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08901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刘志平散文小辑

点击率:1515
发布时间:2022.05.24

南岭苹果红了


金秋季节,清晨我乘坐越野车前往村上下乡,恰遇大雾天气,沿途全是大雾笼罩,一片雾海世界。透过玻璃能见度不足10米,只能看到黑色油路,再就是浓浓的白雾。白茫茫的雾,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山在浓雾中升降,车在浓雾中行走。啊,好一派美丽的雾海图。远远望去,到处是云雾缭绕,在刺眼的太阳照射下,隐隐见山,一会儿满眼是山,一会儿只露山顶。好一派浓雾中的山水画。行走了一个多小时,雾海渐渐地消失,展现出一幅幅坡地、梯田地里的鲜红苹果挂满枝头的美丽景象,噢!南岭苹果红了,熟了……

果树下采摘苹果的果农走过来给我介绍他们丰收的喜悦,果农说你看人家老邢那块果园一年收入十多万元,你再看老朱的苹果园也收入七八万元以上。满山遍野,鲜红的苹果,喜乐了果农,喜乐了农家,鲜红的苹果点缀了山坡,点缀了梯田,点缀了沟湾,让我陶醉、让我痴迷这鲜红的苹果地,让这丰收的美景,激发起果农激昂的心情,追求着那美好的未来。南岭苹果以脆、香、甜而驰名,果形正、色泽艳、耐储藏,是无公害产品,得到品尝者的青睐!

今年的苹果大丰收,丰收在南岭的山坡之中、梯田之中、沟湾之中,这鲜红而美丽的丰收美景,让我喝彩,让我赞美,让我为果农们祝福,祝贺这丰收的季节!辛苦的汗水没有白流,那一幕幕果农辛勤劳作的景象展现在我的眼前,春天的浇水、夏天的拉枝、秋天的施肥、冬天的修剪……

再望山头上,红的杏叶,红里透黄,黄的树叶,黄里藏绿,绿的树叶,绿里泛墨。陕北金秋时节就是这样美丽而迷人,有数不完的山峁、走不完的沟湾。

那鲜红的苹果将给这山里人来年又带来希望的福音,啊,鲜红的苹果就像贴字的苹果“我爱你”,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这里的一山一河,爱这里的一沟一湾,爱这里的一庄一院,更爱这里憨厚纯朴的果农,是你给我奋斗的力量,给我理想的追求,给我创新的理念,让我深深思索着红苹果的笑脸。让这笑脸走出世界,漂洋过海!南岭人经过奋斗形成万亩苹果产业带,经过南岭人长期坚韧不拔的发展,山地苹果这项产业一定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苹果熟了


十月,陕北的天气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浓绿的山峁开始泛黄了,庄稼已开始收割了,农民忙着,挖洋芋,割糜子,谷穗儿沉甸甸的,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看了这山豆子,还想看那峁荞麦,你瞧,外地的游客在公路边照相留念。啊!陕北秋天真美,远远望去,美得像一幅浓浓的山水画,还像一幅重彩的油画,又像一幅庄严宏伟的国画。

十月二日这天,我来到了志丹县双河乡南洼这个村,有56户,260口人。走进苹果树地里,峁上、坡上、湾里尽是苹果树,满枝鲜红鲜红的苹果数不胜数。有红富士、红元帅、北斗星等品种。

身边今年66岁的邢怀岐老汉笑着告诉我:他从1986年春开始栽苹果树,至今已有20多年了。他指着结果最繁的一棵苹果树对我说,这棵他已经采摘了5筐了,就这一棵果树最少可收入500元。他栽的30多亩地今年可收苹果七八万斤,光苹果可以收入10余万元。我听了有些惊讶,光苹果能收入这么多吗?

随后我又走访了10多户农民,每户最少收入在2000多元,全村有苹果挂果面积360亩,今年仅苹果产量达36万公斤,每斤苹果按1元钱计算可收入72万元,户均收入1.29万元。

我在思考我们这个地方发展苹果潜力真不小,因为他们在25度以上的坡地上栽苹果树,效益竟这么好!

