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这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宿命。作家史小溪离不开陕北,犹如陕北需要他一生的心血。西部千百年来的坚守与孕育,把朗朗乾坤吐纳万千世界的精神濡涵在西部博大的胸怀之中,日月奔走,星辰闪耀,山河起伏,岁月轮回,生灵绵延。陕北,从来都是西部精神的一个结点和眺望的窗口。炎黄文明在这里落地生根,从这里出发,四面安居。中国文化起源于这样厚重、悠远的支点,中国文学需要继续这种开天辟地、流布八方的品质。
史小溪:陕北的根须与使命
作家史小溪不小,表现在一是年岁不小,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与人生艰难跋涉的体验,早已融进这个西部作家的个体血脉和自由的呼吸之中;二是成就不小,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其习作刊发在至今也令人仰止的《人民日报》开始,先后出版多部散文集,如《澡雪》、《西部一个男人的叙说》、《高原守望者》、《泊旅》、《纯朴的阳光》、《秋风刮过田野》等,多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选入中小学语文选读教材,主编出版《中国西部散文》(上下)等六部在当代文坛颇有影响的散文集;三是身材不小,一米七九的身高,八九十公斤的体重,在字里行间和电话声息之中,散发出宽广、赤诚、慈悲、豪迈、侠义的性情;四是肩负的文学使命和责任不小,陕北情怀与西部精神,始终如一地复苏着史小溪先生作为一个作家的全部的人生意义和文化价值。
不可否认,作家史小溪的形成,首先必须看到史小溪是陕北的一缕根须,物质遗传得自然,精神储存得饱满,在形形色色的陕北人物之中属于普通的一个,主要的一个,重要的一个,纯粹的一个,崇高的一个,伟岸的一个主干的过程,是作家人生的一段插曲、一种涅 ,也是作家精神的一次塑造、一种回归。骨子里面,自始至终,史小溪先生坚贞、执着、自强不息、出类拔萃的品行,一直发育并张扬得合乎陕北的实情。这是千万年来,陕北这片皇天后土给予作家史小溪的一种惯性和遗传,让他在可能形成的物质与精神的领域中,得到来自远古天地和祖先的庇护与暗示。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作家史小溪的形成,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是苦难也是幸福,是主动也是被动,是兴趣更是责任。《喙声永不消失》、《延河,远去的延河》、《那土战壕土碉堡》让读者有了这样一次机会,走进作家一路开拓守卫的文学世界,感受其清澈见底的陕北情怀和生生不息的黄土精神。
第三,史小溪这条发源于陕北的河流,既是苍茫高原之上黄河的支脉,也是平畴沃野之中长江的支脉,且是五湖四海、大海汪洋从云端普降的一道澎湃激越的流脉。从这条穿越时空而来的承载丰富内涵的河流,可以更加清楚地获得作为黄河支脉的诸多文化流量、文学主题和难能可贵的人性美德。譬如在《陕北高原的流脉》中,我们的阅读需要,被作家对陕北地理的正本清源、重温历史、感受母亲河延河上游的赤子之行和用情描述,所强烈地吸引、滋润、满足、感化和震撼。陕北的血气、品质和生机的延续,由来已久,犹如这条延河,“她的正统偏于保守、封闭而导致滞后的现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她同时却又保持着源地文化中的粗犷、豪放、自由、洒脱的本性,捍卫着人性的友善、纯朴、真诚——这些人类至高无上的东西。”
