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48484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去垂虹桥,赴一场唐伯虎的月光宴(李阿华)

点击率:4904
发布时间:2016.04.21

中秋之夜,我携妻到离家两公里的垂虹桥。她问我:“今晚赏月的地方很多,你为什么喜欢到垂虹桥?”
我告诉她:“今晚很特别,是新发现的一幅和垂虹桥有关的诗画作品将我吊足了胃口。”
——这是一幅由众多江南才子创作的题为《垂虹别意》的诗画作品。整整505年了,它几经易手,如今漂洋过海,被美国著名收藏家顾洛阜重金收得。
它怎么是诗画作品呢?它展示给我们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景象,鲜活得令人怦然心动……
有谁相信呢!明正德三年(1508年)中秋佳节,一帮文朋诗友没有和家人团聚,他们坐着小舟从姑苏城赶往吴江的垂虹桥,为一位叫戴昭的年轻人送行。
在送行的队伍中,都是江南名人。沈周、文徴明、祝枝山、唐伯虎……每人都是江南文坛上的“大腕”。他们岂止名满江南,在整个明代都傲居群雄,光彩照人。
唐伯虎无疑是送行队伍的主角,为啥?说来很简单,那位叫戴昭的年轻人是他的学生,而且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学生。
离姑苏城20公里的垂虹桥,72个桥孔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飞鸟闲逸、鲈鱼戏水。一边是运河,帆影点点;一边是太湖,远山如黛……
垂虹桥,成了江南运河上的“灞桥”,成了太湖边的“十里长亭”。
此时,她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那些客人?

月朗风轻,玉宇无尘。
在垂虹桥上行走,我突然疑惑了。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姑苏城到垂虹桥可以走高架路,一支烟功夫就到了。那时走的是水路啊!而且,他们在姑苏,也分别住在各个地方。文徴明居住阊门,唐伯虎已搬到桃花坞新家。而沈周老先生,则隐居在姑苏城之北的相城。
对了,如果学生为老师送行那时天经地义,而现在却是老师带着一帮文友而来,还不止是文友,一起送行的沈周还是唐伯虎的老师呢!
我想,他们弃家人而不顾为一位后生送行,难道不怕掉身价?
或者他们在送别后生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次难以启齿的交易?
怎么不可能呢?在明代,姑苏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加上交通发达,惹得各路商人云集姑苏做着发财梦,其中就有众多的徽商。徽商的眼光特别锐利,他们发现,姑苏除了经济繁荣,更是文风鼎盛。或许尝到了缺乏文化的苦头,致富后的徽商不满足,开始为自家子弟创造条件,研习诗文以博取功名,最终光祖耀宗。于是他们主动和姑苏文人结交,把他们请到酒店、茶馆,甚至去澡堂淴浴。一旦相熟,就把子女托付给他们。
这样一想,应该明白戴昭是谁了。按现在的说法他是个“富二代”。他的父亲戴思端是个来自安徽休宁的富商。他神通广大,结识了一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姑苏人——戴冠。戴冠年少聪明,出口成章,但无奈八次应举不中。弘治四年(1491年),“始以年资贡礼部”,授浙江绍兴府儒学训导。戴思端和他一见如故,接着叫儿子拜他学文。戴冠掂掂自己的分量,觉得不够,他推荐了唐伯虎。
戴冠算是找对人了。此时的唐伯虎年少得志,声誉日隆。16岁时考中秀才,29岁时取得乡试第一名。一时,“唐解元”名动姑苏城。此时,戴昭拜唐伯虎为师,可谓挣足了面子。当然,唐伯虎也没有懈怠,他认真讲授,戴昭学业大进。后来唐伯虎要进京参加会试,无暇顾及戴昭。经唐伯虎推荐,戴昭向薛世奇学习《易经》。不久,薛世奇出仕,戴昭转而师从雷云东。
于是,在唐伯虎一手安排下,戴昭跟着一帮姑苏文坛高手学到了“真经”。戴思端一高兴,除了支付可观的学费外,还心甘情愿向这些老师购买心仪的书画作品。这是徽商和姑苏文人互赢的交易,相看两不厌。
但如果将他们送别后生作为交易,那是亵渎了苏州文人的风骨和品性。
是的,“秀才人情半张纸。”文人似乎总和清贫为伴。但苏州的那些文人墨客不然,沈周、祝枝山、文徵明等吴门书画大家,当时名重天下,不要说他们的润笔费,就是出场费也相当可观。他们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屈尊为一位后生送别。
但他们真真切切来了。不是二三个,是抱团而来;摒弃平常日子,专挑中秋佳节;不在家门口相送,是坐上小舟一路相随。
垂虹桥下的太湖水汩汩流淌,那桥上的揽船石是否系得住飘来的一叶叶小舟?