听南洼村民们说,他们的苹果销路不存在销不出去,苹果具有大小均匀、色泽红美、味道香甜、储藏时间长等特点,买苹果的大多数是回头客,南洼从此有名了,苹果名气更大了。正好从班车上下来了位四十多岁的妇女,一下子买了5箱150斤,每斤1.5元,邢志俊婆姨点了225元钱,她说苹果最高每斤能卖到1.8元。

归纳起来,他们的经验主要是勤管理、重技术,水肥(农家肥为主)跟得上,家家户户在果园有水窖(集天然雨水),再加上人勤劳,使这个村有了一项稳定的产业收入。今年南洼村20户人家建起了沼气,用沼液给果树施肥,我想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南洼村来年的苹果产量会更高。


双河苹果前景喜人


志丹县县长白小平在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林果业要紧紧抓住全市苹果北扩战略机遇,紧盯建设10万亩优质山地苹果基地县的目标,按照“山地建园,集中连片,高点起步,打造品牌”的思路,狠抓新园建设,注重老园改造,加快技术服务、苗木繁育、市场经营和储藏加工四大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健康地发展。而早在21年前,双河乡就开始苹果栽植,以南岭的1910亩苹果为代表,全乡已发展山地苹果4804亩,那在今天看来这一产业无疑成为农民致富的巨大支柱。

南岭之上有桃庄湾、大庄科、李家湾、南洼4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347户、2309人,现有的1910亩苹果,已挂果面积1760亩。只有南洼、李家湾两个行政村苹果生产为最盛期,产量高、效益好,两村苹果是1986年春天与1995年两个年份栽植的苹果,这两个村有苹果园面积980亩,其中挂果面积830亩,栽植最长的时间已达21年,最短的时间也有12年。虽然近年没有大发展,但广大果农勤管理、肯投入,苹果产量逐年上升。

我家有4口人,有5亩老果园,在去年才开始套袋,以前不套袋一斤卖8毛钱,套袋一斤卖一块六,这就是差下一半的价钱。去年又新栽了六亩果园,现在共11亩果园,人均2亩多,在正常年份能收入五六万元,人均收入一万多,生活就比原来好多了。原来糜谷三年也收入不了一万元,现在果树一年就能人均收入一万多。给自己打工比给别人打工强,最起码有个产业问题,像苹果自己修剪、上肥,我还有这么个产业,年年能行;而给别人打工,今年打工,明年人家就不要你了。从去年到今年,每投入两千元,最起码的回报在六千到七千元,我五亩地今年就投入1900多元,像白四毛就投入2500多元。

南岭苹果以富士品种为主,具有个大均匀,光洁艳丽,皮薄肉细,脆甜味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贮存时间长等特点。南岭苹果不出村就能全部销售,深受过往客户的青睐,已经创出了南岭苹果品牌。我们以双河乡南岭的李家湾、南洼两个村苹果园产量与收入为例,果园产量与收入从2002年至2006年,五年间产量与收入情况来分析看,双河乡南岭苹果产业发展情景。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果农大户逐渐凸显出来,年收入最多的可达十多万元,根据这些典型户的多年经验,他们的苹果收入能够高效益的原因,主要是懂技术、会经营,提高苹果产量,舍得投入,及时地给苹果树施农家肥、化肥、浇水,使苹果产量逐年不减。人勤劳、勤管理,一年四季务劳苹果树,四项技术应用全过程。选择了优质的土地,多数是梯田地与阳湾地。

我这片果园有七八亩,有三百来棵树,去年收入两万来块钱,我还觉得不满意,今年我焊了一个罐,专门拉毛粪,效果比化肥效果好,结下的果子含糖量高,还又脆又甜。

双河南岭苹果产业的发展,充分证明它是农民增收的一项好产业。现在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指引下,更是坚定信心,再鼓干劲,发动群众,全力以赴,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

采访双河乡党委书记刘志平:今年我乡在农民增收上,提出了“重抓苹果业,狠抓劳务业,主攻草畜业,发展棚栽业,做精小杂粮”的总体工作思路,特别是对苹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为什么要抓好这项产业,主要是由市委、市政府苹果北扩战略的有力政策的扶持,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决心,抓好这项产业;其次是有历届党委、政府对苹果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岭苹果产业形成了初步的规模,果农有了认识,果农尝到了甜头,如邢志岗种山地苹果20亩,收入在10万元以上;第三有我乡重抓苹果产业政策的倾斜,我们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全乡再建3500亩,全乡累计建园面积达到1万亩,实现一村一品的目标。在苹果产业上,我们还将打造南岭苹果品牌,做大做强。

2007年秋,双河乡在南岭一线完成新建园2000亩,计划2008年完成3000亩,2009年完成3000亩,2010年完成3000亩,全乡累计苹果园面积达到15804亩。目前双河乡抓住市“十一五”中提出苹果产业要“提高南部,开发北部,控制川台,发展塬坡”这一机遇,沿着《志丹县苹果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扎实苦干,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提高苹果产业的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强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调整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苹果优势区域建设,通过建设苹果非疫区,强化苹果繁育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推进苹果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加快全乡苹果产业发展步伐。组织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实现既定目标。

