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50795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翟玉芬散文小辑/翟玉芬

点击率:2048
发布时间:2022.05.24

那年梅雨季


快到七月下旬了,这个漫长的雨季应该结束了吧?

自从跨进六月的门,雨就在一刻不停淅淅沥沥地下着,潮湿了空气,也潮湿了我的心。生活在城市的高楼上,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让我再也体会不到儿时那梅雨季节的感觉了。

雨又下了,紧一阵,慢一阵,那噼里啪啦的雨声,敲击着窗棂,像敲击着我的心,使我辗转反侧,彻夜未眠,这一夜,让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那个雨季……

记事起,我的家一直住在那条倚山的街道——井头街,模糊的记忆中好像也曾叫过灭资街。住在那儿的人们大多是不富有的,一条街上所有坐南朝北的房子,都阴暗潮湿。到了夏季的梅雨季节,山是湿的;树是湿的;房子是湿的;地面是湿的;床也是湿的,可儿时的我却毫不介意这些。两场大雨过后,房间里便是“泉水叮咚”的催眠曲,夜夜伴我入眠。我想关节炎大概也是那时留下的吧!

院子里的花台上,粉色的凤阳花和紫红色的鸡冠花在雨中,依然保持着优雅的姿势,五彩的马齿苋可就不一样了,不给它些阳光它是不会灿烂的。

靠山的这边墙根下,到处都是小股清泉汩汩流出,潮湿的空气,使家里的桌、椅、板凳样样发霉,这样的日子持续很久很久。

母亲便会在这个季节开始捂酱,她用煮熟的黄豆,拌上面粉放在大扁里,上面覆盖一层黄蒿,如果天气凉的话,还要蒙上一个床单。母亲做黄豆酱的手艺一直很好,做出的黄豆酱非常鲜美。后来母亲会把捂酱的大匾搬到院子里放水浸泡,还有那些发了霉的物件,一起抬出来洗刷,这些日子用水方便极了,一切就等着晴天出太阳了。

那时候,一双凉鞋穿到秋天。这靠山的街道上,这梅雨的季节,雨不停地下着,街道上一直有水流着。开始时水很脏,路上的垃圾,阴沟的淤泥,让我穿着凉鞋碰着水,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经过长时间的流淌、冲刷,街道每一块青石与青石之间的缝隙都清晰可见,水也更加的清澈,那时候整条街的孩子们都穿着凉鞋或赤着脚在水中趟来趟去嬉闹玩耍,大人们便把家中的衣物拿出来洗刷,忙碌着、谈笑着,那样的画面,也算是那条街、那个梅雨季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吧!

在这个雨季,井水是充沛的,除了有些浑浊,其他一切还好。如果是干旱季节,水源少,井水用得人多,常常大井见底。小小的我也曾下过一次井,摔得很惨,回到家里,母亲是又心疼又生气的说:“女孩子还敢下井?也不怕人笑话。”说实话,我认为只要能为父母、能为哥哥姐姐分担些家务,我都愿意去做,那次摔跤至今都让我感到委屈,不大不小的残疾也是那时留下的。

每次大雨过后,母亲总会带着我去看望住在胡山洼大舅家的外婆,胡山洼的水流更大,一路上都是被大水冲下来的椭圆形碎石,大大小小,堆积如山,大舅家门前的那口水井,满满的清泉平着井口,我最喜欢这口井了,看上去方便极了。井的四周,碎石堆得比井口还高,听外婆说,每次大雨来临,大舅会用一个大铁盆扣在井口上,否则这井早就被碎石填满了。

这条街有三股水流汇集到翟家桥处,然后经过水作坊的大沟流向淮河,流向远方。

几十年过去了,童年的印记太深,有痛苦,也有快乐……天亮了,雨小了许多。真想回到那条街,再看看那条青石路、那口老水井啊!


远去的背影


那日傍晚,起风了。

瑟瑟的寒风把人们吹进了冬的门槛,让还没来得及穿上棉衣的人们,脚步格外的匆忙。我拿着手机,边走边执着地欣赏着一篇百读不厌的美文。

前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挡住了我的去路,哦!红灯了,我停下了脚步。路旁,一个流动的水果摊已围了好几个人。我站着外围,观望着、等待着,水果摊上摆放苹果、梨、桔子三种水果。“老板,苹果怎么卖啊?”“老板,桔子多少钱一斤?”一个个在高声询价的同时,手在水果上不停地翻捡,让眼前的这位老板目不暇接,甚是忙碌。

