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地处陕西北部,和山西、内蒙古交界,多变的地貌和交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2021年9月24日至26日,我随“著名作家看榆林”第一采风创作组,深入米脂、吴堡、佳县等地,重温那段红色历史,再一次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九死一生如昨”的峥嵘岁月所震撼。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从车窗看去,起伏的山梁,深深的沟壑,还有堆在田野上的谷秸,以及昂扬奋飞的小鸟,把我带到从前。
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对陕甘宁边区疯狂的攻势和二十多万、十倍于己的兵力,毛泽东主席力排众议,坚持要把党中央留在陕北,主席看中了这片梁峁沟壑,认为这是与敌人周旋的最好的天然屏障,他以诗人的豪迈和自信说,陕北地形复杂,“隔了个山,就像隔了一个世界哩”。
当然,无论隔多少道山,都隔不开毛泽东主席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无论隔多少道山,共产党人都是世人瞩目的焦点。事实上,自从毛泽东率领的这支“衣衫褴褛”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这块贫瘠而又神圣的土地之后,陕甘宁边区就已经紧紧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照耀中国的红色巨星,从此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从四面八方纷纷加入到这支革命队伍中来。
“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从1947年3月18日至1948年3月23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在陕北高原的沟壑中,迂回穿插两千余里,驻留12个县和38个村,其中在榆林8个县33个村,指挥着陕甘宁边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书写着革命历史的“得意之笔”,那蜿蜒曲折的转战路线,俨然也是一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红飘带。仅1947年6月、7月、8月三个月,毛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各个战场的电报就有二百多份。这一年,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陕甘宁野战部队首长彭德怀同志的高超指挥下,西北野战军以高度的机动作战,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7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会同其他解放区也不断取得胜利,中国革命终于迎来了曙光。国民党反动派一直污蔑共产党的游击战术,这一次,却也让他们着实领教了这种战术的巨大威力。
从米脂县城,到杨家沟革命旧址,用时一个小时。汽车进入扶风寨,在路边停下,我们一行下车,向前走去。这是上坡,我们一步步走着,不到5分钟,就到了我们所要参观的地方。眼前的建筑让我们惊叹,这是一个规模宏伟的庄园,曾是当地马姓大地主的庄园,据山修建,中西合璧,堪称陕北一处独具特色的建筑。我们走进这栋颇具特色的建筑,从下到上,从里到外,对位于杨家沟扶风寨的马氏庄园有了印象。马氏庄园占据数十个山峁沟渠,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极具历史、艺术、学术研究价值。以窑洞为主,其建筑形式主要是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倒座厅房”窑洞四合院。马氏庄园建于1929年,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既体现了西方建筑之典雅,又反映出陕北窑洞建筑之雄浑,堪称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全体人员和解放军总部机关进驻米脂县杨家沟,与他的战友住进这栋庄园。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这是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会议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主持。会议召开之前,召开了18天的预备会议。会议着重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书面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会议还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这是在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为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出台了包括十项军事原则、三大经济纲领、全国土地改革总路线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确定了中国革命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会议还向全党同志发出伟大号召:“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十二月会议”旧址。这是一间只有二十余平方米的房间,墙上悬挂着著名画家靳尚谊创作的油画《十二月会议》,房间摆放着当年使用的木桌椅。看似简单、朴素,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在“十二月会议”旧址流连忘返,抚摸着木桌椅,看着墙上的油画,还有参加“十二月会议”的历史人物图片,心中升起万般感慨。这一代风流人物,怀着远大的革命理想,栉风沐雨,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离开了杨家沟扶风寨,在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前往华北解放区,到达山西临县碛口镇高家塔村,踏上解放全国的新征程。他回望着这片革命的土地,深情地说了一句“陕北是个好地方”。如同黄土高原般坚强、厚重的言语,饱含着深厚的革命感情,在黄河边上久久回荡。中国共产党人在陕北十多年的战斗历程,与陕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今天的榆林,是中国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验示范区。它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地质景观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那层层叠叠的褶皱,就像是一部永远翻阅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典。在榆林的采风,让我们看到了陕北丰厚的自然资源和陕北人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更感受到榆林的红色资源是如何转换成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的。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今, 360多万榆林儿女正在以勤劳的双手建设着古老而又年轻的榆林。榆林,愿您如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永远向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刊于《中国艺术报》2021年12月31日副刊
洪和文,1963年生,山东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馆馆长。自幼研习书画艺术,几十年笔耕不辍。书法倾心于草书大家毛泽东、于右任、林散之,国画倾心于齐白石的花鸟画和傅抱石的山水画,并将率意豪放的写意与细致淡雅的工笔融为一体,渐成自家风貌。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