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438240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讲好漓江故事 写好山水文学(张利群)

点击率:1359
发布时间:2020.12.05

作为土生土长的桂林人,王诚林对身边的这条

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条江就是闻名遐迩的漓江。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游人慕名前来,留下“桂林山水甲

天下”的美誉,也留下如漓水般流不尽的诗文歌咏。

王诚林并未因成天厮守着这条江而司空见惯、熟视

无睹,没有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困惑,反因知根知底的亲近熟悉而有更为深层的

体验与别样的感悟。在他心中,眼前这条江永远是朝

气蓬勃、鲜活生动的,他对漓江的感觉也永远是熟悉

而又新鲜的。经过多年生活与创作的积累,他将自己

对漓江的体验与感悟写下 25 篇散文,结集为《巍巍

漓江》一书。

《巍巍漓江》书名取自他收入散文集中的一篇同

名作品。初看篇名以“巍巍”形容漓江,頗有些诧异。

且不论“巍巍”往往用来形容高大耸立状,一般指称

高山峻岭,更不用说漓江天性清幽娟秀,也难以用

“巍巍”来形容其状态。但细读其文后释然,漓江之美

千姿百态,不仅有清幽娟秀之柔美的一面,而且也有

汛期到来时波涛汹涌、浪花飞溅之壮美的一面。这或

许是游人很难有机会体验感受到漓江难见到的雄浑

阔大、壮丽恢宏气派,只有生于斯长于斯的桂林人才

有可能经历与体会,由此难怪作者能真真切切地感

受到漓江之“巍巍”了。更重要的是,作者从中获得不

少的审美启迪与哲理感悟: “无论江水多么汹涌,无

论风云如何变幻,洪峰带来的似乎并非仅为灾难,大

地同时经受了一次污泥浊水的冲刷洗礼。洪峰退去,

漓江呈现出清澈容貌,毅然挺立的无数奇峰深切感

受的是依然挺立的骄傲,并安详地依偎在漓江的怀

里,依偎在漓江的梦里;温暖的漓江如母亲一般抱紧

着山的根,温暖着山的根,抚摸着山的胸膛,抚摸着

大地快乐的神经;而一座座奇峰峻岭,感受着来自漓

江水的沐浴般的温馨,感到来自漓江身上股股暖流

袭遍全身。这一切的一切,我似乎亲眼目睹,又似生

发于幻觉,但能确定,我领悟到洪峰的本性,表达的

是一种勇气,一种冲击一切污泥浊水的大无畏精神,

它们有多么雄壮的胸中之豪气,哪怕前方有难,有不

可逾越的高峰阻碍,也要勇往直前,不抵目的决不罢

休。”这些頗有哲理的抒情性议论,无疑是发自作者

张利群

讲好漓江故事 写好山水文学

【评论文】

—— — 评王诚林散文集《巍巍漓江》

西部散文选刊

内心深处的切身领会与独特感悟,可见独出心裁之

处。

相对于《巍巍漓江》的另一篇《幽幽漓江》则是另

一番漓江风情了。作者几近是用诗化语言描绘出仙

姿神态的漓江形象,以极其浪漫抒情的笔调抒发对

漓江的眷恋之情。篇名以“幽幽”相对于“巍巍”不仅

在于写景状物以描绘漓江的千姿百态、绚丽多彩,而

且在于凝神聚气、画龙点睛地描绘出漓江的气韵生

动、形神兼备的特征,将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江生于忧患,行于喜色与欢快。江的身上,浮泛着与

众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情调;江,柔情似水,亦勇猛顽

强,有时还会怒火冲天,颇含气吞山河之态势。”一语

道出漓江“巍巍”而又“幽幽”的风情万种之情态。以

此“幽幽”又颇为精准地抓住漓江如少女般含情脉脉

的清秀柔美特征, “水波宁静的时刻,清淅地看到山

在江水中温柔依偎,见证者是江边那些皱褶巴巴的

石头,自从有了江那一刻起,它们就守望在此,江水

冲刷它们,无惊惧,反觉快慰。仿佛总也望不尽这江

流,恋不尽这江流,它们心里,揽江流就如揽不尽的

人间风月”;以此“幽幽”又尽显漓江山水风流,如同

相依相偎的一对恋人,流水潺潺诉说着亘古不变的

永恒爱情故事, “山是江的梦,江是山的情人”; “我以

为江水一直静如美人,江水的含情脉脉,仅对山倾

诉”; “峰在浪里,浪里藏峰,水的情怀被山窥破,于

是,挽住山的情丝牵引入江流”; “九百九十座险滩,

九百九十九座江洲。无尽青峰,无尽清流,无尽迷离

之路,船到龙山码头靠岸,船停了,江流的目的地在

远方”。这与其说是山水之恋,不如说是心物交感、情

景交融之恋,更是作者的漓江之恋, “我看山的时候,

山也在看我,我看江水的时候,江水亦在看我。我不

知道,我读懂了江有多少,而江一定深黯我心”。作者

最后感慨“这是一趟心灵之旅,船饮着江水,游者游

历在江上,实则游在心灵之上”,真可谓幽幽之漓江,

流趟的是幽幽之情;生活在漓江边上的有心人,永远

都是漓江的有情人。难怪乎,作者总将漓江视为自己

的“心上人”。在作者心中,漓江既是母亲河,又是情

人河。

再看文集中的其它作品,几乎都是环绕在漓江

周围的山水、河滩、堤坝、田园、乡村、古镇、寺庙、舟

桥等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历史风貌、风物民情等。作

者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叙事议论,形成创作对象丰

富、题材多样、主题隽永、形象生动、语言淳朴、外散

内聚的特点,散发出极为浓郁的生活气息及乡间泥

土的芳香,不失为頗接地气的乡土文学之作。

作品聚焦漓江的自然人文风光,称得上是地地

道道的“漓江文学”。《读漓江》将漓江视为一部永远

读不完的巨著, “读着您,我感到一种力透纸背的热

能扑面而来,让我感觉温暖的力量。打开您的页码,

每一行诗,每一幅画面,无不燃烧着我的激奋昂扬;

