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57476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唱乡的韵律/江洋才让

点击率:4581
发布时间:2016.06.20

  以手敲字或以笔运思: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大的快慰莫过于在不经意间就拥有了一个气象万千的氛围。独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任你放逐孤独的思想之鹰飞翔,任你遣使精神的斑斓之豹巡行。

  看了内蒙青年作家刘志成的作品,我就深深地感觉到他就是这样的。读他的散文总能使我感觉到一种意志的存在:男人的传统!光荣与梦想!粗犷与凝重的交响!这就是他个人的气质。气质决定了品格——文字的品格!作品的命运。这种品格已在他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突兀出来。他的作品简洁有力、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有些篇章可以和国内一流的散文作家周涛、贾平凹、余秋雨等分庭抗礼。他打破了过去传统散文旧有的僵局,为西部散文在新世纪里抒写新的辉煌开了先河。作为个案,如果我们沿着他的思路前进,沿途看到的将是什么?


  1.地理

  地理,魅惑的蒙古做为一种心力资源,出现在了视野:黄金草原。大漠迢遥的风情。勒勒车。那达慕大会。在马背上飞翔的蒙古人。这些投影在心里,所产生的力量应该说可以成就一种感觉,或者胸襟。然而失去这些对于作者来说犹如失去胎记般的疼痛。因此,《边地罹忧》便成为了他渲泄的主题——沙化的草原。干枯的胡杨。裸坦的渴意。逼迫视觉的无尽苍凉。与此种景像可以匹配的是他的另一个心灵世界:陕北,以土黄色为基调的陕北,飘荡着信天游和婆姨们撕心裂肺般的故事的陕北。与蒙古相比她的悲剧好像更为浓裂。这两种叙述的主题,如果前者是骨髓,那么后者我们可以把它比做血液。为了证实我的言论,权且做一番摘录:

  ……望着那群游鱼一样闲荡的苍蝇,思索着高原的苦难。尽管在燥热的阳光下,我找不到自己的体温。我的背脊一阵发凉。这是我们见到只有干河道,死者,毒辣阳光的最为揪心田野了。

  乌兰木伦河是从一个叫三台基的水库中发源的。司机的话又煽起了积淀在我心中的恐惧。我原已麻木了记忆又开始复苏——那个叫三台基的水库我在几年前去过。从此,那个下午就成我了一直躲避回忆的下午。

  再抄如下:

  那时,爷爷常说,祖辈是女娲用柳儿作骨泥土为肉水儿充血捏成的。他们曾刀耕火种,但到了……我的父兄却早磨灭了祖辈们那种剽悍的锐气。他们有的更多的是纯朴如泥的厚道。若你到故乡做客,那老实巴交的人儿,会准备丰盛的茶饭,热情地招待你,陪你大碗大碗地喝酒。酒至半酣,主人高亢明丽的信天游会妙出不穷。


  2.人文

  显然,地理凸现人文。犹如一块上好的木板,终将被雕上经文成为印经板一样。以内蒙、陕北这样的地理特质,必将产生相应的风俗,社会结构。在这样的大背景的衬托下,作者的内心如果没有染上它们的光芒或者阴影,那就怪了。就志成的散文而言,人文气息非常浓厚,以至浓得有些缠身。当然,这绝对是难能可贵的优点,他用毫不拖沓的语言,展示出他的“正门武功”,有板有眼,“武功”的造诣已说明了一切。打这样的比喻我认为很恰当。志成,在丰富的生活中历炼了自己的学识。就像他笔下具有捞河财经验的舅舅。那些来自生活中实在的不能再实在的语言,会时不时地冒上来,如“头水猛、二水稳、赶上三水不落空。(《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还有“酒曲儿出在心里头,抖搭上几声解忧愁。”(《一条歌的河流》),无不证明我所述。

  我还要说内蒙和陕北做为志成身上的两枚胎记,对他的写作来说起了绝好的作用,犹如“神助”。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背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互补。就像他在散文里所写到的“陕北人将原生、超卓之特质、朴素,清新之诗风的山歌,作为返观、完善、发展他们自己的源泉,凭着一种忍辱负重但又狂草人生的豪气傲气,在几千年后的今天,终于找到了自己旋转、飘逸的影子,找到了自己流浪的支点和这个物质年代里对知识、思维、意志、技能、感情等方面综合竞争的坚硬与冷酷,挺起胸膛站直了腰。”当然,飘逸的蒙古,黑骏马背上生根的蒙古,诺思吉雅的歌声,雕花的马鞍上飘过的奶茶的香味,对于他的促进,正如张承志先生所说的“一支古歌为什么能这样从远古唱到今天呢?”这就是另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滋养。


