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明媚的阳光把整个扎藏寺映照的通体透亮,七彩的屋檐,金碧辉煌的屋顶格外鲜艳。僧侣们刚刚做完了必修课一个个走出诵经堂。
院里,从桑炉喷出的桑烟袅袅上升,顺烟而望,我看见了悠然飘移的云丝和云丝上面那辽远、深邃的天空。顿时,一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那感觉让我回到了身背背篼,跟在牛马群的后面捡拾畜粪,走累了仰面躺在坚硬、细小而密集的草地上凝望天空,天真无邪地幻想着变成一只小鸟,自由飞翔的孩提时代。这样的天空,令我陶醉,又令我回味。
几只麻雀、鸽子,叽叽咕咕地说着鸟语,在屋梁间飞来飞去,寺院充满了恬夷祥和的气氛。
寺院有两院,分前后院。前院是大经堂,后院是小寺。小寺周围,转经筒吱哩咕噜地发着浑浊的声音,几位不同面相却同一肤色的藏族男女来来回回转动经筒,嘴里不停地祈祷着。在这心仪的地方,他们很严肃,很认真地把心中的一切痛苦与不快,一切希望与梦想,向佛祖倾诉,祈求幸福和快乐,健康和平安。一位藏族妇女紧闭双眼双手合掌举过头顶又慢慢放在胸前跪下去在已被摩擦的光滑的凹下去的水泥地上五体投地的平贴着地面,又起身反反复复磕着长头。我不懂藏语,但从这些人黝黑的面色可以断定,他们一定来自很遥远的地方。
寺院前的莫尔吉河淙淙流淌,撞在洁白的鹅卵石上溅起白花花的水波,尔后从容地向下游流去。我走到河边,清澈见底的河水依然若如其事地不顾及我的存在。顺水向河水的上游望去,远方,大山紧贴在一起,河水从大山母体的怀抱里流出尔后折过几个弯流过我的面前,又流向远方,把所有的梦想交给了湟水河。河水两边湿漉漉的土地上小草葱绿,黄色的水晶晶花点缀其间,各种小飞虫欢快地在水面上飞来飞去,追逐着,嬉戏着。我的心情亦如它们欢悦。
走过搭建在河上面的水泥桥,迎面的山坡上是即将抽穗的庄稼地。麦子在风中自如地一波一波像大海里的浪在摆动。麦子的左面是青青的草山,小草里夹杂着红的黄的白的各种野花,整个大山成了垂挂的花绒毯。右面是一片茂密的松树、白桦林。松树杆粗、叶茂,把阳光遮挡的一点光亮都没有。在青藏高原上能长出这样繁茂的松树林,没有上千年,也得要好几百年。
扎藏寺背依大山,山似长龙;面临河水,流水潺潺;松林当照壁,壁映红日满眼翠;十几棵生长了几百年的柳树在围拢着寺院,像坚强的勇士在保卫着他的上级。这里山川草木茂盛,环境优雅,景色迷人。尤其夏季,翠山秀水,花红柳绿,引得蜂飞蝶舞,鸟语花香,这也许就是风水学上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吧!
扎藏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当时一位高僧看见这块风水宝地,便修了一处禅房,常年闭门诵经,苦性修行,数年后终成正果。后来,信佛的群众被他虔诚的心所感动,为他修建了一座寺庙,希望他广收信徒,弘扬佛法,寺庙从此有了雏形并渐渐兴盛起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1300多年前的唐贞观年间,唐王的女儿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路过赤岭时,该寺的僧人聚众去迎接文成公主,并请公主到寺院作客。虔诚信佛的公主听到附近有一座佛寺,很是高兴,把随身携带的一串珊瑚念珠和金戒指、金钗等赠给寺院,留作纪念。从此,扎藏寺名声大震,青海藏区和甘肃、西藏等地的僧侣、信教群众慕名而来,顶礼膜拜,集会讲经,扎藏寺香火兴旺。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到青海时,曾到该寺讲经传法,并在寺内塑了一尊“度母像”。将公主赠送的金钗塑于像内,金戒指套在塑像右手的无名指上,珊瑚念珠镶在佛额上。
宋时,青海东部成为西夏属地,青海湖周围被蒙古族所占,扎藏寺遂成为青海蒙古族的佛寺。蒙古人还在扎藏寺对面的山头上修了一座颇为壮观的经房,名叫“塔燕经房”。
