有一个健康理念:“有一天,你辉煌了,一定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享受人生;有一天,你落魄了,还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东山再起;有一天,你老了特别要有个好身体看夕阳红。”苏书记对这里的老人更是关爱有加,给他们讲“慈禧太后拾粪”的故事(慈禧太后拾粪的故事来源于电视剧《神医喜来乐》,慈禧太后学着乡下老太太们拾柴禾、拾粪治疗白头发,还可以延年益寿)。他不是单靠这些老婆婆、老爷爷来治理环境卫生,而是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自己的腰腿、眼睛、手脚。一位八十四岁的老爷爷就是爱心超市的常客,他鹤发童颜,牙齿完好,眼不花、耳不聋,数数不糊涂,他的健康与拾烟头、捡垃圾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在组织领导、管理模式上下功夫。针对村里各种现象,他们修订了村规民约,经过大家走访模范村、圆桌会议讨论,从村规民约中简化出了八条不能触碰的红线,也即“红八条”。同时设置了“红黑榜”,把积极向上、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展示在红榜,违反“红八条”的展示在黑榜。用这些标准来衡量、限制人们的行为,然后进行积分量化。并制定出柏盖梁村环境卫生整治办法,成立柏盖梁村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工作小组,村支书任组长,第一书记、村主任任副组长,全体党员、村三委成员为成员。实行网格化管理,村内三鱼路过境线由镇上安排的保洁员定期清理路面。采用科学的垃圾处理模式,村内每户人家院中放置垃圾桶两个,自家产生的垃圾初步进行干湿分类,干垃圾主要为饮料瓶、塑料袋、废纸等;湿类垃圾主要为尘土、瓜果皮屑及少量建筑垃圾,这部分垃圾倒入巷道外大垃圾桶。还有考核制度,对环卫工人、志愿者、垃圾清运工人、抽粪人员分类考核。由村党支部书记直接进行考核,凡是接到群众反映垃圾打扫、分类、清运、抽粪不及时等问题,村支书出面提醒谈话,警告,直至完全做好为止。

通过一系列措施,全村环境卫生状况彻底改观。柏盖梁村去年被评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示范村。解决了困扰农民好多、好久的问题。

特色打造宜居宜游


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是榆阳农村人居环境的典范!大学生村官高娜说:“人居环境整治,我们是认真的,我通过发微信、打电话、公众号等方式广泛动员全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他们不论在哪,离得多远,都会积极回村响应,全面清扫。我发一条微信:要将自家房前屋后、院落、室内环境卫生全面清扫。我们下去检查:没有看到任何生活垃圾、柴草秸秆堆放整洁,他们做到了。我说要保持道路净化,不在村内道路及公共场所,河道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杂物,自己爱护道路的整洁卫生,如果确实需要临时占道,应当尽快清理,他们做到了!我说要保持公共设施完好。爱护垃圾箱、绿化带、路灯、马路硷子、健身器材,他们做到了。环境卫生督查小组入户评比,如果哪位村民没有上红榜,会暗自下决心,下次一定要上台、上榜当楷模,他们也做到了!”不同的村不同的人,相同的目标,现在窗明几净的小别墅、干净温馨的农家小院、宽敞通畅的水泥路、叠放有序的柴草堆、座落有致的牛羊圈……“干净整洁”已成为时下赵家峁的主旋律。赵家峁是上榜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11月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硬核上榜!近年来,赵家峁的飞速发展成为了榆林人的关注焦点。不论是阳春三月杏花飞满天,还是金秋十月杏叶映山红,这里总能感受到如诗如画的盛景。不论是古韵自然,还是新潮时尚,这里总能体验到新时代发展的足迹。这里上演着乡村秀美的的画卷。梦里美丽乡村,画里峁上人家,行游在山水如画的赵家峁,把春的盎然收入囊中,轻轻触摸夏的繁盛;把秋的韵味存留心里,细细倾听冬的旋律,释放心灵的疲惫。将镜头化作灵敏的触角,寻找着这里特色风俗的魅力,质朴农民的善良,安静与闲适入墨、入心、入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虽然国家在支持着农村的发展,但是想要发展的更好,村子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入手想明白。目前许多村子经过改造建设,将村庄打造成美丽特色的乡村,逐渐形成一条旅游链,吸引了很多前来休假旅游的城里人。榆阳区鱼河峁镇黄崖窑村,虽然不大,也没有华丽的设施,但是他们别出心裁让油菜花扮靓美丽乡村,村委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美丽农居建设全覆盖,农村公共设施全配套,打造宜居宜游黄崖窑,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城里人乃至外地人双休日和小长假的好去处。