史小溪:文人的胆魄与孤傲
作家史小溪的文学人生,曲折而坚进,犹如几字型的黄河从青藏高地流向华北平原、最终融入大海一样不舍昼夜而功德圆满。这,是一片土地的奇迹;这,是一个时代不幸中的万幸;这,是一个文人肝胆可照日月的一种回报。因此,需要我们走进史小溪先生的散文世界,领略并且欣赏,一个文人披荆斩棘、赤胆忠心、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英雄胆魄,以及茕茕独行、舍我其谁担当陕北文学使命的孤傲品质,甚至陕北高原大地亘古轮回的精神气质与直面苦难的历史现实。
史小溪先生的文学使命、文学情操、文学表达,始终都是自觉自愿而兴趣盎然、锲而不舍、忠贞不渝的,以及他持之以恒所走过的文学之路,也是无怨无悔、硕果累累、引人注目、叹为观止的。其实,这句话还暗含着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史小溪先生的本行是非形象性、非文学性、非心灵世界的理工科类,他所学与所从事的专业是冶建机械工程,本人也是一名工程师,然而,在他的灵魂深处总有一个神灵般的声音在召唤,冥冥之中在规劝、期待、寄托着一个神圣的使命,需要他用一生的生命、青春、激情、理想和心血去培育、坚守、开拓与奠基。这样凛然赤诚的选择与追求,是何等的忧伤与幸运,是何等的决绝与完美。终于,我们等待审美的眼神迎来了作家至情至深的美文华章。由此,读者的心灵也就能够自由徜徉在史小溪先生精心营造的文学世界之中,或休憩或沐浴,或驰骋或游牧,或敬仰或歌唱。
这样,陕北高原这片神话传说般久远广袤的黄色土地,诞生黄色文明的神秘故土,以作家史小溪沉郁苍凉而一往情深的笔调与陕北高原独具的文采,出现在崭新的散文世界里,让我们敬仰而吮吸其慈母般的精神汁液。《陕北八月天》、《陕北的树》(系列五篇)、《北方的冰河》、《荒村》、《暖窑》、《野艾》、《生命在高原》这些散发着浓郁的陕北精神的篇章,真正让人感到亲切温婉,仿佛千百万年前遗失的一场前世梦幻,陕北风物的坚贞与厚重,陕北大地的坦荡与神秘,陕北人民的深情与豪放,无不在读者追寻的心灵中激荡起对于华夏文明的崇尚与迷恋,向往,品味,珍惜和再创造。
然而,我们满怀感念的阅读欣赏,竟也遭遇到了作家坚守文学的孤独与傲慢,对于那个时代“横扫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反思和怨怼,对于生身母亲绵绵不尽的亏欠和怀念,对于文学旅途中无法排遣、根除的曲解、阻挠和打击的宽让与不屑一顾。为了心中仿佛前世约定的梦想和陕北山河的期盼,史小溪先生毅然背井离乡、走南闯北,肥沃着生命中的文学土壤,坚定着青春的信念。这些闯荡、漫游、积淀和生活,在散文《母亲,儿向你忏悔》、《豆角丝丝》、《遥远的家园》和《月夜夜莺声声》中表现得幽深真切,没有一个人不被作家浓烈的情怀、坚贞的信仰、果决的行动所感染而不禁折服、敬仰。
这就是作家史小溪,一个真实得透明的当代人,脚下是孵化他的文化精神、生命意识、哲学思想的黄土大地,诞生过逐日英雄夸父弃杖化桃林的黄土,传说女娲抟土造人勃兴人间烟火的黄土,眼前是浩荡春风送来柳暗花明、姹紫嫣红,手中是倾吐责任与睿智的灵性纸笔,必将创造出更多散发着阳光气息、黄土韵味、中华气魄的散文,为中国文学增光添彩。
史小溪:西部的旗帜与方向
作家史小溪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远不止他个人在文学领域内执着探索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这一方面,也在他襟怀坦荡的神圣而自觉的责任担当、哲学思考、宗教感悟、历史使命等方面,令人钦佩和敬仰的是他在茕茕独行之余的幡然猛醒,振臂一呼,大胆而理智,及时而顺时,集结邀约了一批才华横溢、卓有成果的西部作家和诗人,共同构筑起了一个崭新而壮阔的中国西部散文世界。
