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451847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一条街与六城门/陈胜元

点击率:1659
发布时间:2021.09.04


一谈起道前街这条古城名街,就勾起我许多儿时记忆。它历史悠久,虽然不怎么长,却是我少时记忆中一条相当繁华的商业街。

听老苏州人说,古时苏州南北通衢为路,东西径道为街。明代设苏松常兵备道于此,老百姓也叫道台衙门,因为街在衙门前,道前街也因此得名。

1949年后这里设立苏州市人民委员会,简称市人委。我小学时代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铺着弹石子路面的道前街商店林立,车水马龙,行人川流不息,夜间七八点钟路过街道两边还是灯火通明。

六十多年前的道前街,是一面临河全长不足500米的东西向大街,东起吉利桥西至歌薰桥,沿河坐南朝北店面一家接一家。东头有王由吉酱油店,从食盐酱油酱菜南北货,到食油石碱零拷酒,是我们小孩眼中品种齐全的大店。接着还有时尚的裁缝店,裁剪师赵春林名气蛮响,是我邻居。再往西有采香斋糖果店,对开柜台,品种繁多,困难时期还有高级饼高级糖,生意兴隆。西隔壁是三珍斋熟肉店,酱肉酱鸭名气特旺,常要排队,夏天傍晚店门口支起一只大铁锅,油氽五香小肉,六城门都要赶来购买品尝,整条马路香气诱人。再往西就是钟表店、老万年银楼、修伞铺、野荸荠食品店、小桥糖果店和规模不小的卖烟酒针线草纸的烟纸庄店。隔开一座南北向的小桥“公和桥”,在市人委斜对面东北角有个救火会,停放一辆红色锃亮的救火车,守卫一方平安。司机刘师傳身材魁梧,是个豪爽的四川人,他儿子是我小学同学。我常去他家玩,有时还为能爬进驾驶室探险而深感自豪。

救火会的两侧,一边是长发旅社和鼎峰煤球店,另一边是苏州电厂的变电所。市人委对面,照壁豁圈门南面一过桥就是西善长巷,照壁旁二级台阶两边分别开设四囗电厂的义井,为方便附近居民饮水及洗涤之用,白天氵大衣洗物的人群常年不断。再往西是一爿又一爿的缸甏店、石灰店、吴中旅社和史记大饼店,还有朱记豆腐作坊,里面一到傍晚人呼驴叫热闹非凡。再有裁缝店、竹器店,一直到公孙桥头的佛楼香烛店。公孙桥是座很高的石拱桥,两边桥栏上塑着各路神仙,每到初一、月半,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真是旺。

公孙桥的南边是西善长巷和念珠街。在1960到1962年,这里自然形成了一个集市,每天早市卖菜,一到金秋满街桂花飘香时候,四乡的农妇会用捂着棉盖的脸盆放满煮熟的栗子、山芋吆喝着叫卖。

道前街北侧,是一爿连一爿坐北朝南店,多得说不全。从东往西有九如香烛店、于记杂货店、大吉祥百货店。大吉祥百货店要比如今的便利店小超市规模大得多,店里商品琳琅满目,是从胥门运河岸来的四乡近郊农民的购物天堂,也是居家妇女和小孩子常逛之地。接着是大记布店,布店里收账台上有连到各个柜台的一根根铁丝网,上面连着一个个夹子,生意忙时,钱和发票就夹在这里,在账台与营业员之间飞来飞去,有一番特别的繁忙景象。

边上还有五金店、大德生、生春阳火腿店和步老板酱油店、春蕾洗染店;还有百年药房“童葆春”,内有老中医坐堂门诊,前店后坊,煎药工场送药的自行车停着好多辆,可见业务量大。

“童葆春”药房边上还有法律顾问处,代人写状纸,小时候我常去听各种家庭小故事。往西的舒巷口是史家漆盘店和新亚理发店、广东人开的烘焙蛋卷店,还有修鞋辅、馒头店,边上吴苑茶馆,茶馆下午有评弹,是胥门过来的农民心目中的娱乐中心。边上有小弄堂,弄堂到底是个温泉浴池,我们都叫它混堂弄,接待农民伯伯喝茶吃饭洗浴一条龙服务。浴池里有位服务员,丹阳小白脸,叫毛和发,是我家邻居,过年洗上一次澡,他服务很热情。过茶馆往西,有王记玻璃店、吴记白铁匠店,还有那时很时髦的全年鲜花店。

接着就是道前街的主角“道台衙门”,市人委、劳动局、教育局都在里面,要读书要工作都要来此咨询,接待群众要分流往西走东支家巷开的后门。市人委往西分别有照相馆、服装店和农林局,还有市政公司,它拥有苏州市独有的一挂十轮大卡车。跟着往西还有藏书羊肉老店、顾家自行车修理铺等,往后直到剪金桥巷、歌薰桥,基本都为市机关单位。

