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一
读杨文丰先生的科学散文,每每是目系心上,走一步回一步,站站想想,其韵妙在回味中方能品觉,如同怕西方人奚落咱不会喝葡萄酒!不过,尽管如此,依旧是读而不尽其意,一如其《自然笔记》之《黄昏》篇,我原先对此文的喜爱局限于其深远的古典式的意境与那份不自觉地弥散在文字上的淡淡地哀伤!可是,前不久先生来宁小聚,谈及此文,方知我原先领悟的仅仅是一个浅浅的层面!而文字所承载的对于黄昏的失落与无奈的变化的哲思却没有捕捉到,人们在黄昏中诗意地栖居,可不知道爱护与回报,用作者的话说“在黄昏面前,人啊,怎能不心存深深的感恩啊。”结果“即便是鸦背驮来的黄昏,与原初的,乃至古典文学的黄昏,也不完全相同了……”那才是《黄昏》之大境界。
或许,缘于这样的思考之启悟,读《病盆景》之时,是走一步回二步、三步,感觉越读越有味道,一次次读完了,还是觉得没有读完,有任何的一点点的浮躁,就觉得有愧对这篇美丽的文字,在南京相聚时,先生坦言:这篇文字(《病盆景》)自己前前后后写了一年,写写停停,看看想想,总觉得有很多的话要说,可又觉得说得不是恰当,苦苦寻找能表达心境的那句话,那个词。这样的执著与认真并没有枉费,2009年第12期《海燕•都市美文》登载了这篇散文,随即被《散文选刊》(2010年第2期)转载,并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的关注,他在《文学报》发表《2009年散文扫描:平静的转身》,认为:司空见惯的盆景,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是美,而在杨文丰的《病盆景》里,是病。他认为这种强奸和扭曲大自然的艺术,不仅是对大自然美的曲解和破坏,还是一种人性的病变和社会的病变,是病态文化的污染。有病的不是盆景,而是人性和社会。更为重要的一个收获,今年1月,由《散文选刊》杂志社组织评选的2009年度华文优秀散文奖及2009年度华文优秀散文排行榜揭晓,以得票多少为序,评出了40篇2009年度华文最佳散文排行榜,前10篇,即为2009年度华文最佳散文,《病盆景》榜列第十。
这次评选活动的意义是深远的,从2009年夏末秋初开始,为保证评选的权威性,《散文选刊》杂志社聘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胡平等十五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经过近半年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经过评审委员会15位评委的初选以及百万网友推荐作品中的筛选,最终以得票的多少确定了获奖名单!用新浪网副主编孟波的话说,这一次的评奖,评论家的选票数的配置与网友的出奇地一致。
这么说来,读这篇为评论家与百万网友看好的散文,岂是走一步回二步、三步所能为也?坦诚地讲,这些日子一直在品读这篇厚重的《病盆景》,所读出的感受哪里是3800字所能承载得了的呢?
二
品读文本,最困扰我的问题是:何为《病盆景》之“病”?这是文章的精神内核!“病”之于“自然”而言,盆景也是一道风景,是追求美的人类为之,可这又是一道特别的风景,在自然的物里面矫揉进人的观念,使其失去了自然的本真,而呈现出病态特征。当然,作者不是为讲盆景而讲盆景,追思盆景呈现病态本源,“盆景成了人类扭曲心灵的雕像。”倘若,文章的思想内核定位于此,那文章的精神导向也就走了龚自珍的老路,不足道也!从清代到现在,多少年了,定盦先生的“病梅馆”不仅仅换着花样存在,还着实兴旺了不少,以前为达官贵人欣之乐之,现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了。那个时代,定盦先生能买回的三百盆病梅盆景,痛苦着甚至还可能是哭泣了三天后,便立誓“疗之,纵之,顺之”,已经很是先进的了。看来,个人英雄主义的悲戚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不过,《病盆景》并非停留在这个层面,把“病”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审美的高度,这是本文厚重之根源!所谓哲学之层面,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两难之境!“我知道你害怕直面盆景,尽管你本有深深的盆景情结。你在盆景问题上仍病着,陷入欲罢不能的悖谬!”这里的“悖谬”有着丰富的潜台词,依我看就是领悟文本哲学意蕴的一把钥匙!也是这些“生长之物”深深的盆景情结,害怕“被强制生长”,却“仍得走近盆景”,因为什么呢?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奈的病态!不就是一种“囚徒困境”!我从“仍得走近盆景”之“仍得”中读出了很多的血泪!一如当下之“被包装”“被罚款”“被涨价”“被教育”“被代表”“被捐款”“被义务”“被自杀”……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盆景,“竟可怜得连养病的条件和权利都几乎被剥除”!可是,却还有无数的无关其痛痒的饱食者,在精神与肉体双重痛苦的病盆景面前,评头品足地赏鉴着病盆景的所谓的“美姿”!在一系列的“被”之后,再加了一条“被赏鉴”,何其哀哉!
