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日历一天天地往过翻,不知不觉。每每看到"除夕"这两字,心里总有些说不清楚的滋味,喜的是辛苦了一年,又该和全家人团聚,一起休息轻松几天了。但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忧虑,就像杜牧诗中写到的,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何事之忧,翻过那一页纸,就到“开六”之年了,谁人不愿活力四射。这也由不得自己,仔细想想大大小小也经历了不少的事情了,确实也该有把年纪才匹配。
近日像是总在回忆中过日子,大脑里翻江倒海一般,酸甜苦辣的事情,画面感很强,仿佛就在昨天一般。上老下小,亲戚朋友,多少牵挂成了过往,甚至成为永别。自己也像一粒有棱有角的荞麦,活脱脱地磨成了滚圆,几乎没有了什么动力,说心里话,该放下的也放下了,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也只有这样才能安于现状,做到淡泊名利。好在脑袋还好使,工作之余翻几页书,充实一下自己,偶尔地归拢一下那些成千成万的文字,或成文,或成诗,或跃然纸上有点艺术感,慰藉一下自己,时不时地也和一些有识之士互相交流,互相赞美一番,彼此乐一乐,再也别无所求。
人生哪能多如意,凡事只求半称心。万事顺意只是一种祈盼,一种梦想,千万不敢误导了我们。人生只有付出,才可能有回报,所以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以平常心做事,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过好自己的生活。
说归说,生命不息,日子还得过。前几天代表单位去敬老院慰问,看着大把年纪的一群老者,相依相伴,不论在活动室,还是餐厅用餐,脸上总是露出笑容,美美的满足感。人说环境影响改变人,的确是这样的,那一刻我也不由得轻松了好多。敬老孝亲,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说起来只有几个字,做到了实属不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更惆怅的莫过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实生活打败了多少人情世故,所以说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不虚此行,一定意义上也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昨晚上为了了却心愿,慰问时和驻村干部之约,也算是为敬老院做一件大事情吧,奋笔疾书,创作了下面这首歌曲,更算是为弘扬敬老孝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份贡献吧。
龙飞凤舞贺新年,吉祥如意福满园。顺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万事顺遂!
敬老院之歌
送走了大半生的四季华年
来到了这温馨的美丽家园
卫生清洁换了容颜
被褥干净暖在心间
渴了有人把水端
饿了有饭送口边
每天饭菜食谱花样多
香甜可口营养搭配全
锻炼溜圈的场地宽
活动室里把笑声传
这里没烦恼这里笑开颜
这里都是伴这里不孤单
这里春常在这里爱如山
这里是老人不老的地
这里是老人长寿的天
尊老爱老在这里源远流传
你为儿女减轻了负担
敬老孝亲在这里承传
你是老人幸福的港湾
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
腊月——闻到了年味
一年匆匆过,转眼到腊月。
这些天的家政服务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人老成精了,一年更比一年早,老伴今年就赶了个早市,日历刚翻入腊月的第一页,就开始行动了,选择了往年清洁擦洗干净利落的保洁人员,为我家收拾房间卫生,主要的活是擦玻璃,住高楼,擦玻璃是一件难干的活,没有专业的工具和经验是干不了这个活的。
每年到这个时间段,脑海里总有很多的回忆在浮现。
80年代前,每逢新年将至,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筹办食品。贫瘠的陕北黄土地上,农耕的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又加之和外界的交通运输贸易几乎处于闭塞的状态,冬季的蔬菜食品单一。每到腊月就要早早开始筹备过年食品了,平日里吃的腌酸菜显然是不能列入过年食谱的,再难过的日子,也要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变换花样的食品,毕竟苦了一年了,也该尝尝甜的滋味了。另外也是为了个体面,毕竟挣没挣下钱,日子红火不红火是大人年终的成绩单,成绩不好会被亲戚邻居笑话,自己脸上也无光,所以传统习俗留下来的一些食谱还是要照办的,至于量多量少那就看自己家的实力了。
要过年了,首先开始碾米,磨面,用黄米面粉蒸油糕,用白面粉蒸馒头。再生一盆豆芽菜,漏几捆土豆面粉条,加工黄豆做一锅豆腐,基本上就很丰富了。生活条件相对好一点的人家,猪羊肉充足,普通人家都是买上十几二十斤的凑合着过年,但是烧肉、炸丸子或多或少品类还是齐全的。
