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上,陈家沟只是一个相当不起眼的黑点,或许要戴上放大镜,才能够勉强辨别它的方位,然而,对于学习太极拳的人们来说,却是一个寻根问祖的圣地,我们便是怀揣着这样一颗虔诚的心,踏上了朝圣之路。
枕着夜的凉意启程
此刻本该是在睡梦中的,寒冬腊月的凌晨五点,星辰在薄薄的冷空气中蜷缩着,时有时无地散发着微光。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的呼号中颤抖,痛苦地弯下了腰,等风势减弱,又顽强地直立起来。昏黄的路灯下,一辆银灰色的宝马,睡眼惺忪似的,缓缓驶出小区,上了205国道仿佛清醒了,撒开四蹄奔腾起来,一路向北。
从江南小城到豫北乡村,近900公里的路程,在祖国版图上浓缩成一条连接雄鸡上腹到锁骨的线,而我们飞驰的宝马,在这根线上像是一只蚂蚁,循着美好的希望,艰难而执着地蠕动。车前永远都是两根绿色栏杆横在马路两侧,迅速向后退去,在后视镜里渐行渐远……车窗外的世界,刚开始是青山绿水,草木茂盛,越往北方去,越是平坦,到达山东境内的时候,周围的世界全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些树木伫立,孤寂而冷漠。
经过山东的时候,我们绕道去了滕州,去接我师父的师父,一位身兼画家、武术家、国学家等诸多名号的前辈,我们称他谢老师。谢老师的会客厅被满满的字画、古董、雕塑挤满了,甚至没有落脚的地方,其中一个硕大的太极球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看上去是一个木疙瘩却其重无比,问起玩法,谢老师当即饶有兴趣地玩了几圈。中午吃饭的时候,谈起太极拳的实战,谢老师顺手摆上一个瓷茶杯,用筷子捣其中非重心的任意一点,茶杯都旋转着避开了筷子的力道。
“这就是太极不倒的奥妙。”谢老师微笑着说。
我们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接着继续赶路。
命悬一线抵达陈家沟
越往北行驶,天色越来越暗,视线蒙蒙的有点不清晰,我抬头看到天地相接的地方连树也没有了,代之以灰蒙蒙的气体,便说北方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了,“不会是沙尘暴吧”,有人接过话茬,于是车内不禁增加了些许紧张的气氛。
开车的王先生加快了速度,然而可视范围却越来越窄,原来远在天边的气体像一群野兽,迎面奔跑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大,越来越凶猛,张牙舞爪地把我们的宝马团团围起来了。我们这才清晰地认清了自身的处境——在时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遭遇了非常严重的雾霾,所有的车灯、双跳全部打开,可视范围不足三米!
车速被逼减缓,车载广播正在播报北方雾霾的讯息,高速公路入口全部封闭,只准下高速不准上高速。有人提议从前一出口下高速,但是当即被否定。因为下了高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十分麻烦,更为严重的是,县乡道路经常有行人横穿马路、非机动车逆向行驶,万一碰到,后果不堪设想。左右商议,依然决定在高速上继续前进。
雾气越来越浓,我们甚至连公路两侧的栏杆都看不见,只能靠着栏杆上隐隐约约反射的灯光判断前方公路的走向。王先生腰间盘突出,长时间的连续驾驶使他十分疲劳且腰部疼痛,隆冬的夜里,额头上沁出汗珠,于是脱下外套继续行驶。白雾茫茫,毫无人迹,只有偶尔看到前方有朦胧的两个红色的点在雾气中时隐时现,才得知还有人与我们一同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后座的谢老师打开手机,大声放着大悲咒,口中念念有词,愿浓雾散去。
这样又行驶了五六个小时,我们经历了急刹车、逆向行驶等一系列的险象环生之后,终于到达了温县境内,此刻已是深夜十二点。本打算在县城找个旅店,可是哪里看得见?一片迷茫之间,还没驶进县城街道,就差点撞上路边栏杆,于是赶紧转向,继续沿着公路向陈家沟进发。
永远不会忘记通往陈家沟路边的两排白杨,黄土路上站得笔直,颇具武者的风姿,与我们相伴了最为难熬的两个小时,一路引领我们到达了闻名中外的陈家沟,住进了客栈。