最让人赞叹的是黄崖窑村有一个“家风广场”,这是他们发掘乡土文化,打造宜游黄崖窑的亮点,也是村委书记王玉生治理村风村貌的法宝。关于家风家训,王书记常常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此时,也正值黄崖窑村创建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之际,他们利用原有的活动广场,采用村里现有的松木搭架,配置图文并茂的展板,建成家风家训广场,展示出十二位群众耳熟能详的名人家风家训。

从古至今,家风家训就是每个家庭绕不开的话题。制定家规既是古代家庭教育的特色,又对现代家庭教育和村规民约的制度具有显著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我们耳熟能详的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家风故事中记载的最著名的一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就是教育他的门人弟子: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好家风、家训、家规的熏陶是立身处世之道。该村的两委干部也正是受此熏陶,秉持“做事做人,先立德”的立身处世之道,赢得了群众信任,已连任三届。

“家风家训”展示在这里就是教育现在的干部要“为民”,群众要“爱国”,黄崖窑村的干部群众正是秉承了“为民爱国,跟党走”的思想,率先在榆阳区推行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形成了现在的“党旗飘、苹果红、油菜香、农居美”的地域特色。

黄崖窑村的领导就是坚守“厉行勤俭过日子”的理念,在短短的五年时间由一个“三国队”、“烂杆村”变为山清水秀、村美人富的示范村。黄崖窑村利用这个广场打造人的思想,践行这个广场的名人故事,靠着“光明磊落干事业”的精气神,走到了榆阳区的前列。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产业搞起了乡村旅游,造福子孙后代。实际上这里的领导们说到做到,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并言传身教,感染着每一位村民。过去,不孝敬老人,邻里吵闹,卫生死角没人打扫等等不健康行为屡见不鲜。村里将十二位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做成了家风家训广场后,第一书记谢海峰利用道德大讲堂给村民们传讲立家风、传家训、树家风,利用善行义举榜引导村民们观看、践行:严治家、敬长辈、明事理、守法律、知荣辱、晨健体、不欺人、守信义、忌逞强、睦邻里、广行善、勿生非、讲勤俭、不浪费、重优生、兴教育,打造成文明宣传一条街,谢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是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他们利用道德大讲堂、利用与村民谈心时、利用广播室、利用“四会”给村民们传讲浅显易懂而又蕴含哲理的故事。将这里打造成榆阳区“家风家训家规”观摩村。这些举措不仅使该村的群众乃至外来的游客在生活休闲之余潜移默化感受优良家风家训的熏陶,更激发了黄崖窑村干群同心,建设美丽乡村的干劲,也培育了黄崖窑村村训的雏形。

现在,这里春天有美丽的油菜花、夏天有各种游乐场、泽蒙花,秋天有累累的硕果,冬天有黑毛猪的出售等,无论是观赏还是采摘,都有不同的景致不同的口味。而且居住在这里一年四季的景色也不同,春有花香草绿,夏有小桥流水,秋有硕果累累,冬有雪村炊烟。大自然的景象尽收眼底。很多城里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去趟农村不仅带一些既新鲜又健康的蔬菜瓜果回来,还能带回来不一样的精神收获。像这样的乡村旅游带动经济的还有: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红石桥乡乐沙戏水、孟家湾乡梦湾水乡等,都是宜居宜游的典型村。

“让我们去乡下,给心灵放个假”这是榆阳区领导顶层设计乡村特色旅游景点的真正目的。也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宗旨之一。


