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我的故乡的确荒凉而贫瘠……而且塞外吹来的大风把毛乌素大漠的沙尘扬得铺天盖地,把刚开放的桃花打落在了地上。”作家路遥在《你怎么也想不到》中这样形容家乡榆林。
深秋季节,我们来到塞上驼城,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致。蓝天和白云下,草木繁茂,高楼林立。这座山水相映着的现代化城市,怎么也找不到路遥笔下形容的场景了。
榆林城的北面是浩浩荡荡的毛乌素沙漠,它曾经以每年亿万吨级的沙子向四围扩展领地。榆林是它的主要侵袭对象,它和狂风沆瀣一气,以沙尘暴的方式肆无忌惮地向这个城市进攻。
但毛乌素选错了对手,它碰到了一个盛产英雄的城市。1974年5月,为了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在风沙侵蚀最为严重的榆林补浪河乡黑风口,英勇地搏战风沙。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在14任连长的带领下,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1984年,另一位英雄石光银站了出来,成为榆林个人承包治沙造林的第一人。中国治沙史上的英雄,有一大批出自榆林。从老一代的石光银、牛玉琴、惠中权、李守林,到新一代的杜芳秀、张应龙、李增泉等,他们“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榆林人续写着绿色传奇。
我们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穿行榆溪河畔。榆溪河是一条贯穿榆林整个市区的河流,被称为榆林城的“母亲河”。但它曾经是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水河”,流域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排污口。近年来,榆林加大榆溪河综合整治力度,建成榆溪河生态长廊。红山夕照、寒泉冬蒸、驼峰拥翠等过去消失的“榆林八景”在榆溪河畔得以重现。
榆林是绿色的,也是古色古香的。人们很难想象黄土高原上还珍藏着这么一座有塞上风格的明清古城。
榆林古城缘起于明代,是历史上重要的九边重镇,至今还保存着“六楼骑街”特点的明清建筑古迹群。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六座古代楼阁依次坐落于榆林老街上。沿街分布的这些骑街牌楼,融汇了15世纪以来陕北地区现存古建筑中的最高建筑艺术。
漫步古城,仿佛在600年的历史廊道里穿越。古城的一砖、一瓦、一廊、一柱,都讲述着悠远的历史故事。在这里你听不到都市的喧嚣声,唯有市井的恬静舒适。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在神奇的黄土高原上,世世代代的陕北人,用陕北民歌抒发着冲天豪气。如今,陕北民歌这一国家级文化瑰宝也在榆林城中有了自己的“家”——陕北民歌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东方红》《走西口》等一首首经典民歌在耳边不断萦绕。民歌艺人现场为参观者演唱,婉转高昂的曲调在展馆内回荡不息。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榆林用文化来打造城市的未来。这几年,陕北民俗博物馆、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陕北红色藏品陈列馆,一个个精神文化新地标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10月18日,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4300年前,这里的古人就建造了完整的城邦,留下了文明的足迹。
石峁遗址主要遗存为距今43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走进遗址内,满眼是密布的宫殿建筑、房址、墓葬等遗迹。藏玉于墙的诡异,杀戮祭祀的血腥,还有肃穆狰狞的神面石雕……石峁古城承载了太多的秘密。是谁修建了如此巍峨的城池?横空出世的古城为何后来又突然消逝?一串串难解的疑问,似乎想告诉我们城市文明的故事,却又忽然欲言又止。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城市如何走向未来?城市如何让生活美好?榆林,这个荒漠上建起的绿洲告诉了我们许多答案。
——本文刊于《光明日报》2021年10月24日
人文地理
赵洪波,光明日报社美术摄影部副主任,主任记者,兼任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