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099334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爱今厚古,特立前行(外一篇) ——记扬州八怪传承人刘方明先生/林钊勤

点击率:1173
发布时间:2022.11.23

挚友是什么?是孔子的惊喜“有朋自远方来”,是列子的期盼“高山流水遇知音”,我最欣赏王昌龄的唏嘘“一片冰心在玉壶”和李白的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因为我有幸结识了一位亦师亦友的好兄长,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足以让我今生由衷折服而仰视之。

他就是被《环球人物》杂志第295期“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策划”文化专访题为:“吴昌硕再传弟子,诗书画印四艺皆精刘方明,扬州八怪的传承人”。

我与刘方明相识是2009年的夏末,当时正好与画竹名家杨竹出差广州,他是刘方明的好友,特地邀之与我相见。我们一见如故,相遇甚欢,他还从扬州带来一幅很精美的小画。几天的交往中,感情升温很快,一次午宴酒酣时便“义结金兰”,我称方明为二哥了。记得当天下午二哥说要找一个可以写字的地方给大家写点书法作为留念。我选择离我们住的地方最近是我三叔单位,到那儿方知,单位下班后中央空调已关闭,虽然有个电风扇,但房间还是非常闷热,写了一两张后已汗流浃背,这时我说:“太热了,二哥不写了”。在旁的人也同声相应。他最后还坚持写了十来张,所题写内容都是专门为我和家人量身定制,都是即兴创作的或诗,或联,还有把姓名嵌进去的对联,二哥说这是“原创书法”。

结拜两月后,我应邀参加他在曲阜孔子美术馆“朝圣景行”诗书画篆刻特展。二哥告诉我这个展名是一次晨梦欲醒时偶得,孔子是文化之圣,自己从事诗书画印逾四十年,艺术创作就像在风景中前行,故“朝圣景行”。所巧的是隔年,他又带着自己的百幅作品来到北京国宏宾馆,同样用“朝圣景行”名举办个展。我先后在全国各地参加过二哥近十次作品展,所有的展名都有他自己的创意,如南京江苏美术馆的“明韵清风”,上海浦东的“金石逸神”,湖南湘潭的“亦园同契”,还有崇明千帆堂的“独领为魂”等,从中也可领略二哥超凡特立的才情。北京展后一年的合肥展中,二哥的山水画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他独创出“摩崖入画系列”让观者耳目一新,有同行学者称是“摩崖皺”“刘摩崖”。也正是这个成果,2013秋他被中央美院姚鸣京教授收为“山水画语言访问学者”。

二哥从爱好艺术到专业从事研究、创作基本上没进过高等院校,1985年他曾因为一方“厚重”印全国篆刻评比获奖而被邀至南京艺术学院举办讲座,那时他仅有27岁。这一次入央美做访学已55岁,报到当天我陪二哥去的,在长长的队伍中,他显得很突出,因为前后都是本科、硕博生,我真为二哥的好学进取的精神而敬佩。报好名,我和二哥先拿着他的学生卡在央美食堂吃了首顿学生餐,二哥戏称这是一顿中国美术最高学府的中餐呀!随后就径往太行山去面见姚鸣京教授开始他的访学生涯了,这一年的光景里,二哥走南闯北,游遍大好河山,写生稿无数,创作了很多大画,如“游山闻琴图”“听涛赏崖图”“行者自在图”等。结业后,二哥还专门住在通州勤乐阁画一张八尺整张“五松图”。此巨画融进他独创的“摩崖皺”和“辫子系列”元素,并在画上题写:五松原本性相近,伸屈奇枝各不同。羡尔復堂名作引,此身疑入梦乡中。甲午初夏,访学央美客次勤乐阁,数日创作,得斯图并赠钊勤三弟,方明誌。从此画中足见二哥是位重情重义的好兄长。

二哥对杨竹大哥特别敬重,2006年素有中华雪竹第一本的《杨竹画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慕二哥文采,大哥让我提出请他以扬州八怪纪念馆馆长名义写序,二哥欣然应诺。他将杨竹与郑板桥相比较,从三个方面客观公正的列举品评,写了近五千字的长文,影响很大,好多媒体都作了转载。后来方知二哥因外出近月,刚返扬,连夜写作,发稿后即住院疗养。二哥主张文人画一定要练好书法,为此他曾在不通知来京的状态下,专程至杨竹大哥处和他交流研探书法艺术,畅谈他对吸收传统精华要“惟我是用”,从自创的诗文联句中去感发挥毫,从“灵苗自探”中练达独领的笔性,还有章法安排中寻找别样的创意,这就是他倡导”原创书法”的全部内容。近一周的时光中让我和大哥受益匪浅。