聆听大地的脉搏
初到陈家沟,最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荒凉”,荒凉得与“太极圣地”这样如雷贯耳的名气很不匹配。这里到处是平原到处是黄土,外加冷风和雾气,整个村镇,除了几处太极武馆办的还像样子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产业。我们入住的客栈,没有卫生间没有梳洗池,十来平米的房间,拥挤着三张床,床单黑漆漆的,还有几处猫爪印,好在经历一天惊险奔波,困意深重,也就无所计较和衣而睡了。
接待我们的是已故太极大师陈德旺的侄子陈麦才,黝黑的皮肤,言语不多,非常勤劳朴实的样子。据介绍,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朝洪武年间,山西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家族在该村逐渐繁衍兴旺,该村则更名为“陈家沟”。陈家沟地处清风岭,古时劫匪众多,经常袭击掠夺村庄,而陈氏家族为了生存,不得不研习武艺,抵抗劫匪。到了陈氏第九世陈王廷时候,他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这就是太极拳的由来。
既是“陈家沟”,我们首站便来到了陈氏家族世代学习武艺的地方——东沟。这条沟不知是人工开凿的还是自然形成的,很深很宽,脚下都是黄土,给人很敦厚的感觉,整体看上去像是一条干涸的河流,历经历史的变迁,成为了孕育太极拳的母体。在靠近村头的一侧,人工砖砌出一块十平米左右的太极八卦图,在整个东沟质朴浑厚的背景下显得很精致,使得我们师兄弟都迫不及待上去体验一下在东沟练习太极拳的感觉。其中金刚捣碓一式,脚震在太极图上,没有丝毫生硬的感觉,仿佛脚下根本不是砖砌的物质,而是广袤无垠的黄土地,那样的厚实,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值得依靠,让人觉得从脚下的这一个点,便连接到无穷无尽的大地的力量,那样一种广博的、无处不在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我一直认为太极拳是根植于大地的,到了陈家沟更坚信了这点。我们来到位于东沟旁的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院内约有六七十人在练习太极拳,大多是十来岁的孩子,随着教练的示范,松胯、下沉,从第一式起势之后,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在屈膝的状态下完成的,人体的重心无限接近于大地,六封四闭、单鞭、搂膝拗步等等,脚趾紧抓大地,颇有稳坐泰山的感觉;指裆捶、撇身捶、双震脚则是向着大地发力,力量传递到地壳的核心,再反弹回来,进行着人与大地之母亘古、神秘、微妙的交流。此刻我多么想俯下身去,紧紧地贴在黄土地的胸膛,聆听大地的脉搏和气韵,表达一位大地之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承载太极奥秘的陈家沟博物馆
两年前就在有关陈家沟宣传片上看到过这座雄伟的建筑,屹立在一条长长的走廊的尽头,端坐落在八边形高台之上,蕴含着“太极生八卦”之意。门前是一片广场,广场中央镌刻一枚巨大的太极图,太极图上站立着数十位身着黑、白两色太极服的习拳者,在风中展示太极拳,动作整齐划一,远看像是太极图在变幻着运动起来;镜头拉近了,才发现武者目不斜视,气韵贯穿,动作行云流水连绵不绝,任由衣袂在风中飘荡……那是一种怎样的得心应手的自如心态,那是一种怎样飘逸闲适的人生态度,那又是怎样一种全神贯注柔中带刚的意气风发!于是,思绪便随着武者的动作遐想得很远很远……
