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8224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藏茶今朝更香醇/赵良冶

点击率:4150
发布时间:2016.06.23

  一

  6月的日子,又到藏茶飘香时。

  西蜀那座以茶闻名天下的蒙顶山,茶园里到处是忙碌的采茶人。厂家四处组织鲜叶收购,生产车间满负荷运转,厂区内外,弥漫着藏茶特有的芳香。

  藏茶拥有千年历史,大约出自成都之南,称之南路边茶,主产区在今天的雅安,过去的雅州。历朝历代,南路边茶最为藏族同胞喜好,“康砖”、“金尖”两种茶名扬雪域高原,无人不知,谁个不晓!

  当世界迈入二十一世纪,南路边茶突然变脸,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为之更名藏茶,赋予全新的概念:边茶内销,藏茶共饮,走出国门。被誉为“中国藏茶之乡”的雅安,聚集十来家藏茶企业,年产量 三万吨,其中大部分运往西藏,占当地茶叶销量的百分之八十。其独有的传统制作技艺,亦是名扬天下,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进藏茶产业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千载边茶,藏族同胞一饮千年,奉为生命之茶,健康之源。当今,藏茶与时俱进,以全新的名称和优越的品质,在饮品市场刮起强劲的健康饮品潮流。

  然而,边茶变藏茶,绝非变个名称这么简单。《易经》有言:变则通。藏茶顺潮流,逐商机,讲做大做强,讲规模效应,讲科技含量。历经变革,众多厂家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几家龙头企业,质量蒸蒸日上,产量成倍增长,引领消费时尚。至于北上京城,南下深圳,东抵上海,直至闯出国门,由专供藏区变为畅销天下,更是做到通则达。

  看今朝,藏茶的开拓者们飞来飞去,日程满满当当,却也好事连连。

  李朝贵春风满面,刚从上海归来。这位雅安茶厂有限公司老总,在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其藏茶产品又一次风头尽出。更让他喜上眉梢的是,公司新产品藏茶精华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认证。通过该认证的食品对人体确保安全,故FDA在美国乃至全球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美国人的健康守护神。出口的大门业已敞开,目前,藏茶精华液生产线一应设备正从美国订购,大规模投产在即。

  而此刻在蒙顶山麓,西藏朗赛茶厂的总经理加央罗点正同几位技师围坐,品鉴新茶质量,桌上摆满刚生产的藏茶。4月里工厂才推出新产品,7月份又将安装新设备,上马藏式速溶清茶生产线。加央罗点几天前还在拉萨,时逢西藏传统的“萨嘎达瓦节”,他在拉萨各超市、商场推出一款新型袋装藏茶,转经民众皆可免费品尝,好评如潮。

  加央罗点,听着名字就是藏族,他的企业是中国第一家藏族人办的藏茶厂。那几位技师一身便装,却全然藏族,个个制茶高手。

  朗赛茶厂兴办于2001年,由加央罗点的父亲次仁顿典亲手建成,他们这个家族长期经商,世世代代喝南路边茶。

  次仁顿典退休之年,从拉萨来到雅安,只为了却一个心愿:喝了一辈子边茶,要亲眼看看这茶是怎么做出来的。谁料想此一去,满山翠绿的茶园,边茶制作的无穷奥秘,让他怦然心动,决意办个茶厂。这一决定不打紧,一个喝了上千年边茶的民族,从此有了制作边茶的人!

  也就在此时,藏茶名声渐起,内销市场逐年扩展,次仁顿典开始识得藏茶。

  又何止次仁顿典,初识藏茶,于雅安人也是前些年的事。

  城里藏茶馆开张,全然藏式格调。茶艺小姐中央端坐,煮水,洗杯,浸泡……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格桑花绽放,高原风扑面。

  俄顷,藏茶上桌,散发出淡淡的香来。那汤色好不诱人,初始微黄,继而红润,如玛瑙晶莹剔透。挡不住诱惑,抿一口,爽口润喉,似曾相识。慢慢品来,人们恍然大悟:这不是边茶吗!