为了把我们双河乡的苹果产业做强做大,在工作中,我们一是抓培训,认识到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以及全乡现有的像邢志岗、李有才这些典型示范户,教育引导群众提高认识,坚定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二是抓措施,工作到位。乡上将在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在果库、水窖以及生产道路这方面投入上加大力度;第二是将“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技术全面落实到果树管理当中;第三就是乡上每年对果农开展苹果竞赛活动,对苹果大户进行表彰奖励。三是抓机构,服务到位。第一是做到乡有果站,村有协会,主要负责全乡果农的培训、促销、规划建园等服务,二是乡上实行片长包村、干部包地块的工作方式,加强苹果产业的发展,第三是每村配备一名技术人员,对本村的果农进行全程的服务指导。

乡上广泛宣传苹果产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苹果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长效产业,组织果农外出考察苹果产业发展好的市县经验和到典型户参观学习,通过算账方式,教育果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我县苹果产业发展步伐。以提升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为主攻目标,坚持发展集约化,品种优良化,栽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果品优质化,营销市场化的思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增加果农收入。

乡上还制定出优惠的政策,激励果农发展苹果产业,在建沼气、水窖、果库、防虫、防雹、修路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乡村两级果业技术服务站和果产业协会,把专业技术人员、有丰富种植经验的果农吸收为会员,指导乡村组户苹果园技术、推广与营销工作,服务苹果产业的开发。

我们李家湾村有苹果老园400多亩,通过去年县委、县政府和乡政府的号召,我们去年新建园713亩,共发展苹果园1100多亩。我们村成了杏果协会,我们会员是35名,通过县上和乡上的技术培训后,我们技术员到农民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从修剪、防虫、施肥等方面给予指导。去年县政府又号召我们李家湾村套袋,我们套袋之后效益非常好,我们有典型户李有刚,三亩地去年套袋就卖了一万两千多块钱。我们杏果协会,白志忠8亩杏园卖了9000多块钱。通过这两年我们苹果和杏的管理以后,我们的“两杏”产业和苹果产业,对我们农民的增收大大地提高。

乡上要求每村必须建1—2个标准示范园,新建园与老园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既有新建园的典型,又有旧园改造的典型,引导果农更好地发展苹果产业。在苹果树管理过程中,进行“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增套袋、节水浇灌、网膜覆盖”的新技术推广,冬春果园清园、扩盘、松土、修剪、涂白等抚育管理措施有条不紊进行。乡上雇用10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果园现场对果农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组织果农开展相关技术培训15场次、7200人次。进一步加快了老园改造进度,全乡2870亩老园目前全部改造完毕。

双河乡的苹果产业给全县带了个好头,随着市委、市政府苹果北扩战略的实施,在南岭的李家湾、南洼苹果产业示范村的带动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苹果产业一定会成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经过广大乡村干部的扎实工作,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使苹果产业形成大规模、大效益。


苹果的清香


当我闻到苹果的清香味儿,就让我想起在双河乡生活工作的八年;也让我常常想起春天一片白(洁白的花朵),夏天一片绿(绿树与庄稼),秋天一片黄(金色树叶与庄稼),冬天一片黑(树木与杂草)的景象;那起早贪黑的工作方式是我走向成熟的标志,让我久久难以忘却;打坝修田与植树造林常常在脑海中反复;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常常让人回忆;贫困户五保户的冷暖与饥饿常常让人挂念;安全生产与上访事件常常让人揪心;防火防疫防汛防盗等项工作常常让人铭记心中;先进性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活动常常让人思考;在那炎热的夏天翻山越岭地行走,看看那峁上苹果园生长情况,又看看那庄稼地里米谷长势,这些情景总是在夜晚的梦里萦绕;那可口的炒洋芋条子与炒鸡蛋、臊子面、腊月杀猪肉熬酸菜让我永记心头;正月天那秧歌队伍走村串户拜年的锣鼓声与唢呐声常常回响在耳畔;那传统的农村红白过事的场景历历在目,既有热闹高兴的场面,也有悲伤的感觉;那冬暖夏凉的土窑里是开会、讨论、决策重大乡村问题的地方,常常让我深思;不管我走到哪里,只要我看见苹果树,就让我想起发展山地苹果管理的“三字经”和田间地头与果农谈笑的日子经常回荡在我的脑海之中;秋季栽植苹果树我们总结出的“十个一”(一块好地形、一个标准坑、一株优质苗、一捆垫底草、一筐农家肥、一盖防鼠药、一桶栽植水、一堆防寒土、一块保墒膜、一个保温袋)也让我难以忘怀;只要我吃上一口那清脆香甜的苹果,就让我回忆起那永远抹不去的老苹果园子和新建的幼苹果园子。那一峁一峁的苹果园子,那一湾一湾的苹果园子,在秋天挂满树枝的苹果,还是那样鲜艳诱人吗?更让我挂念的是如今老幼园子,还是那样生机盎然?在秋冬修建、涂白、施肥,夏季的拉枝是否到位?

