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099824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曹文清散文特辑(曹文清)

点击率:5123
发布时间:2016.09.13

桃醉

又是一年春起时,冬日的冷峻与单调渐渐退去,西北风裹挟着沙尘过后,便带出了缕缕和煦之气,催绿了大地,催开了枝上春花无数。一时间桃花开、杏花落、樱花红、丁香紫、刺梅黄、梨花白,各种各样的花绽放在满街、满院、满园,甚至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都挤满了一种甜丝丝、香淡淡的清新气息,花儿仿佛在举行着一场快乐的繁华的生命盛宴。这盛宴,每一片花都是绘给春天的图画,每一树花都是写给春天的诗句,每一朵花都是献给春天曼妙的歌。

在这五彩缤纷、绚丽灿烂的花的生命盛宴中,我独爱采撷那些温婉多情、柔美洁雅的桃花入诗入画入歌,更愿意赶赴一场桃花盛宴,“桃醉”其中,一如花痴,不知何往,不知年华,只在花间尽享……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当你置身在街心公园、小区内,到处都有桃花开放着。它们品种各异,有山桃、柳叶桃、碧桃、垂枝桃、寿星桃等,单株的、成片的、带状的,情态各异。单株的桃树,一枝独立,只开三两朵,或一朵傲立,风姿绰约,如一冰清玉洁的美人儿;成片的桃树,开得恣意灿烂、热烈妩媚,尤其是粉红的桃花,相映成辉,仿佛姑娘的脸庞;带状的桃树,成排成行,花开得张扬浪漫、玲珑剔透,似笼着轻纱的曼妙女郎。细看每一朵每一串每一嘟噜桃花都摇曳生姿、美丽迷人、令人“桃醉”。特别是在风和日丽、天气放晴的大好日子,站在桃树下,看桃花盛开,风生水起,美不胜收,便感韵味无穷。起初,桃树的枝干光秃秃的,在春风的抚慰下,忽然有一天,它的枝头和侧翼冒出一个个新的绿苞,转而由绿变粉,直至壮大鼓出花苞。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它要开花,我原以为它是“嫩芽”,可是直到几天后,它无可争辩地由“嫩芽”变成了含苞欲放的花蕾。在我的惊诧尚未平息之时,一朵一朵洁白如玉或粉里透红的骨朵竞相绽放,随之就是喷涌而出的花香。我之印象,凡树大多是先长叶后开花,然而桃树却是先开花后长叶,在花朵的掩映下,绿叶一天天、一点点地长大渐宽,直至绿满枝头。我孤陋寡闻,人到中年才知晓这点,也算是细细观赏桃花所得吧。

桃花的花期大约两周,怒放时只有3~5天。怒放在阳光下的桃花开得无拘无束、热烈烂漫。鹅黄的蕊、如雪如霞的瓣,满树的桃花鲜灵可人,嫩绿的叶子掩映其中,娇羞却风韵尤佳,朴实而又不失浪漫;张扬却略显矜持,靓丽而又不失高雅。桃树的枝梢仿佛被花朵染色,白的纯净、红的热烈、粉的妩媚,引来踏青赏花者无数。孩子们被吸引来了,他们三五一伙玩耍在桃树下面,追逐着、跳跃着,银铃般的笑声与蜜蜂的嬉闹声,把春天搅沸了。俊俏的姑娘们也来了,用手轻轻拨动枝梢,嗅着花香,仰面看桃花的劲头,含情脉脉、温婉可人,仿佛又有诸多的心事不能排解,拾起几片花瓣,欲语还羞。人俏、花艳,真是“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道好风景哟!一对老夫妻驻足桃树下,他们相互搀扶着,指指点点,嘴里不停地说着“好”、“好花”……从这棵树走到那棵树,又走到下一棵树。这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两个相携的老人真情如花,人生虽已走近黄昏,内心却永存那最美的朝霞。撩人心扉,风情万种的桃花哟,为之“桃醉”,我虽成花痴,但此刻也只能呆呆地望着你、望着你……任凭自己的眼睑发木,眼球发酸,断然不敢触手摘取你任何一朵。羡慕你不敢轻侮你,垂涎你不敢亵玩你,我怕一触手花仙子就离我而去了。

就这样,久久地、久久地在充盈花香的世界里“桃醉”、沉迷、徜徉……驻足、闭眼、翕鼻,尽情地让花香的分子吸入鼻孔,溶入血液,流入心田,沁入每一个细胞,让花香与自己融为一体。这时你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任意散步在每一朵花上,或变成一滴小水珠,纵情地弥散到花香里,如痴如醉、如梦如幻。你更会幻想如能在这无尽的花香中睡去,即使千年不醒,也无怨无悔!当一阵微风掠过,刺激了你的神经,久居闹市的你如从梦中猛然醒来,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独自一人享受这桃花盛宴,实在是赏心悦目、莫大的奢侈!

在灿烂绚丽、尽展美艳之后,桃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妇,卸下了红装素裹,待胭脂和粉黛退去,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韵,变黄变干,从丰满变得单薄,从靓丽变得黯然。“香魂一缕随风散……”,桃花枯萎的花瓣“零落成泥碾作尘”后,桃树嫩绿的叶子将其风流韵味全部淹没。此花落时彼花开,余香缭绕满情怀。桃花落了,梨花却白了。叶落花开都是春啊!这个春天是多么的幽默浪漫!

桃花纵情恣意,热烈奔放地开着,看得出它们是在用生命去迸发。然而,它又香消玉殒,随风飘零,更看出它们是在用生命孕育下一个崭新的轮回。这一开一谢,如此绝美的一幕,壮美凄婉,引无数文人墨客以桃花入诗,为之“桃醉”。他们喜欢拈“花”惹草,兴感抒怀:或预报春天、或象征美人、或崇尚隐逸、或感怀身世、或鞭笞权贵、或讴歌友谊、或点示爱情、或流露禅意……让一朵朵凝结着生命玉露、散发着感情芬芳的桃花带我们走进一个芳香四溢、深邃迷人的心灵大花园吧。把桃花作为春天的使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抒写的是春之情结;把桃花作为美人的化身,“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盛赞的是青春女子的娇媚;把桃花作为桃源的意象,“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体现的是君子一片隐逸情怀;把桃花作为柔弱少女的形象,“泪眼欢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刻画的是林黛玉式纯洁美丽而又红颜薄命的形象;把桃花作为悲愁苦恨的陪衬,“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反映的是愁苦人的悲剧命运;把桃花作为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讴歌的是朋友之间的伟大友谊。更为经典的是唐代诗人崔护题写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堪称千古佳话。桃花深处一座草房,桃花灿烂,书生敲门借水,少女明眸皓齿……书生喝水,一瓣桃花飘落碗中,第二年,书生再去那个地方,已是物是人非,空留点点遗憾。这一切的一切,让崔护深切怀念,这桃花浇注的不仅是盎然的春意,而且是火红的爱情。当然那种“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树下美人眠。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的“桃花运”还是留给少男少女吧。花韵和浪漫是属于他们的,已婚的男女最好是少遇或少交这样的“桃花运”,否则会“晕”死你。至于金庸笔下“桃花岛”上的“靖哥哥”和“蓉妹妹”的爱情故事权且当作一种传说,不过可以憧憬向往。

当我们用心、用情与古人同歌共舞“桃醉”之时,千万别辜负了大好春光,“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我们要在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后,冲出怅惘与迷茫,带着与花共舞的希冀和梦想走向新生。我们要热爱大自然,感谢大自然馈赠与万物勃然之生机,更要用心灵去呵护和浇灌这如花一样的生命。我们要向花一样的怒放,十一个月的积蓄和等待,只为这半个月的灿烂芳华。人生亦如此,“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是哲人的大智慧,我们要时刻告诫自己:纵然生活清苦忙碌,也不要焦灼抱怨,安然地经过并享受“经过”,积蓄所有的力量,时刻准备灿烂闪烁,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要心中有希望,生命便会像这盛开的桃花一样沸腾的是整个春天。凋谢了,我们寄予的更是相思和希望,等你,来年,直到花满枝头,香飘千里!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为之“桃醉”的“桃花源”,“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我以为开心微笑是最好的解释。开心微笑地面对每一个人和每一天,努力地付出,像桃花那样,将灿烂和爱付诸人间,化解的是更多的冷漠,带来的是更多的温暖。我们不妨打开自己的心扉,接纳一切美好的东西,并“桃醉”其中。这样,人人皆开心,处处是桃源。



胡杨

过去的数年,我常常被画册上胡杨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蓝天、沙漠、河流、夕阳、金色的胡杨,浑然一体,流光溢彩,令人心驰神往。数年后,2012年9月一个梦幻般的日子,只为了等待那一刻温情的回眸,我满怀虔诚地来到了新疆。一路走来,钟情留恋于胡杨千奇百怪的“长相”。特别是进入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轮台县境内的胡杨保护区后,你会发现,大片枯死的胡杨树干依然挺立,形态怪异,竟是一种夺人心魄的极致之美,仿佛走进了一片虚幻小说里的怪诞迷城。只有这时,你才会真切体会到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命的高贵,什么是辉煌壮丽,什么是不朽的精神。