准备这些东西每每都要好好算计一番,当然还要经历一系列繁琐的过程。首先要根据气候温度确定准备食品的时间,因为没有冰柜冰箱,大家有的把食物放在院子里的缸里,有的放在专门砌的石板仓子里,既要防鼠防盗,更要防热控温,避免食物变质,真可谓特别用心,办点年货实属不易。辛苦的筹备换来了充实和满足,这样的美食美味自然称得上那个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年味。
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过得富裕了,再没有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事情,人们对食物也没有特别的追求了,所以吃食不需要特别准备。更多考虑的是新年要有新气象,家里够干净整洁,待着舒适,才有过年的样子,所以清洁卫生便成了头等大事,房子大了,楼层高了,环境好了,连脚底下都容不得一点尘土了。现代生活彻底把人们的习惯改变了。
以前的过年是穿新衣服,吃真正的年饭——平常吃不到的饭,生活节奏慢,走亲访友,该有的传统文化习俗讲究得面面俱到,害怕在长辈、亲戚、邻居之间失了礼数,用现在话说,就是个穷讲究。不过话说回来,那个时候过节的氛围确实不一样,相互往来的多,人气旺,特别是在农村,走家串户,就连谁家来亲戚了,谁家晚上要放几串鞭炮了,或者是几响麻雷大炮了,都一清二楚,到时都要围观,人和人之间没有隔阂,分享的也多,相互交往非常直爽纯朴,至今我非常眷恋那个年代的人情世故。
现在不同了,物欲横流,人们忙着挣钱养家,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与周围的人交集少了,交流也少了,与周围邻居越来越疏远,各进各家门,各吃各的饭,如果不是遇到了天灾人祸,那么可能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话再转回来,以前也不是不讲究卫生,而是打扫卫生的时间总要放在后面,根据时间推算,要到腊月二十六了。因为所有的食品准备,都要在自己家里完成,这时家里的锅碗瓢盆各式器皿都要冒出来,一展身手,往往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所以打扫卫生只能放在最后面。一切办妥后,这下给家里来个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彻底的打扫,大人给笤帚绑上棍子把家里的犄角旮旯捯饬一遍,平时藏在墙角、墙面、窗户上够不着的蛛网、灰尘都在劫难逃。小孩子拿上扫帚按住地面,像搓澡一样,把浮尘和杂物扫得那叫一个彻底,就连躲在柴堆里面的杂草和细小的柴火棍子也没有幸免于难,妇女们俯着身子,手拿抹布擦着锅台灶沿。他们好像要用一次彻彻底底的打扫来与过去告别,迎接新的一年。
按照这么讲下来,的确是今非昔比,新旧对比,时代不同,年味也不同了,之前是闻到了食品的味道是年味,现在是看到清洁卫生联想到了年味。现在市场里,生冷熟食,各地特色,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只需举手之劳,过年的美味佳肴就布置齐全了。
无论怎样都是过大年。谚语说得好,过了腊八就是年,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是都要过出来一个年味,现在不只局限于家里,更多的人已经走出了家门,过年酒店订饭,省去了洗锅刷碗,更有甚者远游他乡,体验不同地域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把年味扩展到了异地他乡,过出了别样的韵味。
进入腊月,环境的美化亮化,已把年味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所以要让我说现在的年味是什么,我深有感触地告诉你:年味就是美丽环境,年味就是齐全美食,年味就是家家团圆,年味更是国泰民安……
我给春节画个像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忙碌的一年在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中翻篇了,新的一年开启了。
时光匆匆,岁月不居。从孩提开始,至今已过近六十个春节了。
不堪回首,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从年初开始,就天天想日日盼,盼着年来到。扫灰尘,挂年画,贴窗花,穿新衣,吃荤肉,放鞭炮,走村串户凑热闹,别有一番乐趣。
年好过,日月难熬。人们常说年关,过年就是过关啊!三百多天的昼夜,春种秋收,靠天吃饭。受苦受累一年,收获到的粮食,够填饱肚子就算是日子过好了,过关了。不敢想,也不愿想那些饥馑的年月,能好好过个春节,也实属不易。过年是一种信仰,更是心中的祈盼,犹如鲤鱼跃龙门,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今终于熬到了好日子。
现代人不愁穿,不愁吃,已经不能用温饱这些词语描述了,而是过上了小康生活,大家都一门心思用在了工作中,研究、创新,各求所爱。
也有甚者贪图享乐、醉生梦死,忘记了今天的好生活是前辈们用心血换来的。古人有云,富不过三代,其实就是给这些碌碌无为者开的一剂良方,可谓创业难,守业更难。
现在人们愁过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日里穿着新衣,营养配餐,食谱搭配日日换。生活节奏快了,平日出行专车代步,行动方便快捷。亲戚朋友时不时地聚一聚,推杯换盏。这样的生活,已经超越了之前的过年,所以说每逢春节临近,喜忧参半,理不清个头绪,不知怎么样布置才算过年,唯独共同期盼的一点,就是工作放一放,节奏慢下来,全家人休息团圆。