管理苹果是一年四季的事,每日心里要有苹果树,管理苹果树就像每天管护小孩子一样来呵护,苹果树才会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春天的施肥修剪,夏季的拉枝,疏花疏果打药很关键,秋冬季的清园涂白、刮皮不能忘,只要天天想苹果树,做好果园的管理,苹果质量就会上去,产量就会增高,收入就会增加。

回来这些年,村干部总要送来几箱苹果,我藏在家中,家里全是苹果的清香,客人总要问我这是哪里的苹果,我就自豪地说:“这是双河南岭苹果”。我又在办公室放上几箱,整个办公室散发着苹果清香,来人我给他们洗上几颗苹果让他们品尝,来人说:“志丹还有这么好吃的苹果!”

我每年也要到我工作过的地方购买百十箱送给朋友亲戚,当我装进小车厢里,整个小车厢里全是苹果的清香,嗅着这种味道,让人感到丰收的喜悦,让人感到成熟的兴奋!

春天洁白的果花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味,蜜蜂在花朵上采粉,勤劳的果农在园子劳作,一会儿疏花疏果,一会儿在地里锄草浇水,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人们眼前。

在秋天苹果成熟的季节里,挂满枝头鲜红鲜红的苹果,在秋阳中闪闪发光引人注目。当你走在路畔老远地方就会嗅到微风吹来的苹果的香味,那味儿让你陶醉,让你迷恋!

虽然我离开乡上三年多了,苹果的清香,永远是我的梦,也是我人生忘不掉的思念,那也是老百姓致富的希望。这一生我怎么也忘不掉苹果,忘不掉那鲜红甘甜的苹果。


南岭果飘香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当你走进双河乡,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头,红彤彤的色彩让人眼馋,脆生生的香甜沁人心脾。

双河乡地处黄土高原延安市北部,志丹县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是苹果最佳优生区。所生产的苹果果形端庄,色正味醇,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储存时间长等特点。南岭苹果深受过往客户的青睐,不出村就能全部销售,且供不应求。为了把山地苹果这个农民致富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乡党委、乡政府领导集体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充分挖掘这一资源,咬定“果业”不放松,大力开发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双河苹果已在当地种植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双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双河乡把苹果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今年冬季,我们将组织全乡的广大农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果园建设,今年力争达到5千亩,累计面积达到1.2万亩,争取实现万亩大乡的目标。

双河乡的苹果产业从1986年春天开始栽植,过去由于部分果农对发展苹果产业认识不足,不愿发展苹果产业,出现了政府热情高、村上热情低,乡村干部热、果农冷的现象,使苹果产业艰难发展。更有部分果农舍不得给果树投入,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上不去,果农种植果树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形不成规模及粗放的管理技术,只能少产量低收入。还有气温偏低、降水不足、无霜期短、山高坡陡等不利因素,打不出自己的品牌,果农的收入很难提高。

近两年来,双河乡领导集体抓住按照我市在“十一五”中提出苹果产业要“提高南部、开发北部、控制川台、发展塬坡”的指导思想,抓住这一良好机遇,沿着《志丹县苹果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扎实苦干,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提高苹果产业的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强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调整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苹果优势区域建设,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对老果园进行了综合改造。通过抓肥、水及间作物改良,普及推广苹果园建设“十要点”及“大改形、强拉技、巧施肥、增套袋、节水浇灌、网膜覆盖”等新技术,生产效益明显提高,苹果生产已经成为全乡农民脱贫致富的扎根性项目,“念果经,走果路,靠果富”已成为全乡干部群众的共识。

“百棵苹果树,能富一个户”。这个致富的门路越来越被群众所认可,为了能够实现到2010年全乡累计苹果园面积达到15804亩的宏伟目标。乡党委领导集体还制定出优惠的政策,激励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现已实现“户均三十亩果园,五头猪”。乡上在沼气、水窖、果库、防虫、防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乡上建立起了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使指导服务果农科学生产和销售苹果实现了信息化。