至于审美高度,与哲学思想分不开的,这种两难困境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病态审美观:“如此的盆景难道不已成美学的难题和病社会的缩影了吗?”“在她的身上,还曲折地体现了人的病态审美观。”“师法造化,中得心源”本是中国艺术的主张,但在制作盆景时,人却一以贯之在“伤残造化”……中国传统艺术的许多观点,真是尽致淋漓而且发扬光大入制作她的过程了……作者在第四部分重点阐释了自己的美学主张,倡导人与植物、盆景之间应该亲如兄弟与“佛面互见”,反对人的狂妄!强调“美与爱、良心和尊重,本应水乳交融。”作者也承认“美是难的”,人类爱美本没有错,错在人追寻美,爱美却在制造病美,竟会弄出这“丑”,会“好心办坏事”而伤害树,换言之,欲美而这美,竟是病美,竟是大错,竟原来是丑啊!我不知道现在的大行其道的整形整容,是不是这个世界的另类“盆景”!难怪有人撰文《批判整形女人》,谓女人整形是一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智”的行为!
文本的最后,作者糅合了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来探究盆景之病之文化根源,不仅仅是前面所言及的人的情感之对象化,且是作者以盆景的表象,言人的艺术审美趣味的思想惯性!多少年来,病盆景为何不仅仅没有消亡,且花样翻新?这不再是简单之一病盆景问题了,而是一种文化惯性,是病文化对人的左右,以致来左右艺术,盆景依然被一天天制造。作者的观念似乎很悲观:或许,人与盆景的问题,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惟有在人类消亡之后,才可能趋于和谐吧。是啊,如果真如作者所预言的那样:这地球村,难道不早就是一个硕大的病盆景了吗?我们又如何拯救病盆景啊!阿门!
从哲学、审美上升到文化层面,搭建出文本的思想框架,其实,任何现象长期存在着,最终都会容纳进文化,这文化的内核,能有一种哲学的高度的引领与审美价值的支撑,就会有值得探究的必要!病盆景一路走来,从达官贵人的府邸走向民间,从艺术视界走向市场领域,从一个家庭、地区走向整个星球……承载着不同时代文化人某些共同的审美追求,渐渐地形成了一种病文化,这种病文化才是真正的黑手,只要病文化存在,病盆景就不会消亡!倘若,这一病文化仅仅戕害盆景则不足为惧,“病盆景承受着人类的苦难,社会的苦难长成了病盆景。”可问题是这种病文化在当下的社会所制造出的仅仅是盆景吗?稍微有点联想力的人会追问作者在文末缘何那么悲观,我想作者的悲观并非耸人听闻,生存于这一星球上的人类,真的该反观一下自己的审美趣味,自己的文化惯性……这些似乎如恶魔一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主宰着我们的精神,不要真的等地球村变成一个硕大的病盆景的时候再来拯救,那一切都为时已晚了,阿门!
