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何文海,何木匠/天生一个调皮犟/光起膀子捉黄鳝/打起胴胴按乌棒……”从这首《好个乡村何木匠》的歌词中,我知道这个自称“何木匠”的人原来叫何文海,也就是这首歌词的作者。
文海高高的个子,体壮身强,黑红而圆润的脸膛,看不出已近耳顺之年。那双闪烁着乐观、智慧的双眸,似乎在不停地关注着世事变迁,洞察心灵的密码,寻找快乐的时光。如果你听了他在潼南电视台演唱的《谁不说咱明清园好》,你会为他的自信捧腹;如果你听了他自编自唱的《好个乡村何木匠》,你会为他的传奇人生感叹;如果你听了他填词演唱的《拥抱明天》,你更会为他的精彩人生振奋。同样,他的那种幽默、开朗、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对文化的痴迷更会让人眼亮。
他不是歌唱家,但他却喜欢作歌词、唱小曲;
他不是作家,但他却爱好写诗文、吟词赋;
他不是文化人,但他却痴情系文化、结文友。
这就是何木匠——一个有着高级工程师职称,从事建筑40多年的重庆市双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个从改革开放大潮中脱颖而出的弄潮儿,一个与共和国同龄、同成长、同壮大的涪江之子,一个与文化结下不解情缘的儒商。
一
花牌坊的雄姿虽然在潼南哨楼堡早已荡然无存,但在文海心中却是铭心刻骨。当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城楼高高升起,文海便出生在这充满着历史文化色彩的丰土吉壤的一户殷实家庭。
在那“阶级斗争天天讲”的“极左”岁月,因家庭成分被划为地主的他,虽天资聪颖却不能读更多的书,只读到高小便辍学了;虽志存高远却不能展翅飞翔,只能把双脚插进故乡的泥土里。这正如他在那首《好个乡村何木匠》的歌词中所言:“……风里生、雨里长/丧父失学好凄凉/ 慈母艰辛哺儿女/万般无奈学木匠……”
俗话说:“苦难是人类的良师,勤奋是成功的桨橹”。
文海学艺,认真刻苦,长足疾进,木匠、石匠样样肯干;修水库、建房屋件件精通。适逢改革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又遇开放机遇,助推百业俱兴。凭着才思敏捷,他亲手设计的家具产品在四川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上荣获一等奖;仗着精明能干,他所创建的同发建筑公司、双泰房地产开发公司数度荣获市县先进单位,成为潼南“诚信纳税企业”和“重合同、守信用”的典范。
从一个农民成为民营企业家,从一贫如洗到“腰缠万贯”的老板,目睹家乡“日将月就”的变化,文海深知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结出的硕果,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从事业的成功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使他产生饮水思源之感,萌发宣泄情愫之意。于是,“盛世编钟伴龙舞,和谐玉箫奏凤鸣”的慷慨激昂在他心底腾升。文海似困虎还山,笼鸟放林,创作灵感在故乡的彩云中飞翔,一发而不可收。
感情是创作的灵魂,生活是创作的动力。文海虽上学读书少,但生活给了他丰厚的馈赠,故土赋予了他足够的养分。他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应该说,他写作的初衷并非是想成名成家——因为他在潼南房地产企业界已小有名气,何况,他业余写写、唱唱,又能出什么名,成什么家;也可以说,他爱好文化也不是附庸风雅——因为他是把企业文化实实在在地当成企业生存、发展的软实力,绝不可能搞那些花架子。说白了,他是想倾诉、想宣泄,想抒发,想自娱自乐。凡是稍有一点文艺常识的人都知道,“诗言志”、“言为心声”,何况,文海本身是文化人,他一旦激情燃烧,就如他从创建家具厂,到组建同发建筑公司,再创建双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样,他要让自己钟情的文化也插上翅膀,在他故乡的上空翱翔。他要让那些视农民企业家为“头脑简单的暴发户”、“无文化内涵的阔老板”的偏执之见、无稽之谈在他“一手金泉,一手谬斯”的追求中化为乌有。
从歌词《好个乡村何木匠》、《城市建设者之歌》、《拥抱明天》到《走进新潼南》,民歌《你不结扎我结扎》,民谣《民俗街—明清园》,散文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召唤》等数十篇歌颂党、歌颂改革开放、歌颂家乡变化的文艺作品,从文海心里、口中、笔下倾泻而出。尤其是,在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他熬更守夜、一气呵成写出的民俗史诗《改革开放三十年》,洋洋数万言,以满腔的激情,讴歌了改革开放给家乡、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潼南报》上选发后,引起县委宣传部领导和文化界的关注。