这个世界是中国西部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有史以来就蕴涵相容在整个西部大地和西部大社会之中,为祖祖辈辈耕读、戍守、生息在这里的族群所遗传和保佑的一个心灵世界、精神家园。就像史小溪之于陕北,周涛之于新疆,昌耀之于青海,张贤亮之于宁夏,中国西部广袤深远的苍茫大地总要哺育一些能够传播和继续她的血脉精气的文人。这是古往今来合乎天理的一个规矩和规律。我们有幸能够生活在与他们同一的时代,很近很好很快很美地沟通、袒护寄存于自然与社会之中的灵与肉的期待和归宿。作家史小溪就是这样一个让读者感到透彻、欣慰、坚强、茁壮的人。他的存在是西部精神在读者生命中获得进一步持久的机遇。每当读者的情思默默走进史小溪先生的散文世界的时候,总能看见他那颗火红、火热、晶莹、清澈、深沉、幽邃、磅礴、苍凉的心,在与亘古硕大天空之下的西部山河热情相拥,惺惺相惜,彼此能动,互为温暖。
其实,作家史小溪的宗教情结因此而获得苏醒和生长,天地阴阳生死大小的哲学理念因此而受到尊重和强化,他的文学追求、文学创作、文学体验因此有了更加广泛的灵性和锐气、责任和勇力。西部,一片明朗高远的天宇——被他横空出世、挟山超海、气吞山河的英雄霸气所开辟、支撑、灿烂、永恒开来。西部是有幸的。西部,在史小溪先生的散文定义中,是指从蒙古中西部锡拉木伦河之北,沿黄河而下至陕北以南,西斜宝鸡,过甘南、川西北部的阿坝甘孜地带,连接藏东、滇西的一条弧线(直至这条弧线所囊括的全部中国西部区域)。
西部是神秘的。西部是豪迈的。西部是文明的。西部是多情的。西部是历史的。西部是现实的。西部,是哲学与宗教的根脉;西部,是文学与艺术的天堂;西部,是地理与历史的课堂。西部造化雄奇苍茫的高原山脉,西部流淌激越奔腾的大江大河。西部是万山之宗,圣水之源。借此机会,也让我们饥渴的心灵沐浴在史小溪先生《黄河万古奔流》的神韵之中吧。这是一篇大气磅礴、激情澎湃、思接千载的好文章。黄河,作为中华民族、华夏文明诞生的一条母亲河,有着令黄色人种生来就会为之五体膜拜的魅力和气魄,但是,因为深刻的敬畏和简单的叩拜让多少华夏儿女与黄河复杂矛盾的性情擦肩而过,仿佛阴阳生死两茫然。作家史小溪这篇豪气美文,为读者亲近黄河的肌肤、血脉、骨气、胸怀、脾性、节奏、密度、速度等提供了一种可能、一次机缘。黄河的美,在于她的万古奔流不息,在于她浇灌五谷杂粮喂养、培植出来的黄河文明、民族精神,在于壶口瀑布义无反顾、摄人心魂的那么一跳。
这也是作家史小溪身与心的轮回和新生。他是西部精神和物质的一次荟萃和张扬。他早已成熟的文学审美、文学特质、文学风格,尤其对于中国西部散文概念的提出和优秀选本的完成,更加确立了史小溪先生在西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那是一生都需要去奋斗和坚守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史小溪先生虔诚用心的继续和捍卫,中国西部散文不会有如此丰硕的团聚和展示,不会有如此精彩的收获和创造。因此,从这个意义和层面上讲,作家史小溪正是西部文学中西部散文的一个旗帜和方向。这个业已形成的旗帜和方向,犹如史小溪先生在《你们该像塞北的长城一样》、《〈陕北作家报〉创刊词》等篇什中落地有声的那样,还需要更多西部作家的认同、坚持、保卫和汇聚,其核心的价值主题和最终目标在于古老与现代、人类与自然、灵魂与肉体、时间与空间的穿越、互惠、升华、和谐、永恒、文明。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