近两年来,我们按照“主攻苹果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这项产业的扶持力度,一在政策上进行大力支持,制定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能够放心、放胆地发展苹果产业;二在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乡上在苹果建园以及果库、水窖、防雹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近两年来,乡上坚持每年给予扶持资金60多万元;三加强技术服务,我们协助果农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每年都从外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大大地提高了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在双河乡开发苹果产业过程中又一次得到了印证。乡上以推广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为核心,大力依靠科技实现苹果园增产增效,高标准高质量创建优质示范园。落实新建园与老园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引导果农更好地发展苹果产业。并且大力度地推广“大改形、强拉技、巧施肥、增套袋、节水浇灌、网膜覆盖”等新技术,做到科学防虫、防病、防雹、防霜冻,让苹果产业发展成为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并用先进的思路建设好“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户,带动苹果产业整体发展。及时组织县、乡、村三级技术员对果农进行长短期培训,深入农户、果园对果农手把手地培训果农实用技术,引导和帮助果农掌握新技术,提高科技务果能力和果园管理水平,今年来累计进行培训达到57次、7600人。经过多次的培训,使更多的果农成为懂技术、懂管理的行家,苹果产量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效益更是一年比一年好。

我这个果园一共是20来亩,今年实行了大改形,全部使用了羊粪,今年套袋23万,产量在12万斤,一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苹果产业合作社是果品与市场衔接的桥梁,是果农与技术、信息连接的纽带,在果品的销售、投入品种的引进推介以及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乡已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果业技术服务站和果产业合作社,吸收苹果生产积极性较高的果农、专业技术人员、有丰富种植经验的果农30多人为会员,指导广大果农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优势,按照“近村、近路、近水源”的原则,优先选背风向阳、交通便利、地形开阔、光照充足、远离污染的山地梯田、坡地、湾塌地建园。在品种选择上,优化布局,合理搭配,以育幼苗为主,选择一级优质壮苗栽植等细部工作上狠下工夫。果树协会的成立,为该乡苹果产业开发、壮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李家湾村的苹果,今年是一个大丰收年,过去的苹果管理不到位,从去年套袋以后,要达到无公害的效果,最起码要颜色好、品味好、果形正,通过施农家肥,从修剪、套袋、摘袋、打药管理都要达到国家一定的标准,就是绿色食品、无公害苹果,这样今年苹果的产量预计20万到30万斤。通过我们成立专业合作社,要在外面多看多学人家这些管理技术,把我们的苹果以后做大做强。我们的精神是利用我们的山地优势发展苹果产业,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建设一个富裕和谐的新农村。

双河乡新发展起来的苹果林带,如一条绿色的巨龙,蜿蜒在南岭的沟峁梁壑。正是这小小的苹果给这里贫穷的群众带来了滚滚的财源,使广大农民脱了贫,致了富,成为农民群众奔向富裕小康、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望着这累累的硕果,农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希望。

金秋十月,来到双河南岭苹果园,看到果实累累,与群众分享了丰收的喜悦,像南岭这样的果园有20年的栽培历史,它的丰产、高效,充分地印证了在志丹发展山地果园是可行的,是有优势的。为此,县委、县政府规划用五年的时间建设10万亩山地果园,使这一产业成为我们山岭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骨干产业。要抓好这样的产业建设,首先要抓好基地建设,我们要围绕专业大乡、千亩产业带、苹果专业村、苹果生产大户这样的一个层次去抓基地建设,形成点上的示范和面上的推进;其次要抓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尤为重要的是要抓好农民的培训和教育;第三要抓好防雹减灾体系的建设;第四要抓好储藏、加工体系的建设,要在建果园的同时,抓好水窖、果库、沼气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我们想只要全县上下坚定信心、团结一致、上下联动,通过广大群众的努力,我们这一目标一定能实现,我们也希望全县都能像双河南岭一样抓好示范园的建设,通过示范园来带动这一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山地苹果别样红