它们,或树冠已经枯死,却从腰里伸出一根绿枝;或下半部分枯萎着,树顶部分却绿意盎然。

它们,或半边身子已经焦黑,却在一侧长着茂密的枝叶;或上半部分剥光了树皮,露出白森森的树干,下半部分却快意地生长着。

它们,或树身匍匐在地,靠一些树杈支撑着,树冠部分依然弯弯曲曲地向上展开;或头颅折断了,身子似苍龙腾蛇叩之大地,彰显出强壮的筋骨。

沙漠戈壁就这样选择了它们。而它们在对抗酷热,对抗风霜,对抗雨雪中迎接挑战,冲破迷茫,用自己感天动地的壮举,穿越时空的震撼,为我们留下了大气磅礴、生命本真、千古独特、无数传奇。这就是胡杨,一生辉煌壮丽三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生,千年不死的绿意。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就是这样一种树,坚守着西北贫瘠的戈壁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它们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把根扎在数十米深的地方,吸收水分,顽强地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色。为适应干旱气候,抵御酷热阳光的侵袭,不改生命的绿意,它变换着自己叶片的形态。“一树有多变,三季不同天”,春季像柳叶,夏季像榆叶,秋季像杨叶。胡杨这种神奇的树,其生命之顽强令人惊叹。胡杨开花结果,每到四月份,胡杨的花苞由绿色变成淡红色,六七月份花苞炸开,羽状的淡紫色的花儿露出来,成熟的种子裹在伞状物下随风飘浮,只要落到湿润的地方就扎根、发芽,会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胡杨树。它们身居戈壁沙漠,枝依漠风,勇敢地与风沙对峙,用它们坚强的生命与力量,固化了沙漠戈壁,最终繁衍生成片片绿洲。在新疆、在古河道、在古城遗址、沙漠边缘,你会看到许许多多生长着胡杨林的绿洲,正因为有了这些胡杨,天山南麓的绿洲才免遭沙漠的吞噬。当我第一次走进胡杨林,徜徉在胡杨林中,亲手抚摸胡杨粗糙的皮肤,谛听它体内澎湃的激情,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高大的胡杨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向四方的枝叶依然绿意蓬勃,为什么树干已死,顶上却冒出葱郁的枝叶,这一切都源于它生而不死千年的绿意。有了这绿意情怀,它激昂的语言,蓬勃的生气,仍旧打动着像我一样千里迢迢跑来朝圣的人们。胡杨,千年不死的胡杨,在撑起一片绿色的同时,也撑起了人们对生命常绿、真理探求、生活信心的梦想与希望。生而不死,奇迹!

死,千年不倒的精神。树有一种死不叫死,而叫做千秋。胡杨虽死,豪气千秋。当你置身大片的胡杨林中,在感受胡杨树冠高大浓荫蔽日之时,胡杨也把另一幅惨烈的场景展现在你的面前。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在经历千年的洗礼后,胡杨或昂首挺立、或引颈高歌、或屈膝跪地、或躯体断裂、或枝干破碎、或扭曲抱团,它们以一种孤寂而神秘、超脱而不凡的姿态站立成一道绝世的风景。仰望死而不倒的胡杨,就如同瞻仰一座英雄的丰碑,你会热血沸腾、心灵颤动,在语言也无法触及的灵魂里感受胡杨沉默的智慧和力量,甚至像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对它顶礼膜拜。仰望死而不倒的胡杨,就如同站在历史的浩浩长卷上,你会看尽人间悲欢、世事沉浮。楼兰美女在何方?大宛国鼎盛今安在?龟兹乐舞声何处?羯鼓羌笛何处寻?驼铃阵阵在哪里?千古风流,多少热闹繁华,多少兴衰荣枯,都随风雨远去了。只有不屈的胡杨、不倒的胡杨才能见证沧海桑田的变化。如今罗布泊已干涸,塔里木河也因上游过度开垦、任意截留出现了断流,千年胡杨成片枯死,当地居民被迫迁居。下游的生灵望着干涸的河床、沙化的家园,泪眼汪汪。而不倒的胡杨,任岁月沧桑,依然矗立在无际的沙海戈壁中,始终坚守着梦中的家园。胡杨,千年不倒的胡杨,它住在“死亡之海”里,结果奇怪的是,它比谁都活得长久,它比谁都死得壮烈。它透露出的坚毅与刚强,彰显了它千年不倒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挑战苦难,战胜命运,实现死后伟大而又辉煌的华丽转身。死而不倒,壮丽!

倒,千年不朽的骨骼。历经千年的站立,胡杨饱经风霜的容颜露出苍天赋予的美丽,刚毅的身躯抒展出不屈的豪情。终于有一天,胡杨轰然倒下了,倒成了一弯古道,一抹斜阳,一曲胡舞,一片狼烟……然而,倒下的胡杨骨骼千年不朽,灵魂坚毅如钢!不朽,不是绿色的不朽,不是生命的不朽,而是它倒下的躯体相对其他植物来讲,尸体骨骼太坚硬!且消失的时间太长久了!只有经过千年的煎熬,才会凝练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境界,才会成就“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操守。当我把颤抖的双手,轻轻放在倒下的胡杨躯干上,我感觉胡杨就是一朵风干的玫瑰,胡杨的神情一再真切地告诉我,它们曾经绿过,黄过,美丽过,张扬过。而今留下的唯有不屈的意志、坚韧的内涵、可歌可泣的信念。这一个个躯体如同楼兰美女死后千年木乃伊般的生命,绽放出掩饰不尽的顽强与凄美。转过繁华,转过安宁,转过平静,一切都化为养料,胡杨上一代的尸体就成了下一代的土壤。它这样延续着,这样存在着,这样与漫长的时间对抗着,这样与西风流沙低语着,繁衍生息着不朽的精神。倒而不朽,坚强!

这就是胡杨,生而不死千年,只为装点人世间的美丽;死而不倒千年,只为一个忠贞的誓言;倒而不朽千年,只为一轮撕心裂肺的重生!

为使胡杨林得到永续的保护利用,这几年塔里木河都要放水到胡杨林中。我去时正赶上放水,像是赶上了一场生命的盛宴。胡杨仪态万千的叶子和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像一个多情的少女临河梳妆,洋溢着生机。每一个游人都留恋于此,不忍离去。非常遗憾的是我未赶上胡杨金秋时节,虽然没有看到落日余晖下胡杨金色的叶子与大自然形成千鸟起飞、落霞与胡杨一色的盛世美景,但生而不死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朽千年的胡杨留给我们的是无数的思考与思索。你会在瞬间悟出生命的真谛不在于日短夜长,而是每一个章节都要尽显英雄气概,尽显精彩辉煌。走进戈壁大漠,走进胡杨林,你还在为自己患得患失黯然神伤吗?你还在为自己心灵迷失方向苦恼吗?你还在为自己无法抑制膨胀的欲望追逐吗?胡杨,沉默的胡杨,会将我们世俗的愚昧与浮躁的思想一点点淹没。它让我们的灵魂变得通透明亮,并得以提高和升华。它不朽的精神将永远召唤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让我们以胡杨千年之梦想、之希望、之精神实现生命的蜕变,做人做官更应该生如胡杨千年不死!死如胡杨千年不倒!倒如胡杨千年不朽!



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15个年头了,但我时常在梦中见到他。他穿着去世时一身的蓝袄蓝裤,戴着八瓣瓜皮白帽,脸色红润,拄着我做给他的红柳拐棍,步履沉稳,缓缓向我走来……我老是想和他老人家说点什么,但每次他都默默无语和我擦肩而过,留给我许多的怀念遐想。这其中的滋味是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有甜蜜、温馨,也有伤感、惆怅和悲凉。如丝如缕,绵延不绝,挥之不去!

父亲是一个特别吃苦能干的庄稼汉。父亲的父亲死得早,20岁时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他身上。为了养活奶奶和他弟妹几个,他从陕北跑到二百里之外的草地(内蒙古)揽工。每年的秋冬,父亲背着沉甸甸的揽工挣来的糜子从草地回到陕北老家,就这样像燕子一样年复一年……直到给我两个叔叔成了家,才定居到内蒙古。记忆中,父亲是个犁地种地的好把式。村里人说父亲犁的地又平又直,特别是耧地耧得好,深浅适中,庄稼一点也不闪苗。一到春上耕种,许多人家都请他帮着耧种。我十一二岁时便跟着父亲下地干活。我的主要任务是握着缰绳拽着牲口往前走。赤着脚,走在新翻过的泥土上,感觉湿漉漉的,闻着土地散发出的芳香,看不知名的鸟儿在地上跳跃着觅食。那时的我和父亲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从那时起我就倍感土地的神奇!这地还能种庄稼?人吃了收获的庄稼就能活命……我后来参加了工作,还租种了别人一块2亩多的水地,从中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泥土的芳香、劳作的艰辛、收获的喜悦,也感受到了父亲作为一个农民一生的艰辛、不易和苦累。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中见其伟大。父亲的伟大不在于他干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而在于他对弟兄姊妹那份特殊的情感和奉献。青年时失去父亲的他,带着11岁和6岁的两个弟弟和1个4岁的妹妹,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大,更不一般的是父亲给两个弟弟成家立业后,自己就40多岁了,成了村里的老光棍。在那个年代,父亲把幸福留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却从此面对孤独。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无疑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和痛苦。父亲精神生活上的遭遇和心灵上的创伤是可想而知的。看着日渐苍老和孤独的父亲,我的母亲心疼哥哥,也好让哥哥后继有人,便把我的哥哥过继给了父亲(父亲其实是我的舅舅),父亲的脸上好不容易有了笑容,然而厄运降临了,6岁的哥哥不幸得上了急性脑膜炎夭折了。晴天霹雳,父亲遭受了如此大的精神打击,终日以泪洗面,经常徘徊在丢弃哥哥的地方。过了几年,我出生了,母亲不忍心再看到父亲孤单地生活,就把3岁的我过继给了父亲。这不是故事胜似故事的事就发生在父亲和我身上。父亲怕哥的厄运落在我头上,给我起了一个很硬的名字叫“铁柱”,意思是让我的生命像铁柱一样坚强。在父亲一声声“柱儿”的吆喝下,我一天天长大。等到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同情和关心我们的好人,曾多次为父亲介绍对象,说是对象,实际上是寡妇,父亲始终不同意。宁可自己受罪受累,他也不愿给我找个后娘。主要原因是怕产生矛盾,唯恐我受委屈。就这样,父亲终生未娶。天下唯有慈父心,大抵俱是血泪情啊!这点竟成了父亲和我一生的遗憾!假如时光能倒流,假如有来生,我一定帮父亲找一个他心爱的女人……许多个日子,当我和妻儿一家3口围坐在饭桌前吃饭时,我都是泪眼朦胧,我敬仰、同情、可怜起我的父亲,他一生曾有过自己心仪的女人吗?我问苍天、问自己,谁不向往男女之间缠绵的情感……而我的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这一点竟成为我一生永远的惆怅纠结。

