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毡庐石话/牧 人(蒙古族)
1、戈壁石
石头是我师,无言最可人。闲居常相伴,相看两不厌。(《毡乡词•戈壁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上了奇石——千姿百态的戈壁石。
曾在天山脚下领略过温润细密的和田美玉,在辽西沃野目睹过驰名遐迩的鸟龙化石,在江南水乡造访过身价百倍的太湖奇石,在壮乡广西邂逅过硕大斑斓的大化石。但仍偏爱内蒙古的戈壁石,因为这是草原母亲的恩赐,看到它,就像看见了茫茫的草原,遥远的戈壁,青青的群山,万千气象油然生于胸次。
设想一下,手中的这块戈壁石,在亿万年前的某次剧烈的地壳运动中生成,在高达几千摄氏度的火山熔岩中锻炼,历经亿万斯年的风、霜、雨、雪、雷、电,终于锻造成现在这个模样。
工业化时代机器模具可以制造出无数一模一样、毫无二致的工艺品,而每一块戈壁石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没有任何人工的斧凿,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和馈赠。
有一首古代蒙古宫廷歌曲唱道:“天上的风飘浮不定,我们的身躯不能永恒”。是呵!不论我们富有多少家资,上升到什么样的地位,攀援到多么高的阶级,我们的身躯在这个世界上都做不到不朽,即便如法老做成木乃伊。而戈壁石则不同,它历经了无情岁月的沧桑、磨砺,每一次痛苦的蜕变都只能令它更加铁骨铮铮。
戈壁石大多貌不惊人,甚至可以说是丑陋。无论葡萄玛瑙、绿碧玉、红碧玉、积骨石、树化石,从造型、体态、气质显然不能与太湖石的玲珑剔透媲美,不能和大化石的体魄硕大、色泽艳丽比肩,不能同缅甸树变玉的光洁如玉同语。但它的独有神韵、与钢铁般的硬度、千变万化的姿态却世所罕见。
戈壁石由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前火山爆发喷射出的岩浆冷却而成,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日晒风蚀,形成千姿百态。戈壁奇石多属未成熟性玛瑙类,质地坚硬、造型生动、图纹美丽、色彩斑斓。有的似人物,有的类山水,有的象鸟兽,有的形如字。
常于寂寥中与戈壁石相对而坐,静默无言中,仿佛心有灵犀,如平生一二知己无需意会,不必言传,却心照不宣。独处一室的时候,我摩挲这戈壁石的肌肤,得到性灵的浸染,精神的愉悦,审美的启迪,好像与师长倾诉,一洗胸中的块垒。从这一点说,石头乃我师也。
2、松江石
朋友知道我喜爱石头,不远千里从江城快递来一块松花石——树纹石。
这方树纹石,色泽成熟,石质温润,沟壑纵横,“丛山起伏”,气象万千。
查阅资料,得知:松花石,又名松花玉、松花江石,因产于吉林省长白山的松花江流域而得名。其石质细腻、致密,温润如玉,刚柔相间,叩之有金石声。
松花石属远古沉积岩,形成于六至八亿年前的震旦纪。其色因含绿石泥、铁等各种元素,以绿色为主,也有紫黑色、白绿色等。硬度在五点五度至六度。石纹清晰分明,如行云流水。
松花石推崇于清朝,其后数百年间一度销声匿迹。近年来,松花石作为新发现的老石种,又开始崭露头角。或喻其为“孤傲的贵族女子石”。康熙说:“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溢毫,故其宝也。”
至今,用松花石雕琢砚台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称“松花石砚”或“松花砚”,既发墨又不减其锋。二〇〇七年,“松花石砚雕刻技艺”被列入吉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给我选一方松花石,朋友多次去奇石市场,几经挑选,最终选定了它。得知松花石不同寻常的来历,想到朋友为给我找到这么一方奇石的煞费苦心,我不由对它肃然起敬。
人常说,千里寄鹅毛,礼轻情意重。况且这么重的一方奇石,传递、承载着朋友沉甸甸的情意,辗转数省,行程数千公里。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人工传递、搬上搬下,火车、汽车转运。从关东的松花江畔,落脚于塞外青城。金玉有值,友情无价,这不仅说明我和这块石头有缘,也证明了朋友和我的缘份。
我把这方奇石置于案头,晨昏相处,日夕赏玩。看到它,就想起世间的益友良朋。愿朋友情谊像这松花石一样耐久、坚固,祝朋友石来运转。
3、砚称贺兰
质如坚钢地,叩之发铜声。随形磨作砚,文房称珍玩。(《毡乡词•贺兰砚》)
我有一方贺兰砚,是宁夏的老张赠送的。2005年,我因公干赴西北五省,在兰州逗留期间,与同住的宁夏老张去工艺店里闲逛,对洮砚发生了浓厚的兴致。
兰州经营洮砚的店很多,价钱也适中。但洮砚似在工艺上下功夫太多,过多强调工艺的繁琐、体积的硕大,有的洮砚竟达数吨重。砚台系案头实用之物,若仅供欣赏而无使用价值,是否失去了砚台本身的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
见我对砚台表现出浓厚的兴致,老张提出,到银川后送我一方贺兰砚。我以为说说而已,并未放在心上。由兰州到银川,住在沙湖宾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老张从宾馆楼下打电话到我房间,说砚台放在总台,人多眼杂,不便送到房间,让我自己去取得到朋友赠送的贺兰砚,自是十分高兴。拿回来看,缎子盒里,除了葫芦造型的精美砚台外,还有贺兰石雕刻的笔架、镇纸、印石。用手摩挲,感觉这贺兰砚果然名不虚传,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
据资料介绍:构成贺兰石的矿物成分乃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非常微细,聚结紧密,使得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等特点。
一千二百多年前,秦代名将蒙恬率兵十万屯恳于宁夏等地的黄河两岸。“以柘木为管,鹿皮为柱,羊皮为被”,造“秦笔”、“苍毫”。“蒙恬制笔”的传说口传至今,贺兰砚亦应随之出现
《宁夏府志•地理山川》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清末,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贺兰砚很早就与端石齐名。
一九六三年,董必武视察宁夏,曾赞誉贺兰砚:“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
据宁夏博物馆的专家说,贺兰石雕刻成砚,需经八道工序。一块原石雕成砚台,往往历经数月、以至年余。
清乾隆年间,贺兰石在笔架山前沟开采,清末在后沟采掘,今仍可见旧时采石硐遗迹。如今则移到贺兰山山脊处的小口子沟沟源。
出银川市三十公里,就到了出产贺兰石的笔架山。沿山路向西攀登,穿越丛林,翻过层峦叠嶂,三四个小时即可到达海拔二千六百余米的小口子沟沟源。从这儿举目西望,可见一条岩层,这就是贺兰石的故乡。在采石季节,能看到险崖之上作业的采石工人。唐李贺笔下“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情景犹在目前。
此行辗转宁夏、新疆、山西数地,我最终把这块贺兰砚背回了青城,也把朋友的情谊带回了家!