2012年7月16日是二哥的生日,他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展。当时,我专门陪中国人物传记文学学会原社长兼总编万伯翱先生,中国涂料协会副理事长江磐教授夫妇、肖裕声将军(军事科学院:全军编委会首席军史专家,《忠诚》杂志主编)应邀出席开幕式。德高望重的已96岁高龄的原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上将也到场了,书画同仁有:被称之〝独领徽韵〞的王涛老师、当代文人画代表人物刘二刚先生,书法家章炳文先生、徐利明先生等,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和二哥的同学战友数百人参加开幕式,现场人山人海,盛况非凡。

常言道,经历是人生的最大财富,二哥做过两年的知青,当过六年的兵,在文化馆工作14年,到扬州八怪纪念馆任职23年,他把心灵爱好做成了专业,高级职称皆是破格晋升,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努力。央美对访问学者有一要求,写一篇不少于五千字的学术文章,二哥写出了一本十多万字的专著。2017年8月江苏凤凰集团美术出版社出版《扬州八怪山水画语言研究·月亮篇》(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41935号)。

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诗书画印·当代名家集萃刘方明第一辑》(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笫011534号)中写道:刘方明早年师从张寒月,承接了师祖吴昌硕诗书画印的创作道路,并上溯扬州八怪,远追前贤,久以诗书画印称誉艺坛。……在书画创作中,刘方明直追国粹本源,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他由金石而书而画而诗,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观其画,并非单纯为画,他是从印、书、诗生发综汇而来,进而浑然相融,自成体系。因此,刘方明绘画艺术有着别人难以企及之创作路径和探究深度。

我的方明二哥从艺五十余载,毕其心役,倾心专注诗书画印,终于大成,形成“拙朴中见俊逸,灵巧中寓豪迈”的独特风格。回看其艺术创作生涯和创作心路历程,他的独特追求、独到见解,融汇为独特的显绩,历久弥新。有五项足以可圈可点。

一、研创“山筋石脉篆刻法”。20世纪70年代末,他从山体岩石的筋张脉肌的自然现象中活化出“山筋石脉”篆刻法,将自然的筋脉现象融入到篆刻作品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山筋石脉篆刻法的独创,丰富了篆刻艺术表现方式,对明末文彭(1498~1573)至近代齐白石(1864~1957)等篆刻大家一直推崇的、以其书法特质入印而成风格的创作路径是一种补白发展、一种审美提升,可谓独树一帜。

二、自成“辫子系列”。出于对清代“扬州八怪”十五家的顶礼膜拜,他的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的头顶都有一条“神辫”。这是让这些“不作画奴”“画无古无今”的前贤们在他的作品中再现,“画中一辫慰前贤”,让“怪杰”们的轶闻趣事和高格情怀融入画中。历经二十多年的研创,画出精品无数,风格自成。2008年前曾专门举办过“辫子系列”作品展览,同步出版《瑰意随发·辫子系列》。

三、新构“摩崖入画系列”。中国幅延辽阔,山川遍布。名山大川的众多摩崖石刻蔚为壮观。他好金石,喜游历且拓本藏之犹多,受此影响,他以已之笔性专攻山水画数十年,力求创新,将摩崖元素移入画中。中央美院姚鸣京教授对此十分欣赏,收他为“山水画语言”访问学者。李庚先生称之为山水画中最富创新力的“独门绝招”。

四、感发“太行金灯系列”。两年前,他冒着零下十九度的严寒赴太行山写生,在豫晋交界的金灯寺院外塔林写生。一百多座高低错落、大小不一、古拙而富于变化之灵塔令人震惊,他流连忘返,逐一留影。对壮美太行山,他充满敬意。对灯寺僧众们为佛教献身的人文精神,他顶礼膜拜,用心参悟。僧众无一留姓存名,殉身而葬,有的塔仅存半座,也许战事紧急,无法成全,然情景动人。他着意将这变化多状之金灯寺石垒之灵塔融入山水画中,新颖奇特,加之诗书印的融合别出新意。

五、独造“古像洽今系列”。由秦汉以来的画像石、砖拓片(或局部)生发创意,添加上自己的诗书画印元素,旨在穿越一两千年时空,创作出了独有的学术性、艺术性很高的作品,把古代文明和现代交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交相辉映!