父亲什么也没有,但有了我之后,像变了一个人,终日笑眯眯的,更能干活了。夏天,他早早起来掏猪草,冬天,天麻麻亮就起来拾粪,我们家门口的粪堆得像小山似的。因为他能干,当过生产队长;因为家里贫困,他还当过贫协代表。许多年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促使父亲一生都那么勤勤恳恳、受苦受累呢?是光宗耀祖?他恐怕也不曾想过。是挣个腰缠万贯?他恐怕更没有那份奢望。那他想什么呢?“将来就看我的柱儿呢!”许多年后我才明白父亲这句话的真实涵义。我就是父亲那份奢望和梦想,我就是父亲那份精神和力量!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将我拉扯大,实属不易!父亲是个粗人,一字不识,但他很重视我的学习,我上学期间曾有三天未去学校,主要是我数学学不进去,尤其是讲溶液体积课时,倒进去倒出来,搞得我头昏脑涨,以致罢学。父亲把我引上亲自交到校长手上,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让我好好上学。他说,再穷再困难,也要供我上学。他到后来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最后卖掉了羊和犁地的牲口。后来,我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虽不是大学,但父亲和我都很满意。看见父亲笑得爽朗开心,我心里平添了许多安慰。故乡的父老乡亲也为父亲高兴,说父亲苦尽甘来、有福气。每每听到这些,父亲干起活来好像更有力,走起路来更有劲了。

父亲脾气直爽,宁折不弯,又极重感情,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兄弟姊妹的关怀上,体现在对我的精心呵护上,更多地体现在他对家乡人家乡事的热心肠上。谁家有点事,都少不了他的份。“说媒、保账、杀猪、埋死人”,这些农村一般人是不愿做的,只要他知道的事,别人请他去,他没有不上心的。他的这种个性、好人缘,给村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过世这么多年了,我经常下乡回到村上,许多老人还对他念念不忘,说父亲是个好人。是啊!父亲是个好人,好人的话更是让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墙捱活得个杂泥”,“小了偷针,大了抽筋”。这些朴实无华的道理,更是响在耳畔,铭记在心,一直在催我奋斗、激励我前行!我把这些道理讲给儿子听,要让他永远记着爷爷的教诲,做一个正直、正派的人,干一些公平、公正的事!我的孩子说:“我会谨记并照着去做的”,我心里坦然了许多!

前些年,叔叔多次提醒督促我要将父亲入老坟。但父亲终身未娶,单帮孤人是不能进老坟的,这是当地的习俗。我犯了愁。按理来说,我是个干部,不能讲这一套,但我不忍心让父亲孤零零地待在黄土岗上。我和妻子商量怎么也得给父亲找个伴吧,于是我们也花了些钱、找了个“女骨”,进行了合葬。这对逝者是个祭奠,对生者是个心灵的弥补。特别是对一生未娶女人的父亲来说,一点也不过分吧?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了,我用拙笔写下了对父亲的所思所想,我觉得我怎么也写不够对父亲的博大与厚重,父亲是一棵大树,在此栖息的我吮吸足了阳光、雨露;父亲是老家雀,用勤劳苦痛养育我成长;父亲是一座山,他用一生为我建造了一座如山父爱的不朽丰碑。他给予我的是绵绵不断的智慧和力量,是一种慈爱精神,不仅使我心灵能够得到被安抚的宁静,也让我生命因此获得信仰而从容,并在人情、人性的世界里一次次得到升华。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打拼算不上惊险成功,却也充满艰辛。父亲和父亲的魂灵仿佛一直伴随着我,洗涤着我饱浸物欲的心,他平和的眼神好像时刻注视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以醒世平和的态度前行。我愈来愈思念父亲,愿他常回到我的梦中。


又是棉蓬红了时

对于故乡的想念,最是在秋天。秋天仿佛是一抹薄凉的风带来的,感觉明媚晴朗的天空离我们更高更远,那云朵也变得像纱一样柔美轻薄平淡起来。此时的田野,庄稼已经成熟,金黄的玉米,透着傲气;摇铃的大豆,透着内敛;沉甸甸的稻谷,透着谦虚;剔透的葡萄,透着晶莹。这世界一夜之间就被满目的金红、橙黄、苍绿以及枯白代替。在蓝天白云下,煦暖的秋阳涂满了无法言语的诗情画意,让人心里倍感满足与惬意。更让人惊喜的是在田野外随处可见的棉蓬,它们全身红艳艳的,以无比的热情让你驻足,并仔细品味一番。

棉蓬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竖立、圆柱形,叶互生,叶片线状披针形或者条形,最高可长到50厘米。它花极小,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果实呈卵形或圆卵形,8月底成熟。

棉蓬在我的家乡毛乌素沙地中最为普遍。它喜沙耐旱,生长在路旁、沟底、沙畔、田埂。春夏遇上好雨水,随风乱跑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得蓬蓬松松、绿茸茸的,很是茂盛。黄沙因有了棉蓬铺上了一层绿茵茵的地毯。秋季,棉蓬熟了,枝叶变红,放眼望去,红彤彤一片,被棉蓬染红了的沙野真是一道壮美的风景,尤其是太阳西沉,将要降到地平线下,金黄的太阳、赤红的晚霞与棉蓬的红色交相辉映,整个沙野泛出迷人的光晕,构成了一幅别样的油画。这是棉蓬一生中最丰饶的一刻,是生命的极致美,美得让人心醉。置身其中,你会觉得这红彤彤的棉蓬好像是火炬,在空旷的沙漠上燃烧,越烧越旺,最后竟分辨不出是天空映红了它们,还是它们映红了天空。我每次下乡途中看到沙漠里那一片片红色的棉蓬时,沉寂的心就会沸腾起来,全身充满了火热的力量。我每次回老家,都要把目光停留在曾经搂棉蓬的沙地,时光的影子仿佛如影随形,一种熟悉、亲切而又沉重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它促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少年那个非常的年代、那种苦难的生活。

那时,人们的生活普遍困苦,物质极度匮乏,几乎能吃的野菜、树叶都尽数纳入饥肠。就在人们无比绝望的时候,有一种野草——棉蓬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最不起眼而又颇受欢迎的果腹野粮。当大地红起来的时候,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搂棉蓬。先搂自家房前屋后的,再搂田埂地头的,最后才能搂生产队的。集体的棉蓬不是谁想搂就能随便搂的,要统一时间放搂。记忆中有偷搂棉蓬被生产队罚扣工分的,有抢搂棉蓬闹矛盾纠纷的,有偷别人搂下的棉蓬导致大打出手的。搂棉蓬多半在夜间或天亮时进行,主要是考虑这个时间棉蓬上有露水,潮气大,籽粒不容易脱落,枝叶也不易折断。特别是有月亮的晚上,月光如水一样的倾泻,一切都笼罩在这静谧的朦胧之中,夜风带着泥土的芬芳,温馨而湿润,一群朴素的农人拿着锄头在广阔的大地上挥舞,听锄头与大地相交的“蹭蹭”声,还有蝉鸣声声,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听起来竟也那么亲切温暖。大自然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妙与神奇,一丝一毫,一点一滴,都见证了人与大地的相融亲近,也记录了父亲与我苦难的历程。犹记得,我和父亲经常天不亮就出发,跑到很远的地方搂棉蓬,因为周围的棉蓬被搂完了,只有远一些偏僻一些的地方才可能搂到。时运好些,便可多搂些;时运不佳,就会空手而归。承蒙老天爷的眷顾,我们大多数满载而归。我们将搂下的棉蓬,垒成一沓一沓,又一背一背地背回去,在场上堆成一座座小山,等待自然风干。每每这时,父亲悠闲地抽着老旱烟,脸上充满了笑意,拍着我的脑袋说:“娃子,这下就饿不着了。”是的,这种平凡的野草给苦难的穷人带来了希望,看着小山一样的棉蓬垛,听着连枷声声,村民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就连平时饿得直不起来的腰板也挺了起来。

棉蓬黑灰色的籽粒饱满而又粗糙,芝麻一般大,可食。这在清代文人刘震元的《香山三蓬记》中有详细记载:“棉蓬,其子大于水蓬,形似胡麻而小黑。食之之法,始少济水以碾,多淘以水,晒干磨面,可蒸食。”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棉蓬是老百姓饥荒年代的一种主要食物。其实,要食用棉蓬籽工序还是很复杂的。首先将搂回晾晒风干的棉蓬用连枷反复敲打,直到籽粒全部脱落。然后将尘埃杂质在轻风中抖落去除,留下沉甸甸的籽粒。再将棉蓬籽在水里长时间浸泡,这样苦味就会减少许多。等浸泡好了,将洗好的棉蓬籽晾晒至半干,用赤脚踩去棉蓬籽粗糙的皮,以便日后吃起来口感好些。最后将踩好的棉蓬籽淘洗若干遍晾干,用石磨磨成细粉,蒸成窝头食用。由于棉蓬籽加工成的细粉黏性差,蒸出的窝头常常是缺乏精气散不成形,往往要加上些玉米面,当然加上些谷子、糜子或豆类,蒸出的窝头口感就更好了。尽管棉蓬籽做成的窝头又黑又苦,但它能实实在在地填充肚子,可解燃眉之急。吃了它,尽管排便难,需要用树枝掏便,但它却是成千上万贫困农民苦痛中的希冀与幸福。同时它也是拯救无数牛羊的好草好料。棉蓬用它造物主的宽爱与力量书写了一部民族的苦难史,也把守望与美好恩泽给了后来的人们。

如今,搂棉蓬的年代结束了,吃棉蓬窝头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每个从那个特殊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会有类似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许多人忆及当年的情景,都会感慨万千,甚至是潸然泪下。棉蓬这个充满着原汁原味的野食,至今仍散发出它泥土的气息和芬芳,经得起咀嚼回味,更经得起沉静思索。我虽然没有经历过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倘若自己早生几年,岂不是要深陷于耳闻中的祖辈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饥馑泥沼之中?好在有棉蓬充饥,帮我度过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否则,莫说读书进城工作,舞文弄墨入仕,恐怕早就是一位赤膊上阵、躬耕于垄亩的田舍汉了。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很难体会到那种饥肠辘辘的感觉,由今思昨,我们理应感激这个让我们丰衣足食的时代,再也不用为挨饿而疲于奔命了。我们更应该感谢经年劳作在田间地头的父老乡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粮食从他们的指缝间,源源不断流入我们的食管与胃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尊重他们的劳动呢?我们还能作奸犯科无节制地浪费粮食吗?《管子·王辅》云:“天时不详,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人道不顺,则有祸乱。”目前粮价不稳,世界上还有大约十亿人在忍受饥饿,你我身处在这个艳阳高照、仓廪如山的时代,千万不该忘记吃棉蓬艰难度日的昨天,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恒久不变的道理。