老板,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个子不高,一件洗得已经发白的灰色西装,套在他那瘦小的身上俨然大了许多。国字型的脸庞,也许是生活得过于艰辛,他的额头过早地有了几道深深的皱纹,慈眉善目中透着一种平民百姓的诚实和善良。面对着一群上帝,老板的脸上满是笑容,他不停地忙碌着、应答着。

人们常说:只有残疾人才能理解残疾人。是的,同病更易相怜。儿时家中拮据的生活,让我对穷苦的人常常生起一股同情。看着他一会儿已做成两笔生意,心里真的为他高兴。

很快!斑马线那边的灯闪成了绿色,有人说:“绿灯了。”有人说:“可以走了。”瞬间,询价的,挑拣水果的,一窝蜂般转身向斑马线那边涌去。

风还在刮,水果摊一下冷清了。随着人流我也转身想走,可是,那一刻,我看着那位水果摊老板,摇着头一脸失落的神情,心中不仅泛起丝丝同情,我抬起的脚又落了下来,我打算买些水果再走,以安慰一下眼前这位有点失落的老板。

我走近了水果摊,问:“老板,水果怎么卖的?”老板见我询问,立马答道:“梨和桔子都是两元一斤,苹果三元一斤。”老板一边忙着拿袋,一边问我说:“您买什么?称几斤?”我说“买些梨。”他说:“哦!都便宜卖了,卖了,明天我去上海打工。”“去上海打工?天啦!这个年龄出去打工?谁要啊!”我在心里嘀咕着。老板说:“做这样小本生意,的确赚不到什么钱,我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家人我必须打拼。”听着老板的倾诉,我不假思索地说:“桔子、梨子、苹果都来些。”我把摊上所剩不多的梨都买下了,又买了几斤桔子和苹果。这时我掏出手机扫码支付,看来老板真的不是常做生意的人。他掏出手机说:“就在我的手机上扫码吧!”“天啦!这个手机还能用吗?”我小声地说。老板使用的是一部旧式触屏手机,整个屏幕都裂了。老板一边拿着手机一边解释说:“早就打算买个新手机,可是半年前父亲生病,一个手术花掉了家中所有积蓄,手机虽然破,但还能糊着用。”听着他的一段叙述,我的款是付过了,可心一直在痛。

下班的高峰过去了,街上的行人明显少了许多。天彻底地黑下来了。街灯在风地舞动中,发出一种流动的光,似乎朦胧、昏暗了许多;黄叶,虽无人欣赏它的美,却还在风中拼命的舞蹈。斑马线那边的灯又绿了。我一手提着一袋水果,带着一颗隐隐作痛的心朝家的方向走去。

上了楼,终于到家了,家的感觉的确是温暖。我放下了背包和手上的两袋水果,穿上围裙,开始做晚餐。我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晚上要吃多、吃好,还有就是吃饭时喜欢和在外地工作的先生、儿子视频。一阵忙碌过后,晚餐做好了,开始用餐。这时,我才发现手机没了。我急忙在兜里、包里翻找,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都没找到。最后,我想起了那个水果摊。我脱下围裙,换上鞋子,拿着钥匙慌慌张张地跑下楼,向着来时的路跑去。

马路上风还在刮,我边跑心里边想着各种可能,看着老板像个好人,也许他在等我;也许老板会带着手机早早地离开,因为他的手机破成那样……我不敢再往下想,没了手机的我像丢掉了魂一样!

路上已没几个行人,来往的车辆也少了许多。斑马线那边又闪成了红灯,望着红灯一秒一秒地跳动,我的心像在煎熬,灯终于闪出绿色。我冲过了斑马线,我看到了,那个水果摊还在,那个熟悉的身影依然伫立在那里。一时间那位瘦小的水果摊老板仿佛高大了许多,让我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

风还在刮,昏暗的路灯下我看到老板,他双手交叉地抱着自己的身体,朝着我来的方向张望着。我知道他一定很冷,他看见我了,还未等我开口,就迎上来问我:“你找手机的吧?我终于把你等来了!”说着把手机递到我的手中,我被老板出乎预料的言行感动着,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连声说:“谢谢!谢谢!”老板说:“别客气了!如果不是等你我早就回家了,明天我还要早起去上海呢!”是啊!老板的水果早已卖完,为了我的手机,他在这寒冷的风中已伫立了很久。

