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800 多年前,一位年轻将军只手擎天,力挽狂 澜,把掳去二帝、如入无人之境不可一世的金兵赶过 黄河,赶回老巢,让惊魂甫定的赵构延续宋祧。
这位百胜将军姓岳名飞,此时正驻军河南,羽檄交驰,调兵遣将,做直捣敌巢的战前准备。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想到二帝被掳的奇耻大 辱,看到黎民百姓的生灵涂炭,岳飞义愤填膺,悲壮 激越地发下誓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但壮志未酬,誓言被鲜血浇灭,英雄屈死风波亭。
往事越千年。而今,我们来到了贺兰山缺,但不 是驾战车而是乘大巴来的,也不是来吃胡虏肉、饮匈 奴血,而是来欣赏神秘的贺兰山岩画。
山河依旧,江山一统,历史的风烟淡定。贺兰山 还是贺兰山,仍然介于宁夏和内蒙古之间。我们是从 银川赶来的。
眼前的贺兰山,奇峰高耸,悬崖峥嵘,云雾缭绕,草树森然。
沿双峰对峙的峡谷进贺兰山口,别有一番天地:高山隐去,断壁裸露。许是十月枯水期,水浅石现。
迈过水中踏脚石,便到了满是岩画的山脚边。
沿山有条小路,正好边走边欣赏。仰头、俯首、平视。触目皆是若隐若现的岩画,间或有笔画繁多的西 夏文。
这是一道绝世独立、稀奇古怪的天然艺术长廊。
我们在近千米长的沟谷两边来回踱步,寻觅石 壁上凿刻的字画。几乎是一步一幅,也有一步几幅或 几步一幅的。依石凿形,大小不一,大至宇宙日月星 辰现象,小到牛羊足蹄痕迹,也有马、牛、驴、羊图案, 而形态怪诞的类人首居多。
什么是类人首?顾名思义,像人头一样的图案。
显然,岩画的作者是善解人意的。岩画多在平视或俯视的石壁上,似是漫不经心随意而凿,我却体味 出先人的良苦用心:让人容易看到。是啊,这么多耐 人寻味的类人首,刻在深山人未识,太可惜了!
引我注目的是一个图文并茂的类人首:一个小 人立于中央,伸开的双臂当眉毛,身体构成鼻子,分 开的两腿成了嘴唇,而腰上的佩剑就是眼睛。完整的 小人,构成了类人首,构思奇妙,夸张而又滑稽。难能 可贵的是类人首左边有五个西夏文,专家译为“能昌 盛正法”,按汉语语法结构看,似通不通。导游说通, 这是西夏文的语法结构:“谓一宾一主”,也有“主— 宾—谓”的类似日语句法。
诚然,一个民族要创制自己的文字,表情达意, 没有一套现成的文字系统作参照是不行的。上古时 代,产生一种文字是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先是刻在岩 石上的图案,再在陶器上画成符号,渐进到甲骨镌 文,以形表意,遂成文字。西夏文是依汉字系统作参 照而自成体系的。
西夏文是大夏的立国者李元昊创制的。这种文 字是标准的“方块字”,具备了汉字的结构特征,看上 去很像繁体汉字。据学者考证:西夏文一般都在 9耀 14 画之间,没有太简和太繁的字,但整幅看去密密 麻麻,笔画繁多。
我国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都 是用字母文字创制民族文字,而西夏国却选择了较 难学的汉字为参照,还有楷、行、草、篆等字体,印证 了它对汉字的文化情结。
西夏文用汉字文化圈的方块字而不借用一个汉 字,可以看出精通汉文化的李元昊对汉文化既仰慕 又叛逆的性格。
公元 1038 年,西夏党项族首领、35 岁的李元昊 摒弃了宋室的封号,自立为皇帝,西夏诞生了,西夏 文横空出世了。
西夏文以汉字的笔画、形体、结构、造字为依据, 结合党项人的语言特点自成一体。它和汉字一样有 部首、偏旁,将若干书写符号合成一体,形成方块。它 行文笔画顺序同汉字差不多,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 据学者考证大约有 6000 多个字。
西夏文发端于汉字而绝不使用一个汉字,这符 合当时宋夏复杂微妙的关系。它句法上学汉文化而 绝不照搬,改制创新,自成语法体系。
实际上,宋室对李元昊观衅伺隙、鹰扬虎视的为 人了如指掌,无奈力不从心,想剿剿不了,想纵又不 情愿。李元昊看透了这一层,终于潜图问鼎,另起炉 灶,树起大夏的旗帜,自个儿当起皇帝来。