何为过年?就是参与感。收拾家里卫生,从窗户开始,厨房炉灶、床上用品,彻底地清洁洗涮一遍,这一通活干下来,乐趣自显。虽说现在有家政服务,凑合一下可能也还马马虎虎,平常爱讲究干净的人家,除了擦玻璃自己操作难度大,其他的活不亲手干,心里都过不去。
自从孙子绕膝开始,为了一家人过好节,我这个厨房的远客,就变成了老伴的厨房搭子,烧水、配菜、收拾餐具,刷锅洗碗这些厨房业务样样精通,而且完成得漂漂亮亮。好些事情干的是一种心情,常常有同龄人开玩笑地说,当爷爷了还是当孙孙了,隔辈亲的滋味,没有到那个级别,你是不会懂的。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长大后要为人民服务,经历了几十年的为人民服务,快退休了还得为孙子服务,孙子指东不敢往西,为了后辈成才光宗耀祖,作为爷爷远没有退休,还得继续努力、发挥余热。
前几天和老伴拉家常,无意中听到这样一句话,不论过什么节,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都是“劳动节”。哎!也难怪,60年代出生的我们这代人,老一辈人受封建思想的余毒影响,男尊女卑,儿媳妇就是家里的主厨,除非你是大家闺秀,有个高贵的工作,那可另当别论。老伴本想着自己也熬成了婆,能解脱些,哪曾想时代发展了,男女平等了,旧社会传承的这些陋习破除了,全家人不论男女,都在单位工作,自己的角色还是没有改变,照旧一个家庭主妇。自然地每逢节假日,单位放假了,在家团聚了,吃饭就成了大事情了,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她要比平日辛苦付出得更多了,所以老伴言之有理,无论哪个节日,对她来说,岂不是都是“劳动节”吗。
准备年夜饭,自然也离不开孙子们的口味,喜欢吃海鲜,喜欢吃荤素,还是酥鸡丸子,羊肉馅还是大肉馅,萝卜馅还是芹菜馅等等这些都要统筹兼顾,精心准备,怎么说也还得比平时多一些花样,搭配这些食谱老伴也犯愁啊,毕竟只是个家庭主妇,又不是专业大厨。去酒店订席吧,也纠结,虽说不用刷锅洗碗,但是往雅间一坐,总是感觉没有自己家的氛围,想坐想躺随便,酒水饮料、水果坚果齐全,宽敞明亮的屋子,红灯笼喜庆耀眼,自然有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好出门不如赖在家,更何况这是一年的念想。
现在也有好多人,城市待腻了,想趁春节的长假期,到乡村去体验一下清静的生活,农村人又想走出来到大城观光,开开眼界,看看大都市的繁华,就这样你来我往,相互填补生活中的空缺。据有关媒体报道,2024年全国出行人数多达90亿人次,从这个庞大的数字,不难看出现代人把过春节已经变成了观光旅游,原有的风俗习惯不同程度改变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突破了居家的小圈子,生活越来越倾向于一个大的格局,融入大的社会群体中。
记忆里,我是1984年在部队开始看上的春节联欢晚会,至今整整四十个年头了,这个春节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记录了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和十四亿中华儿女美好生活的变化,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时光变迁。从当年的黑白小英寸电视,发展到现在家庭智能影视电视;从简单的一些传统节目,到现在音视频同步的数字化传播。节目种类齐全,百花齐放,真可谓是春节的饕餮盛宴。文化艺术是记载历史,传承历史的最好途径。四十年的亲历,深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现在强起来,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无论怎样遐想,总归是最大的传统节日。不论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灯火璀璨,火树银花,色彩斑斓,爆竹声声响,大红灯笼高高挂,旧符已换新春联。广场上踢场子,舞龙舞狮,扭秧歌,曲艺表演应有尽有,一派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来到这里,环境影响人,你已经别无选择,不管你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自然地会忘却所有的烦恼愁事。
春节把人们带到了新的一年,新的时光,新的气象。2024年恰逢龙年,龙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包括权威、尊贵、力量、吉祥、文明、神圣、团结、进取以及民族的尊严和荣誉。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动物,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今年的贺岁祝福语中更是融入了传统文化,龙行龘龘、前程朤朤、事业燚燚。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曲折,我们的希望里,期待着新的改变,新的收获,更有新的人和好的事出现。
辞旧迎新,万象更新。春节——每个人都期盼的美好日子。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