  二

  边茶雅安人就见多了。

  谁个不记当年,雅安西门城墙处,紧挨青衣江,有雅安茶厂,主产南路边茶,牌子有“康砖”、“金尖”,藏区无人不识。

  那边茶块状,重量不等,味道虽与花茶、绿茶不同,但物美价廉,人们手头紧张时,也就买些来喝。

  不过,当年所饮,断然边茶而非藏茶。

  藏茶者,时髦之称谓。遍查《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均未收录这个词。权威如《中国茶叶大辞典》,涵盖古今,尽揽茶事,十余年前出版,亦无藏茶一说。据此可见,藏茶得名不过近年,前人多呼边茶,亦或砖茶,归入黑茶一类。边茶,边销茶的简称,因销往边疆地区,故名之;砖茶,盖外观若砖块,由形而名;藏茶,简洁明了,藏族饮用的南路边茶。至于藏家,则另有叫法,以其产自汉族世居之地,直呼汉茶。

  其实,称边茶,过于宽泛,祖国边疆辽阔,民族众多,饮茶习俗不尽相同;称藏茶,指代明确,藏族同胞赖以生存,千年饮用。

  藏族同胞于茶,须臾不可或缺。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劣,蔬菜瓜果稀少,除去糌粑,藏家多食肉饮乳。此类膳食,需大量饮茶,以便去脂肪,解油腻,助消化,调节生理机能。据藏族古籍《滴露缦录》记载: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藏地谚语也说: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此中显见,小小一块边茶,关乎民生大计。现代科学则表明,边茶富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是人类在高原生存的必须。

  关于茶,藏家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吐蕃王朝时期,藏王身患重病,多方拜神求医,总不见效。一日,藏王独坐诵经,突有小鸟口衔绿叶一片,从天而降,置其手中。藏王闻之,清香扑鼻;食之,神清气爽,浑身轻松通泰。一声令下,众大臣千山万水,终在蒙顶山找到那清香扑鼻的绿叶。细打听,方知绿叶为茶,携带而归,藏王饮后病体康复,于是晓谕臣民,常饮此物以保健康。

  藏家嗜饮,茶叶家家必备。即便放牧时节,也不忘三块石头支口锅,几把茶叶一撮盐,将那酥油茶熬起来。

  千年茶文化,藏家自成一体。供菩萨,祭祖宗,谈婚论嫁,迎来送往,茶无处不在。便是两个部落打冤家,修好之时,亦不忘奉上热茶,以示和好如初。

  也不知何年何月,边茶滋润的高原人,发自肺腑地唱出《汉之茶》这首优美的歌曲:乌黑的汉茶,乌黑的茶垛,高过青衣江边绿色的山坡;雅州姑娘深深的情意,胜过蓝色的江河……

  “乌黑的汉茶”出自雅安茶厂,门前常有汽车排队装茶。那茶形状怪异,长条形,粗篦编就,俗称茶包子,二十来斤一包。厂里生产忙碌,即使“文革”,也边生产边革命,保证藏区供应是政治任务。

  最重大的一次政治任务,则是为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生产礼品茶。时在1985年春天,一个喜讯传遍全厂:三个月时间,生产四十万份“康砖”、“金尖”,作为中央人民政府贺礼,在自治区二十周年庆典之际,赠送西藏每一户农牧民。全厂加班加点,任务如期完成。礼品茶质量好,砖形美观平整,色、香、味均属上乘,藏族同胞品尝后激动地说:“我们吃到的是茶,享受到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汉族同胞的情谊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带着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两世班禅先后来到雅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十世班禅到四川,不忘边茶功德,法驾雅安。巡行雅安茶厂,大师满脸慈祥,一路问来,兴致盎然。来到包装车间,大师停下脚步,拿起一块“康砖”闻闻后,连声赞道:“很香,很香!”视查结束,大师评价边茶是“藏汉民族团结的纽带”,吟诗称其“馨香扑鼻味醇厚”。

  步大师足迹,二十余年后,十一世班禅亦亲赴雅安考察。此时藏茶已是声名鹊起,友谊茶厂门前石碑上书“茶马古道第一站”,陈列大厅内高中低档藏茶齐备。品尝藏茶,十一世班禅啧啧称赞:“挺香的,非常好喝!”喜悦之佘,十一世班禅欣然接受藏茶礼品,并为厂家签名留念,赠送坐床照片。

  茶厂外车水马龙,茶马古道踪迹全无,但信史明示,千年间一条古道由此穿越,将藏汉兄弟紧紧相连。

  三

  建国之初,川藏公路建成,茶马古道始成历史。

  十年前,川藏公路二郎山隧洞贯通,天堑变通途;今年5月1日,雅攀高速大相岭隧道通车,全长十公里,为全国第二长的公路隧道。

  喇叭声声,激荡大相岭。紧临公路的清溪古镇,八十六岁的老背夫曹培清倚门而望。听得高速公路开通,到雅安仅一个多小时车程,青衣江边背茶包,少年时的情景脑海浮现。几十年未出远门的他,满脸向往和期盼,质朴地道出:“我想到雅安看看!”