金秋季节,我随志丹县党政考察团对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参观学习了高标幼园和老苹果示范园的管理,这些园的水、电、路各种设施按照要求配套到位。一眼望不尽的苹果园,鲜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四处飘溢着果香,果农们忙碌装箱,一箱箱苹果载入车厢里,不停地向外运输,好一派丰收景象。苹果栽植在川道上、沟台上、山峁上全是苹果树,该县将苹果产业与加工企业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发展苹果产业的路子,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静宁县辖2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333个行政村,总人口48.9万人,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耕地147.3万亩,山旱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2%以上。海拔1340-2245米,平均气温7.4℃,无霜期159天,日照时数225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23.6毫米。发展苹果产业30多年,现有苹果树91.8万亩,挂果面积45万亩,2013年预计果品产量50万吨,产值20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3200元以上。他们的经验有六方面:第一,行政推动是产业发展之本。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富民强县的重中之重,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果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变调,不松动,不停步,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干群联动是产业发展之基。始终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环节,各级干部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深入田间地头,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群众自觉投身到栽果建园、发展产业的主战场,为苹果产业发展注入动力。第三,典型带动是产业发展之策。坚持以创建标准化示范园为抓手,大力推行联户干部帮扶、群众主体参与的果园示范点培育机制,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示范乡、示范村和示范户,带动苹果产业由点上突破向面上拓展。第四,科技驱动是产业发展之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应用,突出广大果农的技术培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对接,聘请专家在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形成以专家为核心、以果业协会、县乡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技术服务体系,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五,龙头拉动是产业发展之力。坚持以农业产业化支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把苹果产业深度开发作为重点,扶持能人建办龙头企业,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延伸了产业链条,加快了地方工业发展,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产业体系。第六,品牌促动是产业发展之路。坚持高标准定位,把大果业、大品牌、大市场作为苹果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做大做强“平凉金果”品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切实提升产业效益。

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部和安塞区相接,西北部与吴起、靖边县相连,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与甘肃省合水县、华池县交界,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全县东西长70.01公里,南北宽92.56公里,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现辖7镇1乡,200个村委会,总人口14.5万人。志丹县现有苹果面积18.05万亩,其中,老挂果园0.8万亩,初挂果园0.41万亩,幼园12.79万亩,新建园4.13万亩。苹果产量达到13000多吨,产值突破6700多万元。

目前,虽然我县苹果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我县苹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果农认识不到位。个别农民在发展苹果产业上,态度不坚定,信心不足;老果园管理不精,苹果园增收少,果农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外出打工,不愿回农村发展苹果产业,出现了干部“热”,农民“冷”的现象。二是技术跟不上。苹果产业虽然在我县发展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但一直都未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进行政府行为的扶持和引导,只是部分农民发展苹果产业,果农学技术、用技术仅仅是起步阶段;全县专业的技术人员有限,作用发挥不佳。三是投入跟不上。由于农民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因此在苹果产业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劳力、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在苹果产业上的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扶持,随着面积规模扩张,对苹果产业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四是基础设施跟不上。由于气候的变化,花期冻害,早春沙尘、风害,夏季高温、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此外生产道路、果库、水窖、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加大投资力度。

因此,我认为志丹山地苹果要突出“十抓”:一是抓规模。只有大规模发展山地苹果,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调动一切力量发展山地苹果,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典型示范,坚定不移地抓20万亩苹果面积的目标不放松,逐年完成任务的落实,全力推动全县山地苹果产业加快发展。同时还要狠抓工作落实,层层夯实责任,实行县上领导包乡,乡上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园包地块的办法来发展苹果产业。二是抓技术。要充分发挥好县乡站技术人员的作用,培训农民管理山地苹果的技术,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要形成县有局、乡有站、村有服务队的管理机制,层层抓苹果产业的服务机制。同时,还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果农学习技术,提高技能,有效发展山地苹果。三是抓管理。要从春夏秋冬四季来抓苹果产业,详细制定每月的工作重点,夯实目标任务,抓好责任落实。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用工业化的理念管理好苹果树,走精细化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苹果的产量,增加果农收入。四是抓示范。要在每个乡镇扶持3-4个大型的苹果示范基地,每个村要重点培养1-2个典型示范户,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典型,让农民看到利益,以大户带动小户,以老园带新园,以老园促新园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致富果农的模范作用,带动一批农民投入到苹果的种植、管理上来。五是抓品牌。要紧紧抓住志丹山地苹果的发展优势,深入广泛地宣传苹果,做大做强“南岭苹果”这一品牌,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赛果会等形式宣传山地苹果,让人们品尝志丹苹果,把志丹苹果具有含糖量高、硬度高、耐贮存、色泽鲜艳、味道可口等特点深入消费者内心,推动苹果产业全面发展。六是抓果农。要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果农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积极发展苹果产业。加强果农培训,使果农掌握科学的管理果树技能,修剪老园子,培育新园子,不误农时,坚持不懈地抓好苹果园的管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七是抓投入。要在修路、建防雹网及贮藏上给予政策投入。教育引导果农要舍得投入,特别要加大有机肥的投入,亩施农机肥5000公斤以上,果树地种草、扩盘松土、涂白、防虫、防病、修剪等项工作必须做到位,走精细化、无公害的山地苹果发展之路。八是抓加工。要在加工上改进技术,加大投入,给果农提供便利,拓宽销路,促进多元化发展。要引导群众对生产的苹果按标准进行分级包装,实现优质优价;要适时引进和建立果品加工企业,推动苹果产业向工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九是抓营销。要建立营销宣传队伍,加大对山地苹果品牌的宣传力度,充分借助“将军故里”和“红都保安”的特殊政治优势、地域优势,以及志丹县苹果的品质优势,加大对所产苹果的包装和宣传力度,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打响叫亮志丹县山地有机苹果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争取经销商和外地客商签订合同,形成产、供、销、加、贮、运一条龙产出、灵活多变的经营新格局。十是抓宣传。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电视讲座、召开座谈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围绕山地苹果产品做深入广泛的宣传。

