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多年前,香妃的形象通过荧屏、书籍等的广泛传播已是经久不衰。据清史专家考证,香妃是新疆维吾尔族伊犁人,于乾隆二七四年由其叔带进宫,第二年召幸入宫,后进为容妃。不假熏沐,而体有异香,既貌美,又善舞。她矢志守洁,敢爱敢恨,芳心若兰,有如细水柔风的女性魅力,她在宫中二十八个春秋演绎的故事,流传了百余年。她使雄才大略的清朝皇帝找回了人性的本源,倾倒了后宫。回疆称她是和平魅力的圣女,民间百姓爱称她为“香妃”。难道她真的是圣女转世,生来身有异香吗?
相传香妃的父母在她出生时,特请教主给女儿洗礼,教主将一玉鹰护身符挂在她的脖子上,说她是为族而生,是真主安拉恩赐给回疆人的圣女,回疆会有安定吉祥的预兆,给她取教名为伊帕尔罕。伊帕尔是麝香的意思,罕是维吾尔族女子名字最后常用的一个字,其俗名意为香姑娘。特别当她每每运动身体发热就芳气沁人。在清宫中她给乾隆献舞后,曾招引过蝴蝶纷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界的玉石是无机物,理应不会产生香味的,那香妃身上发出的香气,到底是来自玉香,还是来自体香呢?
在民间早有流传“有钱难买金香玉”和“有眼不识金香玉”之说。这种绝无仅有的稀奇之玉,其成分并不含金,它与用工艺法将金、玉镶嵌而成的“金镶玉”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人们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才因此称之为“金香玉”。但在《辞海》和《地质词典》上没有金香玉这个名词。
相传泰国一公主与日本天皇亦有香玉珍藏。我国以前曾在一汉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一块,已经千年而香味尚存,现在何处不得而知。
据清人刘大同在他所著的《古玉辨》一书中专列过“香玉”一词:“古玉出土,含有香气者,世不恒见”。说他曾收藏过一块,他认为香玉是埋在地下之一种热液蚀变岩类,因长期受到周围松香、檀香或沉香之类熏染所致,待其受热,香气便出。可惜他在调查国界,渡松花江时丢失,悔念了三十多年。
作家雷抒雁在《分香散玉记》一文中写道:他在北京见贾平凹戴一件金香玉,贾平凹说这是稀世之物,告诉他在陕西某地,有一老人偶在一处山洞里碰见一块有香味的石头,便搬了回去。后来,被地质部门定为稀世珍宝“金香玉”。再去找,则山塌洞灭,迷不知处。后来只是偶然的原因,才有这玉行诸于世,剩余的玉料老人便秘不示人了。
听说近来有关金香玉引出的故事,又发生了不少。据报载,1996年8月,第三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陕西某宝石公司特将一块重442克金香玉捐赠给中国地质博物馆珍藏了。还有汉中蔡某收藏了一块3980克金香玉,东渡日本被东京电视台拍摄成专题片《神秘,不可思议的事情》。窗体顶端
据长期从事矿物质和宝石研究专家白学让先生在《稀世珍品,天下奇石》一文中认为:“金香玉”之所以能散发香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含琥珀成分所致。称金香玉的这种玉石,即“蛇纹石玉石”,通常称“岫岩玉”,与其他普通蛇纹石质相比,在成岩作用上有所不同,它极可能是远古芳香的乔木被富含镁的硅酸盐石化作用而形成的石玉。据鉴定该玉石含有部分有机物,一般密度为2.51克/立方厘米,摩氏硬度在3.2度至3.8度之间。其色泽古朴醇厚,质地柔和细腻,亮度湿润饱满,呈红褐色的半透明蜡状或油脂状。
该玉释放的气味,时浓时淡,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奇妙的是若将其与异味的东西放在一起,便停止散香,过一段时间或清洗一下,即恢复原香味。经专家评估,该玉珍稀,市场评估价为黄金的几倍。而目前市场上,已有人用含有机物的杂石经香水浸泡后冒充,每克仅售几元钱。据说金香玉还有药用价值,其粉末入肤,可使肌肤增香、滑爽细腻,老人佩戴可防中风,日含此玉能生津止渴润声喉,还可治黄水疮等。
笔者最近在一个朋友处见过这种奇石,用手握之稍加温,有似咖啡奶油的香味,闻之,回味无穷。
或许教主当初给香妃脖子上戴的那块玉鹰正是这种金香玉,香妃在跳舞时,捂热了胸口的那块玉鹰,才使香气溢出!万物通灵,情之所至,怎怪蝴蝶纷纷飞在香妃的身边呢?正如诗云:“血亦有时尽,碧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选自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