美丽农居文明家园


北部草滩地区,地域辽阔,人少地广,以养殖业、种植业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美丽农居文明家园”,榆阳区小纪汗镇以活动促整改,掀起环境卫生整治“追赶超越”之风:精心创办了一份高大上的《小纪汗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简报》。这份报共有四版,报纸的中线设计有报纸的主题:讲究卫生人人有责,改善环境让人受益。报纸上有公示:卫生标兵户、卫生脏乱差曝光台、卫生示范户。还有榆阳区小纪汗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行动责任书、工作总结。这份简报对小纪汗镇的人居环境工作进行了纪实:有人居环境清洁行动方案、有小纪汗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有红黑榜彩色记录台、有与交警三大队配合搞得“规范小区门前乱摆乱放、店外停车、小区内乱停车”活动剪影与纪实,有每个阶段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展与总结。小报介绍的内容中最吸引人的是“小手拉大手“活动。小纪汗镇昌盛社区余锋书记说:为了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创文工作要求,石林书记在小纪汗镇任乡长时最先提出的”家校合作整治人居环境小手拉大手“活动,他们继续将活动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三块教育基地入手,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他们采取开家长会、教师进屋进院检查,学校各班办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周一升旗、班会等多种形式,营造积极参与氛围,校外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让家长给孩子做好榜样工作,同时教育孩子每周帮家长搞一次卫生,彻底清扫家里与院落,教师每月家访一次,确保此次活动切实开展,使学生、教师、家长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小手拉大手”活动过程让孩子成为文明环境的建设者和维护者,让环境说话:美丽农居每一寸,文明家园每一户。

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影响社会,有效引领学生及家长从整治校园和农村家庭环境卫生做起,用热情、智慧和汗水,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观念和习惯,实现农村环境由“脏乱差“向“洁美佳“的转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校园、幸福家园。看了这份报纸,又通过实地观察我们看到村民眼里的村庄整洁了,道路干净了,比城里更让人惦记了。

榆阳区小壕兔乡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清洁乡村,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法。乡长刘生鑫介绍:北部风沙草滩区人居环境整治使用了“1234“工作法,自从2017年以来,榆阳区全面打响人居环境整治的人民战役,从城区到乡镇,从集镇到农户,从院落到家中,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小壕兔乡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北部与内蒙古接壤,土地广袤,以沙地丘陵为主,属于典型的风沙草滩地区。人居环境存在着地域问题,草滩区地域辽阔,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与南部山区的房前屋后相比,院落伙场面积大,缺乏规划,将围舍、住房甚至少量耕地统一划入伙场范围,以住房为中心向外扩散,依次为圈舍、耕地、林地、柳梢编制或棍棒捆绑围栏的人畜混杂居住环境。同时受接壤的蒙古游牧生活影响,对人居环境要求不太高。

由于这里的人喜欢粗旷式生活方式,认为堆得多可以防风固沙,也是生活富裕的标志,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身存在反复性。草滩地区整体面积大,环卫人员配备又明显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壕兔乡创新了“1234“工作法,打开人居环境新局面。“一”是贯穿文明实践,转变群众思想,树立健康绿色的生活理念。自2019年5月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全乡二十二个实践点,整合各级资源,紧紧抓牢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新乡贤等乡村发展的“关键少数”,使他们中的每一位分别成为指挥员、宣传员,按村组建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大喇叭”、村组会议、村民微信群等途径,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卫生整治、典型评选等志愿者活动,唤起群众在人居环境中的“主人翁”意识,发挥清洁村庄从我做起的主体作用。现在这个乡营造出人人参与的好氛围,同时解决了贫困户、老弱病残等家庭的卫生问题,实现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两”级示范标杆带动。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没有标杆,没有差距,也就没有动力。他们借鉴浙江“万村整治、千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抓住小壕兔乡刀兔村党支部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十乡十村十件事”示范创建机遇,打造刀兔村为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村,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刀兔海子景区,新修入户道路十二公里,硬化景区广场两千五百平米,硬化八百米景区道路,投资十六点二万元绿化美化,保持人居环境整治标杆村地位,成为本乡农户整治样本,在示范打造上,不搞一刀切,坚持美观干净的原则,一村一方案,一户一政策,充分尊重村民的审美追求。

“三”个坚决毫不动摇,违章建筑坚决拆除,废旧房屋圈舍坚决拆除,火场“四堆”坚决统一标准。

“四”项举措长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工作推进至关重要。实行包户到人、夯实责任动态监测,坚持实时整改常规督查,强化考核奖罚分明,管理有效。这一工作法在小壕兔乡全面推开,现在小壕兔乡已经提高了村民生活品质,建设了美丽宜居村镇,乡容村貌极大改变。


养老氛围得天独厚


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农村发展的好了,城市就更不用说了。榆阳区的城里有敬老院,疗养院、福利院。榆阳区的农村建起了许许多多个幸福院,因为当今社会有那么一群人需要住进幸福院,有那么一群人喜欢住进幸福院。经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农村环境建设的越来越齐全,农村不再是落后,贫穷的样子了,好多现代化的设施都普及了,有的居住的更是几层楼的小洋房。这里没有汽车尾气的污染,没有道路堵车的状况,各个地方都非常安静,空气也很清新,所以有些进城买了汽车的年轻人,还经常回农村去享受生活,老人们更是这一群里的主体队伍。