“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如今秋到毛乌素,又是棉蓬红了的时节。在我的一再邀请下,妻答应与我一道到郊外看棉蓬的景色。望着一簇簇、一片片、红艳艳、红彤彤的棉蓬,妻兴奋不已,她说她从来不认识棉蓬,也从来没有看到在毛乌素沙漠中有这么祥和而温暖的风景。散步中我将棉蓬籽揉搓在手中,给她讲关于棉蓬的许多故事,她说棉蓬的故事很感人,但她从来也没听过。我又对她说我想写一篇关于棉蓬的文章,她略有沉思地告诉我,现在的人包括她都不清楚棉蓬是什么东西,关于棉蓬的记忆好像也消失殆尽了,你还是别写了,写了许多人也看不懂或不愿意看。而在我,红色的棉蓬已凝成一个无可替代的符号,一道璀璨夺目的美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在这美丽动人的烂漫中,沙野到处弥漫着一种不可言传的氛围,感染着任何一个从那个年代和棉蓬地中走过来的人。那情结,无论在思想上还是骨子里,早已不是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而是一种精神的家园。在棉蓬红了的时节,品味欣赏棉蓬,就是回忆故乡,遥想亲人。当年,是棉蓬帮助无数个贫苦农民聊补无米之炊度过了灾年荒月,又是这苦涩的棉蓬窝头让我们这些农民的孩子为了曾经的梦想外出艰难打拼。尽管今天都市生活那样光怪陆离,无论人心怎样浮躁麻木,不管现代文明如何日新月异,我们要像棉蓬那样,脚踩大地,踏实生活,无私奉献,化腐朽为神奇。我要把我的爱写在大地上,我要为红色及红色的理想呼唤,更要为理想的实现增添绚丽的色彩。我不能遗忘棉蓬这种野草,它们高尚的灵魂,已经嵌入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它们创造的伟业,无法用语言凝练概括,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为它们写下这篇赞美的颂辞,以示今人。倘能使今人有所感悟,则善莫大焉!让我们举起一生的挚爱和固执,守望棉蓬,向棉蓬致敬吧!



守望老屋

前些天同事问我今年节假日期间出行有什么计划时,我回答想回老家看看。同事对我这个想法有点惊讶!“回老家看什么?你老父亲也去世了,没有什么再亲近的人了,还回去干吗?”其实我真正的意图就是想回去看看乡间老屋。这是多年漂泊在外的我对于亲情故土的眷恋,也是我魂牵梦萦时袭上心头的那份守望牵挂。

桃红柳绿,在一个春暖花开的上午我回到了老屋。那天阳光格外灿烂,在阳光的照射下,老屋显得特别厚重、敦实,又刺人的炫目。墙外边那棵红柳树长势很旺,全身开满了粉嘟嘟的花儿,像是漫天繁星绽放在枝头,一簇簇、一串串,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又像是一片火红的火炬,在老屋前燃烧着,以无比的热情欢迎着屋主人的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后,面对积淀深厚的老屋,我的感悟更是与众不同,真想跪在这杂草丛生、葳蕤蔓延的院子里大哭一场……我太熟悉它了,我曾在它的上面匍匐学步、徘徊颠簸;曾在它的上面流泪欢笑、徜徉梦想。老屋永远矗立在我心中,是我生命的起源、我的魂。多少年了,我从来没有忘记它,漫漫岁月里我曾孤独过、彷徨过、低迷过、沮丧过;迢迢征程中我曾欢乐过、嬉笑过、幸福过、激动过。而每当这时,我在冥冥之中感觉老屋总在看着我,并时刻提醒着我,让我总会想起它,想起它心中就变得踏实、坚定而有信心。老屋既是照亮心灵的明灯,也是我生命进程和事业中坚强的信念基石,更是我一生的惦念和守望。

听三叔说,老屋是1964年建的,比我长4岁。二尺多厚的土打墙,二丈四尺的两根松木檩子三间房一穿而过。难怪四十多年“风雨不动安如山”!我是在二十年前离开老屋的。当时我搬着老父亲和几件最值钱的家当(两口锅、两个瓷盆、两个喂牲口的铁槽、一个碓臼、一个榆木柜子、一个小板凳)到了异地他乡参加工作。说老实话,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最盼望的是读书进城工作,那是祖宗几代都积德幸福的事情,当时的愿望就是一个劲往外奔,今天,等我在外面蹦跶够了,才知道老屋和老屋里里外外的那些人那些事是多么的珍贵。我有另外一种感觉,仿佛自己从未离开过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而离开的那些日子,又好像是仅仅到异地作了一次或长或短的旅行。

为了自己曾经的梦我不停地去打拼。如今站在老屋面前,就像久别的儿子回到了娘的怀抱,不知不觉我已泪流满面。“人总是一种渴望回家的动物。开始出发的时候,他就在返回”,用沈从文先生说的这句话描述回到老屋前的我的心情再恰当不过。我常常惦念老屋,期盼常常能回老家看看老屋。这是从我心底里滋生出的一种对老屋长久的永不解渴的守望。

春风徐徐,有两只燕子款款而飞,它们时而萦绕于屋顶,时而盘旋在院落,久久不肯离去。当我孤独的目光再次扫视窗户,我看到的是炕上一层厚厚的土,内墙泥皮脱落,角落里青苔斑斑驳驳,房间有些阴暗,一个破碗架原封不动孤独地摆在那里,满是岁月的风尘。刹那间,我的眼前浮现出在老屋里度过的点点滴滴的岁月,和老屋里每个角落都撒满的珍贵记忆。

当年,住在这间屋子里,生活清贫,虽然是粗茶淡饭,但有父亲的呵护,我感到无比快乐温馨。即便一顿猪肉炖粉条子也是珍馐佳肴,让我想上十天半月。更何况是在青黄不接的苦楚境地能帮人们度过凄惶日子的煮玉茭子,爽口的香甜哟!我努力地寻觅着,仿佛又看到父亲行走在锅台案板之间为我做饭,我蹲在灶旁一个劲地往里添柴,听得见灶里柠条枝杆不断爆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瞬间全家弥漫出松香的味道。我嫩嫩的读书声仍在身边回荡。夜半,我常被父亲咳嗽的声音惊醒,我目睹父亲抽着老旱烟,一锅完了再续一锅,忽明忽暗,一吸一散,感觉父亲有诸多的心事闷在心里。记得当年我学校毕业了,从城里领回了媳妇,父亲喜眉笑眼,更是老泪纵横。从此老屋里新添了一个女人的笑声。前些年妻子还说起当年她来我家时的情景,看到屋子又老又破,被子又黑又亮,面盆当脸盆,脸盆当面盆,她后悔跟了我,但一想到我从小生活的寒苦和磨炼出来的吃苦精神,不忍心撇下我,就一路跟我走到了现在。我依稀地感到老屋的地上,还留着我们当时一家三口人的脚印,老屋的空气里还弥漫着我们全家人的气息。这一切,老屋记着!也许,对那些漂泊的人来说,生活就是渴望流动,因为远方的风景更迷人,但生命也渴望着安宁,因为漂泊的人生更需要一个停泊的港湾。我更不例外,只有看到那间老屋,才感觉真正到家了,这才是家……

老屋的旁边,有一口井。井下四五尺连同井台是用当地的砒砂岩垒砌而成的,井水离地表才五六尺,秋雨大时上升三四尺,我十岁左右就能伏在井沿边伸长手臂拎一桶清水上来。听说我小时候很淘气,经常折下柳条,下垂到井里,不停地搅动,看水里晃动的自己,要么往井里吐口水,要么对着井口大声喊,听井内自己的回声,还下井掏麻雀蛋,结果在八岁那年,一不小心掉在井里,险些丧命。我久久地伫立在井旁,虽然这口井早已干涸,但仍有一个亲切而甜蜜的梦被深埋在井底……

据说家乡地下水位下降得厉害,除了干旱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干旱后,家乡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打井修地,发展饲料田,井越打越多,水位越来越低,许多树木都枯死了。是啊!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呢?十年九旱的地缘条件造就了他们,他们忍辱负重从无怨言,从不甘堕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艰难困境中繁衍生息了一代又一代。如今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乡人还生活得很苦,除了吃上自来水、通了照明电、住上红砖房,其他没有什么改变。年轻人大多出去了,种地的多是妇女老人,村里寂静了许多。我心里过多的是自责,我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于是我写下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字眼,从心底里祝福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我在老屋的四周徘徊,用手触摸断垣,轻摇碗口粗的榆树,就是捡起一块破碗片,我也感到特别亲切。远远地我看到一个人向我走来,我认清了是邻居张大哥,见到我他异常激动,和我说了许多家乡的事儿,最后他兴奋地告诉我,说家乡丰富的地下水要被引到一个城市供居民饮用,旗里给他们享受四项配套补贴政策(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要把他们移到旗里居住,现在的房子要拆掉换城里的住房。听到这些,我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家乡人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父辈们可以进城享受新生活。难过的是我的老屋也将被拆掉。我深深眷恋深深思念的老屋哟!此后的岁月里,“衣带渐宽”、“为伊憔悴”!我拿什么为你守候呢?

回眸凝望,我的眼前再次浮现出和父亲相依为命的情景,泪眼中,我仿佛看到父亲在田里锄草时佝偻的背影、听到送我上学时一次次的叮咛……父亲守望老屋,是守望我长大和长大后的明天,而我守望老屋就是守望父亲那种用信念和毅力战胜、超越一切苦痛的情愫,守望我的根和脉。老屋是一部凝固的音乐,旋律就是忘不了的乡音,改不了的饮食习惯,割不断的乡情,变不了的那个真实的我。老屋就是那颗“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红豆,在记忆里疯长。眷恋中我会把它永远珍藏,永远守望!