流动于您肺叶上的每一湾碧水,每一朵浪花,无不泉

流如歌叩击我的心扉。”在《我的血管里流着一条江》

中,作者坦露心声: “流速—— — ,飞奔—— — ,这是漓江

的理想,一路颠箥,一路风景,汇入大海后,才知道什

么叫境界,也才知道什么叫天空。”在《猫儿山—— — 漓

江源》中作者面对山头林海中的漓江发源的汩汩泉

眼感慨: “这望而生趣、望而生惧、望而生津的无边无

际的森林之海,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波浪滔天的

大海,却有着与海洋一般属性,千条江河归大海,没

有这千树万树复盖下的莽苍广袤的原始森林,哪来

的漓江之源,大海之源。” 《漓江的雨》不在意它是飘

洒在江面上的那层朦胧含蓄的面纱,若隐若现出烟

雨漓江的婀娜多姿身影,而在意的是突如其来的倾

盆大雨,笼罩江面的雨水推波助澜地彰显出漓江的

原始生命与力量。“突然间,我听到了暴雨的歌声,歌

声从天而降,高吭且具暴发力,渗透力,庄严感,暴雨

高唱的是英雄之歌,张扬个性之歌,狂放是暴雨对世

界的竭力呐喊,与春日里的绵绵雨丝不同,它们仿佛

小夜曲,歌声细腻柔和,仿佛微风刮过草地,拽着竹

林手臂轻轻摇拽,它们逸过刚刚翻耕的田垅,寻找并

唤醒土层下酣睡的眠虫。对于枯燥心灵,是激动情绪

时的缓冲。那种柔丝般细雨的到来,不是叩击,是按

摸般的享受。”以雨中漓江的千变万化情态以及所爆

发出的巨大冲击力,激发作者独特的感悟,迸发出别

具一格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杨堤》中, “江上许许

多多的船只,它们身上每天多有许多故事发生,故事

里潜藏隐匿着柔韧,刚劲,有血有肉。船头,船仓,滩

头留下了难以数计的脚印,其实每一洼脚印里亦有

着可以想见的神秘传奇。只要在意与用心,就会成为

口口相传的故事。”在作者眼中,漓江就是一个个故

事,漓江有着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作者也就有了永远

讲不完的漓江故事。

还有那些沿着漓江耸立的一座座神奇峻峭的山

峰,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漓江增光添彩,更

是漓江风光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它们拥有一个共

名“桂林山水”,拥有一个共同特征—— — 山青、水秀、

洞奇、石美。诗人感叹“不愿作神仙,愿作桂林人”,也

更让作为桂林人的王诚林魂牵梦绕,心潮澎湃,下笔

难止。一篇篇《叠彩山》、 《伏波山》、 《象鼻山》、 《南溪

山》、《九马画山》等作品脱颖而出,将桂林山水珠联

璧合的绝配佳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漓江水面群山

倒影相映成趣的景观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更重要

的是,作者并非仅仅是以一个观光游客的眼光在欣

赏,而且更在于以“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之

“观”的眼光,透视山水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

然人文生态内涵,娓娓道来一个个山的传说、水的故

事、远古的神话、人文历史的传奇。

作者笔下的漓江更像一条长长的丝带,串联起

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有《阳朔》、《兴坪》、《普益》、《溶

江镇》、 《平乐镇》等“古镇风采”的历史风貌,还有《大

河背村》、《留公村》、《乌桕滩》、《渔翁与鸬鹚》等“乡

村人文”景观,还有《红帆倒映》、《九马画山》、《老寨

山》、 《三姑石与天后庙》、 《杨堤》等“风物传说”故事,

由此绘制成桂林山水的美丽画卷,编织成漓江风光

的晶莹项链。

行文至此,似乎仍难以囊括所述作品内容,也难

以完全表达我读后感受。尽管如此,不妨从中概括提

炼出作者创作及其作品的主要特征:一是植根生活

的切身体验,爱之深故情之切,意之阔故境之长,如

此方能观照与感悟,以我之口诉我心,以我之笔写我

情,故得“感物”之道;二是无论心物交感还是情景交

融,关键在于用心感、用心写、用心想,不仅要写出看

到的、听到的、观察到的,而且更要写出感受到的、想

到的、悟到的,故得“文心”之道;三是写景状物既要

形神兼备的抓住特点,又要善于发现和深度发掘,方

能使其抒情言志、叙事议论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

蕴,具有自然人文生态和谐的价值取向,故得“人文”

之道。以此对作品特点概括宜可作为其创作经验,提

供我们一些启发与参考。

基于此,期待作者讲好更多、更美、更好的漓江

故事,让漓江儿女无愧于漓江母亲河,无愧于桂林山

水,无愧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湖北罗田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

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与批评。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