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44294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守望曲棍球/苏 勇

点击率:5438
发布时间:2019.01.25

从火鲁火曈迁徙来的达斡尔人。

从历史的烟云中缓缓走来。

在诺敏河涛声悠悠的浪花里翻滚着曲棍球的故亊。

在白桦树叶上轻轻舞动。

奔放而充满沧桑的“哲嘿哲、德乎达”还在呼号。

守望着弥足珍贵的情怀。

守望着抱朴含真的情结。


是基因里携带的。

是骨子里储备的。

是血脉里涌动的。

是千百年励练的。

在茹毛饮血的年代,与大自然抗争,与猛兽搏弈。

追逐奔跑,跋山涉水,纵跳腾挪,使棍投石,攀岩跃涧。

跳跃沟壑过障碍,攀登悬崖峭壁,披荆斩棘。


崇山峻岭和茂密的森林中生活过来的达斡尔人。

千百年的悠悠长河中,起源和初兴在大兴安岭。

一个人囗较少的民族,同样大踏步的跟上了时代发展。尤其是——曲棍球。

倾注了多少代人的心血,一批又一批运动员的汗水。令人瞩目。

如今,从深山密林走来。世代传承,爱打曲棍球的达斡尔人。

把古老的曲棍球传到了现代。

传统和现代曲棍球,只差一步之遥。

却跨越了千百年的历史。


达斡尔乡村里,孩子们奔跑追逐的脚步一闪而过。

有的手握柞木削成的曲棍,有的手里攥着桦木菌削成的球。

黄昏,吃过晩饭喝足了鲜牛奶的靑少年。

像撒欢儿的小牛犊,一个个奔向村边的草坪。

依山傍水一字排开的村舍,缭绕着暖暖的炊烟。

村东清澈见底的嫩江水在奔腾不息的流淌。

十几个青少年分成两队,在生龙活虎的打曲棍球。

一个木垛,一梱秧草,搭成的临时球门。

简陋的球场上,雀跃着,喝彩声,加油声响成一片。

曲棍和曲棍的碰撞中,你进攻,我阻击。你运球,我干涉。

演奏出一曲独特的运动乐章。

纵情的争球角逐中,酣畅淋漓的奔跑击球中。

表现生命的冲突。


从小打曲棍球的达斡尔人。

就像爱斯纪摩人吃生鱼片。

美国人的NBA。

巴西人踢足球。

西班牙人斗牛。

因纽特人捕食虎鲸。

打曲棍球是达斡尔人与生俱来的。


春光明媚的夜晩,村边的草坪上。青少年则喜欢打火球。

于是,一个抠空的木球心里填进松明。点燃火球。

于是,打火球比赛开始。

只见那球借助风势燃成火团,往返穿梭在击球队员的曲棍下。

滚来飞去,织成一道道绚丽且长长的火影。

如梦如幻,如龙戏珠。又似流星闪过。

那火球,像天上飘落的火花。又像达斡尔神话里的火神喷出的火焰。

冲破夜的黑暗,滚出一圈一圈的弧线,斜线,交叉的火影,光灿灿的满场飞滚。

飞来窜去的火球,演译出人间的五彩花环,绚丽多彩的曲棍和球的图案。

出现于草坪,勾勒出莫力达瓦独特的民俗画。

眼花瞭乱、壮观无比的打火球,让人感动,亦叫人陶醉。


达斡尔传统曲棍球。

主要以道义为准绳,以形式习惯为定规。

自然形成比赛规则,如:比赛时,球棍一律由右侧击出。

除守门员外的队员不能手接球,用脚踝踢球、抛球棍击球,打人、绊人。

自觉遵守,公众舆论的力量维持。

一般的比赛,没有专职的裁判员。

就像过去达斡尔人出门不锁门一样。

靠的是相互信赖。


现代曲棍球有百年的历史,一度风靡欧洲。

从英国人叫“牧羊人的拐杖”。从美国印第安人的“巴加塔回”的游戏。

到尼罗河和雅典墓壁、坡壁上都有持棍争球的雕像和浮雕。

读懂了人类关于曲棍球的历史。

读懂了大唐宫殿游戏的”步打球”,从岩画里读到的抡木棒,投石决。

读懂了契丹人的“击鞠”和“月杖”,从“捶丸”到“丸经”。

古代人类以树枝和棍棒打击或滚动球状物。

庆贺采集、渔猎、祭祀、婚庆、节日、凯旋。


曲棍球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曲棍球运动不为人所知。

考古发现新疆洋海石墓群出土的狩猎工具一一“曲棍”。

1957年内蒙古十周年的庆典上,二十二位达斡尔小伙进行了表演赛。

