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生在马阴山下,我对山水就充满了深情。这几十年里,因写作的需要,我走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故乡的认同感也不同。因为行走,因为写作,因为有爱,我很早就把故乡喻为“北极熊”,除了地理位置的形似外,更重要的是我的故乡显得可爱,可敬,可歌,可泣。我还写过《化隆行旅》(原名是《被旅人遗忘的“北极熊”》)、《敞开着的窗户》的书,对这些书的写作,不论是心灵火花的迸发,还是思想和文采的翩舞,对我而言,内在风骨里是来自故乡旅游资源的丰富。
夏琼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少年学经之地,是青海省最古老的四大寺院之一;旦斗寺,是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发祥地,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阿河滩清真寺,门前照壁、牌坊、唤醒楼集汉藏回建筑风格为一体,在省内外极为罕见;李家峡,湖光山色、景色迷人,在这里可乘船游览松巴峡(小三峡),也可乘船直达贵德县;公伯峡、积石峡石峰突兀,水流湍急;河群峡丹霞地貌千姿百态,甚为奇观;八宝山岩上的落叶松林,连绵蜿蜒,宛如画屏;毛洞山、塔加林场的奇松古杉,仙姿道骨,枝杆苍劲;黄河“水电长廊”中的天然风景,玲珑剔透,神秘莫测;马阴山上的山花野卉,迎风摇曳,无人比媚。我的笔虽没有细腻到剥茧抽丝,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但粗放浩瀚激情难却,大有一泻而下如黄河水势,让故乡原生态大地的气韵,悠然散布出天然风光。这不仅是我对自然景色的真切描述,而且是我对故乡感恩的语言风格。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名言在我写与化隆有关的文字前,早已在心里明晰起来。无论我写《化隆行旅》,还是设计“文化墙”,出版《敞开着的窗户》,也有
意查找过故乡的文章与资料。自然,失意与得意在我心间荡漾。失意的是,故乡的好多名胜古迹被周
边州县利用宣传,诸如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旦斗寺、阿河滩清真寺等。得意的是,原来我的故
乡,也有名山览胜也有许多可爱的地方。
故乡啊,
我的母亲,
我用我的笔墨,
强健我的灵魂,
报答您的恩情。
这就是我的故乡情结,也是我写《化隆行旅》、《敞开着的窗户》、《嗨!化隆人》和热爱家乡的根源
所在。所以,我现在还是要说,江南故然比隆原好,不如家乡更有情。而地处江河源头的水城群科,在我看来,自然要比江南好。这里虽地处青海高原,但山无滞云,水无污染。作为土生土长的化隆人,又恰巧能摆弄些笔墨,面对如此青山绿水,怎能会有审美的疲劳?怎会不去书写?更何况,我自小喜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村居意境;喜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人文环境;喜欢 “一城春色半城湖”的水城景观;喜欢“半山半水半书窗”的生活氛围,更该为家乡唱赞歌了。
回看天路山悠悠,昔日烟尘眩远州。
朵朵杏花歌怒放,满园春色为谁留?
滔滔黄河惊魂魄,澹澹湖光显荡幽。
山水多情呈美景,踏青未必江南游。
这里山势比较平缓,因而,山显得秀媚多姿。毕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发源。先由西向东流入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再折向西流入青海省,又北折而后东流,途经化隆正好绕了一个很大的s 形大弯,而这个s 形大弯的第一个弯就是化隆的群科,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湾”。而群科地名是藏语,意即背水处,也就是说黄河流到这里起了一个缓冲作用,平缓的流动中来了一个大回旋之后,经过化隆公伯峡,又是长风破浪,一泻千里。然后过循化和民和县官亭入甘肃省。黄河在青海境内自上而下流经曲玛莱、玛多、甘德、达日、久治、玛沁、河南蒙旗、同德、贵南、兴海、共和、贵德、尖扎、化隆、循化、民和等十六县,流程1455 公里。而与化隆隔河相望的县有贵德县、尖扎县、循化县、民和县,这一段化隆长达168 公里,其境内有大型的七座水电站,具有“水电长廊”之称。水源回旋之地,故显得清澈。山无险峰,河无惊涛。川成良田,坡生香草。天造地设,让群科成就了一座水上花园之城市。因此,让我联想到杜甫登泰山之咏“一览众山小”;联想到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感叹:“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联想到明代文人黄汝亨曾说:“我辈看名山如看美人,颦笑不同情,修约不同体,坐卧徒倚不同境,其状千变。”以欣赏美人的态度去看山,自然会“我见青山多妩媚”了。
这里高峡出平湖,明镜般的水面,映着蓝天,天水一色,水域面积达1800 公顷,为旅游、水产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境内的八宝山、河群峡丹霞地貌、马步芳公馆、阿河滩清真寺、夏琼寺、旦斗寺等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与黄河沿线的国家级坎布拉森林公园、黄南“热贡艺术”、循化县街子清真寺、骆驼泉、十世班禅故居、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人文景观争奇斗妍,为打造“黄河水上明珠旅游带”创造了条件,给群科黄河沿岸的综合开发带来了绝好的机遇和条件。
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203 省道、高速公路、高铁穿境而过,处于黄南州及甘南、四川通往西宁的咽喉要道,距省会西宁100 公里,距海东市所在地平安县70 公里,是大西宁经济圈内的一个重要支点,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从而能进一步拉动化隆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就有了被北京人称为西宁的“后花园”。