风还在刮,晚间的温度已经很低,可是我的心却温暖许多。我着实被眼前这位有担当、能吃苦、讲诚信的老板所感动。为他没有被贫穷掠走的善良与执着而敬佩。我恭敬地站在风中,目送着他骑着三轮车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暮色中,消失在路的尽头……

这些天,我一直在品尝那天买回来的水果,总觉得格外的香,格外的甜,心中也一直牵挂着那位好心的老板,不知他是否到了上海?是否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也许他是这个社会中最底层的人;也许他是老板这个称谓中最穷的老板。然而他精神富有。孔子在《论语·里仁》一篇里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做到了。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这个社会的真善美。


陌尘残香


那日,无意中看到马老师在微信中的留言,他说想让我为他的散文集《陌尘残香》做校对。看到后,我没有犹豫,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认识马老师还不到一年,得知他又要出书了,我真的打心底里为他高兴。

其实,马老师,早在几十年前我就听说过他的名字,也读过他的许多作品,但从未谋面。

去年年底,我在银河悦读投了几篇散文,没曾想银河悦读淮水人站,梦秋站长找到了我。就这样,我和马老师相聚在2020年那个特别的年份,岁末那次银河悦读年会上。

第一次见到盱眙几位文学界前辈,久闻大名,似曾相识,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那天,梦秋站长特地带来了两瓶正宗怀远的石榴酒。不知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还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缘故,让我这个从不喝酒的人,第一次品尝到酒的香甜和美好!

之后的日子里,在拜读马老师赠予我的书籍中得知,马老师不仅是专家型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而且还是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曾发表过很多科技论文,也曾出版过十来本科技专著,他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他一直坚持业余创作,写下了数千首诗歌、数百篇散文。

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马老师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两鬓霜白,但是,他仍在坚持不懈,默默耕耘,我真的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今天,他又出书了,当我拿到他的二十余万字的书稿,从他的自序开始阅读时,我读到了他的平凡,他当过兵,他务过农;我读到了他的谦和,他说他人不在文人之列,名不在诗人之中;我读到了他的思想,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而马老师却认为“书中更有真善美,书中更有精气神”。这就是他,一位把读书和写作,当着一生追求的诗人、作家、党员、领导。

他那一篇《登高赋盱眙》、他用古典文学中最中国,最典雅的赋体诗形式,来表达和赞美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然的山水景致,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读到这样的赋体诗句,让我有些犹豫,有些胆怯。我担心自己的孤陋寡闻,我害怕自己的才疏学浅,而不能胜任校对工作。

我曾问马老师,为什么是我?他说:“你不愿意吗?”我说:“我不是不愿意,只是担心做不好。”但,当我翻到文稿的最后一页时,当我看到了校对人翟玉芬的名字时,我知道,这是马老师对我的信任和认可,我不能推脱。于是,我便一篇一篇,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研读起来。就这样,我成了马老师作品《陌尘残香》的第一位读者。

那些日子,我徜徉在他的《陌尘残香》里,我感慨,他那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有对童年伤痛的回忆,有对军营生活的难忘,有对青春悸动的回味,有对家乡山水的赞美。

那《半碗月饼屑》《饺子的回忆》记录他童年记忆中的苦涩,诉说着在那艰难岁月里父母及家人的艰辛与不易,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无不催人泪下,让人感动。

那一篇篇《军旅日记》,记录下他对军营生活的热爱、对军旅生涯的留恋和难忘。他说:“他要把祖国扛在肩上,他要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伟大的党。”表达他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火海逃生”一篇中我读到了他的机智勇敢和奋不顾身。

他的《深秋闲话三则》“霜与菊”让我懂得,环境对人性格的塑造是多么的重要,他告诉我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

《杂语闲言四则》(一)路:告诉我们,迈开脚步,走自己的路,不要为前进中的障碍所折服。莫言前方逢绝处,转过弯头路又生。让我们懂得只要敢于迈步,路就会一直向前延伸!

认真拜读马老师的文稿,字里行间浸透了他的优秀品质。作为校对人,也许是我的水平有限,也许是马老师做事的确认真,我真的很难发现他的错误之处。一位两鬓霜白,古稀之年的老人,能够如此仔细和认真,捧着马老师这本沉甸甸的书稿着实令我敬佩。这不仅是一次校对,更是一次学习,是一次提高。