“5·12”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灾区的牵挂之情,在文海心中涌动。他除带头捐款2万元以示爱心外,还连夜赶写了歌词《国殇》并请人谱曲,自己演唱,这首即兴创作的抗震救灾歌词,虽然并非“专业”水平,但它出自于一个民营企业家之手,就比“专业”更有其独到的精神风采和震撼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
古人云:“士必先器识而后文艺”,器识即人品道德、学识修养、社会责任感等。而作者的文品、人品历来都是互为表里、相互印证的。文海的诗文、歌赋,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业余爱好和心灵的倾诉,虽谈不上严谨的章法,但有他自成一体的风格;虽说不上字斟句酌,但却是激情澎湃;虽谈不上深思熟虑,但却文思敏捷。纵观他近年来所写的诗文歌赋,多是有感而发之作,既是即兴吟诵之篇,更是真情实感之吟。他常用顺口溜来鼓舞工人士气,也用顺口溜来表露自己的心声。因而这样的原创之作,虽少了些精雕细镂之功,却也多了些激昂潇洒之气。品文海诗文,亲近他的人会觉得,人写文而文化人,人与文俱进入两忘之境。
周庄有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木匠与文学,建筑与作文,虽不是一片水域,但它们却能互相渗透,相互洇洇,相得益彰。文海“一手金泉,一手谬斯”的壮行,正好证实了这一点。
巴山蜀水有文魂,文海年届花甲,作为一个企业家正当壮年,作为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也正是笔墨神驰之岁,愿文海意气风发,奋击双桨,在建筑与文学的两片水域,朝着理想的彼岸,鼓浪前行。
二
在不少人眼中,文化是神圣的领域,也是令人愉快的事业。在时下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尽管也有不少人津津乐道于文化,开口、闭口必谈文化,但大多是附庸风雅,亦无诚心真情,更乏挚爱力度。尤其是真正把文化当作自己的一种追求,肯为之付出,为之忘我痴迷者,恐怕还凤毛麟角。
但是,当我接触并了解“何木匠”后,我真正感悟到这个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不解的文化情绪,不懈的文化追求,不断的文化挚爱。
作为重信守诚的企业家,文海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诚实劳动,创新创业,靠真本事致富,从开始的每年上交税费几十万元、百余万元,到现在已突破年纳税千万元大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他先后承建了江北新城多家机关综合办公大楼和政府安置房、乡村中小学教学楼等公益性建筑,还积极参与了“一小时潼南”公路建设,319、205线国省道、凉风垭44米大道和火车站站前大道上凝聚着他的血汗。乡村公路上响彻着他筑路时快乐的歌声;而作为他精心打造的作品《江北水晶翠园》、《江南明清园》,以其独具个性、人性化理念和清新的民俗传统风格而独树一帜,彰显出小区住宅的文化内涵,深受广大市民青睐。
作为谬斯的宠儿,文海以自己对文化的深深眷恋和解不开的情结,除在茶余饭后吟诗作文自娱自乐外,他还慷慨解囊出资数十万元赞助文体活动,兴办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在潼南电视台,他先后推出《民俗街——明清园》、《乡村何木匠》、《拥抱明天》等电视文艺节目;举办了以他住宅小区命名的《水晶翠园杯卡拉OK赛》、《明清园杯交际舞比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一时间,何木匠的歌声在荧屏上传响,何木匠举办的交际舞活动红遍潼南,何木匠被誉为潼南群众文化的热心人。别看他身材魁梧,但在舞场上,他那娴熟的舞姿却让人啧啧称赞。
紧接着,他又出资协办第21届渝缘·双泰杯篮球大赛,吸引了重庆市篮球健将赴潼一展竞技;随后,他又不遗余力,独资协办了重庆市“双泰杯”领导干部兵乓球赛,乒乓健儿云集潼南体育馆,让观众着实饱了一顿精彩的体育大餐。
