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5600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会照相的孙干事/张耀宇

点击率:1319
发布时间:2023.01.13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

疫情下,居家防疫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曾经在部队与笔为伴,歌颂记录军营的新闻人,不经意间,总是想起散落在酒泉和嘉峪关两座军营中过往的人和事,这是新闻人特有的一种军旅情结。

前几天转发了一篇,有关孙干事与红西路军王家墩战役遗址守护人汪世金老人的文章后,心里总觉得意犹未尽。

反复品读孙干事发给我的那三条信息,被这位新闻前辈,对西路军烈士的敬仰之情所感动。

我将那三条信息稍加整理细细回味,孙干事的身影在我心里越发高大。

第一条信息:汪家墩依然屹立不倒,这就是红军精神。二十多年前,我采访过守护汪家墩60年的汪世金老人。

第二条信息:当年红军血战汪家墩时,他还是个幼童。后来他60年守候汪家墩,虽然他的腿残疾了,但每天都要趴到墩下,用扫帚把墩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拍了一组专题《六十春秋风雨情》。

第三条信息:还给老人留了点钱,那时候工资不高,我也没有多少钱,反正身上有的都留下了。当时装甲步兵团刘天民团长陪我去的,他是团长,留得比我多。那不是施舍,那是对老人家的一种敬仰啊。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够有如此念旧情怀的人真的不多了,只有曾经从事过新闻苦役的人,才会在心中保留着这份纯真。

忽有故人心上过,转眼山河已是秋。

我是1996年12月从甘肃省景泰县入伍到嘉峪关坦克团服役的,而   孙干事采访汪世金老人也是1996年的6月份,人世间的事有时候就是如此的巧合。

我入伍后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因为在新兵连有一点写作特长,就被挑选到了团政治处担任新闻报道员。

那个时候,孙干事已经由志愿兵转干三年,调到二十公里外的酒泉坦克12师担任新闻干事三年多了。

知道孙干事的大名,是我到了团报道组后。那时候团队已经从老营区黑山湖,整体换防到了嘉峪关市郊区的新营房。

在翻阅留存在办公室里往年的刊稿剪贴本时,小编看到有多篇宣传团后勤处养殖场志愿兵邓元春扎根深山,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养猪改善官兵伙食的通讯和摄影报道,署名是“通讯员 孙万贵”。

我是来自农村的娃,初见孙干事的名字就有一种喜庆和亲切的感觉,符合农村人的起名习俗。

有一天,我怀着好奇心,指着剪贴本上的稿件署名,询问刚刚提干不久,从师宣传科下到团里任新闻干事的陶成科前辈:“这个叫孙万贵的人好厉害,剪贴本上有他好多篇摄影报道和文字报道陶干事笑了笑告诉我,他可是全师新闻同行里的高手,不仅文字新闻好手,还会拨弄照相机,志愿兵转干后调到师里专职搞摄影了,还是从咱们团报道组走出去的呢,以后有的是机会见面。

听了陶干事的介绍,我的脑海里就有了“会照相的孙干事”这个人物,总是憧憬和他见面,心里还想着倘若真见了他该说些啥话?

兵之初的单纯,总是向往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能像陶干事和孙干事的大名一样,变成铅字,出现在基层报道员的主阵地——军区《人民军队》报。

大约半年后,在陶干事的帮助指导下,我的名字终于变成了铅字,陆续有了“豆腐块”和“萝卜条”在报纸上出现。心里又开始羡慕孙干事他们,冷不丁就有大块头的通讯和消息冒出在《人民军队》报要闻版和其它版面的显著位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陶干事是从基层报道员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知道我们的心思,总是用这几句话善意地提醒我们。还胸有成竹地说,等翻过年师里举办新闻骨干培训班,争取名额让我们三个报道员都去锻炼一下,跟着孙干事他们几个新闻高手学习部队新闻的采写技巧。

当兵第一年底,我因为发表了十来篇小稿子,就被评为“优秀士兵”,喜报寄到家里,着实让不同意我当兵的老父亲喜上眉梢,破天荒给我回了信,让我听部队领导的话,好好干,争取转个志愿兵。

第二年开春后,师里举办新闻培训班的通知如约而至,名额却只有一个,陶干事权衡再三,还是把机会给了我这个“小老乡。”

送走我后,陶干事也去连队任职了,他和师里宣传科搞新闻的孙干事和杜干事熟悉,打了电话嘱咐要关照一下我。

按照通知要求,我携带伙食关系介绍信,到指定地点师电影队报到,负责接待我们基层报道员的是肩扛两个拐,像飞机图案一样军衔的宣传科志愿兵王班长和吴班长。

一切安顿妥当后,心里就开始期盼着和孙干事他们的见面。

第二天举行了开班仪式,从座位姓名牌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孙万贵”“杜勤俭”等如雷贯耳的名字。

初见孙干事,我就惊奇,这不是“贾平凹吗?”