带动群众共同发家致富的榆阳区金鸡滩镇柳卜滩村将幸福院的养老工作搞得扎扎实实,他们的两委班子,鼓励人人争做志愿者,创设养老氛围,提升生活质量,让老人们真正感觉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爱老为美“。

在农村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活的基础。土地对农民而言,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尤其是靠近城边的柳卜滩村,这里的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一部分生活来源,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土地是最稳定的养老保障。他们习惯了生养他们的土地,喜欢住进幸福院,而年轻人们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老人,特别是行动不便甚至是长期卧床的老人。所以政府兴建幸福院集中供养,把符合条件的老人集中起来,指派志愿者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幸福院里有身体健康的一部分人,志愿打扫院落,种植蔬菜,灌溉施肥,充当了部分志愿者。

村里的其他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邻里互助开展志愿服务。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邻里之间都是几十年的情感,人情味浓厚。可以做些洗衣服、晒被褥、拖地、扫床铺、充话费等一些小事情,都看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更有家庭里兄妹多的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因为他们的老人也申请去了幸福院,这些兄弟姐妹之间轮流照顾幸福院里的老人,腾出时间可以互相帮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仅把自己的老人照顾好,还照顾其他老人。

在农村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对于老年人之间相互的照顾和帮助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幸福院里的老人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有群体效应。

在这个村子里,没有一名外聘的人员,有效的机制把幸福院管理得井井有条,让老人们的生活很幸福也很快乐。

榆阳区清泉镇农村老年幸福院,打造留守老人的幸福家园。据统计,清泉镇现有留守人口三千五百六十八人,且多为六十岁以上行动不便年迈体衰的老年人,全镇现有八十岁以上老人二百八十四人。自2014年以来,清泉镇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创新推出特色服务,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外流,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五保老人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清泉镇花费十五点六万元将原来的新庄则小学改建成为新庄则村老年幸福院,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互相照顾、自由生活的场所,配套建设休闲娱乐设施,不仅为留守老人们提供了吃饭休息的地方,还提供了活动交流的平台。老年幸福院的建成,既解决了老年人独居生活的困难,又为子女外出务工解除了后顾之忧,老年幸福院已成为留守老人颐养天年的温馨家园。

不少老人表示,在幸福院里,自己感觉到了家的温暖,这里可以吃饭、娱乐和休息,幸福院的建成提高了他们这些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丰富和充实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针对留守老人较多,分散较广的实际情况,清泉镇推出了“镇级信息员—村级信息员—托付人”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驻村干部为乡级服务信息员,村干部为村级便民服务员,各村里确定的托付人为八十岁以上老人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照顾,并提供打扫卫生、代购物品、代交水电费等服务。据了解,清泉镇不仅为留守老人建立信息档案,还成立了便民服务组,定期深入村组、深入农户,为低保老人、困难老人、留守老人免费进行常见病检查就诊等,让留守老人在家享受服务,着力构建简便易行、覆盖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

2015年,清泉镇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被列入榆林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在全市范围内试行推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建引领,齐聚人心是红石桥乡党委书记刘洋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2019年,红石桥乡西左界村被榆阳区委、区政府确定为“十乡十村十件事”示范村。借此机会,刘书记结合“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以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美丽新家园为目标,强化人居环境改善,将西左界村定为标杆村,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代表着努力奋斗的方向,也凝聚着继续前进的超能量,将全乡的党员干部调动起来,共同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提出了“五清一绿”、“三有三无”要求。即清理垃圾、清理粪便、清理秸秆、清理河道、清理乱搭乱建、绿化村庄。“三有三无”,“三有”:有工作网络,建立村级环卫管理机构,垃圾清扫、清运队伍;有环卫基础设施(垃圾箱、清扫清运工作等);有保障机制,建立环卫投入机制,保证农村环卫工作运转正常,资金来源明确。“三无”:无暴露垃圾,路面干净,村容整洁;无卫生死角,实行层层分解,责任落实,不留死角;无乱堆乱放,做到处置有序,路面畅通。