一叶叶小舟飘然而至,一根根绳索牢牢系在垂虹桥上。
戴昭的心也被牢牢系住。舟过垂虹桥洞,前面就是茫茫太湖。他不知道如何向面前的前辈告别。
唐伯虎早已备下酒席。他要为自己的学生践行。
实际上,唐伯虎不是一个做老师的料。他狂放不羁,特别喜欢和年少者玩耍。你看,他竟然和祝枝山的学生张灵打得火热,两人赤身裸体站在水池中,互相泼水打水仗。又一次,两人甚至合伙将文徴明骗到妓院里寻开心。
戴昭会不会被唐伯虎调教成第二个张灵?
但戴昭不是张灵。别看戴昭是个“富二代”,但他没有一般富家子弟的骄横和霸道。他知书达理,属于“见到老师敬个礼”的角色。对这样一个好学生,唐伯虎自然也收敛了不少,教学很认真,也很特别,不只在三尺讲台,还在竹林山水。这种既重课堂也重课外的独特授教方式,让戴昭受益匪浅。
戴昭跟唐伯虎学习时间不长,但和他结下很深的友谊。后来两人已不拘师生之礼,这是一种亦师亦友的感情。在戴昭看来,更多是朋友情。
朋友有两种。一种是人生得意中的朋友,一种是落魄孤寂中的朋友。人生得意中的朋友谁都不缺,而落魄孤寂中的朋友能慰藉心灵,弥足珍贵。但世间这样的朋友太少了。
而戴昭属于哪一类,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唐伯虎进京赶考前是何等的风光啊!对这位放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的年轻人,大家深信不疑。各路达官贵人纷纷设宴践行,唐伯虎应接不暇。但好运没有垂青唐伯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伯虎参加会试失利,接着蒙冤入狱十个月。后来唐伯虎虽然平反昭雪,但那官任仕途,却此生无缘了。可怜正处在辉煌中的唐伯虎,到此也戛然而止。出狱后的唐伯虎,无所顾忌酣畅于酒肆,卧眠于青楼,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浪荡公子相。
唐伯虎回到姑苏城,他吃惊地发现,除了文徴明、祝枝山等“铁杆朋友”外,那些原来就嫉妒他才华与声名的人明目张胆嘲讽他,而过去不少向他求诗乞画的座上客也把他视作陌路人。
更令唐伯虎痛心的是妻子见“状元夫人”做不成了,竟然弃他而去。
唐伯虎品尝到了曲终人散的伤感。他飘飘如孤鸿之影。
而此时的戴昭却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对待唐伯虎。他一次次登门陪伴唐伯虎,形影不离。唐伯虎冰冷的心顿时滋生出阵阵暖意。
唐伯虎提出要云游四方。戴昭要求一同前往。
说走就走。唐寅从姑苏出发,坐船到达镇江,越过长江游览扬州瘦西湖,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达庐山,后又南行进入湖南,登临岳阳楼,泛舟洞庭湖,继而又南行登上南岳衡山,转入福建,接着返身进入浙江,游雁荡山、天台山,尔后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从这条长长的路线来看,唐寅把如今的华东地区加上湖南游了个遍。
戴昭没有怨言,他像一个书童鞍前马后为唐伯虎服务。

