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不知道多少次接听这样的电话了,就在今天上午,我又接到了这样的电话。电话是一家旅行社打来的,说是有一个来鄂尔多斯观光的旅行团要参观康巴什,让我给客人当“导游”。
作为见证和报道康巴什成长的新闻记者,作为地地道道的康巴什居民,作为熟悉康巴什几近于熟悉自己手掌一样的我,有义务尽这个地主之谊,想必每一个熟悉康巴什的居民都会这样做的,我当然也这样做了,而且不止一次。正因为这样,从事旅游工作的朋友们,才把我当作康巴什的属地导游员,逢有旅游接待,我便正经八百地做起了导游,业余导游。
在带领游客参观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建筑、独具魅力的亚洲文化主题公园、闻歌而舞的乌兰木伦景观湖,介绍了康巴什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当游客们带着赞叹、留恋、向往和满意离去之后,我一个人站在景观湖畔,琢磨了很久,思索了很久……
我琢磨什么呢,我思索什么呢?
康巴什,是一个人的名字。不,确切地说,是一个人的姓和他的称谓。没有人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康,是一位教书先生,人们称之为:康——巴什(老师)。仅此而已。在男人都讲究姓、名、字、号的中国古代,想必这位康先生也一定有属于他自己的名号的。难道在浪花淘尽英雄的滚滚历史长河中被湮没,被淘去了英名?倘若是那样的话,湮没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淘去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关于这个人的一切都应该消失的,包括他的姓名称谓,缘何康巴什是个例外?没有名号,事迹不详,生于哪朝卒于哪代?也无从查考。康巴什,仿佛一本只有书名内文空缺的书,给世人留下了无法破解的谜团。
康巴什的事迹没有了,而他亲切的称谓却与天地共存。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不计其数:胡志明市,左权县,黄兴镇……人名命名地名,无一例外是行政行为,而康巴什可以肯定地说是平民百姓“命名”的,否则的话,完全可以查找到康巴什的生平事略。
有历史记载:早在七万年前,河套人就在鄂尔多斯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把,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鄂尔多斯曾经诞生过许多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有青铜文化、歌舞文化、祭祀文化。这些灿烂的文化不可能不渗透到鄂尔多斯的中轴地带康巴什。然而,康巴什除了这则亲切而又平淡无奇的传说之外,似乎找不到任何令人感到新奇、欣慰和可圈可点的经典故事与文化史籍。与它一河之隔的阿拉腾席热镇绵延几十里都是蒙古族祭祀、歌舞、民俗文化的重要活动区域,至今还保留着鄂尔多斯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祭祀文化。也许是因为以一代天骄为核心的蒙元文化过于耀眼,以至于把康巴什遮掩得黯淡无光了吧,康巴什,几百年几千年都鲜为人知。
公元二十一世纪,曾经贫穷落后的鄂尔多斯经过数代人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一跃成为时代潮流中的弄潮儿,成为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佼佼者,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光辉典范。籍籍无名的康巴什,在鄂尔多斯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大潮中石破天惊地横空出世了,它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设计理念,以鄂尔多斯靓丽的市府新形象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其独具文化魅力的城市建设特色备受世人关注和赞誉。康巴什,仿佛一夜走红的时代明星,光艳艳地闪耀在世界的视野中。
2009年,是鄂尔多斯经济建设最受世人关注的一年。这一年,世界金融风暴让全球的经济一度跌入低谷,各地的经济普遍出现了负增长状态。而唯独鄂尔多斯逆势飘红,一枝独秀,创造了逆势发展的经济奇迹。受到了世界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2009年也是鄂尔多斯备受诋毁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外好多媒体对鄂尔多斯漂亮的新市府康巴什说成西部“鬼城”、“空城”。那些看似言之凿凿实则经不起任何推敲的“鬼城论”“空城论”文章,竟然传得沸沸扬扬铺天盖地……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可我们的家乡、美丽的家乡,被人肆意攻讦,这让我们无论如何难以接受。为什么不去关注、报道和推广鄂尔多斯独领风骚的经济建设?为什么不去探寻、追踪和研究国家认可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为什么不去考察、调查鄂尔多斯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科技、文化、生态诸般领域的发展成就?却偏偏要盯着正在起步尚待完善中的康巴什新城大做文章呢?
康巴什困惑了,鄂尔多斯困惑了,困惑的,还有国家的有关部委:媒体以康巴什为引子对鄂尔多斯的肆意攻讦,也是对国家认可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的嘲讽。2010年,国家多部委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康巴什乃至鄂尔多斯进行了明察暗访。与此同时,美国一位经济学家不远万里来到鄂尔多斯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位美国经济学家考察后,对鄂尔多斯的经济现象特别吃惊,挥笔写下了洋洋万言的调查报告,引起了世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多部委联合调查组查访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鄂尔多斯的宏观建设策略是正确的。就在联合调查组访查后不久,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国独有的方式对鄂尔多斯、对康巴什进行了亲切慰问。
7月27日,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文艺团体——“心连心”艺术团开进了康巴什,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对鄂尔多斯进行了慰问演出。一位在康巴什工作的新闻记者在报道此次慰问演出盛况时,用《康巴什哭了》作文章的标题。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康巴什当时的心态。那篇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其实,那是整个鄂尔多斯的心态。康巴什哭了,但她流得不是伤心的泪水,流得不是委屈的泪水,她流得是幸福的泪水,流得是扬眉吐气的泪水!
“心连心”艺术团的慰问演出,是对鄂尔多斯经济建设和发展模式的再次高度认定,是对个别毁誉鄂尔多斯的媒体的有力回击。那些攻讦康巴什的谬论,从此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之资。
今天,康巴什早已摆脱了别有用心者们的“魔咒”,重新过上了快乐的生活。我也摈弃了缠绕心头的魔靥,不再为别人诋毁自己身居的城市而愤慨。我还琢磨什么呢,我还思索什么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必在乎世人一时的冷眼与讽嘲?何必为了一些流言蜚语自我伤感呢?
“康巴什——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就为这个美丽的创意和“花一样的城市”,我把自己的根扎在了这里,我把自己的事业和新居安顿在了这里。每天,我不乘免费的公交,不坐同事顺道的便车,也不骑自己轻便的自行车,却执意地走来走去。走在草原不落的太阳下,走在温馨的四季里,走在无边的惬意中……(责任编辑:高彩梅)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