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周尚俊散文小辑
幸福的成本
由于工作原因和生活环境所处,我常常接触社会底层的人并和他们打交道。
老家有一位80岁的老先生,也是我祖上的亲戚,民国时期读的私塾,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可能连小学都没毕业。老先生一辈子种庄稼,也试弄文字,农闲时节武文弄墨,在穷乡僻壤的乡村里算是个文化人。在农业生产之余,他还在乡村人家的丧事上做“加祭先生”。“加祭先生”是一种乡村职业,就是在丧事上或在坟茔里立碑时等为逝者作祭文、祷告,让逝者顺利进入另一个世界。
乡村的生活五花八门,乡村的需要也五颜六色,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老先生一辈子就为四乡八村的人们做丧事,用独特的方式,惯用的手段,送走一个个死者,安慰一个个活者,满足着乡村的需求,实现着村人的愿望,平衡着阴阳的差念。
由于老先生勤耕传家,精耕细作,一年四季不误农事,庄稼收成很好,同时,长年累月为左邻右舍的丧事做加祭先生有点收入,家庭状况稍有宽裕,日子过得较为滋润。与日子和家庭相对应的是,全家祖孙三代人和和睦睦,个个神采焕发,精神十足,尤其是年逾八十的老先生更是白发红颜,精神矍铄。尽管他的腿长期有些毛病,但时常拄着歪斜的木制拐棍走乡串村,尽大限度满足着左邻右舍的需要。
那次,我在老家一个邻居的家中遇见了他。邻居为祖坟立碑,在老家办这种事,也需要请加祭先生为祖先念祭文,这自然少不了他。老先生面色红润,精神爽朗。他首先双腿盘坐在乡村的土炕上写祭文,这是用毛笔在小纸上写一行行的小字,他双目炯炯有神,神态自若。写完祭文后,下炕规规矩矩地把祭文放在了堂屋正中的桌子上,然后彬彬有礼地叩头揖拜主人家的祖先,完后再向旁边的人作揖施礼,不失一个乡村文化人的大家风范,令我对这位耄耋老人刮目相看,然后再上炕喧谈。
老人为我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他简单的历史,家庭情况,乡村的家长里短。他的记忆能力超长,思路敏捷,语言流利,很难与一个80岁的老人相比。我说,您真身体好,精神好,能活100岁。他说,自己已经80岁了,不管活多少岁已无足轻重了,但每一天很幸福。我问,怎么个幸福。他说,自己首先健健康康地活着,家庭和睦,子孙孝顺,很是快乐;虽然家里钱不多,但够花,房子不大,但够住,知足了;现在社会好、政策好,不缴粮、不纳税,自来水进了家,硬化路通到了大门口,用上了手机,做过了飞机,这些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农村人真赶上了好时代,我们要感恩党,感恩社会,太幸福了。
然后,他语气深重地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一世,颇为短暂,能迎来今日,当十分知足,万分幸福。
一个乡村老先生居然有着这样的见解和对幸福的认知!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不断地探讨也不断地感受,就连思想家、哲学家们都在思考、在探究,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去体验幸福。
这个乡村老先生给出了简单的回答。
幸福的前提是快乐,基础是知足,背景是懂得,这就是幸福的成本。
由于工作需要,我不时去一个盲人按摩店看看。按摩店的老板是一个姓邓的盲人,他租了一个沿街的门面房,支着六个按摩床,连他自己共有四个按摩师,为病人或身体不好的人做按摩治疗。想象可知,正常人做生意都三头两绪困难重重,四个眼睛连一点光影都没有的盲人、残疾人做生意、开店铺,谈何容易。
眼睛不见,他们不要说看不到这个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享受不上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现代生活,就是做什么也上下交困难如登天。但每次去,他们都怡然自乐,喜上眉梢。盲人邓老板找人安排好了他们工作的基本条件和环境,他们都穿着洁净的白大褂,满怀信心地迎接着每一个需要治疗的人。其实他们挣的并不多,一个月工资没有别人在饭馆的半顿饭钱;吃的并不好,只是粗茶淡饭布衣蔬食。大部分人没妻没儿没女没家,可是他们面对每个按摩的客人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让来按摩的客人在满意和敬佩中离去。每每听到按摩客发自内心的“谢谢”声之类的感谢声音时,他们似乎总是如愿以偿心满意足,一种快乐之情溢于言表,幸福之感写于脸上。
对于他们我真无法问出“幸福”二字,我只是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怎么样。令我难以预料的是,他们却义正言辞地说出了“幸福”二字。最年轻的按摩师小盛说,邓师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学到的按摩技术在这里得到了施展,我们很快乐、很幸福。年近五十的按摩师老王说,在家里我们什么都干不了,这个按摩店里,我们能自食其力,学有所用,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政府还每年给我们240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我们很知足、很幸福。盲人老板说,我这个无法自立生活的残疾人,开起了按摩店,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还解决了几个残疾人的就业,这是因为党的政策好,残联为我们提供了按摩床,培训了按摩师,还不上税,时常来看看我们,看我们多幸福。其实,每次看到他们,他们的脸上都写着“幸福”二字。