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多措并举凝合力、抓产业提效益,融合发展谱新篇、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美丽新家园三大举措,现在不论是具有“特色品牌乐沙戏水”的红石桥村,还是瓜果飘香的“十乡十村十件事”的示范村西左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榆阳区鱼河峁镇党委书记石林,今年年初从小纪汗镇调到鱼河峁镇,工作地方改变了,工作对象改变了,但工作方法没变,初心不改,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并提出了“转思想、重实效、抓基建、强制度”的工作思路。

石书记重视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认为“要治环境,先治理念”,抓环境卫生的第一步,就得从思想上抓,只有群众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做到见到不卫生、不文明行为就能主动意识错误、主动上前制止,鱼河峁镇的环境卫生才算迈出了一大步。他倡导“小手拉大手”活动,既从小培养了学生健康文明意识,又通过孩子规范家长们的行为,一举多得。他重视主动宣传教育,号召镇村两级利用传统节日、集会、庙会,采用文艺演出、横幅标语等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他一一审阅了各村的村规民约,让村干部用简练的语言、朴素的词语将爱护环境、讲卫生等文明行为写进村规民约,规范群众日常言行。

走好了关键第一步,更要动手见实效,环境到底好不好,首先垃圾必须少。虽然客观上有人活动的地方,垃圾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但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垃圾,将垃圾归置到一个合理的位置。鱼河峁镇在减少垃圾产生上,用好了“三个一”,过去三五十步垃圾丛生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三个一”指的是“一村一个爱心超市、一组一个垃圾回收屋、一户一个编号垃圾桶”。柏盖梁村的“爱心超市”率先打开局面,村民通过整治环境卫生赚取积分、积分换取生活物品,一袋袋捡回来的烟头、一笔笔兑换出的积分,无不彰显着“小超市大动能”,群众们的闲侃聊天也从过去的家长里短,多了“今天你捡了多少垃圾、兑换了多少积分”等新内容,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正是环境卫生整治带来的。垃圾回收屋成功地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农村,过去厨余垃圾、破砖烂瓦、农业废弃物都堆积在一起,给垃圾清运带来了极大不便,现在瓶是瓶、罐是罐,能利用的妥善回收,没有价值的分类处理。推广实行“一桶一号一责任”管理办法,是充分考虑到全镇人口居住分散的实际,给在家农户发放编号垃圾桶,引导群众规范倾倒垃圾的行为,全镇目前共发放带有编号的垃圾桶225个,将垃圾清运的责任落实到了个户。

石书记坚持“好的人居环境,要有过硬的基础设施”。在石书记的推动下,今年来在集镇修建了2处卫生水厕,硬化、亮化集镇巷道,在镇政府对面修建了文化广场,有效解决了居民和游人“上厕所难”的问题,让学生有了上学的“放心路”,让老百姓有了跳广场舞、娱乐健身的场所。在行政村实施了“三改合一”项目,岔上等村整村实施旧居改造共181户,高家峁、刘小沟等村申报厕所改造336户,已实施147户。三鱼路沿线实施了绿化工程,依托沿线“大美榆阳乡村游油菜花节”、黄崖窑村300亩油菜景观园、刘崖窑村农家书院、鱼河峁村湿地公园等优质景观,形成了三鱼路“三园一节”最美旅游路线。

有了强力的制度规范行为,人居环境整治才能长久推进。鱼河峁在强化制度方面,落实了“一办法、两网格、三责任、四挂钩”。今年3月出台了《鱼河峁镇集镇管理办法》,明确了对集镇乱停乱放车辆的处罚措施,对集镇内不在规定停车位停放的车辆,由榆林市交警支队鱼河中队按照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将全镇按照集镇、行政村划分为两个大网格,10名镇级保洁员,71名村级保洁员,2名清运工,各司其职。实行“镇、片、村”三级责任制,从党委书记、包片领导、到驻村干部、村书记,将担子压实,落到具体个人。同时将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同村干部个人考核相挂钩,同各村全年目标责任考核相挂钩,同各村项目安排、资金支持相挂钩,同村干部绩效工资相挂钩。

在工作之余,石书记不忘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通过讲党课,提高党员觉悟,与党员们互相关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全镇人民奔向幸福。人生最难得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向你伸出援手的人;在你失魂落魄时,遇到陪伴在你身旁的人,他们不仅仅给你物质上的帮助,更给了你精神上的鼓励,激发了你的动力,照亮了你的人生,支撑着你站起来坚强的走下去。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