校对期间,我也遇到许多字、词、句中不明白的地方,我也好奇地问过马老师,这本散文集为什么叫《陌尘残香》?马老师告诉我,他曾在闲暇之时,随手划过几笔,留下了许多不成文的散文和诗歌,可大部分都毁之一炬,仅少部分留存下来,为了不让这些片言只语灰飞烟灭,他把它们搜集起来,就当作流星陨落时留下的瞬间光亮、大雁飞过时留下的几声低鸣、人生阡陌上的几粒尘埃,路旁草地里的几枚花瓣留下的一点残香。听着马老师的诉说,我似乎已经嗅到了它的味道……

我记得他在《秋日胡杨》一文中,赞美胡杨甘愿奉献的无私,它从不向人索求,却甘愿奉献一生。它为了调节绿洲的气候,为了沙漠的农林牧发展,也为了祖国的后花园山清水秀,它宁可老死不朽,真可谓是:“死亡之海”沙漠里的生命之魂,一道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线。马老师被胡杨的精神感动着,感慨着,并写下了一首诗歌《胡杨》:


因为爱着你

我会郁郁葱葱

千年不死


因为盼着你

我会翘首以待

千年不倒

因为恋着你

我会心如磐石

千年不烂


于是,我

把脚跟站在

别人难以站立的地方

把生命长在

别人不能生长的地方

把追求刻在

别人无法追求的地方


我想这首诗表达的不仅仅是胡杨的精神,也是两鬓霜白,古稀之年马培荣老师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精神,染尽秋霜,绽放美丽。

谁言春色能娇物,我道秋霜更媚人。


心中那座桥


那天回来后,心中很是牵挂!

最近,连日大雨,听说淮河水位猛涨,这个闷热的午后,我再次来到了淮河大桥,想看看这位老者与洪水抗争最后的样子。

上次来到这里,是五月份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我站在东桥头朝西望去,新旧两座桥挨得很近,它们像一对父子,伫立在岁月的长河中,仿佛一位即将远行的父亲,望着夕阳下的淮水,在向儿子诉说着什么……

那天,我走在大桥人行道上,看着桥上拥堵的交通,仰望着旁边即将启用的新桥,抚摸着沧桑的水泥栏杆,我知道眼前的这座桥真的老了,它的身体真的支撑不起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经历了四十三年的寒来暑往、雪雨风霜,如今已是风烛残年。

今天,眼前的一切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桥已被封了,新桥已开始使用。

这些天,淮河的水位真的涨了许多,两岸的民房有的已浸泡在水中。因为淮河险情,我县广大干群和武警消防救援人员充分发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投入到防汛救援工作中。我真的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沿着新桥右边的非机动车道,我一边远眺淮河,一边骑着单车缓慢前行。

中午,桥上的车不多,我发现新旧两桥除了桥宽、桥高不一样外,最重要的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迹吧!新桥没有能让你驻足看风景的人行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也彻底地分开。

边看边慢骑着单车,不觉已到了西桥头,旧桥入口已经封了,回来站在新的淮河大桥上俯瞰,这时我才发现,旧桥正在拆除,心中的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湿润了眼眶。让我想起了四十三年前,通车剪彩的场景。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记事起,目睹着开山、筑路、架桥。八岁那年,我第一次在自己的家乡,看到了这么宏伟的建筑,这是我国第一座输油、公路两用桥,因为大桥离我家很近,所以,通车那天,爱热闹的我也凑到了现场。那么多人的剪彩仪式,那么宏大的场面,让我此生难忘。就在那天,就在那座桥上,让我人生第一次有了梦想,随着公路、大桥的开通,我的心中便有了诗和远方……

那个时候,桥上车辆很少,大桥几乎成了我们乃至半个盱眙人玩耍、纳凉的最好去处,也是东西往来的人们歇脚的最佳场所。记得每到夏季的傍晚,我们都会早早地来到桥上,欣赏波光粼粼的河面和南来北往的船只。到了夜晚,桥上的灯光会吸引来无数的虫子。听父亲说这个虫子,母鸡吃了最肯下蛋,所以,夏季的夜晚,捉虫子就成了我们一件快乐而最有意义的事了。

这座桥曾经将多少人从彼岸送到此岸,又将多少人由苦难走向幸福。

一九九一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席卷了祖国大地,盱眙也难逃厄运,当时多亏有了这座大桥,使淮河两岸儿女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

往回走经过引桥,浓密的树荫下,我伫立了很久,很久,我想起了父亲。当初父亲为了家庭生计,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在这无遮无挡的桥上,摆摊卖茶,经历了多少个严寒和酷暑,如今我们长大,过上幸福生活了,父亲却走了……这座桥就像父亲一样,带我们越过苦难,走向平安。如今,父亲不在了,那座童年的乐园已拆了,怎不叫我伤心流泪!