4、奇石妩媚
假期里,在中国奇石网注册了一个空间。既然注册,就该报个字号,于是随口起了个名字:金色的沙漠。又嫌太直白,遂申请改为毡庐主人。
读书、写字累了,我会腾出时间上网看帖、发帖、留言、回复、浏览石友奇石。随着人气日升,毡庐主人的级别由开始的书生而秀才、而举人、而探花直至状元,由此结识了一批爱好奇石的朋友。
别以为玩石头的皆为须眉,在毡庐主人天南地北的石友中,不乏富甲一方的藏石大家,友石为邻的俊雅之士,藏石为乐的仕途中人。也有爱石成癖——爱红装也爱奇石,有情趣且善理家政——的女玩主。
有些女石友在藏石上倾注的热情丝毫不比在美容、华服上下的功夫差。于洗衣烧饭之余,收藏诸多美石。一个图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博古架上琳琅满目的供石前,晾着刚甩干的衣裳。不免感慨女石友的懂生活,会审美。
石头我所欲也,华服亦我所欲也。一个热爱家庭、懂得生活的人,也必然是有高雅情趣的人。于锅碗瓢盆中寻找乐趣,在奇石山水间寄托情感。惟有情趣的人可二者兼得之。爱石的女人一定如奇石般隽永、深沉吧。
山因石奇,水缘石清。园栽石秀,斋藏石雅。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经过爱石人的采集、清洗、点缀,成为厅堂案几之上千金不易的珍藏、把玩。因着奇石点缀,凡俗的日子雅趣凭添,忘却了烦恼人生。
奇石有丘壑,爱石人胸中亦有丘壑。石之丘壑是亿万斯年岁月淘砺的印痕,胸中之丘壑乃人生风雨洗礼后的襟怀。毡庐主人曰:我见奇石多妩媚,料奇石见我应如是。
5、人石之缘
“玩物不丧志,奇石有奇趣。”(《毡乡词•石趣》)人与人讲缘份,人与石何尝不如此。每块藏石都是亲手采集,就有故事在里边,也就弥足珍贵。
我有一块收藏了七、八年之久的戈壁石,是在2002年6-7月间,在成吉思汗陵得到的。当时同行的河北一位客人在奇石店里发现的,老板要价六百元,客人把玩半晌,讨价还价,最后还是没舍得掏钱。
我在旁边仔细端详,这块石头色泽老旧沧桑,石皮浑然天成、完好无损,虽然没有打蜡上油,却发出天然浑厚的光泽。我当即掏钱买下这块石头,回来的路上,同行者一致认为买贵了,我却以为这就是人与奇石的缘分。
回来擦拭干净,打蜡上油,上下左右,反复把玩,见这块戈壁石造型颇有国画大师李苦禅笔下的苍鹰意趣,便名之曰《鹰》。这块石头一直收藏在家里,是我的不多的藏石中最珍爱的一块。有人曾出五千元欲纳入囊中,我没有出让。
一直以来,想给这块石头加个座,设想以质拙的原木树根略作加工,鹰踞其上,傲视人寰,大师笔下的苍鹰图呼之欲出。但不知青城有好的工匠没?
6、石之隐者
如果把玉器比作当朝名士,奇石就是在野隐者。而隐者需要发现的慧眼。
戈壁石中不乏与玉石等量齐观的精品,但因“无人识荆”,便只能沦落漠野大荒,成了不为世俗所重的石之隐者。
在旧城塞上老街找见一方石头,体积不大,但石皮好,色泽沉着,其形虽不奇特,把玩、赏析之余颇耐人玩味。
“奇石寿太古,好花开四时。”看它那斑驳、老旧的肤色,说不定它的年龄比人类生命的历史还要长呢。
惯看秋月春风,曾经沧海桑田……谁能说出它经历的悲喜剧有多少,古人所言“天地至精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为奇怪。”混沌初开,天地玄黄,山崩地陷,冰川消融,不知多少千万亿兆的岁月承载在它的身上。
而它又是沉默无语的,一任地火的熔炼,一任风雕、雪欺,一任水蚀、沙埋,洗去浮尘、铅华。这也成就了它的品性——质地无华而致密、坚硬,外表成熟而坚定、沉着。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