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说起回家,心里就堵得慌。
说来说去,全都怨回家的路。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儿时的记忆,出村,只有二种方式,步行或者坐船。
做学生的时候,一年难得回几趟家,搭便船是要看运气的,大多时候,迈开两条腿,从学校一路走回,只要不是雨雪天气,累则累矣,倒也别有一种情致,顺带着锻炼身体,若是有伴同行,野草都能笑开了花。
毕业后,在乡镇上工作,那还是八十年代初期,我工作的乡镇还没有公路,外出仍然得依靠一天两班的轮船,而去乡下老家,还得靠11路车(两条腿步行)走上一个多小时,单身的快乐,说来就来,说去就去,那点路程恰似闲庭信步。
当自行车风靡乡村,车轮滚滚成为乡间亮丽的风景,渠道(灌溉农田的水沟)上铺起各式各样的路面,水泥方砖、水泥楼板唱起了主角,个别条件好的地方,还浇起了完整的水泥路面。有事去乡下的话,骑着自行车行走在那样的乡间小道,提心吊胆的,生怕不小心掉到水沟里面,与对面方向来的车交汇时,若对自己的车技缺乏信心的,须下车才行,练到不用下车就能自如而过,仿佛江湖中的绝顶高手,那种得意和神气全在脸上了。别说,有个自行车还真是方便,尽管常常摔得一身泥泞,那些原本陌生得有如异国他乡的村子,在滚滚的车轮下,成为尽收眼底的风景。
可我的自行车要去乡下的家,却比其它地方更加艰难,不光是唯一的渠道离我们村尚有几百米,而且渠道本色出现,上面啥都没打扮,平常日子颠簸一些,勉强还能骑个车,可下过雨之后,滑滑的烂泥路,走路都困难,车是根本不可能骑的,谁会无聊到车骑人在路上行走呢,这条路让村民们怨声载道,只能眼睁睁地羡慕别村人的神气活现。
若仍是单身,再怎么样都能克服,可成了家,拖儿带口的,麻烦立时显现出来。记得有年过春节,自行车刚转入去村里的渠道,呼呼的寒风裹挟飞舞的雪花,劈头盖脸的几乎啥都看不出来,从没走过这种路的妻子,想要下车推行都来不及了,连人带车直接就摔下了沟渠,还不会走路的儿子更是被甩出了好几米,幸亏包裹得严实,不然,这个团圆的年夜饭,哪里还能有喜气,妻子当时赌气说,以后过年再要去乡下,得等路修好了再说。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眼看着镇镇通公路、村村通公路搞得热火朝天,道路修的是四通八达,周边的一些村子,许多人家已开上摩托车和汽车在公路上飞驰而过,轰轰地叫着扬起一路的烟尘,而我们那个村子才刚刚在渠道上浇了水泥路面,修了一条连接渠道的小路,村民总算可以骑上自行车出村上班或办事了,这也只能是自我安慰,和别的村子一比,明显落后了一截。住在村里的人每天生活于其中,难过的心情也只有村人最能体会了,象我等在外面工作的人,难得有事或逢年过节回去一趟,已抱怨得不行了。
当公交化出行成为生活常态,村村通公交的便利,最大的得益者,可能就是村里的老头老太了,免费的公交让老年人走出家门,就能很方便地坐上公交车,就象坐上接送他们的专车,可以到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看看城市建设的风貌,看看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特别是搬迁到新居住点的老年人,坐上公交回原来住的地看看,回想回想曾经的生活。这对习惯了在农时生活的老年人,于身心两方面,最有益于他们的健康。
我们那个村子几几乎成了落伍的代名词,那些宽畅平整的公路蜘蛛网似的爬满了四周的村庄,高速公路都在千米之外腾空而过,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终于那条渠道整成了窄窄的粹石子路面的土公路,村民们的高兴劲,跟青藏铁路通车时的藏民不相上下,渠道尽头的大路上,也有了个公交车依靠的站点,虽说上下午才各一班车,毕竟方便了出门。
可要回家看望父母,还是有点麻烦,从渠道到村子那一段,仍是自行车道,坐公交车要算准时间,骑自行车呢,现在还真有点骑不动了,打个的回去,去是方便的,出来不方便。
有了私家车,就更不舒服,车只能停在渠道上,走个几百米才到家,停在那的时间里,总有些担心,别被人弄出点不开心的事。
前些个日子,父亲来电,车可以开到家里了,接了电话,下班之后,就与儿子开车回乡下,哈,柏油的路面直通到家门口,这下,再不用堵心了,想回家就回家,那,常回家看看再不必挂在心和嘴了,只要行动就成。
选自2015年1月《虞姬文学网》,获虞姬全国文学征文二等奖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