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当村前绿油油的小麦和开着小花的油菜在青霜里拔节时,期盼已久的腊月就来了,在推磨声、舂碓声、年猪的嘶叫声中,日子一天天流逝。村民们把年货备好后,就迎来了日盼夜盼的除夕夜。
在我的故乡,除夕这天,村里下午两三点,就把红红的对联贴好,炮仗声就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来。除夕夜吃火锅,多半是猪脚、鸡鸭、鱼肉,从傍晚吃到跨年钟声响起。按村里的习俗,大年初一第一次祭祀是给祖先们供奉上煮熟的猪头和猪尾巴,而没杀年猪的人家则用一块四方肉代替,放上神龛,插香烧纸钱,燃放炮仗。母亲说用猪头祭祀,祖先们会保佑全家一年到头财源滚滚,而用猪尾巴祭祀,来年稻穗、麦穗就像猪尾巴一样粗大。这些都是美好的祈盼。
大年初一天灰灰亮,村里的男人们便会点上三炷香,带上纸钱和水桶到村旁的水井“买”新水,也叫抢新水。据说,谁最先抢到新水,谁家的儿孙就最聪明。人们用“买”回来的新水,淘洗糯米放入擦洗得铮亮的锅中煮,用另一个锅熬红糖水,糯米饭煮熟后盛上三碗浇上糖水,加三双筷子,抬上神龛祭祀,祭祀结束后一家人才围坐在一起吃。
在老家过年,初一早上吃完饭,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点上一根香,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炮仗玩。老人们则喜欢走村串寨,访访亲朋老友。青年男子们玩纸牌、打陀螺,女人们则聚在一起唠嗑、织毛衣、绣花。忙碌一年的大家都闲下来休息几天,村里热闹了起来,而山坡却寂静了下来。
喜欢热闹的人家在院里或院外安一架磨秋,一棵树桩加一根横杆,在横杆上一人在一头,一上一下地围着树桩转圈圈,磨秋咯吱咯吱地作响,玩着玩着便到了深夜。这样的热闹维持到正月十六,才把磨秋取下放好,待到来年再玩。
家中的男长辈不忘正事,早早归家烧一锅水,杀一只长相较好的公鸡,处理好放进锅里备用。完了后,在火塘里烧一堆旺旺的火,表示这一年来的日子会如火一样红红火火。天黑了,一家人围着火塘,使唤孩子扛来几棵甘蔗,端来一盘糖果瓜子,在火塘边嚼着、嗑着,喝着烤茶。晚上十点后,奶奶将米淘洗好,倒入锅中,加入清水,把锅往火塘上方的悬钩上一挂,再添几把柴,让火势更旺。等水汽干后,移到一边火小的地方再烘焙一会儿,米饭就焖好了。把米饭锅卸下,换上盛鸡的锅,倒入几瓢清水,撒上一把盐。此时,墙上的挂钟滴答响,走到晚上十一点,爷爷起身数来九炷香,点燃后插到主宗牌位下、堂屋门口、厨房和院心,再把锅中用盐水煮过的鸡倒入盆中,插上一双筷子放到神龛上,就等时钟走到午夜十二点。当挂钟一响,马上燃放准备好的炮仗,点燃纸钱。炮仗响起后,奶奶便拿来三脚架和炒锅,给我们炒鸡杂碎当夜宵。
大年初二,早饭是吃饵丝,吃好后就开门拜年去了。我们老家的拜年礼是一块用盐腌制过的带两根排骨的肉块、两个饵块粑粑,对方会给孩子们糖果、红包还礼。
在我们家乡,正月十六前每天都算过年,只是过了年初二就不再祭祀,剩下就是吃吃玩玩,闲不住的长辈们会做些细碎活儿打发时光。年轻人则上花山场看苗族踩花山、斗牛,一直玩到正月十几,玩够了扛上锄头上山干几天活,正月十六就到了。到了十六,做一顿好吃的饭把年送走,年也就过完了。
庆幸年味未减,仪式还在,爹娘、公婆健在,岁岁悠悠。
——选自2023年1月21日《文山日报》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