留下一张照片,成了中国现代曲棍球第一份珍贵资料。

国家体委为驱逐台湾在国际曲联席位,填补我国这个项目的空白。

寻访考察时,发现达斡尔族在开展曲棍球运动。

达语曲棍叫“贝阔”、“球叫”、“颇列”。

统称”贝阔塔尔克贝”[打曲棍球]。


于是,曲棍球考察组赴巴基斯坦学习。

1976年莫力达瓦组建了我国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队。

用青春和热血填补了中国曲棍球的空白。

从此这支队伍踏上了曲棍球运动的生涯。

来自偏远山区的十几个小伙子们,用他们的勇敢无惧无畏。

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集结,以国家的名义集训。

去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历史也会记录他们的足迹。

去谱写中国曲棍球新的篇章。


打曲棍球,不分年龄,不分老幼,不分场地。

随时随地,放牧回来的路上,村旁的草坪上,村屯的街道上。

自家的院落里,放学回来的路上。

总有一群群、一伙伙的男女老少,去打曲棍球。

都可以兴高彩烈地打曲棍球。

激烈的拼抢过程中,励练顽强的意志。

勇敢的搏击中,人生得到磨练。

一块干牛粪,一根木头或者放下书包都混搭成临时门。

部落与部落之间,莫昆与莫昆[氏族]。

村与村,屯与屯,乡与乡,学校与学校。

不知不觉中。

人与人之间。

邻里之间消除了隔阂。

增进了友爱,凝聚了人心。


深山密林是家乡。

这是达斡尔广为流传古老的民歌,歌词大意:

“那深山密林深处

祖辈居住达斡尔

随着畜群四处游牧

山河土地是慈母……

……讷耶勒呢耶……”

达语意为“敖勒哈里”,一首歌的传播,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力量。


那天然的曲谱,散发出浓浓的山川江河,森林草原和童话般的白桦林。

从童声、独唱和齐声合唱,表达了依山傍水的生活习俗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唱出了生活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渔猎、放排、游牧的生产情景。

节奏悠扬,雄壮豪迈,令人振奋。

唱出了风霜雨雪,坎坎坷坷,唱出了酸甜苦辣的生活。

唱出了莫力达瓦山的气魄,唱出了松嫩平原的广袤。

唱得田野麦浪舞动大豆飘香,唱得牧野欢歌人畜兴旺。

这是一个拥抱大自然,追求纯朴真挚情感的民族。

这片故土,让达斡尔人爱恋。勃兴在这片故土上。


古时候,春秋闲暇。

在柳编的院落里,在荞麦垛的边上。

青少年玩一种牛皮缝制的球。

那球在空中抛来抛去,球似有拳头大。

很像现在的垒球,玩法很简单,也危险。

于是,大人们找树根,削成圆形的球,找柞树根部有弯曲的,稍微修理后。

于是,放在地上试打,用弯曲棍击打木球。

于是,青少年觉得这种玩法好,也安全。

于是,时间久了,逐渐演变成了下端有弯曲的曲棍。

慢慢的就成了达斡尔人后来喜爱的曲棍球运动。

曲棍和球,球分为木球、毛球、火球三种。

至柔的草甸子上,承托起超人的魅力。

神话,在曲棍和曲棍的激烈碰撞中,不经意间默默地叙写。

日月星辰的倍伴,山川江河的护佑。

都与曲棍球有缘。


山鹰在天空磨练翱翔的翅膀。

为宣传和推广曲棍球运动。

运动员辗转去齐齐哈尔、哈尔滨、北京等多地表演比赛。

交流技术、战术、扩大了曲棍球的影响。

曲棍球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曲棍球队员刻苦的训练,顶烈日,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迎寒风,斗严冬。

