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755300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关于蜻蜓的闲话(雁 鸣)

点击率:5090
发布时间:2016.06.14

     读汪朗的《衣食大义》。于书中得见其父、著名作家汪曾祺老先生的墨宝多幅。其中有一幅极为有趣。是一只蜻蜒展开四翅,在空中作停留状,一旁则是一个稻草做的圆圈。做欲套状,正悄悄地向那蜻蜓的尾部接近。至于那只蜻蜒的命运如何,只有靠观者自己想象了。更为有趣的,是汪老先生在他那幅画上的题款,“一九八四年三月十日午煮面条等水开作此”。由是我想,汪老的文章之所以简练、生动,极富情趣,多半和他那达观、开朗而又热爱生活的品性有关。看罢此画,顿时激起了我遥远的回忆,儿时的我,也曾经有过与蜻蜓打交道的经历。

  农历六月。正午,大地上没有一丝风。太阳依然悬挂在无遮拦的空中,把无穷无尽的热量,一缕缕地往地面倾泻。村子里在经历了半天的喧闹后,这一时刻显得极为平静。大人们或搬出竹床在房屋阴凉里、或铺张簟子在树篁下、或手拿蒲扇半倚在门坎上,睡午觉。

  这个时间,小孩们可以自由活动,但不准发出声响,影响大人们午睡。这是村里的规矩,哪个细伢也不敢轻易违背。倘若有乱吵乱嚷,惊动了大人们午休的,谁都可以狠揍他,捣蛋细伢的父母在这件事情上,是不可护短的。所以,我们的活动多半就是偷偷去畈里,找有水的地方洗冷水澡,或者是钓蛤蚂(即青蛙)、捕蝉、套蜻蜓。

  且说套蜻蜓。

  夏天,在我们那里,蜻蜓四处可见,且种类十分丰富。蜻蜓不怕热,再大的太阳,它们不躲阴,一如既往地在村子的树枝、花草及谷草堆四周盘旋。最多不过是它们飞累了,找个地方停顿一下。蜻蜓喜欢停留的地方,多为枯枝和植物的尖端部位。南宋诗人杨万里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句作为描述。从蜻蜓择枝停靠的习性来看,它们喜欢伫立在开阔、明亮之处。在这样的地方,它那由两万八千多只小眼组成的复眼,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发现敌情,不会稀里糊涂地就被天上的鸟类或地下的蟾蜍类吞没。因此,蜻蜓即使在树枝上作停顿修整时,它的翅膀也一直保持着直挺状态。随时准备起飞。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那里的蜻蜓五颜六色,种类不少。有红如玛瑙的,有绿如翡翠的,还有那些淡黄中略显灰褐色的,更像琥珀。不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最喜欢在我家门口的那棵杨叉树的枝桠上停留。因此,当大人们睡午觉时,我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门口杨叉树上套蜻蜓。

  套蜻蜓虽然很简单,但还是需要做些准备工作。时值盛夏,早谷刚收割,稻场上有的是谷草秆。于是,去找谷草秆来做套子。要想做个比较好用的谷草套子,有讲究。谷草秆不能太硬,太硬了,收放起来不自如;也不能太软,否则套不牢,蜻蜓容易挣脱。最适合做套的谷草秆,是大约收割了不到一周,被石磙子碾过,谷草秆被压扁,草秆上已经没有了新鲜水气,但仍有些湿气,颜色呈淡绿的。找到谷草秆,首先把谷草的两端掐断,只留中间主干部分。再将草秆底部起首往上的第一个节,轻轻地对掰几下,待那个节的接头完全松动后,抽开主茎。主茎抽出来,用小刀或者指甲,在主茎靠近节头的地方,竖着剖开,大约需要半寸长,让里面的主茎和外边包裹的草套形成套锁。这样,一个谷草蜻蜓套就做成了。然后,将做成的套子反复拉扯,尽量让谷草上那个破口裂开、收拢,直到收合自如为止。