开班仪式上孙干事是会议主持人,他那夹杂着甘肃会宁方言的普通话,像极了文学名家贾平凹,90年代末,一部长篇小说《浮躁》让贾平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孙干事无论是相貌还是说话,像极了平凹先生,学习期间我还曾在一次见习时,有意识地拿上一本贾平凹的著作,看着书上贾平凹的照片,与孙干事对比,相似度在百分之八十。

呵呵,孙干事你若看到此篇小文,可不要怪罪当年的小兵,对你的冒犯噢!

后来顺理成章,孙干事和杜干事在宣传科老科长傅天喜语重心长的安排下,负责我们这批基层报道员的培训。

说是培训班其实就是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实战经验”。

孙干事那是副营职,杜干事是正连职,按照军衔和兵龄,孙干事领导杜干事,加上孙干事经常陪同工作组下部队,培训班基本就由杜干事和志愿兵王班长负责。

我们六个来自基层团队的战士,轮流到宣传科见习,一人一天,刚好一周一轮换,其余时间就到师直属队采访写稿,每天由去宣传科见习的战友统一交给杜干事,那些日子里跟着杜干事采访写稿,加班加点是常事。

孙干事一有空闲时间,也会过问我们几个的培训成效,不时也会给布置一些采访计划,用摆在桌子上的红墨水和毛笔,帮助我们改新闻稿子。

二十多年过去了,摆在宣传科孙干事和杜干事办公桌上用于修改稿子的红墨水和小楷毛笔,给我们基层报道员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有时候我们采写的稿子,经过两位新闻高人之手后,只剩下标题了,其它的内容都被红墨水覆盖了,稿子边上是他们密密麻麻的修改笔迹。

也正是那个时候,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在两位高人的红墨水的指引下,得到了大大提高,一个多月后就有大块的新闻稿子见诸报眼。

在我十二年的军事新闻之路上,在宣传科大半年的学习,受益匪浅,那时羡慕孙干事拿着相机跟随师首长时的光鲜,回到团里后我也开始学着孙干事,摆弄照相机,持之以恒,在老政委朱义国的鼓励支持下,摄影技术进步很快。

曾经羡慕会照相的孙干事,但真正入行后才体验到干这行当的艰辛,每次军区首长来团里视察,合影留念是考验照相技术的时候,手动胶卷相机不比现在的数码相机,只有将胶片冲印出来,才能照片知道好与赖。

那些年,每一次上级首长来团视察工作,孙干事都会随行,我负责团里的摄影保障,不知为什么,每次只要看到孙干事的身影,我都对自己的照相技术充满信心,完成了无数次的合影留念任务,没有出现过大的纰漏。

在那个时代的军营里,会照相技术的人不多,光圈,快门以及逆光,顺光,室内,室外光线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图片的质量,保障首长视察时的照相,照好了没有人说啥,倘若搞砸了那就是丢饭碗的事,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孙干事的新闻之路,比我幸运。

为了写好此文,我专门采访了老团队的“活字典”原坦克45团副政委杨生宝,大概知道了孙干事草根逆袭的经历。原来他是我们团通信连的战士,90年代初从苦甲天下的会宁县入伍,爱好写写画画和照相,那个时候部队战士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孙干事因为能写稿子会照相,面临复员的关键时刻,被爱惜人才的团政治处主任张发林作为特殊人才,保留了下来,转改了志愿兵。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90年代,作为农村走出的战士,能在部队转上志愿兵,是许多家长和战士的终极目标,勤奋的孙干事留队后,格外珍惜组织和领导对他的关心关爱,一门心思用在了新闻报道工作上。

一年多后,团政治处主任张发林又顺利提升为团政委,给还是志愿兵的孙干事创造了发挥自身才能到舞台,让孙干事干得如鱼得水。

恰好此时,上级一位首长到团黑山湖老营区视察工作时,发现了在大山深处立足本职岗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团养猪能手的四川籍志愿兵邓元春,这个新时代的学雷锋典型。

命运的垂青,机遇的出现,贵人的扶持,让孙干事的人生,就如他的名字“万贵”一样发生了转折。

团后勤处志愿兵邓元春,被确定为兰州军区立足本职岗位,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重大典型后,孙干事发挥他会照相的特长,从不同角度拍摄了邓元春的先进事迹,孙干事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主动配合上级新闻媒体,搜集素材,提供图片,成功将邓元春树立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和全军优秀志愿兵。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孙干事不仅跟着邓元春立功受奖,还和邓元春一样由志愿兵转干,实现了人生的大跨越。

一路走来,孙干事用他手中的笔和心爱的相机,为他人做嫁衣,宣传报道了12师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在成就战友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个人的辉煌军旅人生。

从副团职岗位转业地方工作后,昔日会照相的孙干事一如既往地热爱新闻工作,成为地方新的工作单位中宣传骨干,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继续着老本行。

只要是从事过军事新闻职业的人,其心性是相通的,写完此文,如释重负,也算是对军旅过往的记忆。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