明崇祯十年,蒙古王顾始汗从新疆进军青海,继而进军西藏,沿途用暴力消除了青藏地区信仰道教的各派势力,在蒙藏族中大力弘扬黄教。顾始汗还将塔燕经房与扎藏寺合并为一,统称为“扎藏克噶旦群卜楞”。该寺成了青海蒙古族信奉黄教的第一座寺院,蒙古族各王公常在这里会盟,商讨内部事务。
清康熙三十六年,清政府委派章嘉活佛去安抚西藏宗教界上层人士,路过青海时,来到扎藏寺奉劝青海各王公归顺朝廷。不久,青海蒙古族厄鲁特首领与清政府使盟于察罕托罗海商定,每年正月初一由厄鲁特首领到北京觐见皇上,进贡朝廷。清政府也在每年七月二十五派钦差大臣来扎藏寺同王公会盟,然后祭海。这样,扎藏寺又成了清朝政府联络青海蒙藏头领的中心。清政府和青海蒙古各王公在此设立公署和办事机构,处理青藏大事,扎藏寺成了政教合一的官府机构。
明清以来,几代达赖和班禅对它十分推崇,曾多次亲临寺院讲经朝拜,广发布施。封建王朝和封建王公对它也很重视,不断捐资赠款,大加扩建,致使该寺声望骤增,规模日渐宏大,声名远播四方。最鼎盛时曾有殿堂百座,庙宇千间,僧舍数百间,还有富丽堂皇的官邸、衙门等,其建筑设计巧妙,布局合理,雕梁画栋,装饰华丽。寺内珍宝繁多,典籍广博,为周围寺院所不及,扎藏寺呈现一派繁华景象。
雍正元年,青海蒙古族首领罗卜藏丹津不满清朝的统治,以丹噶尔和扎藏寺为据点,起兵反抗。清政府委派大将年羹尧率兵镇压,罗卜藏丹津因抵抗不过而潜逃。扎藏寺因此遭到兵燹,大部分建筑及塑像、典籍被焚毁,寺周的原始森林被烧光。繁华兴旺的寺院立即变得冷落萧条起来,无语地被遗弃在莫尔吉河边。僧侣们在废墟中默默地捡拾着残砖烂瓦和未烧尽的文物典籍,用虔诚的心依然祈求扎藏寺的复活。
乾隆八年,清政府派大臣复查西北各寺院,乾隆帝得知扎藏寺被劫毁,便下令重新恢复该寺,并亲笔御赐“佛光普照”的匾额,扎藏寺又恢复了往昔的生机。
可是,同治年间,河湟一带的回族发动反清起义,扎藏寺又首当其冲,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除大庙外,其余大小经堂全部烧毁,寺内保存的珍贵文物及历史典籍等全部化为灰烬。
从历史到现在,人类所处的环境如果得不到稳定,在周而复始的你争我斗中,受害的不仅仅是人类本身,而是与其相关的其他东西,包括一切建筑物和典藏,这也符合人类发展的自然法则。一旦人们清醒过来,知道遭到毁灭的不该是建筑物和典藏时,定会痛心疾首后去复原。光绪年间,对扎藏寺进行重建,但规模远没有过去那么宏大。只在寺院内新修了3间小经堂,寺院附近修了贝勒、柯柯、贝子等7个王府。不料,就这么孱弱还未得到康复的寺院,却在“文革”中又遭劫,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再次重建。
新建的扎藏寺一进两院,正门前为大经堂,两侧是耳楼,经堂后面则是玲珑剔透的小寺。建筑采用传统大屋顶飞檐式风格,设计精美,做工精湛。经堂内新塑释迦牟尼佛、迦叶佛、弥勒佛各1尊,供有观音菩萨、宝贝佛等塑像。
淡定是一种历练后的从容、大气和境界,是一种有强大内心支撑的处变不惊的泰然。扎藏寺几经焚毁,几经修缮后虽远不及过去,但声望依旧,甘、青、藏等地区的蒙藏信教群众往来不断,香烟缭绕。我想,在重视宗教文化,发展旅游经济的今天,这座悠久古老、声名远大的寺院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扎藏寺在我的心里是一首朦胧的诗,它用凝重而含蓄的语言,陈述着古朴而玄妙的哲理,诉说着美好而虚幻的企盼;是一本精美的书,它的魅力不仅在于那些华丽典雅的装帧,更重要的是它那丰富而博大精深的内涵;是一部传记,它以恢弘的笔墨记载了平淡中的完美,忍受了生生死死,平白无故地让人焚毁后依然在沉默中走向辉煌的历程;是一片净土,置身此地,单调的生活不会枯燥,平静的生活不会寂寞。这种超凡脱俗的环境可以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更会让人心静如水。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