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49661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红烛光远——读张久善散文集《时光印象》/张仲永

点击率:1404
发布时间:2023.12.13

《礼记·学记》上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充分说明教育实在很重要。

大半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张久善先生,退休后整理出版了散文集《时光印象》,这本书我拿到手上快四个月了,阅读之后,不由得有些激动,于是就有了想写一点读后感的冲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出于对张久善先生道德学问和人格魅力的景仰,二是出于对他的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精神的感动。

《时光印象》四十余篇,42万余字,分为序言、生活点滴、教育杂谈、抒怀微吟、岁月留痕、附录六个部分,张久善先生以随笔、感悟等形式,全方位呈现了他本人求学、从教,以及担任环县一中校长和转任庆阳三中校长三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读来感人,有许多故事叫我热泪盈眶。我是在久善兄的家乡车道镇农中念过书的学生,车道农中后来更名为环县第八中学,我们那一届学生毕业后,高中部就撤销了。车道这块土地上文化氛围浓厚,有尚学之风,能走出张久善这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环县一中由于管理严,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学风正,升学率高,被人们誉为陇上名校。

说实话,我第一次进环县一中校门,还是1979年在徐宏枢老师带领下参加小中专考试去过,那时,看到校门口挂着的“环县第一中学”匾牌,就非常仰慕这里,心想:“要是能在一中上学该多好啊!”,可是,终究没能如愿。

现在,没有上过一中的我,要给担任过环县一中校长、庆阳市第二中学书记和第三中学校长的张久善先生的散文集写读后感,便不免有些惶恐。但情之所至,不得不为之。

张久善先生学生时代就是一名优秀学生,后来是众多家长和师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校长,是对环县乃至庆阳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其教育理念、思想境界、师德风范,影响深远。

他在《光阴的故事》中写道:“我一生只从事了教师这一种职业,我深深地知道:教师是一个在平凡中蕴藏着伟大的职业,教师是一个在平静中涌动着热情的职业,教师是一个在平常中肩负着极强责任的职业”,“善教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作为老师、校长,张久善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极为透彻,因为他心中有大爱,他不仅热爱教师岗位,更热爱每一位学生,殷切盼望每个学子都能成才。他的学生张玉冰回忆说:“为了激励我们冲刺高考,他特意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幅画张,画面是北京天安门,贴在黑板左侧,让我们一进门就可以看见,每日面对着天安门。张老师启发我们说,同学们,谁知道我为什么要给你们眼前贴天安门的画?我想叫你们考到北京去,北大、清华就是你们的目标!”因此,87届高三一班仅三四名同学高考失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绩啊!在《断想》一文中,张久善先生回忆道,他1982年毕业分配到环县一中任语文教师,住在一孔不足8平米的窑洞里,一家3口挤在只有一米二宽的炕上,月工资58元,日子过得蛮惬意,他说:“我当老师后,因为我有过一些艰苦的生活经历,最了解学生关心什么,需要什么,热爱什么,反对什么,尽我所能,循循善诱,教了二十几年书”。“其实,教师很辛苦,也容易满足,只要领导能尊重他们,关怀他们,他们就全身心地工作。那些年,高中和初中招生,要求在一个晚上阅完试卷,登出成绩。有一年阅卷到晚上十一二点,领导给我们每人发了一袋方便面,我们很是感动,有些老师还没舍得吃,说拿回去给孩子吃。有一袋方便面垫底,下手自然快多了……”

张久善先生在校长岗位上,善于团结班子,谦虚低调,重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他说:“1996年3月,我被推上校长岗位,我没什么能耐,就是遇上了一帮好人,当时的环县一中正处在爬坡阶段,但大家都有把学校办好的强烈愿望,我顺应了这个潮流,以我的诚心调动着每个同志的积极性。老师们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放心,也非常信任我,我的工作也比较顺,当了七年校长,多少有点成绩,同志们都说我们有个好班子。”