中秋的月亮最圆,它照亮了游子归家的路。
云游四方的唐伯虎出去大半年了,他是否记得回家的路?
但自己的家在哪里?没有妻子和孩子,能算家吗?唐伯虎心头茫然。游完九华山,唐伯虎提出到休宁走一走。
休宁有戴昭的家。按理,就是唐伯虎不主动提出,戴昭也应极力相邀啊!
其实戴昭不敢,他怕老师勾起伤心事。
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唐伯虎的学生是休宁人,他的老师程敏政也是休宁人。
程敏政非同寻常。他是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会试主考官,官拜礼部右侍郎。
程敏政和唐伯虎,一个位高权重,一个初出茅庐,按理两人没有瓜葛。但程敏政在唐伯虎眼里是个学富五车的大师,去京城赶考时专门拜见了他并行了拜师之礼。程敏政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后生早有耳闻,礼仪有加,欣然为唐伯虎唐新出炉的一本诗集作序。
谁也没有想到,程敏政陷入了一场科举舞弊案,而案子恰恰和唐伯虎有关。于是程敏政被罢官,锒铛入狱。
世间万般生命,能相互撞击出生命火花的总是一份缘,有缘的生命必定铸就刻骨铭心的友情。当唐伯虎得知恩师出狱回老家休宁时,休宁已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唐伯虎前往程敏政家里,早已没有进京赶考的踌躇满志,是感叹世道的无奈,还是感怀命运对自己的嘲弄?反正唐伯虎的心境是凄凉和失落的。
赶到休宁,唐伯虎哪里见到程敏政。他已在一年前的夏天去世了。
阴阳两隔,世道无情。唐伯虎在老师的墓地痛哭不已,戴昭也默默流泪。
唐伯虎不想走。他读过老师程敏政写过《游齐云山记》一文,于是沿着恩师的足迹,在齐云山流连忘返,一呆就是7天。
这算是唐伯虎留在齐云山上的花絮了。一天,戴昭告诉唐伯虎,齐云道长因手头拮据,一时找不着人撰写玉虚宫碑铭。“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作孽钱”的唐伯虎一听决定相助,他泼墨撰写了1028字的《紫宵宫玄帝碑铭》,分文不收。
而此时的唐伯虎已是囊中羞涩。戴昭要资助,唐伯虎不依。
戴昭没有办法,那就陪老师在街头吆喝卖诗画作品吧!


 
垂虹桥长虹卧波。此时月亮没有升起,但在唐伯虎眼里,每一个桥洞的倒影就是一个月亮。
唐伯虎带着一副好心情前来垂虹桥。他收获了沉甸甸的爱情和友情。
唐伯虎难忘,他出狱后,饮酒挟妓,纵情声色。但奇怪的是在妓院碰到了好人,那就是沈九娘。她在唐伯虎放荡的背后,惊叹他的才华,她一腔柔情似一双无形的手扶起了唐伯虎已跌倒的自尊,惹得唐伯虎动了真情。在他们缔下鸳盟的时候,唐伯虎遭到了文征明的极力反对。但风流成性的唐伯虎不可救药爱上了沈九娘。
文徴明不相信一个放浪寻欢,一个卖笑风尘的一对男女能产生爱情?
唐伯虎请来了朋友相助。弘治18年(1505年),在祝枝山的安排下,由即将离任的苏州知府王鏊主持了唐伯虎与沈九娘的婚礼。
明正德二年(1507年),唐伯虎一家搬进了新落成的桃花庵别业。这里清溪蜿蜒,桃柳相依。两口子的日子过得很滋润。当年,唐伯虎有了女儿。他忘记了烦恼,信笔写下了千古流芳的诗作:“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或许游历后胸中装满了千山万壑,或许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或许磨难给自己的感悟,唐伯虎的创作激情勃发,书画技艺大进,他创作的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风靡朱门绣户,蓬庐茅舍。
为情所困,才会被情所伤。唐伯虎收获爱情,却失去了友情——文徴明离他而去。
对这位同年出生的隔壁邻居,又一起拜沈周为师学习画画的朋友,唐伯虎岂能把他忘记。
唐伯虎寻找机会。又是一帮朋友,在他们的调解下,他和文徴明重归于好。
唐伯虎的心中云霞满天,他自然想庆祝一下。
文徴明和唐伯虎失和与垂虹桥无关,但垂虹桥却见证了两位文坛名人重归于好的场景。
唐伯虎有幸!垂虹桥有幸!