我们于走廊漫步,依次通过三道门,门上分别写着:招熟、懂劲、神明。师父看到这里,对我们说到,这正是太极拳练习的三个阶段,在学习的前三年间,重点解读招式,一招一式间读懂、读透,并且熟练掌握太极拳拳法,“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这是一个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的阶段。接下来的三到五年,便是“懂劲”的过程,太极拳的“劲”,主要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暗含在太极拳拳架之中,需要细细体悟,适时运用。除了这可以“外化于行”的几种劲外,更要下功夫体味“内化于心”的劲,那便是“立身中正”的太极定力、气沉丹田的太极气韵、沉稳不迫的太极精神。重心下移、下盘稳固,是攻防自如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听懂来劲,借力打力,才能以静制动、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最高一层境界是“神明”,就是太极拳运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炉火纯青,无论是走架还是实战,完全运用自如,哪怕看似随意,却能暗合拳理。同时还要注重修身修德,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所主张的道德约束,也被太极文化所推崇。
王国维先生曾经引用三句诗词来描述治学研究的三层境界,同样也适用于此: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招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懂劲;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神明。众人眼里仿佛最后的大成就在于那一刹那的顿悟,而其实顿悟与否关键还在于平时花功夫所做的积累,正如陈家沟太极大师陈庆州写给师父的书法:“若得太极妙,勤学苦功恒”。
一边听着师父的讲解,一边走上太极拳博物馆的台阶,打开古色古香的大门,我们进入一楼的“两仪堂”,里面陈列着与太极有关的珍贵文物以及相关拳谱,诸如《太极拳散手技击技法》《太极拳拳理与训练》《陈式太极拳秘传擒拿功法》等等,每本书都相当是一本“武林秘籍”,值得去用心揣摩体味。从侧面上楼,进入第二层“四象堂”,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意,在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衍生出现今的“陈杨吴武孙”五式太极拳,展厅陈列有《杨式太极拳剑刀》《吴式太极推手汇编》《孙式太极拳诠真》等典籍,另外还展示出一枚太极球,隔着玻璃罩,看上去像是玉石制成的。再上一层楼,则是“文修堂”,除了展示有大量的文史资料以外,正中间还建有一座水晶的太极图,黑白两色,晶莹剔透,我们上去摆POSE拍照。此外还展有国家领导、社会名流为太极拳题写的书法,如邓小平先生的“太极拳好”、蒋中正先生的“锻炼身心”、伍绍祖先生的“拳魂”等等,充分肯定了太极拳的价值。拾阶而上,第四层则是“三省堂”,取“吾日三省吾身”之意,侧重于反思与纠正,这是一块切磋武艺的地方,按照武林规矩排列着两圈椅子,中间留出一块空地。据介绍太极大师回陈家沟时,很多习拳者都来这里围坐一圈,观看大师表演,以纠正自己的动作。
此外,太极拳博物馆还展示了很多太极拳的练习口诀、图解、雕刻等,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藏经阁”,值得每一位习拳者穷尽时光去钻研、求索。
太极者的盛宴
到达陈家沟第二天,恰逢中国陈式太极拳传承人联谊会主席刘洪奇先生嫁女儿婚宴,我们便一同前往参加。来到酒店,一对俊男靓女的婚纱照映入眼帘。走到吧台,几位甜美的二十岁左右的服务员朝我们微笑着点头致意,旁边立着两台显示屏,播放着酒店宣传片,视频上几十位酒店员工身着太极服,在酒店广场上打太极拳,夕阳西下,清风徐徐,加上酒店喷泉、泳池、美味佳肴,整体给人一种十分惬意舒坦的感觉,风尘仆仆之中皱起的心都熨贴下来了。
