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在我悠远的记忆中,1992年之前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二,是我们家族最热闹的日子,宛如佛祖圣诞,各路亲戚、十里八乡的邻里蜂拥而聚,共同庆祝太奶奶的生日。太奶奶的一生横跨两个世纪——生于1897年,卒于1992年,享年95岁。彼时在当地太奶奶也算高寿老人,她的高寿得益于两个儿子和儿媳。太奶奶是太爷爷的第三任妻子(前两任因病早逝),她为太爷爷生育两子一女,其中我的爷爷(1927年~1996年)为长子(家族排行老四)。爷爷的父亲去世时,爷爷仅有17岁,爷爷的妹妹14岁,弟弟12岁。在政局不稳、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家四人相依为命,幸免于难。爷爷身为家中长子,自小吃苦耐劳,刚正不阿,特别是太爷爷去世之后,更是代替太爷爷挑起家庭的重担。爷爷自小在当地跟私塾先生读了一些书,练就了一手打算盘的绝技。爷爷打起算盘的神态仿似钢琴大师的莲花指精准演奏着每一个音符,技艺高超,享有盛名。
1955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杭锦旗粮食局招聘有一定识字基础,德才兼备,且会财会的有识青年,通过基层推荐,上级考核等相关程序,爷爷脱颖而出,被粮食局录用。参加工作后,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爷爷逐渐养成了对党忠诚,敢于吃苦,清正廉洁,公正透明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爷爷在粮食局当保管的几年中,正逢我的父亲(他的大儿子)在杭锦旗第一中学上初中。爷爷在每个周末将自己省下来的口粮做成增量饭,能为我的父亲充饥一下干瘪的肚囊,他从没有把公家粮食占用一粒为自己的儿子充饥。但即便这样,父亲仅读到初二便因饥饿被迫辍学。爷爷在粮食局工作五年后调入信用社工作了两年。因为孩子越来越多,自己捉襟见肘的工资远远无法满足家人的基本生活,其二是割舍不下年迈的母亲,于是,爷爷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回归农村,一边撑起全家人的生活,一边悉心照料自己的母亲。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爷爷舍弃了自己相对轻松的工作,选择了回家尽孝,挑起重担,艰难生活着。到农村后,爷爷凭借着自己在外工作的经验和眼界,再加上公道、正直的作风,很快成为当地的“小明星”,他为当地百姓调解各种矛盾,成为说大事了小事的能手。在爷爷的努力下,当地的人文生态有了很大的改观,爷爷也被村民们选举为生产队长。自此,爷爷更是带领当地村民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利用当地有利地形,挖渠筑坝、山洪澄地、兴修水利,在短短几年就迅速改善了村民的基本生活,超标准上交了国家分配的公粮任务。
爷爷自幼心灵手巧,自强自立,参与农村劳动时,看到农具笨拙且匮乏,生产效率低下,爷爷用两口袋糜子和邻村牧民换了一套打铁的设备,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自己摸索,反复演练,不断推敲,逐渐地掌握了钢铁的性能,技艺有了很大的提升。钢筋、钢板、铁胚,通过爷爷的煅烧,在他手里瞬间变成了“面团”,爷爷就像“捏面人”似的,将之变成一件件供大家使用的应手工具,如,小刀、菜刀、锅铲、镰刀、斧头、钳子、刨斧、耕地犁、捅树铲、野菜铲、铁锹、铁耙、铁叉、铁马掌、马嚼、马镫、马鞍饰品等,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大部分工具,深受老乡们的喜爱,极大的减轻了周边百姓的苦力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太奶奶听到邻里们夸赞儿子技艺高超,喜在心上乐在脸上。在制作农具的过程中,爷爷经常要求家人们给他当助手,其间讲给家人们打铁应注重掌握火候,抡锤时要鼓足气挺起腰,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就不会伤着人。“磨刀不误砍柴工、打铁必须自身硬”这些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人生哲理也慢慢地渗透并扎根在了后辈的心里。爷爷不但吃苦耐劳,敢为人先,而且特别注重家风,对自己的子孙要求特别严苛。他决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占别人的便宜,并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孝敬长辈、关爱孩子、团结邻里、诚实守信,做一个懂规矩、守规矩、一身正气的明白人。爷爷不仅这样严谨要求别人,自己更是身先士卒,事事以孝为先,深得村民的爱戴。当年远离家乡,在旗里工作的近七年里,他时刻挂念在家操劳的母亲,时时感念母亲持家的不易。这种以孝为先的行为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家风与感召。他的弟弟当时也是被旗里运输公司选拔招收的进步青年,在完成推荐和考核后,背着行李走出几里地,母亲含泪相送,久久不肯停步。此后,他的弟弟也放弃前程,归乡尽孝。
农村生活虽然艰辛,但爷爷的内心始终充满阳光,积极乐观,生活也颇有规律。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大年初一爷爷早早便起床,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带着他的儿男子孙迎接新鲜的阳光。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体面的礼物,他用仅有的三个粗粮馒头,三个触地响头,三炷高香为自己的母亲献上最真诚的祝福。期间,一家人其乐融融,谈天说地,筹划来年的生计。这种充满仪式感的传统礼仪,现在回想起来也特别有趣。家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得以增强。爷爷一生虽然清贫,但对母亲的孝敬从没因生活压力而减少。在太奶奶进入耳顺之年后,每年五月初二,哪怕是用仅有的一点哈喇猪油烩菜,也要和他的弟弟为太奶奶庆祝生日。这个欢庆的节日(五月初二)一直延续到太奶奶去世而告终。
在当今这个浮躁物质的年代,我再次回想起爷爷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身先士卒、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刚正不阿、向善孝忠、关爱幼弱等优良美德,这些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后辈儿孙一生慢慢去领悟与品味,坚守并传承,这是我们最为珍贵的人生富矿。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