  上面说过,蜻蜓是复眼,看东西很厉害,往往是人还没走拢,它就振翅而逃。时间一久,我得出经验,套蜻蜓时,下手一定不能太匆忙,动作幅度一大,就会被它发觉。也不能太温柔,弄了半天,结果被挣脱。我一般从栖枝蜻蜓的尾部下端接近,双手拿稳事先早已拉开了的套,静悄悄地将套子圆圈虚套住蜻蜓那长长的尾巴然后猛地将套锁向前一推,好家伙,一只蜻蜓就这样被套住了,任凭它怎样挣扎,都没有办法将它那长长的尾巴从套子里退出去。蜻蜓套住后,赶紧用手将其捉住,然后放置在空玻璃罐头瓶子里,看它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乱扑腾。

  一次,我在姆姆家园堑边的桑树桠上,套到一只头特别大的蜻蜒,我们称之为“大头宝”。那只大头宝很不一般,我去捉它时,手指竟然被它狠狠地咬了一下,生痛。一怒之下,我先将它的翅膀掐断,让它飞不起来,然后再掐住它那大大的脑袋,使劲一拉,只见那蜻蜓的头部和身子被活活扯开。在它的头部那段上,附有它长长的内脏。尾部部分,已是空空的。最后,我将它的残躯,丢给蚂蚁饱餐。儿时无知,尚不觉得这样做很残忍。

  曾经看过一则童话。故事说,在一口池塘里,生活着很多的水虿。一天,小水虿们聚在一起开会,研讨着一个让它们一直弄不明白的问题。那个问题是: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总是在和它们一起生活两年左右,就从水底浮出,说是要去看看水面上的世界是何模样。可是,令小水虿们感到困惑的是:那些出去了的同类,没有一个再回来了?于是,它们开会约定,这次再要出去的,无论是否探听到消息,都必须回来跟大伙回个话。然而,它们的期望又落空了,那些出去的水虿们,依然是杏无音信。

  当然,这只是一则童话。真正的结果是,那些水虿一旦从水底钻出来后,就不再是水虿了,它们全都长了翅膀,变成了蜻蜓,没法再钻进水里,告诉小水虿们消息了。那些小水虿们的等待,也就永无结果了。

  记得夏天里,每逢大雨前,就有许多蜻蜓在水塘上面,作超低空飞行。飞行时,蜻蜓的尾巴在水面上一点一点的,人们称之为蜻艇点水。其实,那是蜻蜓在产卵。蜻蜓产卵后,那些虫卵就变成了水虿,一直生活在水里。水虿在水里大约要生活两年左右。这期间,水虿随着时间的增长,要不断地进行蜕皮,大致蜕变十多次后,它们才能长大,从水里钻出来,羽化成蜻蜒,飞向蓝天。小水虿们在水里生活的那段时间,和鱼类一样,是变温动物,用鳃呼吸,依靠捕食水中的孑孓和其它的微生物生存。在我们老家,乡民们多不识水虿,以为是虾类。有时车水后,水车埠子里会有水虿及小鱼虾,乡民们于是将它们一起,用灰面裹了,油炸吃,很香。待水虿经过艰难的蜕变,成蜻蜓后,生活习性也随之改变,专吃蚊、蝇等,大体说来,是为益虫。

  一天跟远在老家的母亲通电话,偶尔问及蜻蜓。母亲说。你还不晓得啊,现在不比往日,青子(老家人都这么称呼)已经很少了。问原因,母亲说,大概是现在种庄稼用农药太多,青子都被闹死了。仔细想来,我离开老家的年岁并不很久。但蜻蜓的命运却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实在是没有想到的。在快速发展经济,上下都追求GDP的政府官员们手里,不知和蜻蜒一样难逃厄运的事物还会有多少?


选自《四川文学》2010年12期 

原刊责编 聂作平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