婚礼大厅富丽堂皇,高度将约有十余米,给人十分空旷的感觉,一面墙上写着陈家沟太极拳的标语,另一面墙上彩绘有酒店的特色菜肴,尤其是几道本地菜,颇有养身健体的作用。大家坐着聊天,不久婚礼正式开始。刘先生的女儿、女婿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因为太极结缘,放弃了大城市待遇丰厚的工作和优越的生活环境,双双回到家乡温县,从事太极拳文化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工作。婚礼在座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还有武术协会的领导嘉宾,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共同见证一段太极情缘。新郎英气逼人,炯炯有神的眼睛让我想到了李连杰,都说习武之人目光如炬,这也是一种内在气质的外在体现吧。新娘温婉美丽端庄,在高大的新郎面前呈现出小鸟依人的姿态,眼中仿佛含有盈盈秋水,折射出脉脉温情。表白、证婚、交杯、接吻……整个婚礼像河流一样清澈,淅淅流淌着顺理成章。我尝想,有信仰的人是快乐的人,因为相同信仰而结合在一起的人更是幸福的人,他爱着她的所爱,她想着他的所想,思想与行动默默契合,互爱、奉献、相濡以沫,或许这也是一种太极精神吧。
酒席上一道道菜上上来,其中有一道铁棍山药,同桌的北方人视为珍宝,酒过三巡,大家熟络起来,就开始说了一段有关铁棍山药的段子:一城里人见一农夫在挖地,就问你挖的是啥,农夫回答:“铁棍山药。”“有啥用途呀?”城里人又问。农夫说:“是补品,男人吃了女人受不了,女人吃了男人受不了,男人女人都吃了床受不了。”城里人闻言说到:“那中午吃饭时给多做点。”农夫答道:“做多了锅受不了。”城里人闻言大惊说道,“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多种点?”农夫低下头叹了口气说“哎!种多了大地受不了。”民间的笑话归笑话,铁棍山药的养身价值不容小觑,具有益气、补髓的多方面功能。我夹了一根,比我们南方的山药要细很多,也不削皮,沾点细细的白砂糖,入口既有糖的甜味,又有山药皮的微苦,苦甜参半,阴阳交合,像极了太极的八卦图。
席间太极拳爱好者纷纷互相敬酒,师父本不能喝,但是经不住大家劝,最后还是在这一场太极者的盛宴中深深陶醉了自己。
在烟雾迷离中返程
虽然陈家沟拳友一再挽留,虽然我们也想用更多的时间去体悟太极之乡的文化内涵,但由于或是工作或是家庭的原因,不得不准备返程。
雾霾与阳光是一对敌人,白天明明视野开阔,一到下午四五点,能见度就骤然降低,灰蒙蒙的雾霾借以黑暗的名义席卷而来,轻而易举地吞噬了我们的坐骑。我们只能再住一晚,趁着第二天上午,迅速返程。没想到第二天的状况更差,刚刚驶近高速路口,便看到一排长长的车队,被堵在入口之外,下车一问,才知道由于空气能见度低,高速公路封闭了。我们长叹一口气,无奈地给这支长长的车队的末尾再加上一小截。
苦苦等候了一个多小时,丝毫没有看到恢复通行的希望,于是我们在车载导航中输入“避开高速”,重新选择路径,开始了在县乡小道慢慢颠簸的艰辛旅程。
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上开车,速度慢了许多,而且县乡公路往往是曲折前行的,要绕很多的路程。整整一个上午,我们才行驶了一百多公里,还未驶出河南。车里的人内心都焦急起来,但是外表都在假装镇定,毕竟车在路上,安全才是第一要务。
一直到下午两三点,才得到高速公路恢复通行的讯息,我们立即在下一个入口驶入高速,抓紧时间全速行驶了两个小时,雾霾又下来了,可见范围在五米以内。天色也暗了下来,车子在黑暗与雾霾的合谋之中降低了速度,缓缓爬行在雄鸡锁骨到上腹的线上。
师父查询了一下天气预报,后一天还是浓雾,按照这样的速度,原本设计好的行程不得已要增加两天。考虑到单位假期已结束,再在路上耗费时间必然要请假,只能在当晚到达山东滕州的时候,让送到了高铁站,乘坐晚九点多的高铁,于深夜十二点到达合肥,第二天早晨从合肥高铁抵达泾县……
陈家沟往返的路程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人在囧途”,然而似乎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够取得真经。寻访陈家沟,必然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次弥足珍贵的经历,当我走下高铁看着满眼熟悉的皖南风光的时候,我对着蓝天白云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再呼出来,仿佛连日的奔波劳累就在这一吸一呼之中随之散去,转而心情变得轻松起来……
选自《桃花潭》杂志2017年第2期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