总之,要将志丹的山地苹果做大做强,就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解决农民的认识问题是关键,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果园建设力度,强力推进山地苹果迅速发展,把山地苹果真正作为农民的一项致富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发展、富民强县的崇高目标。


忆苹果


每当我看到鲜红的苹果我就回想起双河乡秋季满山遍野挂满枝头的苹果,随手采摘一颗甜脆的苹果,吃在口里甜在心头;每当我听到有人在讲苹果两个字,让我想起了召开冬季的清园修剪现场会、春季的施肥疏花疏果现场会、夏季的浇水拉枝现场会、秋季的卸袋摘果现场会,就是在这样不同季节召开的各类培训会使果农才学会了苹果管理技术,有力增加了果农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坚强信心;每当我想起苹果两字就让我回想起双河乡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日日夜夜,有时在梦境中出现,有时在脑海里闪现,那一幕幕,一件件抓苹果产业的事都历历在目;每当我看到有人外出参观学习就让我回想起组织果农代表去延安宝塔区、洛川、延长、安塞、静宁等县参观学习发展山地苹果的经验。每去一处感受颇深,特别是在看邻近县的乡镇发展山地苹果的做法让人记忆犹新。也因此我写了多篇调研文章,来指全乡的苹果产业的有效发展。

记得在2006年的冬季,当时的县上主要领导对我说:“你一定要把苹果产业抓上去,首先去柳林镇看人家是怎样发展山地苹果的,回来结合实际再发展。”

十二月的陕北,天寒地冻,冒着严寒,我把南岭三个村的30余名果农组织起来,乘车去延安宝塔区看山地苹果产业发展,在区苹果局同志的带领下去孔家沟山峁上看修剪到位的苹果树,整齐有序排列,道路是四通八达,苹果园跟前有粪池、有铺水管,果农在树地清园,修剪示范,我顺便问了一下他们的收入,背洼地上一亩地能收入1-2万元,阳洼梯田地收入3-5万元。我在反思,为什么我乡苹果产业停滞不前?土壤气候相近,我乡的苹果种植条件要比这个村条件要好得多呢。看完之后,我给随行果农开了个会进行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争先发言,果农们表示回去后一定把自家的果园建好。现身的教育,真实的感受使我们与果农对发展山地苹果产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今后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心里话,原先我对苹果产业没有什么信心,因为志丹从80年代初就发展苹果产业一直没有取得实效,双河也看到零星的苹果园,没有多少收入,一亩地也就是百十元收入,怎能发展苹果产业?但从宝塔区回来之后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宝塔区在那么差的地理条件下发展苹果产业都能获得高收入,这怎能不引起我的深思呢?

2006年冬季开始,我们就组织全乡的果农开展了一场大改型的攻坚战。对全乡的4800亩老园子进行全面的大改型。夏季又进行了强拉枝,并进行巧施肥,2007年年底就取得初步效果。邢志岗的21亩果园子收入6万元,创历史最高。

山地苹果产业要上去,领导要日夜思考发展的路子,乡村干部要长期蹲进苹果园子里。因为刚开始栽苹果果农还是不理解,不支持,思想不一致,就得我们乡村领导干部召开会议,说服培训,统一思想,坚定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信心。只有反复的工作和有效的政策来激励农民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只有这样苹果产业发展才会有希望。

2007年是大上苹果的第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在秋季,首先分两个会战点,选择了南岭与东岭两个苹果栽植主战场。书记、乡长一人一个战场,每个会战点上完成栽植面积1000余亩,在栽植苹果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编写了双河乡“十一个”栽植苗木的有效办法,并在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写成了《双河山地苹果三字经》和《山地苹果实践与探索》两本经验性的指导书籍。