向善良致敬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古人早就把行善作为人生的至高境界。可当你看到“小悦悦被车碾轧事件”的揪心视频时,不禁会掩面流泪,唏嘘长叹。叹世态炎凉,世风日下;叹人情冷漠,人味变质。“两次被碾轧”、“18个路人先后经过,熟视无睹”、“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抱离街心,这场悲剧才得以终止”。我们在斥责见死不救甚至用冷漠助纣为虐时,其实也在呼唤善良的回归,更多的是被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在看到孩子躺在马路上抽动的那一刻“只想着救人”的陈贤妹善举打动。事实上,在社会的良知底线被撕裂,仁义善念遭颓废的时侯,陈阿姨的出现和奋力施救,让我们感觉冰冻的道德有了一丝暖意,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那份善良和真诚,我们理应脱帽抚心向善良致敬,并像耕牛一样铆足劲尽心去做每一件善事,像骆驼一样在飞沙走石中开辟善良的最高境界。

善良是人的信仰、品质、道德、情操的综合体现,它能使你自由自在地呼吸空气,拥抱阳光,它会让你在任何地方都能袒露胸襟,坦然地面对所有的人和事,保持做人的尊严。善良的目光豁达慈祥满含真挚;善良的身影朴实厚道令人信赖;善良的行为匡扶正义激励人生。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一直倡导善良是一种美德。从老子的“水善利万物不争”、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化,到五代的冯道“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明代赵仲全“为善不求人知,方是真善”的哲理;从作家余秋雨一生书写大爱“善良”、革命先驱孙中山倡导“博爱”,到雷锋、郭明义、杨善洲的先进事迹、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科学执政”的理念,无不体现着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积德行善、从善如流、善行无疆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说明人生之花只有在为他人或大多数人绽放时,才最有光彩。可为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会上演一幕幕“天堂变地狱”的残酷情景?为何会出现一件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事?公共场所“三只手”无人阻拦,偷盗得逞;车祸现场少了援手,多了看客;老弱病残跌倒,不扶不问;打架闹事,无人报警;看见破坏公物,却不管不问;有人掉进河里,上百人站在岸上观看,无人搭救;看到有人跳楼,围观群众不仅没有施救,还有不少人不厌其烦地起哄,让跳楼者快跳。这是多么令人发指的事实啊!许多人感慨“道德沙尘暴”正呼啸而来,“利己主义”大行其道!甚至有这样一种感受:“今天这个社会怎么了?人类是在进步,还是在瞎混?”扪心自问,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礼义廉耻、积德行善、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善行道德今天在许多事许多人中丢失净尽。不得不说这是社会国家的耻辱!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这时候,最希望有人伸出善良之手帮助自己。你得到帮助了,便心存感激,你若没得到帮助,则心存不满,甚至怪怨这个社会。事实上,现代社会生活的忙碌和浮躁,让许多人忽略存在于心中的那份善良。在生活和工作中,在人与人交往时,我们难免会与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此时,有的人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只想着怎样去索取,却忘了物有本末、事有因果。今日的言行,都关乎着日后的际遇。如果改用善良的态度方法,释放善良的能量,就有可能使邪恶走向正义、黑暗走向光明、荆棘走向坦途。因为一句善言,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人生的方向;因为一个善念,就有可能为自己为他人铺下一条宽敞的道路;因为一件善事,就有可能帮助别人渡过危机。善良可以是微笑、手势,也可以是赞美、善行。拥有这些就足以让我们开心快乐,甚至为我们的人生带来神奇的力量和料想不到的幸福与成功。因此,面对大自然,面对生活,我们自始至终要抱着尊重与亲切的态度,更要善待每个人。善待他人就是福泽自己,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会活得更加洒脱。我们要努力做善良的人。大凡善良的人,都是生活朴实又乐观进取的人,都是值得信任的人,生活在相互信任中是多么的幸福美丽。积小善,成大爱。没有善心,难得好报。一个人只要有善心,哪怕只是做一点点善事,也能折射出人性之光。如能雪中送炭,更是大爱无疆。相反,一个心地不善良的人,很难愿意为社会、为他人做好事,更难做出无私的奉献。我们要尊重善良、提倡善良、歌颂善良,把善良作为我们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让善良在每一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

善良是值得称道的品质。但片面地讲善良、一味地讲善良、无条件地讲善良,善良就会被人误解。善良给人以宽容,却被看作是软弱;善良给人以亲切,却被看作是虚伪;善良为人老实,却被看作是窝囊;善良做事谨慎,却被人看作是保守。人应该善良,但不能善良得让小人寄生、利用,甚至丑恶盛行。因为善良人总是和做好事相提并论的,小人由此得寸进尺;因为善良人总是疏于警惕的,小人由此畅通无阻;因为善良人总是和听好话紧密相连的,小人由此投其所好,三句好话,不该答应的事情就答应了;因为善良人总是心慈手软的,小人由此哀求原谅,所以才有了不轨行为后的高抬贵手,如此使他们还有下次等等。虽然东郭先生的故事还在重复上演,“光荣一阵子、痛苦一辈子”、“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善良表现出的柔韧之精神、勃发之正气、无畏之豪迈,最终将战胜丑恶。误解是一时的,利用也是暂时的。浪淘沙尽善良犹如真金耀眼夺目,穿透迷雾善良犹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

在全社会追求“幸福指数”的今天,我们太需要善良了,需要像陈贤妹那样的道德拾荒者,更需要“拦车救警”的的哥、“举车救人”的农民工、“弃考捐髓的最美90后大学生”田强、“舍身救人最美女孩”刁娜、“病前孝女”樊雅婧等善良的天使,他们的善言善念善举感动着、温暖着、激励着我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让每个人在感染中得到提高,得到人性的升华。我们理应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理直气壮地营造学习他们精神的浓厚氛围。善良既不是外在力量博弈的结果,也不是以强制为前提的制约,而是心灵的磨炼、培育和涵养。善良作为做人的根苗,需要大家用人性之水浇灌扶植。“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牢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观念,积极倡导善良与奉献,那么这个社会看客少了,必将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推动全社会风气的好转。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几千年前,老子就告诉我们要多行善事,而不争名利。做到了这些,就能得“道”。尽管其思想缺乏积极的精神,但作为人生的修养来说,值得今人吸收借鉴。特别是共产党人,要襟怀坦白,淡泊名利,真正做到“善利万物而不争”,方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的天下何愁不治!当前,举国上下都在为建设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文化强国一定是其国民道德高尚、“真、善、美”盛行,“假、丑、恶”难行的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道德的血液”在全社会流淌。我们要鼓起勇气正视以往发展方式带来的偏颇,用善良的尖刀雕刻重塑社会道德,用制度维护善良、公平、正义。当一个善良的人受到尊崇,每一个丑恶者受到唾弃,善良之风自然回归社会主流。我善良吗?每个人倘能不时扪心自问,或许做人就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社会了。做一个善良的人吧,以善良为师,得到的是正义和正直的教诲,即使步履平凡,也不失坦然的境界;以善良为友,得到的是质朴和慷慨的帮助,即使交往淡如水,也不失君子风范。向善良致敬吧,善良是高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柄正义之剑,守住了善良,就守住了崇高的人格,守住了人类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人生一世,善良千古!



绿洲白杨

一排排、一行行、整齐有序,远处看,刚劲挺拔,神采奕奕,像守卫边疆的战士;近处看,枝条健硕,生机勃勃,又像高耸入云的巨人。这就是新疆白杨,让我一次次地睁大疲惫的眼睛,又让我一次次兴奋激动不已并为之忘情审视。

新疆之旅的那些天,我多次看到一块块绿洲像碧绿的翡翠镶嵌在苍黄的大地上,也看到了被绿洲拥抱着的白杨。我无数次地惊讶在一派苍黄而又绝望的沙漠戈壁突然涌现出的一片片绿洲,也一次次地被这些沙漠戈壁中绿色的精灵——白杨惊羡着。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把我们一次次地从绝望带到希望的境地。哪里有绿洲,哪里就有白杨;哪里有白杨,哪里就有绿洲;哪里有绿洲,哪里就有希望;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有白杨。新疆的白杨是我见过的在绿洲上生长的世界上最美的白杨,因此我把它叫作绿洲白杨。它是新疆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完成的一部可以载入史册的杰作,它充满灵性,富有内涵,它质朴、向上、严肃,更是伟岸、挺拔、卓尔不凡。在沙漠戈壁之间,绿洲白杨奏响了顽强的生命乐章。

新疆绿洲白杨品种有白毛杨、钻天杨、银白杨、大叶杨、箭杆杨等,寿命可达90年以上。新疆白杨与胡杨是新疆最著名的两种树,新疆白杨是绿洲中一种普通而又极不平凡的树,具有惊人的耐寒、耐干旱、耐高温、耐盐碱、抗风沙能力,能够承受45℃的酷暑和零下40℃的严寒。在沙漠戈壁极度恶劣的环境中,为了存活,它的根可以扎到地下数米深的地方吸收水分。为适应干旱气候,减少水分蒸发,抵御强烈阳光的侵袭,它的叶片不断地变化着,有时呈灰褐色,有时呈银白色,阳光照在叶片上流光倾泻,银波荡漾,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新疆绿洲白杨是一种极容易养活的树。它不讲究生存条件,大路边、田埂旁、水渠间,到处是它生存的地方,只要给一点水分,把未出芽的杨树条剪成五六寸长插入地里,它就会生根、发芽、冒绿,一年可长到两三米高。在春天,地未消时砍下杨树杈儿,插到河沟边或大水坑边,不几天就长出新叶,可移栽至需要种植的地块,秋后就长成了一片茂盛的林子。它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娇嫩的草坪那样去浇灌,只要给它一点宽松的环境,让它吸收自由的空气,它就会挺拔向上。它不与房屋、路面和其他树木争夺地盘,随遇而安,只把根扎到深处,努力向上生长,把空间留给那些低层的树木,或那些草儿花儿。在新疆随处可见白杨树掩映着红砖红瓦的村舍,农家在新建的房前屋后种上白杨树,两三年就屋遮荫凉,绿满庭院。就是这极易养活又普通的白杨树,留守着装点着沙漠戈壁,给沙漠戈壁减去几分贫寒和寂寞,平添几分生动和美丽。