年逾花甲的方明二哥有首七律《花甲述怀》是为其赴湘潭齐白石馆举办“亦园同契诗书画印作品展”而感怀之作。


无闲岁月望中过,花甲悄临忘何年。

懵懂习书走正道,从戎刻印入高沿。

平生犹好孤奇趣,不惑幸承八怪研。

自信能融从四艺,但知独领显新篇。


在中国传统艺术之路上辛苦耕耘五十多年的方明二哥终成一位诗书画印俱佳、既博学亦多能的名家。20世纪恩师张寒月先生将师祖吴昌硕大师的亲刻”苦铁”印传给二哥,之后被上海电视台拍成电视剧。2016年高考范文大全(升学宴谢师宴升学宴答谢词)中收录用了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社首席主笔采写的”刘方明,扬州八怪传承人”。

国学大师的谦卑精神


几年前,听闻饶宗颐大师仙逝,不禁泪下,有感所作,以示纪念。

知晓饶宗颐先生的人,必是与学识有关的。学术界有“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的说法,其中的饶指的是谁,相信你一下子应该就能说出他的名字——饶宗颐。起初,在我国学术界先有“南饶北钱”之说,不过在钱钟书老先生去世后,学术界又有“南饶北季”之称,而饶依然是饶宗颐,季则是代表着季羡林。可见,在我国南方学术界里,饶宗颐的地位和声望是无法超越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对这一切,清瘦的饶宗颐先生,总是拱手致谢,蔼然郑重。

饶宗颐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他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精通诗、书、画、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硕果累累。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饶老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学术和艺术等领域中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为潮汕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潮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饶先生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地进行“潮学”的研究和探索,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饶宗颐先生曾经在国内外的文化艺术展中出展了他的书画,许多的人都很诧异一位搞学术研究的人,在书画领域竟然有这样高的造诣。

2012年,饶宗颐先生成为了空缺六年之久的西泠印社社长。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着“天下第一名社”之誉。每一任的社长都是国学大家,特别是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先生,被称为“诗书画印”四绝。由于吴大师的实力确实厉害,光芒太过耀眼,后面的社长们虽然不如他,但是“诗书画印”四绝中也占有三绝。饶宗颐先生诗书画那是没的说,就是在金石篆印方面会稍微逊色点。2005年前一任社长启功先生去世后,整整六年里西泠印社没有龙头老大,人家宁愿缺着也不将就。当时并世之中能当此大任的人也只有饶宗颐先生,于是94岁高龄的饶先生被聘请为西泠印社的新社长。

记忆里,饶宗颐先生出身名门,靠着自学成为一代大家。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你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师,他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却靠着自身的勤奋与天分,成为学术界一段美谈。他说自己“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学问是“熏”出来的。

饶宗颐先生曾经自述:“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饶宗颐先生的笃定,饶宗颐先生的求是求真求正,在钱钟书心中,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在季羡林眼里,是真正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在生活中,饶宗颐先生为人谦虚。“他待人真诚,就算是陌生人想与他讨论问题,他也会热情交流,不会高高在上。”刘唯迈说。

往年,为了表彰饶宗颐先生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香港大学在校内建了饶宗颐学术馆,用上了“国学大师”“一代通儒”等称呼。饶宗颐先生一贯主张做学问应该谦虚,对“国学大师”“一代通儒”等称呼表示不敢当,认为自己的学问很小,所以就给学术馆取了一个英文名字:TheJaotsung-IPetiteEcole。因为Petite刚好是“小”,Ecole是“学校”,合起来就是“小学”“小学校”,意思就是“这是香港大学里面的一间小学校,我在这里做点小学问”。这是饶公谦虚的一面,里面还有一份小小的幽默。