在2010年春天,生长了三年的苹果树一下子由于干旱抽秆死了不少。对部分果农的打击很大,对于发展山地苹果产生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及早请专家实地查看,经过现场研究分析,最后采取缠膜和套袋这两种有效方法,这一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根据近几年经验,如果苹果要有产量,首先是必须选择好的地块,最好选在高标准农田上,选择近村近路、近水源的向阳湾地为栽植苹果的地块。二是发展山地苹果必须走精细化的路子,疏花疏果必须到位,套袋施肥必须到位,打药浇水必须到位,由生产果变为商品果。三是发展山地苹果必须舍得投入,从物资与技术加大投入。四是发展山地苹果必须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特别是在建水窖、果库上予以扶持。五是走产供销一体化的合作之路,要以大户带小户做到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目标,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机构的作用,就是县有局、乡有站,村有合作社三个工作机构,来指导全乡苹果产业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双河乡一场轰轰烈烈的苹果战役打响了,一干就是五年,五年全乡累计发展山地苹果2.2946万亩,一举成为全县苹果大乡。2007年栽植苹果2754.6亩,2008年栽植苹果6667.5亩,2009年栽植苹果2518.3亩,2010年栽植苹果3022亩,2011年栽植苹果3184亩,五年上幼园18146.4亩。苹果的产量由过去1亩地几十元,发展到现在1亩地5000-10000元,连续五年苹果产业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第一名。双河乡的土壤深厚,土地肥沃,气候昼夜温差大,生产下的苹果个大、型正、果甜、清脆、耐储、色艳等特点深受果商的青睐,往往生产下的苹果旧历年刚到苹果就销售一空。苹果产业要抓出成效就得一年四季果园不能离人。冬季的修剪清园,春季的施肥翻园松土,夏季拉枝疏果,秋季卸袋摘果,这些苹果树管理的环节一个都不能掉。邢志岗、朱成平、白志忠、李有才、高培忠等果农每年收入逐年在增长,我每年都要到他们的果园里走一走看一看,他们苹果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产量逐年增高,使我感到十分的欣慰与高兴。

如今的双河乡的苹果产业一年一个台阶,稳步发展,整村推进。当你四、五月份走进双河乡的山山峁峁、沟沟湾湾全是苹果树的世界。白色花散发出的清香味儿,蜜蜂飞来飞去在花上采蜜,果农在地里锄草拉枝,一副美丽的图画展现在眼前,秋天漫山遍野挂满枝头的鲜红鲜红的苹果让人陶醉,让人感受了收获,让人感受到了当初的苦没有白下,汗水没有白流。


又是果花飘香时


丙申年谷雨那天,我沿着2007年栽植苹果树的“万亩苹果产业带”的路线,去“回访”我们栽植的苹果树,那条路线是我不知走过无数次的老路,去看这些年苹果生长情况。

一路走来,一路去看。看了2007年幼园子,又看了2011年的新园子,越看越高兴,果农们在地里翻地,施肥,清理杂物,让我惊喜的是苹果树经过七八年的生长,越长越壮实,枝繁叶茂,那一行行,一排排,有序的站立在那里,特别是梯田地里整齐的苹果树,像军人列队来迎接我去看他们。看着那大片大片的苹果园子,我从内心里感觉到无比兴奋。我把苹果树的枝条拉过来细细观察,绿色的叶子和白色的果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你再看远处的那一湾一湾,一峁一峁,一洼一洼,一条一条的果园里的果花相互争艳,蜜蜂在花蕊上嗡嗡地飞来飞去。

我看了老园的果树,又去看幼园果树,总的看,今年的果花开的特别繁盛,那洁白的果花一爪一爪的,有的花瓣重叠在一起鲜艳夺目,还有的五六朵拥挤在一起含苞待放,果花让我目不暇接。站在我身边的果农老邢给我讲述他今年给每棵果树施足了农家肥料,他家的20多亩园子,是镇上的示范园,他家地里的果花开得最繁盛,他儿子在山坡上用镢头给果树松土,老邢的这块园子是管理最好的园子,对果树修剪、环割、施肥、浇水、涂白、病虫害防治等苹果的管理技术非常到位,也舍得给园子投入,记得当年只要老邢在苹果园里做什么,全乡的果农就照着他的做法去管理苹果园。老邢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他给我介绍家里建起了气调果库,苹果可以储存到夏季,我说这太好了,这下不怕苹果难储存了。看着盛开的果花和忙碌在果园里的果农们,我想他们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