绿洲白杨是一种顽强的树。春天,当土壤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它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夏日,在如火的骄阳下,白杨树被炙烤着,但依然不停地生长着;秋风里,它的叶子脱尽了,枝条依然苍劲有力,高昂向上;严冬里,它们傲然挺立,铁骨铮铮,以入眼是诗、开卷是画的风骨精神,站成了大西北沙漠戈壁独有的风景。白杨树就是这样一种顽强的树,在干旱的沙漠戈壁里努力向上,在盐碱地里伟岸挺拔,在凛冽的漠风中勇敢抗争,在酷热严寒下不屈拼搏。或片片成林,或孑然一身,顽强地耸立在沙漠戈壁。它聚天地之灵气,坚强履行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保护绿洲。沿着戈壁沙漠公路,沿着古河道、沿着古城遗址行进,你会看到生长着高大挺拔、错落有致的白杨树,尤其是塔里木河两岸的白杨树生长茂密。正因为有了这些白杨树,天山南北的大片沙漠戈壁才有了绿色的生命,也为新疆人民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绿洲白杨是一种团结向上的树。当飞机飞到百米高空,纵目远眺,在山地与沙漠戈壁相连的地方,会发现夹着小块的绿色地带,这就是新疆人所称的绿洲。这样的绿洲大大小小,在新疆共有一千多个,只有七万多平方公里,仅占新疆总面积的百分之四。这样的绿洲,千万年来,承载着人类在新疆的生存与发展。绿洲是生命的基地,也是人类生活的家园。这样的绿洲脆如花蕾、薄如蝉翼、美如梦幻、坚如围城,围绕并保护它的,就是白杨,有白杨就有绿洲,它是绿洲的指示牌,它是团结向上的象征。它笔直的干、笔直的枝,透着坚韧与刚毅。在它的主干上,所有的枝条一律向上,而且紧密围绕,绝无一枝旁逸斜出。因为它懂得,不团结向上就不能生存。只有横站成排,竖立成行,时刻像出征的队伍,才能抵御酷暑严寒风沙的侵袭。白杨林中还有胡杨、梭梭、红柳、沙枣树,它们团结共生,构成了绿洲的主体,使绿洲生成并延续着。这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如同华夏五千年文明,虽经风霜雨雪砥砺,仍然同根同种独秀于东方,生生不息。绿洲白杨是一种英雄的树。人们赞美白杨为“英雄树”,我想有多方面的内涵,主要是它就像戍边屯垦的兵团将士,他们常以班、排、连的序列站得笔直、挺拔,默默地向路人行注目礼的同时,带去无限问候祝福,路人也以无比愉快的心情赞美崇敬它们。看到白杨树,你就会想到当年兵团将士以革命者的信心勇气,放下枪杆,扶起犁耙,挥动锄头,在漠风炎热的吹烤下,开荒种田的情景。他们沉重的汗珠砸在荒漠戈壁上,才有了今天的绿洲,才有了今天大美丰盈的新疆粮仓。更为深刻的是它对人类的贡献大,当属“英雄”之列。它抗风沙、保绿洲的功绩自然不必评述。它朴实无华,可以当柴烧,可以打家具,可以做房檩栋梁,可以制作农具。树干还是造纸的上等原料,树叶是牛羊爱吃的美味佳肴。白杨树皮可入药,《唐本草》、《千金方》都有记载,可祛风、行瘀、消痰、治牙痛,尤其是从白杨树中萃取水杨酸可制成每年消耗最大的药阿司匹林。目前水杨酸更成为护肤、美白、除皱的美容圣品。据最新资料显示,每1公顷白杨树林,一天可以吸收3吨二氧化碳,放出700多公斤的氧气。1亩树林一年能吸收60吨灰尘,白杨树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功不可没。白杨树浑身是宝!从它英雄的身影中,你会看到人与自然搏斗的奇迹,看到兵团建设者的创业史,看到勇闯禁区罗布泊的军人们,看到寻找油田的石油人,更会看到新疆人民灿烂美好的明天。

我是第一次走进新疆的,一见到这种绿洲白杨,就被它平凡质朴、顽强坚韧、团结向上、无私奉献的品质与精神折服着、感动着。绿洲白杨啊!你庇护着绿洲,绿洲也拥抱着你!你是我走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不同种类的白杨后,认识的世界上最美的白杨。为了美化家园,内地从新疆引种了这种白杨,可怎么也比不上新疆绿洲白杨长得那么英俊、挺拔、高大,但也绿了农田,绿了街道,绿了工厂,绿了路旁,绿了……白杨树就是一条条绿色屏障、一道道钢铁长城、一片片孕育新生命新生活的天堂。如今,塞上冬来,在寒风与霜雪的侵袭下,白杨树的叶子已脱落净尽,每当我看到寒风中孤独无语的白杨树,就像遇到风雨故人一样,格外亲切,便多了几分爱怜爱惜。阎维文唱《小白杨》讴歌了驻守祖国边疆的决心与信心,茅盾写《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树独具的品格和中国北方的农民,尤其赞美了民族解放战争中所不可或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我拿什么表达对绿洲白杨的一份敬意与礼赞呢?还是做一棵白杨树吧,以今日轰轰烈烈的“死”,迎接明天壮丽辉煌的“生”。树是这样,人亦如此!



年事

过年,对每个人来说都可能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尤其是少时过年,那种急迫的心情和狂喜的劲头,都会把年事在穿着的新衣花袄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热气腾腾的饺子和炖肉的香气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当回忆年事时,就会有思乡、热闹、美好、幸福的味道涌上心头,悠长悠长的……然而,年事对我来说多半夹杂着苦涩和辛酸,因为我总是盼望的多,得到的少,甚至什么也没有,真切的只有记忆、感动、温暖……如丝如缕、挥之不去。

过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吃两顿猪肉炖粉条子,当然最向往的还是能够在年三十美美吃上一回饱够解馋的炖肉。因此乡下的年事从进入腊月初杀猪便开始了。杀猪不是人人都会,村子里只有那么几个扛硬男人。地上掏一个洞,安上一口大锅,加足了水,烧得热气腾腾,只听一声嚎叫,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一头猪便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之后将猪放入热水中,三四个后生老汉一边浇、一边刮,不一会儿一头白刷刷的猪就撂在了柳席片子上。杀猪的用刀尖在猪后蹄上划上一个口子,嘴对着口子使劲吹,腮帮子一鼓一鼓,把猪吹得胖胖的,然后倒挂在树杈上,开肠破肚,割肉剔骨,倏然间一头猪就全没了。我们小时候最爱看的一景就是杀猪,因为不管谁家都把年事寄托裹在其中,过年炖肉靠它、包饺子靠它、炖粉条子靠它、一年的光景(腌猪肉)更靠它。早些年,我家年年杀猪,不过比起邻居家的猪瘦小多了,也就是百八十斤,不足以支撑年景。直至我1981年离家上中学,因家里没有多少余粮,我也不能帮家里挖猪菜,从此再也没有猪可杀。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吃肉是上等的享受,没有多少肉食可供过年是多么的可怜无奈啊!平时的日子更是恓惶。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乡下的年事里既有浓浓的“年味”,又有绵密滋味的“文化”,“二十三祭灶爷;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做米糕;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馒头;二十九酿米酒;年三十炖肉包饺子”。这一系列活动体现的是对生活本身的虔敬和专注,同时也隐藏着家乡人一种消火祛燥、返璞归真的力量。这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做“年茶饭”,家大户大富裕点的人家做年茶饭呈现一鼓作气、翻江倒海、雾气蒙蒙、蒸蒸日上的景象。等到做好后,凉房地下炕上笸箩里、簸箕里、笸篮里、筐子里、盆子里、蒸片上到处是黄澄澄、白生生、软绵绵、香喷喷的馍馍、油糕、豆腐,看着都高兴,一句话——爱死个人。像我们这些小家穷户就显得大为逊色。三升米的糕没怎么吃就没了,白面也是从牧区和牧民拿糜子以41的比例换来的,4斤糜子1斤白面,就是磨的豆腐也比寻常人家少了许多。我至今还记得和父亲一起做豆腐的情景,天刚亮父亲就担着两半桶头一晚泡好的豆子,我拿着盆子勺子紧跟在父亲身后赶到2公里开外的村豆腐坊,大人孩子排队排得长长的,一家磨完另一家再磨。磨好后回到家里在豆腐奶里兑上清水,挤压豆腐汁,然后把豆腐汁倒入大铁锅,一阵子干柴烈火煮得豆腐汁翻滚冒气,再点上卤水,这样整锅的豆腐汁就变成豆腐脑了。然后再将豆腐脑舀在笸篮里,上面放上石头或其他重物压榨成豆腐。其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必须要把豆腐汁煮熟,才能点成豆腐脑,否则就是一锅黄汤。每年村子里总有那么几户人家做不成豆腐,尤其是家中的主妇看着失望极了的娃娃更是号啕大哭,这种晦气影响了其他年事,也影响了一家人过年的心情。父亲做的好豆腐,有几年我也尝试着做了,一做就成了。历历在目啊!父亲将点成的豆腐脑盛给我一碗,在那挂满水珠雾气的老屋里我大口大口地享受着,父亲却没舍得吃一口,只说了声这豆腐好香哟!直至今天,我仍能感受到豆腐脑的香甜弥散传递在父亲与我的情感里,是多么值得我珍视和领悟啊!当年的生活纵然是苦了些,但苦中的幸福如豆腐脑的缕缕清香,绵延不绝……