  一旁坐着张光明,这位背夫的后裔,感触良多,谈起往事与今朝。

  祖祖辈辈,张光明家境贫穷,父亲从小跟随爷爷跑运输,往返雅安和康定,靠背茶包、盐巴等为生。

  雅州山高水险,田地稀缺,民众生活困苦,多以背运为生。早在清康熙年间,《雅州府志》就记载所辖诸县“山多田少,民不足耕”,是以“小民则惟背运茶包”。

  二郎山、大相岭,群山横亘,川藏茶马古道迂回其间。

  山那边,康定跑马溜溜的山,因了边茶,兴起锅庄四十八家,成为汉藏贸易的主要口岸和集散地。此锅庄非彼锅庄,彼锅庄为藏家舞蹈,此锅庄是边茶交易的中介机构,形成于清朝初期,是康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茶号同藏族商人的交易,均通过锅庄牵线搭桥。藏族商人到康定,入住熟悉的锅庄,不仅货物随同寄存,就连驮运货物的牲口也由锅庄代为放养。卖出货物,藏族商人由锅庄介绍买主;买进货物,也由锅庄代为操办。偶遇买卖双方款项一时不能兑现,锅庄主人还充当保人。

  锅庄主人多为女性,通晓藏汉语言,善于捕捉商机,加之诚信公道,深得买卖双方信任。

  山这边,雅州细雨飘飘的城。以蒙顶山为中心,沿青衣江流域,茶园数十万亩,广栽小叶种茶。这茶品质优良,制作边茶最佳,他处难以企及。

  城里城外,有百余家茶号,专门从事边茶生意。四百多年前,伴随鞭炮、唢呐、锣鼓声,义兴、恒泰、聚成等茶号纷纷开张大吉。各家茶号自成一体,掌控南路边茶生产技艺,采制、运输、销售一条龙,每年产量千万斤。

  边茶制作,工序三十六道,独特技艺传承千年。主要有杀青、蒸揉、发酵、除杂、配料等,费时又费工。至关紧要在发酵。发酵不足,茶汤不红亮,带青臭味;发酵过度,汤色浑浊,有酸馊味;发酵适中,则香正,味醇,汤色红浓喜人,饱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唐时,雅安茶叶即飘香青藏高原,造福藏族同胞。

  北宋时期,一百斤边茶,可换四尺四寸的战马一匹,朝廷每年换马,所需的三百万斤边茶,主要出自以蒙顶山为中心的茶叶产区。南宋开始,推行“茶引制”,改边茶官榷为自由买卖,茶马互市更加活跃。当时就有诗赞道: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

  明清之际,茶马互市人心所向,古道上背夫高歌,马帮铃响,商机无限。

  天放晓,雨纷飞,歌声起,背夫出征。雅州西门,每日里,浩浩荡荡几百人。茶马古道,拐子声声,杵得惊天动地;青衣江畔,歌声激扬,唱得应山应水:背不完的雅州城,填不满的打箭炉;茶盐布匹百样货,大路小路都难行。

  诚如歌中所言,那茶马古道分大路、小路。大路千年官道,出雅州转向荥经,翻大相岭到泸定;小路民间商道,经天全爬二郎山下泸定,会合大路后,前行康定,也就是歌中的打箭炉。

  大路小路,几百里山路,行旅艰辛。张光明常听父亲讲:大路凶险,大相岭弯弯拐拐,一弯更比一弯险,一拐一拐入云端。小路要命,二郎山陡立云端,鬼招手、阎王扁、望乡台……只听这些地名,已足以让人心惊胆寒。

