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看到市里在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举办纪念杨家河开挖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消息,触动了我心灵的闸门,一河温暖的水裹着黄土的馨香,泛着粼粼波光流回故乡,流回童年。
出生在杨家河边,就以为杨家河如门前的树、屋后的山、四周的田野,是家乡自然组成的一部分,从来没有人工开挖这一概念。站在杨家河畔,沿岸茂密的林带随着河道蜿蜒而下,上不见头下不见尾,涨满至河沿的河水奔流而下,气势逼人,仿佛要溢上岸来向我挑战:下来,游过去,你就是男子汉了。那时,没有走出故乡的我,以为杨家河就是最美最大的河了。
人们用“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来形容河套得天独厚的富庶,我的家乡就具备了典型的河套平原特征。杨家河如同一条大动脉把黄河水引来,流入一条一条平行的农渠,滋润着一荡一荡平展展的农田,农田里有滚滚的麦浪,无边的青纱帐和朵朵葵花簇拥成的金色海洋,还有瓜果茄辣糜谷豆黍……杨家河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在季节变换中展示着魔幻般的色彩,成熟着无尽的累累果实。
杨家河上建起了三道桥,我的家就住在二道桥下这五彩的田野里,我强壮的父亲割了小麦收玉米,生产队的粮食堆成了山,父亲和叔叔大爷们一车车拉着交了公粮支援国家建设;我勤劳的母亲缝了春夏补秋冬,村里来了老家逃难上来的“新来户”,母亲和婶婶大娘们你一碗米她一碗面,接济着他们渡难关。我看着“新来户”永远填不饱肚子的吃相,和伙伴们一起唱着歌谣奚落他们:新来户,胶皮肚,吃得老户呛不住。我们忘了自家也曾是“新来户”,“新来户”的孩子不久也会唱着同样的歌谣奚落新“新来户”,杨家河畔我的村庄就是这样在奉献和接纳中不断壮大、繁衍,悲欢离合伴着河水静静流淌,袅袅的炊烟和鸡犬的欢歌凝固在温馨的时光里。
杨家河里有我永远的欢乐。整个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就嬉戏在她的怀抱。灌溉期,满河的水汹涌湍急,初识水性的我们不停地和她较量,直到鼓足勇气义无反顾地奋力游向对岸,在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呛了两口水后抵达岸边,在砰砰的心跳中升腾起男子汉的骄傲和自豪。停水期,河底浅浅的水清澈见底,被太阳晒得温暖柔滑,我们轻松自在地在河里围鱼,忘了没耐心等我们的太阳匆匆西行,忘了岸上等我们掏苦菜的空箩筐。冬天河里的冰如一面平滑的大镜子,我们一个个都成为无师自通的“花样溜冰”高手,在寒冷的冬天玩得热火朝天,等我们拾柴的箩筐依然被尴尬地冷落在岸上。
童年的我看着春荣夏茂秋瑟冬寒却不觉沧桑变幻,以为这样的时光永不流逝, 然而还没来得及守护,仿佛是不经意间的一场梦,醒来已成遥远的回忆。离开了杨家河,在他乡庸庸碌碌蹉跎了无数岁月,疲于应付眼前的现实疏远了杨家河,而杨家河却常常流进我的梦乡。见过了无数大江大河,最难割舍的还是那一弯美丽的杨家河,她永不停息在我心中流淌成一河的乡愁,那里有我带不走的村庄,回不去的故乡,见不到的爹娘。
后记:1917年,河套地商杨米仓、杨满仓兄弟开始开挖杨家河,历时十余年,历经漫长曲折过程,共挖成干渠、支渠330多里,总投资白银70余万两,灌溉面积达到1300余顷,杨氏两代四人杨米仓、杨满仓、杨茂林、杨春林积劳殉职。杨家河的成功开挖在河套西部形成了杨家河灌域,使得“民以聚,千家烟火,万亩田歌,蓬勃向荣,遂有日新月异之势”,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和外来移民的吃饭问题,还有效阻挡了乌兰布和沙漠东侵,保护了河套灌区,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