在《难忘那些人们》一文中,写了许多环县一中发生的难忘的人和事:“我在环县一中学习、工作、生活了22年,从学生到老师再到校长,亲历了那里的辛苦与荣光。他深情回忆了淳朴善良的家长——“77级毕业生解志熙,姊妹比较多,父亲身体不好,劳动有困难,哥哥志淑高中一毕业就回乡务农了,和父亲共同承担起了供给弟弟妹妹上学的责任。为了减少开支,解志熙的父亲在学校附近的城墙底下挖了一孔窑洞,姊妹几个先后吃住在这个窑洞里,自己做饭,自己料理日常生活……那个不足10平方米的窑洞里,竟然走出了三个本科生和一个中专生。”“90级学生高仁军,环县车道人,他的父亲不幸摔伤了腰,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那时,高仁军正在上初中,他的弟弟也在上小学,这突然的变故,决定了他们兄弟俩只能有一个继续读书,一个必须回家协助母亲劳动,家庭经过商量,考虑到仁军已经要上高中了,可以早点毕业,就让弟弟义军回了家,那年,弟弟义军也只有13岁。仁军考上高中后,义军每年都要在学期中间送钱送粮,那时候学校大灶主要收黄米,有一次,14岁的义军吆着毛驴驮着80多斤黄米走了两天,步行了近两百里路,鞋底都磨透了,我看到之后都觉得心疼,而义军却乐哈哈的,第二天,义军返回时,想给哥哥说几句话,我即刻让学生叫来高仁军,这时的高义军俨然是一位家长,严肃而又认真地说,哥,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高仁军恭恭敬敬地应答着,对。义军又说:我今儿就回去了,家里的事你就不要想了,有我呢。仁军说:路上要小心,天黑了要住下,回去后,多操心爸爸。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仁军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农业大学。他能够把一件发生在三十年前的小事记得那么清楚,真实令我感动。说起徐宏枢、谷朋利、李兆军、焦俊亮、许志峰、沈浩润、马占应、徐志汉、杨永军、张培桥、汪克明等众多老师,他是那么满怀深情,如数珍宝。他讲徐宏枢老师在数学领域的创新与建树,讲李兆军资助贫困学生,讲张培桥只请半天假奔赴一百多公里看望年迈的父母,讲1995年5月中旬在高三总复习进入冲刺阶段,历史老师汪克明妻子车祸身亡,汪老师哭着离开校园,安葬完妻子,第四天就来到学校,汪老师知道学校实在没有办法找人替课,他不能耽误学生,那天,“汪老师振作精神走进教室,说了一句话:同学们,对不起,耽误大家的功课了。看着面容憔悴的老师,同学们再也忍不住了,一起爬在桌子上哭泣,下课后,班长、学习委员和部分学生一起来找我,认为我太不人道了,汪老师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我竟然不给放假,他们可以自习,要汪老师多休息几天。可同学们哪里知道,我也不会这么逼人呐!”

无情未必真豪杰,由此,不难看出,校长的内心也有最柔软的地方!

张久善先生不仅善于观察事物,也善于思考问题。他在《李老汉》一文中讲述了给一中当过门卫,尽职尽责的李老汉。在《振华的故事》中,讲述了笔者与大学同学刘振华的同学情谊以及振华患病后的点点滴滴。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第一大人伦。张久善不仅是称职的教师、优秀的校长,还是孝顺的儿子,在《最后的陪伴》一文中,他满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学生时母亲为其缝缝补补,用棉蓬籽做炒面,冬天天气寒冷,他向母亲诉说被子单薄,母亲重新为他缝了厚一点的被子,寒假回来帮母亲推炒面,发现母亲穿着单裤子,才知道是母亲抽出了自己棉裤里的棉花添进了他的被子里,“天哪,我的母亲,她把棉裤里的棉花全给了我,这个冬天,母亲只穿了一件单裤子,在凛冽的寒风中参加劳动,在止不住的颤抖中做各种家务,这啼饥号寒的日子,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读之令人动容。母亲患病后,他一直伺候在身边,“母亲微微抬起头,看着我说了一句话,我没有白养你,我瞬间觉得心里暖暖的,我做了一个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一切,母亲这句话给了我最高的奖励,胜过我多年来受过的一切奖励,我泪流满面,抱着母亲美美地哭了一场”。在《李子树下的守望》中,通过老家院子里栽的一棵李子树,间接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为人师也”。作者在《我从一中走来》一文中,较为详尽地叙述了他在环县一中的21年时光,记叙了历任校长的表率作用,写刘尚绪校长严于律己的故事,王国珍校长带着老师们游峨眉山,发现了商机,动员每个老师背20根拐杖,回来后交给县农副公司,每根净赚一块五,解决了旅游经费不足的问题。还记录了很多老师乐教敬业的感人故事,唯独将自己的七年校长生涯轻轻一笔带过。我不禁赞叹:一个满眼皆是山水的人,胸中自有无限锦绣。