  3.情感符号

  对于这话语的选择,源自看了志成散文之后的一种回味。这种回味带给我的颤栗是修长的。让我恍然间就走进了他的话语世界。

  陕北,是一个情感符号。

  内蒙,同样也是一个情感符号。

  在志成的许多文字中,乡土一直是拴在他心头的一根绳索。犹如福克纳的“约克勃帕陶伐郡”和“密西密比”。陕北,在他的意识里,一直以为是“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的地域,是“基于历史上战争的纷乱而沉淀了太多的艰难和辛酸。他指认,是一座座光秃而苦焦的丘梁,揭开了令人心酸艰涩的丰厚了远,耸起触人肤热的文化骨架,为我们幸运地完成了一份万世敬仰。”在这里我们不谈蒙古。陕北,做为倾洒过胎血的出生地——这无疑会使他倾情歌唱。由此,他有理由指认,陕北人的坚强,陕北人的痴气。他有理由追溯上古时的陕北。有理由翻阅史书寻找这一独特文化的由来。由此,可以辐射成一种文化观照。这在他的很多伤口中都有体现。


  4.语言

  叙述,抒情的语调,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巴别尔的方式是语言的简练,词采斑斓。而海明威的语言则简短有力,如从电报员手中流泻的电报音符。换而言之,语言的魅力会使一部作品陡然生辉,映照无趣的陈述。志成的文字语言,当然也有自己人的特点。首先他的语言是与那握紧拳头,嚎叫口号的方式不同的。他的方式是陕北人唱酒曲的方式,婉转回旋,舒展开阔。这样的语言必定会带给我们阅读的愉悦,如果一部作品,在我们阅读它时感到生涩,那么就会有许多读者弃绝此部作品。所以文字语言,就如电影的镜头语言般的重复。我想志成所追求的语言境界应该是陕北的野唱境界。他的语言如陕北山曲般的神狂气荡,仿佛一下子就将我们的灵魂摄入黄土无尽的苍茫中。这种声音如同本真,如同自己倾吐的陕北气息,在微渺的高处,辐射着故土身形,不容置疑地让你领略叙述或者抒情的境界。


  5.文体

  散文之散,注定使这种文体享有了一种自由之度,这也就是一些其他门类的作家,为何放弃其它样式的写作,而专心投入于此的一个主要原因。著名作家张承志,在不同的场合上表明,他对自己小说家的身份有些不屑,其实也就证明了这种自由之度给作家带来的快感是巨大的。当然,我们没有理由小瞧其它文体。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小说这一门类,它的包容性,它给予灵魂的简止就是“带着镣铐跳舞”似的美感。那种以想像介入生活,真产地或是虚纪的再现犹如布置一场梦境。因此,一些跨文体的写作也就应运而生。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散文烙印,或是小说胎记,但是这种产生是合乎情理。也是能够被广泛接受的。文学贵在创新。不管怎么说,文体的疑虑不应该是作家思想的桎梏。在阅读了志成的《流浪在三轮车上的岁月》之后,这种感觉更加清晰了。这篇作品带给我的审美愉悦是巨大的。首先,我要肯定的是这种跨文体的写作。自由与克制下产生的力量。整篇作品由5个环节构成,看似可独立成章,但又气韵相连,基因一致。从第一部分《像狗一样行走》到第二部分《潮湿的窥望》至最后的《穿越浮尘的光影》无不是在以细节取胜。说得更恰当点到处可见细节的闪光。体现了社会现状中作家的不安之思。这篇作品我不能说它是小说,也不能把它确定为散文,但是这无疑是志成奉献给我们的代表作。


  结语

的确,有点像颂奖辞。

即便是颂奖辞,我也会把它说得掷地有声!

“志成以他灵思盎然的作品,细微洞见,以强烈的热忱之思,完成故土在心灵中的折射。他以丰厚的人文感触调,以陕北野唱般的旋律,诠释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我有理由期待他未来的精采。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