雨天里滚一身泥,雪天里染一身霜。艰苦的训练,枯燥的反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那时,力量训练器械都是自制的。

废弃的拖拉机车轮做杠铃,压磨水泥的铁球做哑鈴。

白天集中训练,晚上分散住在大车店,旅店,废弃的空房。来回走训。

训练在不平整的土质操场上。

尽管如此,也没有一个运动员退出,也没有一个运动员想放弃。

骑自行车或是搭上老百性的车,去本旗的乡村。

沒有运动场地,教练和运动员自己做球门。

这都是值得记忆的。


与来访的巴基斯坦国家队在沈阳、上海进行了七场较量。

学到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打法。

于是,经过刻苦,科学的训练,聘请外籍教练,成绩斐然。

于是,回访了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卡垃奇和拉哈尔、白沙瓦。

以莫力达瓦曲棍球队为主,成立中青年曲棍球队。

于是,对西班牙进行历时一个月的访问比赛。

曲棍球队得到长足的发展。


1979年首次参加了国际比赛,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杯决赛。

巴基斯坦青年队与中国青年队相遇,绿茵场上摆开了阵势。

巴基斯坦青年队是曲坛一支劲旅,中国青年队勇猛顽强,敢打敢拼。

上半场,巴基斯坦队利用长角球率先破门。

两个队龙争虎斗般的鏖战扣人心弦。

或拼抢或挥棍拦截,跑动快,动作利落。

闪展腾挪,骁勇非凡,前锋巴尔登,巧接队员布库传来的球。

门前倒地铲球,急如闪电的攻击,进球了。


纵横弛骋赛场,激战正酣,人声鼎沸。

尽展曲棍球英姿,男儿风釆。一传一拨,一挥一射。

蓬勃的活力释放在绿茵场上。

下半场,对峙的状态中,中国8号孙国庆从左路突入射门区。

对方惊慌中犯规。短角球,孙国庆发出球后。

7号队员接球猛射,太正,球被对方后卫挡了出来。

前锋巴尔登象伏虎跃起,拦球再射,进了。

2:1,五星红旗在异国升起。


从莫力达瓦走来。

走过辉煌,也走过低谷。

走上了国内国际曲棍球比赛的舞台。

从1978年至2018,莫力达瓦曲棍球队代表内蒙古,代表国家。

获得二十多个国內各类比赛的冠军。先后有200多人次代表国家参加了洲际、国际比赛。

友谊的足迹留在了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荷兰、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朝鲜、澳大利亚、孟加拉国、英国、俄罗斯、泰国、新西兰、意大利,印度、斯里兰卡、香港、澳门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0年莫力达瓦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

开创了女子曲棍球运动的先河。

填补了中国体育女子曲棍球项目的空白。

莫力达瓦女队代表内蒙古参加第七届曲棍球比赛获冠军。

在莫力达瓦女队建队六年中,战绩显赫,获得过7次冠军。

代表国家出访、迎访了十多个国家的曲棍球队。

为国争光,为莫力达瓦争得荣誉。


温暖的风依然从莫力达瓦天空飘过。

达斡尔人打曲棍球太久了,应该寻找记忆里和记忆外的辉煌。

莫力达瓦曲棍球队。

曾向外省市输送十位优秀曲棍球教练员。

甘肃省男、女主教练,天津市男队主教练。

内蒙古女队主教练,宁夏回族自治区男队主教练。

辽宁省男队主教练,广东队男队主教练。

四川省男、女队主教练,火车头女队主教练。

曾先后有十位担任过国家男、女队的主教练。


于是,当今的莫力达瓦。

被国家体育总局名命为“曲棍球之乡”。

曲棍球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人才基地。

中国曲棍球的鼻祖,中国曲棍球的发祥地。

2008奥运选拔中,莫力达瓦队六人入选国家队。

勇猛剽悍、粗犷豪爽、淳朴善良、勤劳耿直的民族特征。

这片故土,达斡尔人守望,守望曲棍球的家园。讲好曲棍球的故事。

莫力达瓦之鹰又要起飞,共同叙写曲棍球的复兴之路。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