什么是好文章?我认为,凡是能打动人的,都是好文章。什么叫技巧?最朴实的语言就是技巧。

张久善先生在“教育杂谈”中,通过《我的一堂作文点评课》《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对教研组长如是说》《我对年级组的分析及要求》《1998年,我们进步了》《1999年,我们在努力》《校长与“宇宙大法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做心境善良的校长》等,从教学思路、方法、管理层级、整体协调、教学创新、日常工作等方面全景记录了他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想法和做法,有事例,有经验,有成果。

一个有大目标的人必定有大抱负。《抓龙头,争一流》一文是一篇经验交流性文章,是作者在2001年初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张久善先生总结的环县一中的“高三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畏名校的挑战精神),非常到位,对学校未来办学做出的规划清晰精准(一是扩大生源,满足家长和社会需要,克服校舍、师资短缺,力所能及扩大高一招生;二是实行目标管理,从学校到班级和学科,都有具体的工作目标,要求年级、班级组打盯人战术,不让一个学生落伍;三是实行名牌战略,修订高考奖励办法,增设了对考入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学生的相关老师奖,着力造就优秀人才,提升高考指导境界,以点带面,鼓励全体,提升一中知名度),这里有必要说明,2001年,张久善先生因贡献突出,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还管理以本来面目》一文,作者论述了教育管理的作用,指出了“有些学校管理存在重管轻理,以管代理的现象。有的校长认为制定的条条框框越多,执行得越严格,就是管理越好,把师生管理得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就是管理成功了。这无疑会助长校长的强权意识,官僚作风,难免会压制管理者的积极性。要还管理以本来面目,树立科学的管理观。管理有法,但无定法。校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破除错误观念,才能将管与理运用自如,艺术地处理实际问题”。还有《校长要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和《我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都堪称是校长管理实践方面的理论杰作,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参考和指导价值。

“抒怀微吟”是作者对生活、人生和祝贺学生取得好成绩等方面的兴趣性诗作,其中,《夜雨》《天使之歌》都是非常打动人心的佳作,读来如啖甘蔗。

《岁月留痕》是张久善先生在庆阳市第三中学担任校长期间的日记选抄,约16万余字,详尽记录了领导检查谈话和解决问题,学校日常管理考核,教学方法探讨,工作交流,教学工作安排,学校安全、校园学生矛盾问题解决,还有在对待“问题”学生上的做法和想法,每一篇虽然字句不多,但都入情入理,见严见爱,宽严相济,体现了一名老师、一名中学校长慈父般的宽广胸怀。应该算作人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宝典或者“资治通鉴”,对于这一辑,我阅读得较为粗略,但仍然觉得《时光印象》应该是所有校长、老师和家长案头、枕头旁边必备的读物,因为,那些文字是一个校长一日工作生活的真实记录,有事实,有方法,有结果,读来真实有味,感人至深。

读到末尾,有一篇《丹心谱——环县一中创业报告》,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作协主席付兴奎写于2000年的报告文学,记录了张久善先生担任环县一中校长期间,环县一中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发生的突破性重大变化,文章用环县一中每年高考升学率和考入名校、重点大学的学生数字说话,像沉甸甸的谷穗,饱满真实。不仅有来自环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更有张久善带领环县一中班子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的感人故事,读来振奋人心。

教育是一艘驶向光明的航船,校长是舵手,老师是红烛。张久善先生一生从事教育教学管理,是成功的校长,他像一盏灼灼燃烧的红烛,他用爱为无数学子们照亮了锦绣前程。

《时光印象》一书,语言凝练,朴实生动,情节感人,许多老师和学生的事迹,让我多次读罢泪水潸然。我向读者推荐,这是一本好书。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