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一匹瘦骨嶙峋的骆驼静静地卧着。那高昂的头颅,仿佛为身后的沙漠注入了无尽的热情与勇气;那雄健的身躯,仿佛是一座永不屈服的精神雕塑,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艰辛;那高耸的双峰,仿佛储存着无限能量,抵御着风沙的侵袭与高温的炙热,诠释着忠诚、勇敢和担当;那深邃而明亮的眼神,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迎南而望,给人带来无穷的希望与力量。
驼峰的左边是汹涌咆哮的窟野河,右边是温柔涓涓的芹河。两河在骆驼不远处交汇,卷起朵朵白浪,呼啸而去。显然,它是从身后连绵起伏的沙海里走出来,为生命的涟漪跋涉而来。它的头顶,天空如洗,白云如棉朵晃晃悠悠,诉说着这艘沙漠之舟的执着故事。
这就是陕北神木的二郎山,又名驼峰山,笔架山。
是的,那凹下去的脊梁,凸起来的双峰,在黄沙与香火青烟的朦胧中若隐若现;那神圣险峻的雄姿与仙风道骨般的奇幻,映照着大漠的寂寥与神秘。此刻,凡尘俗世中的我,如梦幻一般,行走于山石之间,心潮澎湃起伏。一条弯曲的石阶小路串联着许多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庙宇,从驼腰一直延伸到驼峰。小路上行走着求神拜佛的游客,给宁静的庙宇增添了不少生机。我赤诚的灵魂在古筝乐的牵引下拜谒着驼峰山的各位英雄仙家。驼峰山形状独特,地势狭长,整体为四合院式建筑,那些古老的亭台楼阁,大都根据峰势合理布局,错落有致亦古色古香。整个建筑呈南北走向,分布在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既不失驼的曼妙灵秀,亦不失峰的险峻浑厚。主体建筑依次有地藏洞、仙洞、浩然亭、二郎庙、圣母殿、三教殿、倒座观音堂、山神庙等一百多处古建筑。它们依山傍势渐次而上,连绵于驼身的两峰,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仰头观望,最具神韵的就是朝南的悬崖绝壁一侧,随势就形修筑楼阁凿出的佛洞,蜿蜒而上仿佛直达仙界。庙内壁画工笔重彩,雕梁画栋庄严肃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巧夺天工般的技艺,为这座神奇的驼峰山,抒写了像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一样伟大而又永恒的史卷。
走在石栏外沿处,凌空看到山如刀削而立,那条波光粼粼碧绿碧绿的窟野河踉踉跄跄地横在山脚,渺小如带,不禁腿有点发软,心有点发虚,佩服起庙中神仙的洒脱与淡定。听山中道士讲,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在出使西域时,一匹骆驼神秘走失,这只满载了物资的骆驼,一路跋涉到了窟野河畔,痛饮河水后,被自然风光所迷,不愿离开,就化为一座风光无限奇险秀峻的石山,永远与这片土地融合在一起了……正沉浸在道士的优美传说里,一首熟悉的《梦驼铃》隐隐约约传来,将我的思绪,带到了山梁的角角落落,带到了东侧颇具民国风格的石洞“浩然亭”,而后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房,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了我逐梦的目光。石窟巍然屹立,昂然挺拔,不仅有名人题跋,而且有抗日遗迹。碑记起笔为“神木有驼峰山,其势雄胜,其气延长,山高岭俊,树木芬芳”。最为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抗日名将何柱国所提的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地正气”,不仅令人豪情万丈,而且增强爱国之心。此人为东北军骑二军军长,1937年冬抗战初始驻扎于此,曾邀集热血志士于此会笔盟志,刻碑记事。“天地正气”是沙漠骆驼的化身与象征吗?也是这座山传递给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吗?传递给世世代代,怎么做人做事吗?
我被古乐洗涤过的眼神空灵地游移搜索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张公庙,是神木人张坚为其父张锐修建的家庙。张锐官至宣府参将,明正统年间,因在土木堡之战中英勇殉国,追封为光禄大夫。张坚长子张泗、四子张溟,世职参将,阵亡。五子张刚,曾任固原总兵,死后追赠都督。张刚之子张斌曾任高家营参将,屡建奇功,在沈阳阵亡。张斌之子张拱薇,曾任三屯营副总兵,阵亡。其子拱祯,任山西平阳营游击,阵亡。这是继杨家将之后神木又一个英雄家族,张家五代人前赴后继征战沙场为国捐躯,保家卫国风骨不改。人因神勇,神凭人灵,山凭神奇。驼峰传递着的精神力量,如同日月一般光耀千古,会在子息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吗?这一孔家庙虽小,却为驼峰山增添了厚重的人文积淀和历史感,勾勒出了古麟州充满民族气节、英雄气概的大气磅礴。
山有山之根,水有水之源,山水相依可称之为大美之境,登山也就不觉枯燥了。一步步拾级而上,朗然入目的是一条用七彩塑胶紫藤花组成的彩虹,刻有“七彩云天”四字。字如花,花若云,悬头顶,随风动,扶摇上,若仙境。天际间百鸟争鸣,祥云萦绕,怎能用美不胜收可形容?山雨后彩虹,与驼峰上的七彩云天,仿佛是大自然中的孪生姐妹,毫无违和感,牵动震撼着我,引我诗情到碧霄!此刻的驼峰,在我的眼中,化为了一首像七彩云天一样永不褪色的诗:
天空擦得透明/阳光带着雨滴/架起一座多彩桥/稳稳当当/挂在骆驼的双峰之巅/像神祇一样/连接着山外的山
只要有桥/就有了枢纽/像极了你负重的脚步/沉稳有力/雕刻出属于岁月的印记/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从黎明的曙光中走来/从梦想与勇敢中走来/从祈祷与祝愿中走来/从脆弱走向坚强/从沙漠走向绿洲/从希望走向收获
坐落在窟野河边的驼峰不也就是一首诗吗?难怪神木清朝《道光县志里》的云川八景之一《驼峰夕照》,彰显着骆驼的诗性与浪漫。我曾有幸拥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志成先生的国画《大漠深处驼铃舞》。画中骆驼那昂起的头颅,坚定的眼神,饱满的双峰,健壮的身躯……像脚下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驼峰山一样,牵引着人守望远方,让我们在其中寻找到生命的真谛,感受人生的美好。诗和远方不仅仅是驼的理想,也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无尽的梦,永恒的美。细看驼峰山,它既无辉煌的外表,亦无磅礴的占地面积,然而,点点滴滴尽显它的朴实无华与古老的文化底蕴。每一级台阶,每一尊雕塑,每一处刻字,每一幅壁画,每一株花草,每一位高僧与道士,每一个游客……都是劳动者们有意的装饰与大自然无意的碰撞而结出的胜利果实。拔节而起的驼峰山,像极了不爱显山露水吃苦耐劳的神木人,既典雅朴素,又默默无闻……
《梦驼铃》的凄美旋律,像风一样掠过驼峰山脊: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我那颗无以名状的心灵,在歌曲中颤动着。无论我走向哪里,故乡的驼峰又怎能走出我游子般的视线?虽然它只是神木诸多山峰中的一座平凡的小山,却让人百看不厌。驼峰以山势险峻奇秀著称,素有“陕北小华山”之美称。那像华山一样直线而上直通云霄的石梯,石梯两侧的铁链,铁链上的同心锁;那只能一人通过幽暗曲折的暗道,刀背式的悬崖,悬崖边上的一线天;那朱门绿窗的神殿,神殿门框上的对联横幅,威武神圣的雕塑;那留存较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丰富多彩的石刻题字……墙无虚墙石无废石,字字珠玑句句藏韵,无不充盈着历史的沧桑与诗一样的休止符。这是人工雕刻难度最大、费力最多的工艺结晶吧?佛像和壁画都是前人不断重塑重画,饱含了能工巧匠无数的心血吧?承载了无数的历史的记忆吧?是神木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现吧?骆驼之躯上的观音殿,财神殿,文殊菩萨殿,送子娘娘殿等,是在护佑着这一方水土的风调雨顺与人民的安居乐业吧?而骆驼之躯上的三教殿中儒佛道的齐聚,是在诉说神木的包容与博广吗?还是在诠释边塞的文化碰撞?三教殿中佛祖居中,右为儒圣,左为道贤。道释儒三圣人,香烟缭绕的是朴素端庄吗?对应的楹联为“青牛留道脉,紫气传仙经”“法雨传西方,慈云覆中华”“万世文章祖,古今帝王师”是概括道佛儒三教对华夏民族产生的深刻影响吗?是在诠释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及海纳百川吗?是在书写神木人宽厚、包容、和谐的人生观吗?这座至今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驼峰山,集日月之浩瀚,集道法之自然,才亘古而常青吗?三教殿侧面墙壁上那苍劲有力的十二个朱红大字:“致虚守静、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在诉说人生之大智慧与生命之大境界吗?这样的墨迹出现在这座鬼斧神工仙气十足的神峰上,怎能不让人气定神闲超然物外呢?我已幻化成了驼峰山上的一石一草,一景一物,抑或是一段文字一副诗联了。甚至是那株夹在石缝间倾斜生长在半空中的苍老松柏上的枝叶,用顽强的生命力,毅然决然的底蕴与飞檐走壁的身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诗的韵律里天生天长……
古筝轻音乐随着游客们的远去早已不知在什么时候消失了,而我,沉浸在这天人合一的梦境里久久难以移步。那飘逸的思绪与童趣的心境,定格在眼前这幅可触摸驼峰夕照的实景之中了。夕照中的驼峰,那一颗立在岁月里的灵魂,我又能读懂多少?看吧,那昂起来的头颅向人们宣示着什么,似乎在倾诉它在时间的坐标上,捍卫着世代麟州城领土的完整;那凸起来的驼峰,丰蕴而高耸,让人又怎能不神气十足敢于拼搏呢?那仿佛隐忍着无数的辛酸与泪水,是时刻提醒着人不要忘记了曾经的贫困与苦难吗?这匹骆驼寻找精食谷物与生命之水的执着,会在人的骨子里种下勤俭节约与艰苦朴素吗?驼背上的一页页诗卷,会熏陶滋养着人,让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吗?驼峰会用博大精深与仁爱宽容,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子息,茁壮成长吗?
暮云合璧,驼峰山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轻软而鲜活,我久久不肯离去……横卧的驼峰,倒映在窟野河中,芹河中,用人性的宽厚与包容,梦想的诗性与深情,信念的坚持与勇敢,理想的庄严与刚劲,是在护佑着一方吗?霞光如液体般溢出,或明或暗或隐或现,如诗似梦般泛滥在山中庙宇琉璃瓦上、殿柱上、七彩云天上、驼峰的脊梁上……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