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我的家乡是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一个叫做大
罗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民风朴实。因为
地处偏僻,各方面还相对落后。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出
生的人,更是深有体会。常常是吃不饱穿不暖。那时,
国家还没实行计划生育,每一户都有几个小孩,生活
越发困难。在当地人看来,多子必多福。如是,每个家
庭的人口是越来越多,日子过得是越来越苦。
我就出生在那样的年代。母亲生我之前,大哥已
经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我还有兄弟相继出生。也就是
说,五年之内我们家新增了三口人。一个六口之家的
生活变得艰辛起来。记得那时候,奶奶带着我们三兄
弟忙得不可开交。因为,父亲之前是村干部后来是民
办老师,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照看我们。空闲的时候,又
忙着种菜或下河弄鱼。这是养活一家子的主要事情。
妈妈那时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干的是男人的苦力
活,十分辛苦。于是,奶奶背上背一个,手里拉一个,眼
里看一个。那条布背带就是我们成长的重要见证。
听母亲说,那条背带是她成家时外婆作为嫁妆
赵丽明
背 带
96
西部散文选刊
打发的。那时节都时兴打发背带,也是娘家人把生儿
养女的接力棒交给出嫁的女儿。接过背带,就意味着
把养育的责任担在肩上,也就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
人的身上。背带极具普通,用土布做成。背带心印有
花鸟图案,背盖也制作精细,背带很长,可以把小孩
包住,放在大人的背上,再捆扎结实。小孩子在背上
不会掉下来。那个时候,奶奶、母亲就是把我们背在
背上。或下地干活或在家劳动。碰上寨子里办喜事,
大人就把我们背在背上。困了就在背上睡着了。遇到
哭闹的时候,奶奶会把我放下来。可能那时肚子饿
了,想找奶喝。要是母亲下地干活去了,于是,奶奶就
找附近的刚生小孩年轻妈妈帮忙。可以说,我们兄弟
仨是吃百家奶长大的。记得两岁以前,我多数时间是
被大人背在背上的,也是背带背大的。
当我成家做父亲的时候,母亲也就把背带从山
村里带了出来。儿子小时候很爱哭,常常一哭就是一
两小时。母亲就把他背在背上,到房子外面的操场去
玩。每天十分的辛苦。后来母亲跟我说,她最渴望的
就是每天我们能早点下班,好帮她松一下手。等到星
期天,当老师的妻子也会用背带背着儿子到同事家
玩。最苦的当数回娘家。要走十多里的山路。遇上雨
天,路滑十分难走,幸好背带帮了大忙。儿子长大读
书后,那条背带就被叠好,当作传家宝保存下来。我
想,等儿子成家做父亲后,这条背带就会派上用场。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背带也换成了新式
的,比如儿童推车之类,那种传统的背带逐步淡出了
人们的视野。虽如此,很多农村的女孩子依然像她母
亲那样使用传承下来的背带,把自己的小孩子背大。
一条背带,既是一部背负人类成长的历史,象征着伟
大母亲承重、承受苦难,而至育后人的光辉历史!
—— —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