不论大事小情,饶宗颐先生都心存“慈悲喜舍”的精神。很多人喜欢他的字,于是就上门求字,饶宗颐先生都欣然提笔。我本人也有幸向饶宗颐先生请教,深表敬佩。

饶宗颐先生是比传闻中还要谦逊的,我曾求得一幅字画,饶宗颐先生上书“嘉言懿行”四字,原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一》:“然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南;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勉励我有益、有善的言论和高尚行为,为更多“学生”作启发,将“学问”、将“礼”传送后人。题字中可以看到饶宗颐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底。坊间传闻他的双手力道极大,能以偏软的羊毫写出狼毫的坚挺,此次现场观摩才知道此言不虚。只见饶公落笔沉着稳健,一点也不抖,完全不像一位百岁老人,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题写边款时,饶宗颐先生题写钊勤先生雅教时,我受宠若惊,感动莫名。最后,落款选堂,选堂是他的斋号,饶宗颐先生落款每每如此。这是他的习惯。收起热乎乎的字幅,我如获至宝。

记得几年前,中共中央纪念万里委员长诞辰100周年之际,经万伯翱大哥同意,我去香港请饶宗颐先生题几个字。饶先生聊到万里先生时,赞赏万里先生以非凡的政治胆识,大力支持、推广凤阳县小岗村“包干到户”的做法,积极推动全省农业管理体制变革,为开辟中国农村改革的新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饶先生思来想去,还是题写下:“要吃米,找万里。”这是人民群众给予他的佳话,饶先生说道。

李焯芬先生曾说:“饶宗颐先生是非常勤奋、敬业、认真的学者。他做学术研究,经常做到三更半夜,这个是他的特色。而且会广征博引,引用很多资料,他不但用中国自己的历史资料,也引用外国的出土文献,譬如波斯文、印度梵文文献。作为一个后辈,我觉得这种精神非常值得学习。

不仅如此,饶宗颐先生,还是非常宽容大度的人,对人十分谦和。在饶宗颐先生身边跟随二三十年,没听过他说过别人的坏话。人前没有,人后也没有。很多有成就的学者未必有谦和的态度,可能会有很多怪脾气,但饶宗颐就非常容易相处,待人很谦恭……饶先生跟我说,人一生有际遇的问题,与很多同辈学者相比,自己的运气很好。”

对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对饶宗颐先生的评价,我深表认同。

自古文人相轻,很多有学问的人是孤独的,但饶宗颐先生并非如此。他非常包容,待人厚道,有很多要好的朋友以及学生。我有幸算得一位。作为晚辈的我,在饶宗颐先生有生之年,与饶先生面对面,近距离触摸这位大师的文化脉搏,得蒙饶先生謦欬的机缘并不算多,但每一次都铭感于心,留待细细反刍。

做学问是文化大事,是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东西。

尽管已经荣誉满身,饶宗颐先生并没有放慢研究的脚步:“学问要接着做,不能照着做。”饶宗颐先生说,要做成学问,“开窍”十分重要,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让他们充满幻想,营造自己的世界,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少走弯路。

饶宗颐先生的人生智慧是无穷尽的,德行是谦逊高尚的,他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学习。《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饶宗颐先生在为人修学中也有自己的“三境界”:“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为第一重境界,意为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看夕阳西斜,林隙照人更绿”为第二重境界,“日愈西下,则其影愈大”,饶宗颐认为这是一般人不愿进入的一重境界,因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既经不起孤独寂寞,又不肯让光彩受掩盖,只是注重外面的风光,而不注重内在修养,他们看不见林隙间的“绿”。

其实,越想暴露光彩,就越是没有光彩。“红蔫尚伫,有浩荡光风相候”为第三重境界,意为无论如何都要相信,永远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这样才没有烦恼,自主人生,自成境界。

饶先生是近百年来中国最具典范性的学者。一方面,先生在包括敦煌学在内的汉学研究众多领域取得的成果,代表了中国当代学者在汉学研究领域的最高成就和水平;另一方面,先生身上体现出了一代学术宗师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也许,今后很难再有学者达到,更难超越饶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水平,但先生的精神风范值得后学师法和效仿。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分享饶宗颐先生的智慧与品德也不是让年轻人个个都要做国学大师,而是想让大家多学习饶宗颐教授身上的美德和品质,以及他认真的工作态度。因为无论我们将来做什么行业,要有所成就都要勤奋、敬业、认真才行,而且,一个人要同周围的同事有一个比较好的关系,这就涉及到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饶宗颐先生身上的这些品质是大有裨益的。

——选自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