道前街还有闹中取静的一面。我小时候住在舒巷,是道前街北边的一条小巷,巷的东西两边有两个土丘叫高墩墩,道前街左右邻近的小孩子都喜欢来。春天放风筝,夏天夜里乘风凉讲故事,秋天观红枫,寒冬下雪打雪仗,平时放学后就来一场“官兵捉强盗”。土丘旁住有位爱劳动的邱老太,承包十多家马桶洗刷,还开荒弄了个小菜园,园内有丝瓜棚,挂着一根根长长的丝瓜,更有黄瓜绿、蕃茄红,还有金黄色的向日葵露出院墙,小田园里的迤逦风光着实叫人流连忘返。

到了1984年,道前街南边沿河岸所有房屋全部拆除,马路拓宽为30米,原住户迁往彩虹新村。河边移栽的银杏经过三十多年风雨已长大成材,一到深秋时节道前街银杏林铺就满地“黄金甲”,已成为姑苏城内奇特美景,引来无数的摄影爱好者。

儿时的道前街,是购物天堂、商业中心。现时的道前街,是城市美景、银杏花园。



“吃面吃遍六城门,喝茶喝遍六城门”,这是老苏州长挂嘴边的一句话,泛指姑苏城内都跑到了。我要补一句,我家住宅住遍六城门。屈指算来,已住过八处地方,户口本、身份证、房产证等“家庭档案”上都有记载。

改革开放40年,就我个人而言,上山下乡50年,返城40年。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剖析一个小小的家庭,其中住宅的变化,也许能折射出整个国家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普通的“老三届”,与多数同学一起上山下乡当知青,恢复高考又重返校园完成学业,经历着那个时代的青年所经历的一切。别的暂且不表,先晒一晒住宅的变动:从南门内马济良巷——胥门内舒巷——相门内钟楼新村——阊门外三元新村——葑门外富华苑——齐门外香城花园——金门内学士花园。

我出生在马济良巷,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祖父是私塾先生。住宅坐南朝北,两进三室一客厅,中间是天井,南边后花园种植了不少的香椿树,春天的香椿头吃也吃不完,孩童时的那段记忆蛮深。

然好景不长,祖父患病去世后,父亲就去印刷所学生意,满师后跑供销。1949年,印刷所倒闭,老板跑路,几名伙计合资撑下作坊,三位朋友、两名工友靠一台印刷机,承接商业发票印制、小学生练习簿制作等,终因经营不善破产关门。后来资不抵债,只得卖房还债。于是到处找房做房客,在舒巷找到65平方米二室一厅的住房,父母带着我们7个子女挤在一起。今天算起来人均7平方米,不能说最困难,房租每月7元。后来情况有好转,大姐当兵走了。二姐去市里当讲解员了,三姐会计学校毕业分南京去了。再过两年,我响应政府号召去苏北农场上山下乡,两弟弟招工上班去了,妹妹也下乡插队走了。最后剩下父母带三个外孙生活。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每一个人带来生机与希望。幸运的我,搭上恢复高考返校园的末班车,跳出农门进校门,当了一名重点中学的教师。学校那时还是福利分房,我分到了一套钟楼新村40平米的接龙房,一室半,两户合用厕所,但终于有了自己备课用的书房。

再后来,城东城西教师新村拔地而起,教育局安排我改善住房,分给我三元新村六楼63平方米二室一厅带独立卫生设备的住房,这可以说是完整意义上的新房。当时我已年过四十,比起现在小青年的婚房,总会忆苦思甜,教育后代知恩图报,知足常乐啊!

1998年的春天,又得喜讯,住房改革要进入货币化、商品化。按有关规定,高级教师可享受110平方米,中级教师90平方米,按政策我分到了富华苑教师新村三室一厅面积94平方米的住房,当时记得开盘价是1680元/m2,脱出旧房,补差价4万多元。我在那里一住就是10年,后来儿子谈女朋友期间,又在小区内购了套二手房备用。再后来嫌小,以置换形式,去香城花园购房,开盘价不到4000/平方米。

2009年,我办完退休手续,至《苏州教育志》编辑部当责编,办公地点在盘门三景附近,来去不方便,想返回古城区住。经多方寻找,最后由朋友推荐,我又搬到了学士花园。那里在古城墙下,护城河畔,笑园隔壁,环境宜居,有健身步道,有绿树红花,有亭楼台阁。两室一厅下有车库,人称一楼半,正巧适合老年人居住。小区20幢房子,大多为退休医生与教师。

居住变迁八大处,回首以往,叫人感慨万千。改革开放四十年,住房变迁最明显。家庭档案看变化,必定要把住宅夸。曾有位老友奇怪地问我:“你现在住房面积不到三位数,叫人难以相信?为啥不弄套别墅住住,这套租掉?”我淡然应答,天宽地宽不如心宽!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改革开放好,居者有其屋。正应了千年之前杜甫老先生的一句名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选自《苏州日报》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