置办年货可以说是年事中的大事。有钱的人家,男人说话的声气也不一样,怀揣二三十块钱觉得神气十足,买了烟酒、砖茶、糖块、饼子、鞭炮、麻雷,自然不忘给孩子们添几件新衣新裤新鞋新袜。而像我们这类穷户,顶多是买些糊窗纸、一块砖茶、几张贴对联的红纸、烟也就是两盒,置办年货最多也花不上十元。年事里最让人回味的就是小时候想水果糖和混糖饼子简直是快想疯了,吃上一块一毛钱能买三块的水果糖和一毛二分钱能买一个的混糖饼子,会兴奋上好多天,就连做梦也是偷着乐上好几回。糖果饼子的香甜诱惑着我们,腊月前后我和村子里的几个小伙伴经常徘徊在供销社的柜台前,每去一次都是久久不肯离去。我到城里上学直至参加工作的前几个年头里,过年及置办年货可以说既没有了形式,也没有了内容,因为为了供我上学,父亲将家里的驴、绵羊,甚至是粮食,能变卖的全变卖了,先前还能买两盒青城烟过年,到后来干脆不再置办年货了!不过我没有过多的悲哀,因为我坚信“供销社里的百货与其摆在那里,还不如给我”的调侃将通过我的努力在明天变成现实。

农历腊月三十,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父亲心里最纠结的一天。怎么过?年夜饭吃啥?一般情况下,不管是穷户还是富户,今晚怎么也得吃上一顿让家人饱足的炖骨头。父亲将村里邻居送给我们的猪肉排查了一番,从腰条下割出些许排骨,又切了些肥肉,加上土豆,一锅香喷喷的炖肉便呈现在眼前。等到我吃饱后,我竟发现那几块少有的排骨还原封不动地躺在锅底,我突然明白了是父亲舍不得自己吃才留给我的。那个年代,纵然没有丰盛的菜肴,但沐浴着亲情,有父亲的呵护,心底里是那样的满足充实。年夜饭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讲究,就是要吃“更岁饺子”,包饺子时,要把几枚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谁就能多挣钱发大财。据史书记载,“饺子”原本是穷人的专利。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做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溢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周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原本是穷人吃的东西穷人反而吃不上了。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吃饺子自然就免了,一没羊肉,二不会擀皮包馅。不过我家用包子取代饺子,也是蛮不错的,拳头大的包子里面包着萝卜和猪肥肉疙瘩,一碗盛一个,吃上也美滋滋的。作家冯骥才如是说:“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而当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就有了年的意味。”想来的确如此,当年,我吃着猪肉大包子便觉得生活很理想化了。红尘滚滚,有多少人能认识到,生活的欢乐并不在于金钱和物质的丰盈,而在于生活的本真和精神的富有!

守岁是年事中最深刻的年俗之一,我们那地方叫“熬年”。当大年三十的爆竹噼里啪啦地炸响,当一锅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将一年的苦辣酸甜包裹,当团圆的美酒倒映出张张幸福的笑脸,那一刻,亲情的释放,久违的感动都达到了沸点……之后,人们便渐渐地困倦了、恹恹欲睡,大人们提醒小孩,可千万不能睡呀,要“熬年”!“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熬年”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我深刻地记着我“熬年”时那种独有的感觉。虽说春节,但北方还是冰天雪地,屋内一片阴冷,过年这一晚的火炉是不能灭的,那时买不起炭,主要烧驴马粪,一会儿火下去了,再添上粪蛋。这样的情景,叫人老想起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唱的“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那时村里还不通电,过年仍点煤油灯,我双腿盘坐在土炕上,伏案挑灯,打开书本,便专心地读起书来,直到天明。我一边读书,一边给炉子添粪,炉火把老屋墙壁照得像涂上了一层油彩,我血色亏欠的脸庞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炉火照亮了我苦寒的岁月,炉火煨暖了我瘦小而又坚强的身体,炉火烘托着我对未来的种种梦想。如今守岁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但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应该永远像守岁中的那种情怀和意愿执着坚定。

东方欲晓,当两响炮从门缝伸出并点燃后,脆脆的、亮亮的“开门炮”便炸响了,昭示着初一的到来,于是穿红戴绿的、拖儿带女的人们开始拜起年来。亲戚们互叫吃饭是正月里最大最正经的事,谁也说麻烦,但还是心甘情愿。我家是小户,亲戚也不多,当时有四个舅爷爷,且都是光棍,穷困潦倒。装上点炸豆腐片,拿上两把粉条,我两天转四家就算是拜年了。我们那地方封闭落后,正月没有秧歌、大戏等民间活动,最大的活动是正月二十三晚上跳火塔,一家人一个接一个地跳,美其名曰“燎”,就是把去年的晦气通过在火塔上“燎”后变得难去灾消,福寿双全。二十三一过,乡下的年事就算全部结束了。农人们开始备耕,我便动身上学去了。

往事悠悠。如今的年事虽还是年事,但已大不是先前的年事了。当“吃速冻水饺、穿淘宝新衣、钱包变红包、群发短信大拜年”的平面化生活充斥在每个家庭时,大多数人,说现在的春节缺乏年味,没有了当初年事中那样的质朴与细腻的感觉,重要的是缺乏年事中生产的过程,试想流水线生产的豆腐豆芽,肯定不会像做手工豆腐、生豆芽那样包含感情,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专注当下、静若安好的心境。年年有年,年过至今,没有了享受和期盼,除了满大街的红,惹人恼的爆竹声和让人烦的大礼包,有好些东西脱掉了传统的背景和气氛,一切变得肤浅干涩,缺乏年事固有的色彩和韵味,我们总觉年事年味已显得那么无趣寡淡。而所谓的“年事年味”就是要告诉每个人,家是你的出发地,要常思何处是归程,要常回家看看;就是要把小时候内心最大愿望“饱餐一顿”这种精神渴望和美好理想,变成最丰富、最厚重、最浓烈的情谊;就是要把孝爱转化为给父母盛一碗热饭、奉上一杯香茶,安抚父母逐渐老去而寂寞的心;就是要从今日过节扔弃浪费满盘满碟的饭菜中体会苦难的味道,使人们在享受苦难的同时,更知道心疼和节俭。当下,我们应当从年事中找回失去的那种朴素的生活味道,让美德拥抱年事,让“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永远沉浸在年事的团圆、和谐、美满的氛围中。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它抒发的虽是夫妻间的离愁别绪,却是羁旅天涯的游子思归之情。我猛然间意识到我已有二十多年没回老家过年了,昔日的年事在我眼前闪烁飘动,在长满故事的老宅幻化成父亲与我苦难生活的剪影,我过多地体会到的是父亲与我融融的亲情、浓浓的厚爱、深深的依恋……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眷顾,写下父亲与我在年事中的点点滴滴,我从心里一遍遍默念哀悼这个一生中最疼爱我的人。回望年事,我坚守传统文化留下的美德,也积攒下一年的能量,随时踏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征程。此刻,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祝福期盼天下苍生把一年中所有的平凡年事做得更好!


回望昨天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对大多数人来讲,珍惜今天,因为今天和你在一起;憧憬明天,因为明天即将到来,而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昨天,因为昨天无论是激越、宁静,还是哭泣、凄婉,都已成为过往云烟;无论成功与失败,一切都显得苍白暗淡。殊不知今天的果,却是昨天的花。当明天成为今天时,又会变成昨天,一去不复返。我们可以忘掉昨天,可以抹去昨天的伤楚与泪痕,但永远也抹不去心灵的创伤留下的疤痕。作家余秋雨在《收藏昨天》中有这样一段充满哲理意蕴的话:“一个人突然地沮丧绝望、自暴自弃、铤而走险,常常是因为产生了精神上的‘短路’,如果在那时候偶然翻捡出一张自己童年时代的照片或几页做中学生时写下的日记,细细凝视,慢慢诵读,很可能会心情缓释、眉宇舒展,返回到平静的理性状态。”读来让人回味无穷,这是作家独特的人生体悟,更是从失去的昨天找回自我、战胜自我的一种精神境界。其实,昨天无论是对稚气未脱的翩翩少年,还是对历经沧桑的耄耋老人,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和过程。天地间,每个人都无法拒绝地拥有昨天,尽管有许多人不愿回想昨天,甚至为昨天纠结怨恨而痛苦无边,却也含泪一遍遍咀嚼昨天的苦辣酸甜。人世间,又有谁会沉浸在昨天,尽管有不少人拿太多的昨天折磨自己,却也时刻梦想着冲出牢笼走向光明灿烂的明天。

如果把昨天视为今天的过去、今天的奠基、今天的来历,或者说是失败的经验、胜利的记录、时间的告别、空间的定格、永恒的象征,那么我想用“回望”一词表达对昨天的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笔直或弯曲的一种痕迹,更想用再真诚、再柔软一些的心情,去体味怀念昨天的滋味与意义,让我们在昨天的人事、人情、人性的世界里得到一种生命的延续与升华。

回望昨天,是为了更好地呵护生命的真诚。生命的真诚展示的最重要价值是什么?那就是要从逝去的昨天中找回自己,悟出生命的真谛。曾经的老屋,依旧在梦里依稀可见;曾经的小河,依旧在心中缓缓流淌;曾经的杨柳,依旧在童年的天真里摇曳;曾经的日子,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穿行,昨天如影随形,并不断启迪着我们人生的信念,指引我们走向一个个今天明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两千多年前,孔子站在滚滚东去的河岸上,发出如此感叹。唐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时作:“弃我去者,昨日之事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烦忧。”再次道出了对岁月飞逝难留的眷恋和人生悲苦的烦忧。昨天,像西天的一抹斜阳,又如东去的滔滔河水,在每个思想者的心中掀起无尽波澜。昨天就这样匆匆而去,永不回头了,唯有欢笑、眼泪是永恒的。有多少人在昨天虚度时光,碌碌无为,最终一事无成;有多少人在昨天惜时如金,拼搏奋斗,走向成功辉煌。昨天,永远只属于那些坚守信念对生命真诚而又敢于付出的人们。昨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怀恋和思念的人,他们停留在我们心中,并时刻让我们想起,亦或是朋友、亦或是曾经的恋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怀恋和思念的情感就是这样如丝如缕、绵延不绝、挥之不去,其中的滋味是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有甜蜜温馨,但也有伤感、惆怅和悲凉。这些情感穿越了昨天时空,凝结着血泪,牵动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心灵,让我们与那些被怀恋和思念的人精神相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回到了昨天,昨天是多么亲切!