  养家糊口,这是一条生存之路;山高水险,这是一条死亡之路。

  每一年,运往藏区的货物以千万斤计,背夫超十万人次。负重数百斤,往返几十天,一代又一代,一背上千年。工具呢?原始又简陋:拐子、草鞋、脚码子、背夹子……

  至于今天,张光明笑逐颜开,自己当上教师不说,儿子和两个侄儿继承祖业,也跑起运输,小日子过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不过,祖辈搞运输,靠人背肩扛;后辈搞运输,买起大货车,跑康定进西藏。就说过大相岭,祖辈一上一下要两天,苦不堪言。即便六十年前通公路,汽车也得跑三个小时。待到子侄们这一代,只需手握方向盘,右脚轻点油门,短短二十来分钟,实现了大相岭的穿越。

  高速公路通车,一切皆成为可能,包括老背夫曹培清和无数背夫后代的心愿。

  四

  又何止背夫后代,次仁顿典的心愿也得以实现。他亲口喝下自己生产出的第一杯茶,注册了“金叶巴扎”“仁增多吉”两个商标,建成速溶茶生产车间,开发出速溶酥油茶等产品。如今,企业年产量达到三千吨,全西藏都能买到朗赛茶厂的茶。

  由于身体原因,次仁顿典几年前返回拉萨,茶厂交由儿子加央罗点打理。加央罗点不负重托,边销、内销齐头并进,事业蒸蒸日上。他此刻最大的愿望,便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让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人都能喝上藏茶!

  藏茶这个产业,不知遂了多少有志者的心愿。不过,巧合的是,几位藏茶企业的创业者,总透着和茶的某种缘分。

  二郎山那边,当年收茶制茶的甘绍郁,世居茶马古道旁的新开店。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离雅安城二十多里。已是九十一岁高龄的他,说起藏茶,满是对玄儿甘永祥的期盼。

  甘永祥白手起家,创办起雅安友谊茶厂,这位南路边茶制作工艺的传承人,说起制茶,从理论到实践一整套。但他让人难忘的,还是关于藏茶的两个定律,通俗易懂,回应了人们对藏茶知识的渴求。

  一个是“苹果定律”,源于有人质疑藏茶原料粗老,导致营养散失。他讲,绿茶追求嫩叶片,一芽一叶为最;藏茶则选用成熟叶片,多为一芽五叶。这就像苹果,成熟的,其营养超过生苹果。藏茶尤如成熟苹果,老叶片富含有益成分,焉能不营养丰富?至于今天,藏茶原料拼配使用,改用一芽二叶到一芽五叶,则为兼顾不同消费者口味。

  另一个是“馒头定律”,道出藏茶发酵规律。藏茶制作技艺,发酵是其中重要环节,对于时间的掌控,行家各有见地。他认为,除去各种仪器和数据,重要之处,更在眼观,手摸,鼻子闻。犹如做馒头,师傅不同,发酵长短掌握不一,导致口味各异。优质藏茶,发酵时段各有妙招,必然导致风味的差异。

  至于李朝贵,亦是有缘人。小时候上学,他就常穿行于茶园,亲朋故旧中,亦不乏种茶制茶人。

  1998年,李朝贵从美国返回家乡雅安。此时,已是旅美华侨、医学博士的他,毅然收购了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雅安茶厂,组建起全新的雅安茶厂有限公司。

  李朝贵侧重藏茶对人类健康的研究,建起茶叶研究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农学院和美国瑞康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出世界领先的茶素产品;研究出儿茶素、茶红素、茶黄素、浓缩藏茶汁等生物高科技产品。其中,儿茶素的纯度高达99.5%,居世界领先水平,为进军药品、食品和保健品领域打下良好基础。

  藏茶走向国际市场,李朝贵靠璀璨的历史文化吸引人,精湛的制茶技艺折服人,富集的健康元素打动人。应其邀请,欧盟茶叶委员会秘书长芭芭拉、俄罗斯、韩国茶叶专家先后考察雅安。走出国门,李朝贵一马当先,周游欧美和俄、日、韩诸国,甚至远赴肯尼亚、摩洛哥,让外国朋友记住了藏茶。

  其实,今人崇尚藏茶,无不冲着暖胃、去血脂、降血糖、稳血压诸般好处,当然还有养颜、防癌、抗辐射等说道。这些功效,虽短时间无法逐一验证,但几杯入肚,口齿留香,甘甜滑润,通体舒畅,回味无尽,却是立竿见影的事。

  藏茶应运而生,更在兼容性极强。花茶与绿茶,最怕窜味,凡粘异物,只能弃之。藏茶不然,可根据饮用者所好,添加不同的食物或饮料,调制风味迥异的饮品:热有鲜奶藏茶,冷有冰红藏茶,甜有橙汁藏茶,酸有柠檬藏茶,中外合璧有咖啡藏茶……凡此种种,皆可随意增减,以至饮用者不断增加。

