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一
纳兰容若的一句“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 名花”远没有“黛玉葬花”名气大,只是因为没有如电 视剧那样被经典地呈现过而已,却同样凄美冷艳,读 到若思量亦令人百转千回。
世态炎凉如水时,黛玉含泪自吟:“侬今葬花人 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初看时,是她对自己身世 遭遇的伤情感慨,实则却一语成谶,暗合了贾家的兴 衰,而金陵十二钗最终陷入悲惨境地,也正是所谓 “花落人亡两不知”。
而纳兰容若的葬花读来更多的是一种失意的悲情,疏离的飘零。
于今人,漂泊可能是一种生活状态,也可能是一 种沉浮不定的心绪,或清寂如浮萍,或苍凉如葬花, 是午夜梦回时,一屋子淡淡月光的冰凉,冷从心底 来。
那时,不是看懂了词,是读懂了自己的内心。
你以花映心意,但花本无语。
二
歌手郑钧唱道:“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 儿,在我生命的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 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 茫”,这首歌听起来是满心的忧伤和无奈的表达,多 少年,多少事,不用回首,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与“她” 相守的温暖可以怀想,却无法重来。
那些花儿,只曾为一个人开过,一片一片的花瓣 静静地舒展开来,散发着你才闻得到的芬芳。在生命 中,在流光里,她被辜负,被思念,却不再被拥有。纵 然人易见,但情已难聚。
此情此景,在多少人的过往情事里一再被演绎,总也无法圆满。
于是,有那么多的女子化身为花被浅吟低唱,从 古至今。
思念花一样的女子,思念花一样的爱情。
三
被辜负的女人总不免让人黯然,但王家卫在《花样年华》中的表述更加唯美和荡气回肠。
张曼玉饰演的陈太太第一次登场,身着一件暗 红团花图案灰底色高领旗袍,为整部影片铺展出基 本底色。在暗沉的、古旧的街巷里,女主人公不断更 迭的旗袍显出花样年华的美轮美奂,却更有一番别 样的孤寂。
整部影片有 20 多套或明或暗的旗袍轮番登场, 甚至好几场戏都是凭了旗袍的变换,才知时间和情 节在上下两个镜头间已经推进。
旗袍和高跟鞋,常常是奢华的符号,但在花样年华里,这样的奢华里暗含了更多寂寞的味道。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相比于故事,我更喜欢片 中的音乐。那段节奏舒缓的蓝调爵士乐,随着故事情 节断断续续地被重复,再重复,有点华丽的忧伤,有 点淡淡的纠结,在故事的起承转合间,讲述着女主人 公内心的迷离和爱恨情愁。
曲终,人散,一朵静放的寂寞女人花,归于凋零。
四
方文山解读青花瓷,仿佛翩翩少年与妙曼女子 的邂逅,在江南的烟雨濛濛中,一袭芳影含羞低首, 令少年怦然心动,彼此却擦肩而过。
而在我看来,若以情爱与青花瓷相提并论,就不 只是朦胧与怅惘的情愁,也不只是精致与婉约的韵 味。
青花之美,于五彩斑斓中独享青色的风情,下笔 时,有悠远的琴韵在指尖回响;留白处,为盛世的繁 华衬托出锦绣;回眸间,有至臻的美丽千古流传,于 无声处。
青花之美是一首绝唱,譬如汉乐府《上邪》中“山 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般的 绝响。
唯如此,才担得起青花瓷前世今生的厚重底蕴,才担得起青花瓷定格永恒的极致大雅。
选自高俪萍散文集 《指尖流光•向暖》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