回望昨天,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所谓“昨天”正是计划中的“今天”,而“今天”正是“昨天”计划中的“明天”,宝贵的“今天”,在“明天”就变成了“昨天”。怎样才是我们得以生存的时段和现在,只有今天,今天才是现金。如何把握“今天”?是把昨天当作一张作废的旧船票丢弃,还是把昨天当作金钱一样储存,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一种超脱的思想境界,努力把握住自己人生的航标,不妨把昨天的痛苦、眼泪、悲伤统统甩在后头,让昨天既定的目标、希望、理想挂在风帆之上,以中流击水,长风破浪之气势奋力前行,驶向成功的彼岸。回望一路风雨、惊涛骇浪的昨天,我们还能为昨天得失多少而斤斤计较吗?我们应当庆幸自己不被大海吞没,昨天的叹息、伤感、无奈与生命的高贵相比又算得了什么?能全身心地平安地快乐地活着是多么的幸福幸运!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尤其要端正心态,坦然地面对一切、想开一切、放下一切、看淡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昨天刻骨铭心的记忆贮存成乐观、知识、修养、毅力,才能看到远处迷人的风景。我们一切的所为就是要体会父母昨天养育我们付出的劳作艰辛,要真诚地感谢父母大人给予我们这么健康的身体,是他们的呵护,才使我们热血沸腾,心情舒展。我们还要体会老师昨天教育我们付出的心血代价,要真诚地感谢老师给予我们如此多的知识和教诲,是他们的教导,才使我们异想天开,信念坚定。我们更要体会领导昨天培养我们付出的辛苦努力,要真诚地感谢领导给予我们那么多的关心提携,是他们的培养,才得以使我们工作进步,宏图大展。今天,是在经历了无数个喜怒哀乐的昨天后,蜕变为大写的“人”字的,昨天的“厚积”,才有今天的“薄发”;昨天的失败,才能有今天的成功。人生的过程就是今天、昨天、明天交织奋斗的过程,昨天的努力是为了今天,可我们不能老是泡在昨天,多少帝王将相,沉迷于昨天的歌舞升平、及时行乐,最终落得个大厦倾覆,灰飞烟灭。多少青年才俊,沉湎于昨日的辉煌,不再奋斗向上,其结果是穷困潦倒、远走他乡。可悲可叹!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清今天,珍惜今天,踏实地走好今天的每一步,要从昨天的阴影中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学会感恩,如此你的生活会更加美丽,阳光会更加灿烂。否则,就是沉沦、绝望、死去!

回望昨天,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明天。明天是什么?是幸福鲜花,也是眼泪伤痛;是清风明月,也是电闪雷鸣;是风平浪静,也是惊涛骇浪。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拥有明天?凭机会、凭命运、凭别人,能靠得住吗?只有自己,才是明天的主人。我们要从回望昨天的行程中,看到明天美好的希望。要给予自己更多的希望,试着不为昨天而叹息,不为明天而烦恼,试着用希望迎接朝霞,用微笑送走余晖,用快乐涂满整个夜晚,我们的明天将会生活得更充实更潇洒。君不见有多少人因为希望之火不熄,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刀山火海,追求着人生明天极致的理想生活;又有多少人化希望为泡影,心灰意冷,停止追求,随波浮沉。只要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火不灭,明天可以回归、可以重来、可以再生,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道耀眼的彩虹。对大多数人而言,昨天就如枯枝败叶,而明天却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抑或说昨天是一坛封存的老酒,而明天恰如一杯加了一丁点糖却未曾品尝的苦苦的、甜甜的、浓浓的咖啡。枯枝败叶修剪整理后,春天照样可以发芽,老酒开启后可以慢慢品尝。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修剪”、“品尝”昨天,明天又将如何派往开启,我以为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要留作记忆,把那些昨天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当作财富贮藏,用这笔财富开启幸福美好的明天。只要心有阳光、眼有和风,即使昨天困苦不堪,今天一无所获,明天也是草长莺飞、春色满园。我们大可不必为昨天风景大煞而担心明天会乌云遮月。走你自己的路,不管别人如何评述,走昨天未走完的路,今天如此,明天亦如此,勇敢地走着,跌倒再爬起,失败了就再努力。“长风破浪会有时”,永远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永远相信自己就是开创美好明天的天使。当然,更重要的是考虑我们给明天留下什么,是机智,是传承的智慧,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让我们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明日歌》中汲取智慧,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用辛勤劳动创造未来美好生活,不断书写“中国梦”的亘古传奇。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位哲人曾告诫我们不要忘记昨天。用记忆珍藏昨天,回望昨天吧,这样,我们年年都特别,天天都新鲜。昨天我们把希望的种子在沃土中埋下,今天我们在理想的田园浇灌,明天就会百花吐艳、硕果满园。


感悟

冬至到了,把我们带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冬至新年十天,又把我们引入了新的一年。

顺手翻开发黄的日历,感觉日月轮回、逝者如斯,人生匆匆、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对流年有太多的牵挂、怀想、惋惜、留恋,甚至是几分叹息和一丝的忧伤惆怅。真应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从心理上讲,过多的是我们对时间的流逝、人生易老的叹惋,或对诸事的抱怨。有必要吗?面对每一页过去的日历,都蕴含着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的收获、冬的回味,这样的四季更迭,这样的地转天旋,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何必杞人忧天呢?人生如四季,别有一番景致天地。倘没有少年之稚气、青年之意气、中年之稳气、老年之绵气,哪有这灿烂如朝阳、中天如丽日、夕阳无限好的人生。其实,人生就是一种积淀,就是供给补充。每一阶段的转折既是结束,也是开始,这样又有什么值得我们自寻烦恼呢?还是诗人席慕蓉说得好:“人生是本太仓促的书,要珍惜!”懂得珍惜,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久困斗室,少了闲日远足。或站窗前或站阳台,极目远眺,心遥神畅,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在这美丽神奇、洁白纯净的冬日,不妨到郊外踏雪,既可欣赏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美景,也可吟咏一代伟人毛泽东“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佳句。有什么难以掩藏的心事,尽可倾诉于广袤的原野和阵阵寒风,也可向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一株柳树或一株白杨树诉说。一边漫步,一边吟诵,望一眼熟悉的村庄、房屋、河流、山川、小道、行人,你会感到甜蜜而忧伤。随手抓一把雪,一点儿不觉得冷,凉丝丝的,轻轻一捏,便化成了水。这时候你心灵便会涌上一层暖意,来回琢磨着青涩繁华的世事,泪水便会潸然而下。面对寒冷的冬天,我们将如何度过?豪猪的做法是可以汲取的,在寒冷的冬天,它们相互抱团挤在一起取暖。这样心灵的相互抚慰,彼此都暖暖的,很舒服。寒冷,让人心变得悲悯和仁慈,同时,寒冷也最能唤起心中对同类的爱。“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不知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林教头那样末路天涯、愁苦憋闷的人,我们别自顾着自己风花雪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是多想想那些至今还行走在荒林间、水湄处、断桥边、风雪中寂寞的背影,那些苦苦支撑在血泪困苦中的艰辛与凄寒、无奈与期望,这些都足以让我们咀嚼出人生的诸般滋味。我们还可以以一棵树的姿态迎接冬天。柳树和白杨树叶虽然落光了,树干光秃秃的,但它们傲然挺立,昂扬向上,张开双臂,与高天大地为友,和阳光紧紧相握,随时准备着迎接风雪和寒风的侵袭。只有经历过严冬的考验,才能迎来春暖花开。做一棵这样的树吧,你会感到分外亲切。在这琼状玉裹的世界,任凭寒风霜雪降,笑看过眼漂浮云。静观万物,胸纳百事,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大自然,不要让泪水打湿冬天,要像炭火一样温暖自己,让脸颊绯红,头脑发热,心灵出汗,热热乎乎过个冬天。

岁月流淌,又是一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岁末来个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欠缺?有哪些事情还没有做完?有哪些事情还要放到来年去做?这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这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必将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唯有珍惜光阴,分秒必争,努力工作生活,才会有平凡而壮美的生命和享受快乐的权利,才会有甜润脆亮的歌声和温馨浪漫的日子。更为重要的是在岁末盘点中,有一种心态值得掂量摆正,那就是“知足不知足”。人生最难得的是知足,真正的知足不仅是一种淡泊名利,超越尘世物欲的宁静,而且需要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有人不因身处逆境而自暴自弃,依然为社会、为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大多数普通人默默无闻,凭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吃的是粗茶淡饭,尽管他人夜夜笙歌,餐餐好酒大肉,仍然以一颗平常心待之。相反,人生最怕的就是不知足,主要表现为埋怨这抱怨那,吃葱想蒜。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告诫我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他认为人的多欲、不知足是社会罪恶之源、人们的烦恼之本。当今社会五光十色,多姿多彩,到处都充满诱惑。现代人亦有数不完的欲望,什么都不想丢弃,什么都想得到。有些人总想一夜暴富,一蹴而就,结果身累心累英年早逝;有些人迷失仕途,在不正确的人生观驱使下,当着副职想着正职,真是欲壑难填;有些人吃着碗里的,看着碟子里的,还想着锅里的。还有一些人已经拥有了很多很多,但还是不知足,为了得到更多而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最终把自己推向了贪欲的深渊,真是可悲至极!在新的一年,愿我们每个人都调整好心态,给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一次集中的“补血补钙补气”,做一个知足不知足的人。只有“知足”才能“不辱”,只有“知足”才能“常乐”。只有“不知足”才能“出众”,只有“不知足”才能“出头”。

冬天正在过去,春天还会远吗?答案肯定是乐观美好的。辞旧迎新,不要说,丢失的岁月找不回来,丢失的颜色永远空白。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不在乎演技的高低,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拥有并经历过。不要说,你在芸芸众生中显得过于渺小,过于苍白,只要你具备了一种精神品质,只要你抱定不屈不挠的信念,你就会成为一名开拓者,灵魂出窍时,迎接你的必将是艳阳高照,春暖花开!

选自《内蒙古日报》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