 
风轻云淡,大雁南飞,戴昭的行船已升起云帆。
垂虹桥分别,却没有十里长亭的执手相看泪眼,没有灞桥的折柳赠别。苏州的文人是含蓄的。离别当然要赠送礼物,于是33个文人拿来文房四宝,题诗作文。
祝枝山当仁不让,他题“垂虹别意”引首。
作为戴昭的牵线人戴冠,此时成竹在胸,他欣然作序。
唐伯虎泼墨挥毫。寥寥几笔,一幅在垂虹桥分别的场景跃然纸上:垂虹桥半隐半露,河两岸树木各七株,或粗壮,或纤细,疏朗有致;桥下,一书童摇着轻舟飘在河心,舟里坐者三人。远处太湖浩渺,青山在望。
寥寥几笔的画作怎能表达唐伯虎的心意呢!他题诗:“柳脆霜前绿,桥垂水上虹;深杯惜离别,明日路西东。欢笑辜圆月,平安附便风;归家说经历,挑尽短檠红。”
祝枝山诗兴勃发,他挥笔一气呵成:“把手江南奇绝处,石阑高拍袂轻分。胸中故有长虹在,吐作天家补衮文。”
按照原先的打算,唐伯虎在垂虹桥畔设午宴后,然后大家各自返程和家人团聚。
这是俞金题的诗:“心怀亲舍远,身上客船忙。脉脉情千种,匆匆酒一觞。江波摇落日,枫叶着余霜。顾此垂虹影,离愁谁短长。”俞金不想耽误戴昭的行程,他想“匆匆酒一觞”就告别。
但多年结下情谊的使得这顿酒宴无休止地拉长。从中午喝到太阳西下,但大家意犹未尽。
德璇题诗的时候已经醉意朦胧,但他文思泉涌:“送别江桥日已斜,倚栏把酒思无涯。惊心白发思乡国,触目青山感物华。渺渺烟波牵客恨,迢迢秋浦乱芦花。不堪回首天空阔,一骛横飞带落霞。”
太阳西下,那帮朋友还没有尽欢。有笑语喧哗者,有如痴如醉者,有引吭高歌者。此时,就差没有人下河捞月亮了。
顾桐题诗的时候已是傍晚了,他的诗中飘着酒香:“相见无几又送君,江桥酾酒话殷勤。橹声摇落山头日,帆影冲开溪溆云。柳剩残枝犹可折,词将别意不堪闻。归家谈及吴中事,挑尽寒镫坐夜分。”
月亮升起,午宴成了月光宴,他们喝的是践行酒,品的是朋友情。
文徴明感慨万千,但下笔如神:“久客怀归辞旧知,扁舟江上欲行时。多情最是垂虹月,千里悠悠照别离。”
一首首诗,清澈的诗意洇湿了垂虹桥两岸的风景。
我相信,那夜,月亮停止了脚步,她也在凝神欣赏江南才子的作品。

今晚,月亮依旧,她那柔柔的月光泻着,轻轻地洒落在大地之上,也洒落在垂虹桥上。
走着,前面是一泓明晃晃的水。哦!脚下是一座坍塌的断桥。蓦然,曾经鲜活在心中的想象突然间便变成了一缕飘渺虚幻的情结。我一阵心悸,难道垂虹桥随着《垂虹别意》的诗文画卷被戴昭轻轻卷起也卷到了安徽,如今又卷到了大洋彼岸?
桥去何方,情归何处?我分明看见,月光下,唐伯虎一帮文朋诗友还在吟诗作画,《垂虹别意》的长卷在延伸。眼前的垂虹桥没有断,用美酒月光煮成,不,用一颗颗诗心和真情浸染过的桥永远不会断啊!
此时,我想邀来一叶小舟,穿越五百年的岁月,赴一场唐伯虎的月光宴。在月光里,为他们斟酒、研磨……

      选自2014年2期(总5期)《中国金融文学》杂志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