这里群科新区新城起伏延伸,街道纵横,楼房临黄河而建,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古城遗址、旧城穿插外围其间,史称“石城”,又名“廓州城”、“金刚城”是青海省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堡。构成了浓郁的黄河水城特色,气韵生动,古朴典雅。且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素有“黄河明珠”之美誉。
这里红色砂砾岩层分布广阔,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形态丰富,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岩层被流水、风雨等风化浸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千姿百态的奇石丹霞层。这些丹霞地貌,背倚红色屏障,面临绿水孕育,河岸苍老的黄土地,以沟壑褶皱为触觉,感受着历史的变迁。
当褶皱舒展开来,出现的是绿色与生命,文明与发
展……
这里的黄河奇石是天然形成的,具有观赏、玩味、陈列和收藏价值。它们质硬、色美、形纹俱佳,独树一帜,令人爱不释手,叹为观止。化隆县是储藏黄河奇石的大县之一,黄河沿县境南缘自西向东流过,流程长、河床宽窄不一,是滋生黄河奇石的河床之一。河床沿岸是一座天然的奇石收藏馆,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奇石世界。
这里的气候是青海高原最好的,海拔低,仅为1800 米,比巴燕镇要低近1000 米,比西宁市要低近500 米。串珠状的库区大大改善了小环境的气候状况,温暖宜人,相对湿润。自然环境优美,不仅有广阔的库区水面,而且傍依风景优美的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是远离城市喧嚣,摆脱工作烦恼最佳的休闲旅游地,也是青海省境内人居环境最好之处所。春有娇花,夏有微风,秋有明月,冬有洁雪。食有果珍,饮有清泉,所到之处仿佛徜徉山水中。漫步黄河大道,黄河岸边的桃花林使人联想到江南风光,坎布拉山上的油松林使人体会到古代原始森林的壮观,园艺场的花果园、经济林又叫人体会到人间仙境的美妙。所以就有了“瓜果之乡”、“低氧健身”的好去处之说,因为群科东经102.38 北纬36.11,地处黄河源头回流地,是世界上少有的适合低氧养生和运动的自然地区。住在群科,连空气也是香的,那里有杏树的脂香、花儿的幽香、果园的芳香、水草的清香;住在群科,连水也是甜的。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生存环境质量提高了,这里的人也自然能安居乐业、寿比南山了。
这里因为受了“母亲河”慈祥的滋润,所以青海高原春来早,第一个开花的是杏花。正是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正是化隆有了水有了杏花,便是第一个踏青、赏春的好去处,“山水化隆探早春,水韵群科赏杏花”;正是有了这好山好水好风光,化隆县委、县政府又举办了“2017·化隆·群科第三届杏花徒步旅游节暨中国汽车越野巡回赛2017 赛季青海公开赛‘民生置业’杯化隆群科站”。作为文联举办了“杏坛·文化系列活动”,最为值得称道的是:青海省作协和县政府联合主办,化隆县文联承办“杏坛·走近母亲河”诗歌朗诵会,由省作协主席梅卓和县人民政府马金星主编,作为文人的我执行主编了《杏坛·黄河谣》一书。目的就是化隆县政府和省作家协会,想带给大家感受全国作家写化隆、吟化隆、赞化隆,用他们手中的笔、口中的诗、心中的歌,来唤醒化隆春天的优美文字和提升化隆旅游经济的发展。
“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对于人类理想生活的期盼,只有在艺术家的笔下才显得具体而生动。当我们徜徉于群科水城,描述细雨迷蒙的雨夜,静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房檐水滴,抑或转过平平展展的黄河大道,沐浴着迎面飘来的缠绵小雨,或许早已走进了那一句唐诗宋词的百转千回里了。正是这种诗意的感染,我便把群科水城看成一幅山水画了。而这山水画品质超凡脱俗而余韵无穷。那些黄河景观、丹霞风貌,在这里成了一种文化的符号。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景象,在我的笔下得以提升和诗化。正是这些诗意的力量,让我们在回眸生活的瞬间,体会到了美好诗意的存在,让“诗意的栖居”成为现实。我还这样想,其山水画所表达的诗意精神,更是令人无限神往,正如荷尔德林的诗句所描述的那样:“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季节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簇。
掩映在巍巍大山脚下的千沟万壑之中,我喜欢大地深处传来的灵魂千古滚滚不停的气息。我感受到了时间与空间整体的多重律动。我的心中有着火山滚烫的积蓄,黄河奔流的激情,雪峰巍然的高度,森林原野的苍翠。即使我真切地看见民族步履的艰辛与缓慢,听到了山水情深的呐喊。我的心红了。那时,我一定可以看见水城里面的旋律,决策者手指的方向,生命可以达到的深度。
群科,正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处独特而又美丽的水上“江南”,是一个“半山半水半书窗”的美好家园,生活在这样美丽的水城里,我感到我的一生是大可不必去眼热那“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了。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公众微信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