新建的淮河大雄伟壮观,已经通车,他像是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在新时代前进号角的召唤下,带领着热爱生活的人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四十三年的沧桑巨变,四十三年的砥砺前行。这四十三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三年,是与时俱进的四十三年。淮河大桥见证了淮河两岸的儿女们,用勤劳和智慧,改变着生活,改变着这座城市。


母亲,您还记得吗


母亲,今天是2020年3月10日,是女儿五十一岁生日,您还记得吗?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所有人的生日,您都能清楚地记得,今天,女儿的生日您还记得吗?

去年的今天,是女儿五十岁的生日,那天早晨,母亲您塞给我一个红包,我笑着说:妈!我怎能收您的红包呢?儿的生,娘的苦啊!女儿应该给您老人家礼物才对啊!我说着退让着,当时您拉着我的手说:“小芬啊!妈能活到你过五十岁,妈很开心,等你过六十岁的时候,妈恐怕是不在了!”一句话让我泪如泉涌,是啊!母亲您已八十九岁高龄,我真的不知道您老人家前面的路还有多长?我走到了阳台,面对着窗外,任泪水肆无忌惮地喷涌……

五十一年前的今天,我出生了,母亲因长期劳累,产后病倒,邻居都说:“生是生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捂干,”没过两天接生婆带着一对中年夫妇到我家,听说是上海人,在盱眙县革委会工作,条件不错,就是家中没有孩子。母亲是您帮我找了个好人家托付,当那对夫妇准备把我抱走的时候,我的大哥坚决不同意,他说:“如果我们把妹妹送给别人,若干年后我们会后悔的,会过着眼泪泡饭吃的日子,再苦再难,我们都不能分离。”就这样我被留下了……

记事起,母亲您四十多岁,看上去就是一个老奶奶的样子,面黄肌瘦,我一直担心母亲您会早早的死去,然而,您拖着病弱的身体,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记得每年冬至前后,便是母亲最忙、最累的日子,记忆中的冬天,非常的寒冷,大雪一场接着一场,母亲便会早早地,为家人准备好过冬的衣、物。那些年,每一个寒冷又漫长的冬季,就在母亲不停忙碌的身影中,变得温暖而明媚。渐渐地我长大了,才知道母亲您患有很严重的胃病,是长期饥饿,劳累所致。

十八岁那年的春天,我工作了,我用第一个月工资,为母亲您买了两大盒三九胃泰,不久母亲您的胃病真的奇迹般地好了,后来您逢人便说“是小女儿买的三九胃泰治好了我的胃病。”我还常常开玩笑地说:“妈!您都能给三九胃泰厂家做广告了”,您总是笑着说:“我说的是真话”。

母亲!您还记得吗?结婚以后,我住进了单位的公房,第二年我的儿子出生了,您高兴极了!为了帮我带孩子,您早出晚归,忙里忙外,有一次,我中途回家看望孩子,被您严厉地批评了一顿,您的一席话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知道,母亲是个很自律的人,对儿女的要求也很严格,从那以后我从不迟到、早退,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这些年,我结婚、生子直至儿子上大学,我一直陪着母亲身边,我常常陪着母亲散步、聊天,冬日里帮您泡澡、擦背,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会流着泪,诉说着那些艰难岁月里的艰难过往。

母亲!因为家境贫寒,大姐、二姐都没有读书,大哥也为了学手艺而放弃了学业。我知道这是您心里一辈子的痛,为此您深感自责,可是您的儿女没有责怪您。哥哥姐姐们对您还是那么尊重、那么孝顺,她们依旧积极乐观,努力向上。

母亲!最近我常常做着同样的一个梦,梦中我哭着呼喊着您,可是您离我越来越远,我无助地望着您远去的背影……

母亲!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如今我只能看着您一天天地老去。如果时空可以穿越,女儿真想带您重新年轻一回,没有病痛,没有劳累,做您想吃的饭菜,唱您爱听的红歌,让您穿上华丽的盛装,带您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母亲!人们常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我很庆幸留在母亲的身边,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抚养我长大,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贫乏,但和家人在一起,我们的精神是富足的,我很庆幸有着哥哥姐姐的护佑和陪伴,这个家就是我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越少年。今天我五十一岁了,母亲您已是耄耋之年,女儿唯有祈祷时光慢些、再慢些,让女儿这件小棉袄,一直陪伴着您、温暖着您,待到女儿六十岁生日的那天,母亲!您再送我一个红包好吗?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