李元昊的祖先是靠中原王朝的封赏而尾大不掉 的。宋朝封李元昊为西夏王,桀骜不驯的李元昊面誉 背毁,心存觊觎之志。在拥有“东尽黄河,西界玉门, 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的地盘和五十万 兵力之后,借水行舟当起了皇帝,他与宋分庭抗礼。
李元昊的祖先率党项人从鄂尔多斯走出来,从青海湖畔走出来,在寻找水草栖身之地中大显身手。
党项人纵马贺兰山,用弓箭射杀飞禽走兽,也结 网捕猎野兽。此时,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但狩猎这 一传统刺激的马背民族活动项目仍然保留着。一箭 射去,一只矫健的飞禽应弦而坠;一刀砍去,一头硕 大的野兽挣扎呻吟,冒险而又刺激,痛快而又厚获。 一击之后的快感,让党项人乐此不疲。不比种庄稼慢慢长成,养小崽慢慢长大。
李元昊是狩猎的大英雄,既猎野兽也猎敌人。当皇帝两年后,他破金明案,进围延州(今延安),正月 十五月圆,宋夏两军在三川口摆下偃月阵对阵。三通 鼓响,苍茫的月色中,宋军 3000 人成了李元昊的猎 物。
三年间,宋夏在三川口、好水口、定川砦打了三 大战役,都是夏胜宋败。
比李元昊小 4 岁的著名诗人苏舜钦在《庆州败》 诗中写道:“首无耳准若怪兽,不自愧耻犹生归。”它 形象地描绘了宋军被割掉鼻子、剁下耳朵放回去,模 样与怪兽差不多狼狈逃回的丑态。
苏舜钦是宋人,一般不会对在边塞浴血奋战的 我军如此尖刻的讽刺,此诗大有长敌人志气,灭自己 威风之嫌疑。好在宋仁宗不追究。其实也追究不了, 苏诗人写的是事实啊!宋夏接火,李元昊总是身先士 卒,履险如夷,创制妙策,用兵如神。这同深居简出、 纸上谈兵,所用非人,宫中指挥的宋皇帝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战争瞬息万变,机变如神方能取胜。宋皇帝 在地图上圈定驻军,布下兵阵,领兵将领不敢越雷池 半步,不败才怪。宋军一触即溃,这就怪不得苏大诗 人了。
李元昊箭射刀砍,纵横捭阖;横刀立马,斩将擎 旗;地网天罗,出奇制胜。宋朝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 手之力,徒呼奈何!
好在中原地大物博,赶紧车载马运,把金银珠 宝、粮食布匹送给李元昊,用钱粮筑成长城,阻止李 元昊向宋境纵深进军。
李元昊获得了比猎野兽丰厚的回报,心满意足地纵情声色。
猎野兽猎敌人的李元昊,如今也猎女人了,见太 子妃艳美绝伦即猎获到手。恼羞成怒的太子剑劓李 元昊,可怜一代枭雄死在亲生儿子的手里。
大夏国立国 190 年,最后被成吉思汗的铁骑踏得灰飞烟灭。西夏文也随之神秘地失踪了。
贺兰山口的这五个字,成了研究西夏文的一个窗口。
步出贺兰山口,在文物展览处看到拓着类人首 和五个西夏文的贺兰石。正是我欣赏的小人构成类 人首,旁有西夏文的岩画,便买了一块带回家。
写此文时,端详书桌上的这块贺兰石,百感交集。
贺兰山口断壁上的岩画,历经几千年而图案清 晰,永不磨灭。桌上的贺兰石拓像,形似而缺少韵味, 但它能引起我的思索,这就够了!
思索什么?
思索先哲们创制岩画的艰辛。贺兰山岩石多为花岗岩,质地坚硬,石质工具难以刻画,需用铁器。我 国使用铁器最早应是春秋时期。岩画从此时开始出 现,延至西夏历两千余年。可见,岩画的作者应是众 多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党项族的岩画及西夏文成 了贺兰山口岩画灿烂的晚霞。
思索岩画的思想内涵。北方民族,在创制文字 前,用铁器把狩猎活动凿刻在岩石上。书桌上的这块 类人首,似图腾崇拜,更似神灵化身,五字西夏文也 似是在诠释什么,语焉不详,神秘莫测。但从党项人 尤重祭天地、祈鬼神的文化层面看,应是西夏党项人 对天地鬼神的自然崇拜。畏惧需要抚慰,祈求神灵保 佑的心灵从岩画上透了出来。
更让我思索的是应运而生的西夏文何以消逝得如此神秘。西夏立国近 200 年,西夏文断断续续存在了 400 多年,现在成了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可为何 中华 56 个民族没有崛起称雄的党项族?为何二十四 史少了西夏史?为何 6000 多个西夏文国亡文息?
我注视书桌上的贺兰山拓像,贺兰石不语,类人首狰狞!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