配合党的十七大召开,为展示潼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文海在潼南体育馆广场周边修建了企业文化长廊。作为展示企业文化、群众文化的平台,也作为展示潼南各行各业发展和对外宣传的窗口。文海不惜花费万元巨资,并亲自设计打造了这一文化设施。文化长廊共制作橱窗19栏,沿体育馆广场逐步延展:设有时政、经济、交通、旅游、文艺、体育、企业等若干栏目。文海自任总编,特缴一批文化人为其各栏目编辑。已先后刊出“庆祝党的十七大召开”、《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专题展览。专栏期期各有主题,图文并茂,诗文、书画、摄影俱全、教科文卫、经贸农工、交通城建各行各业闪亮登场,各展风采,成为潼南县城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赏,也弥补了县城长期没有宣传介绍潼南展廊的空白,不失为文海助文兴文之又一义举。
三
文气素养不仅展示着一个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同样也是彰显一个企业家的文化内涵。韩愈曰:“闳中肆外”是指一个人必须具有广博的修养,方可由博而约,由闳而肆,纵横驰聘,收放自如,建筑艺术如此,作文亦然。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此话不假,文海深谙此道:他修建的“水晶翠园”不但楼盘的名字富有文化色彩,其建筑设计也颇具艺术个性。无论是小区内部布局、功能分区,还是居室环境、建筑风格均充溢传统文化和西方建筑之精华;再观他的新作,位于南桥头的“明清园”小区更具文化底蕴——颇具明清建筑风格和风情、风俗的民俗街,似明珠嵌在小区之冠,平添迷人风韵。小区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实为入住者之首选。
大凡有追求的儒商,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文海率真疏放而不拘形迹,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窥见其不泯的童心、爱心、善良之心。他与一般的老板多有不同,业余时间不是在酒桌、牌桌上厮混,而是在茶桌、书桌上言志。长期创业的艰苦生活,赋予文海超人的毅力和韧性,他身上不乏农民励志勤勉的拼劲。也充盈着一个文化人的浪漫与率真,更兼有一个企业家的踏实与真诚。因而他的诗文亦或顺口溜多是有感而发,临场吟之,极富生活情趣,更具原生态。据说,一年春节,他承建凉风垭桥南大道时,为抢抓工程进度,虽近年关仍坚持开工。在腊月二十七那天,不少民工家属来接丈夫回家杀年猪过年了。为鼓舞士气,文海即兴吟诵了一段顺口溜:“算盘不得不打,杀年猪定到腊月二十八,吃刨汤请过年就一哈(去声),旺子和曹血都不得抛洒。大肠就拿来蒸杂(三声),血旺煮汤捞(一声)耙……他这几句顺口吟诵的方言俗语还真把一些家属说得气消话顺,都支持丈夫做到腊月二十八才回去杀猪过年。当然,作为大气的企业家,文海可是“两手抓”的典型,一手抓“软实力”,用文化来激励工人的士气,一手抓“硬实力”,早准备了百万元工资钱,一待加班结束全都发给工人,从不拖欠。
潼南自古多才子,文海虽说不上什么才子,但称其为儒商倒也名至实归。因为凡儒商者,无不是亦商亦文者居多。然而,文海作为一名斐声潼南房地产界的企业家,能有如此雅兴,如此毅力,昔日的何木匠,终于在神圣的艺苑里,有了自己一方葳蕤的桦林。这“桦林”尽管嫩绿初绽,倒也生机勃勃。作为自娱自乐自欣自赏的文化天空,不仅为企业界同行瞩目,也深受企业员工和群众喜爱。作为企业家,文海没有沾染俗不可耐的铜臭恶习,有的是回报社会的善举;作为文化人,文海也没有濡染文人戏墨的陋俗。带着一颗以文交友之心,多与县内外文人骚客结为挚友,声应气求,切磋琢磨。他束修至行,上交不谄,下交不骄,重情重义,襟度豁如,如躬身垄亩的农夫,若敛神静悟的道士,文海远离酒色,侍奉笔耕,潇洒自乐的精神追求和不俗爱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道绚丽风景。
我暗自揣度,文海在从商之余,能沉溺于文化,醉心于文学,不知从中体味和获得了多少愉快和欢欣,陶醉和满足。他眼中的文化一定有个妙不可言,令人流连的光风霁月的大境界,他是想通过自己的心声和心灵的倾诉,变成一个个文字,把这种审美愉悦传达给全社会的朋友,让大家一起分享精神文化的满足和快乐!
文海六十初度,正是事业腾举之年,亦是文笔神驰之岁,且他身强体健,有人说他是耳顺之年龄,不惑之容颜,而立之心脏,青年之智力。观他的言行举止和做事果断、大气之魄力,我看此言正好一言中的,道出了文海在精神文化上的不凡追求,在改革开放中“一手金泉,一手谬斯”的不凡人生。
愿文海在耕耘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