三
值得欣慰的是《病盆景》并非是一篇简单的文化论文,作者以散文的美质来表达文化的内核与审美的感受!一遍遍欣赏,一次次洗刷心灵,就如散步在文丰先生的知识领地与灵魂花园!这儿有天然的土丘与喷溅的泉水,那儿有高耸的山峰与汹涌的江水……风景如斯,令人流连忘返!
《病盆景》的架构由五部分构成,呈递进结构,层次清晰,层层引领。第一部分,写即将被盆景化的对象与盆景的心灵对话,揭示出病盆景乃病社会之缩影。第二部分,对象化的物也如孙大圣一般变成了盆景,经受着先前对话过的盆景一样的磨难;作者在这里对病盆景寄寓无限地同情:“病盆景承受着人类的苦难,社会的苦难长成了病盆景。”在前两部分的现象揭示中,作者于第三部分探究原因,作者把目光聚焦在作为表象存在的病盆景之内在精神因子——人类病态的审美观,作者援引爱默生的话“自然的根源在人类的心智中”,实际上是人的心术异化了盆景!原因弄明白后,作者紧接着在第四部分追问人与盆景以怎样的关系存在着,因为,病盆景实际上是人的情感对象化的一种体现,人之一病造就了一病盆景,那么,如何能遏制住病盆景的产生,关键是人要与盆景相互尊重,追求美没有错,但是必须与爱、良心和尊重偕行。第五部分是文本升华之境,把哲学的思考与审美的追求,汇聚在文化的高度,揭示出病盆景真正的也是可怕的根由——病文化的惯性!盆景为“人权”左右,是人的病态文化的对象化,是异化了的艺术。可怕的不在这里,而是作者所担忧的——今天,自然的衰败与人的异化速度正在同步加快。“盆景”依然被一天天制造,此处的“盆景”还仅仅是盆景吗?作者最后以寥寥三段;把对于盆景的写作,推向了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注;从简单的盆景的思考,推向了对整个地球村的担忧;从对于盆景的忧思,推向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忧惧!此份悲悯,指向整个人类命运,乃大悲悯也!
除了结构的层层推进,还值得赏鉴的是文本的视角的流转。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篇“多视角,多人称散文”。视角之多,其一,主要来之于人称的流变,文本第一二部分,以“我”着笔,以第二人称作为叙述的主打,这样的叙述亲切而易牵动人心,拉近了作者与抒写对象——病盆景的距离,如面对面的对话,力透纸背,渐濡读者的心灵!第三部分的叙述转向第三人称,但是,依旧穿插第二人称,作者似乎故意拉开了与抒写对象——病盆景的距离,这种人为的隔离,正契合此处从对于病盆景感性的叙述走向本质原因的思考。作者继续拉大这样的距离,到第四部分的时候,则完全为第三人称,把制造病盆景的人类与被制造的盆景以同样的人称来比照,暗示着作者的观念中的人与盆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兄弟般的。至第五部分的时候,“我”“你”“她”(病盆景)同时现身,此时的“我”可以是“小我”——作者自己,也可以是“大我”——所有关注人类文化与命运的人!这里的“你”可以是“小你”——读者,也可以是“大你”——与“大我”一样,即所有关注人类文化与命运的人!这里的“她”可以是“小她”——病盆景,也可以是“大她”——整个地球村!分析至此,可见作者经营之惨淡也!视角之多的另一个方面,主要在于表达文章思想的角度丰富多变:从哲学、审美,上升至文化层面,从龚自珍、刘銮到哈格若夫、爱默生,从小小的一盆景至整个地球村,从个人的情怀一直到对于整个人类的悲悯,角度越来越新,视界越写越大。
四
再次掩卷遐思,何为“盆景之病痛”?人为也!用彭学明先生的话说:有病的不是盆景,而是人性和社会。何为“人类之痛病”?心理、文化所为也!何以明之?多角度技巧所为也!
大家都来救救盆景吧!
(责编:高宝军)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