  今日藏茶饮用,多有创意,早不是旧时模样。中高档的包装新颖,小巧精致,一袋一泡,携带便捷。更有藏茶精华液,一比六十兑纯净水饮用,冷水热水不论,绝对好口味。

  不过,说到品藏茶,那还是有不少讲究的。水质要好,水温要上一百度,茶具以紫砂为最;先以沸水洗茶,再注水挤压后,静候片刻,待色、香、味慢慢溢出。至于热饮还是冷饮,随各人习惯。热饮五十度左右水温为佳,取其暖胃生津,周身舒坦;冷饮宜夏季,取其清凉甘爽,能降温解暑。

  就说最富传统色彩的酥油茶,也讲个与时俱进,加入打碎的花生、核桃、芝麻为佐料,香味愈显浓郁,时尚男女个个喜爱。

  又何止饮用,藏茶产业的开拓者们,还将藏茶由单一饮品向诸多领域延伸,创出一片新天地。

  五

  陆羽在《茶经》中曾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至今,又历千载。此中可见,千年间,茶叶仅为饮料而已。直至当今,方有聪慧者,心机巧妙,构思精到,大创意大手笔,将千载藏茶,做成一个大系列。

  今年1月,壬辰龙年前后,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出现十多种龙型图案的藏茶工艺品。推出的福龙、吉祥双龙、二龙戏珠等,边线镶以金花,煞是灵动可爱。

  这是胡运的杰作。说到藏茶由饮品向工艺品延伸,就得说到她,一位来自江南茶乡的才女。

  早在“奥运”期间,胡运的杰作就受到外宾的追捧。在北京前门大街,她偶见外国人无论男女老幼,总爱往脸上贴中国国旗。瞬间,一个美妙的构想浮现。几天后,在外国人入住的宾馆,开始热销一款藏茶工艺品。这工艺品以国旗为图案,一面绣中文“中国”,一面绣英文“china”,再加茶香悠然,煞是与众不同。

  胡运在李朝贵麾下,负责酒店管理,在雅安工作多年。她的思路和灵感,来自雅安特有的藏茶,说起藏茶工艺品,那是滔滔不绝,激情四溢。

  无论花茶、绿茶,香味均不耐久,会很快散失。独有藏茶,香味持久,挥发极缓慢。何不充分利用藏茶特点,将其由单一饮品,向不同领域拓展,造福人类。整天与藏茶打交道,胡运突发奇想,并付诸实施。

  踏入国内第一家茶文化酒店,从大厅经走廊到客房、茶楼、餐厅,藏茶无所不在。

  各式客房,四壁尽饰砖茶,门帘、窗帘、枕头皆以藏茶填充,入内茶香盈室,神清气爽。

  酒店餐厅,中国饮食文化与茶文化融为一体。除备有“茶韵全席”外,还可随客人喜好,做出各类菜肴糕点,从茶酥饼、茶水饺、茶包子,到茶叶炒蛋、茶汁渍胡豆、茶汁金瓜羹,无不茶香悠悠,口味别具一格。

  各种天然营养素,从藏茶中提取,含多样稀有元素,用作洗面或沐浴,既生态又环保。

  绝妙还在,耗时五年,胡运和她的团队,开发出“茶之韵”系列高档工艺品,图案极富中国文化元素,种类达上百个。面料采用优质丝绸,防皱防褪色,全手工刺绣,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关键还在填充物,为确保健康和环保,一律使用达到饮用标准的藏茶。

  “茶之韵”不仅成为四川外事礼品,还为国内外白领阶层青睐,引领消费时尚。

  各种车枕、腰枕、颈椎枕、婴儿枕、多功能枕等,款式多样,功能各异,治病健身强体。

  各色摆件,砖茶雕刻,吉祥有开光佛像,雅致有梅兰竹菊,喜庆有鸳鸯戏水。各款挂件,大熊猫招人,中国结喜人,十二生肖迷人。

  茶事的多样性,茶文化的多元化,真个让人眼花缭乱。陆羽再生,定会重修《茶经》,论证藏茶无数的好,感慨今朝藏茶更香醇!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8月24日

  原刊责编:韩小蕙、赵玙

  原标题为《藏茶的前世今生》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