幸福的人一定是行动积极的人,幸福的人创造力和奉献精神比其他人强得多,人在开心快乐的积极状态下容易有伟大的发现和巨大的奉献。难怪快乐、积极、向上的老师培养出的学生成绩比郁闷、沉默和思想落后的老师教出的成绩好得多。一项研究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和其他人的典型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快乐、积极、自信的人,这是做出创造性成果特别重要的因素。
难怪,这几个盲人按摩师对幸福有这样的诠释,与家乡的老先生对幸福的认知如出一辙,幸福的成本:前提是快乐,基础是知足,背景是懂得。
与我家乡的老先生和这些盲人相比,许多人富贵荣华丰衣足食,可是许多人又精神萎靡心灰意懒,天天怨天尤人埋天怨地,生活在忧郁和不幸福中。
据研究所知,当前导致人们感到生活忧郁和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五个:第一个就是“着急”,急躁、焦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总想在短期之内完成目标。第二个是“仇恨”,什么也看不惯,有点看法就恨之入骨,咬牙切齿,耿耿于怀。第三个是“攀比”,不依据自身的实际,没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知足心理,与大款比、与富豪比,导致攀比心理很强烈,心理落差很大。第四个是“依靠”,想的是天天天上掉馅饼,靠单位、靠父母、靠别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不懂得在当今生活中幸福是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奋斗努力来实现的。第五个就是“飘忽”,漫无目标,做事情沉不下来。有关专家介绍,“幸福一个特别重要的体验叫作福流,福流是你做一件事情能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你飘忽的时候根本感受不到快乐的享受和意义”。从中看出,这些原因中,幸福的成本很高很高,盈利的空间很小很小。难怪,当下很多人很富有,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可是他们心神疲惫焦头烂额。
英国诗人弥尔顿说:“心灵建造了天国,也建造了地狱。”人生在世,背负的东西太多太多,渴望的梦想也很多很多。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人人想要的,人们如果不见功名不死心,咬定荣华不放松,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难免身心交瘁积劳成疾得不偿失。顺应当下,轻装前行,或许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快乐来缠身,幸福来敲门。
“若生命是一朵花就应该自然地绽放,散发一缕芬芳于人间;若生命是一棵草就应该自然地生长,不因的一棵草而自悲自叹;若生命是一只蝶,何不翩翩起舞?”著名作家梁晓声笔下的生命皆有一份怡然自得、超然洒脱的情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少之又少,能富甲一方万事俱全者也屈指可数,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者也沧海一栗。大部分人身在当下,活在平凡,平凡得好似山里的一叶草,林间的一只鸟。而生命却不因平凡而卑微,人生百态,世态凉炎,各有各的容颜,各有各的价值,纵使平凡,也要灿烂绽放。
若为草木,当欣欣以向荣;若为溪水,当娟娟以始流;若为鸟虫,当天天以向上。内心常怀以快乐,一切心烦意乱之事自然会迎刃而解;心中常有知足,一切功名利禄就会抛在九霄云外;梦中常有懂得,一切丽日和风都会珍惜感恩寸草衔结。心有阳光,山河明媚,心中幸福,天空明朗。
把幸福的成本放低点,接近实际,总会阳光灿烂;刻意地放得太高,远离自身,其实是舍近求远,本末倒置,结果是事半功倍,得不偿失。
人类的生活充满了真善美,关键是要像老先生那样用真情实意去领悟、去感受、去享用,像那几个盲人一样用慧眼禅心去发现、去感悟、去欣赏。幸福在眼前,幸福在当下,幸福在人间。
哑巴会唱歌
在乡村有句俗话:瞧不起的木匠盖楼房。在老家也有句土语:看不起的哑巴会唱歌。
小时候,老家就有个会唱歌的哑巴。
我的老家在青海河湟著名的瞿昙寺东面的山里,这里山大沟深,卯梁纵横,纯属浅山地区,靠天吃饭。我们庄子基本上是周姓人家,哑巴当然也姓周,论起来是我们的叔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公社化,村也叫生产大队,每个大队又有几个小队,土地集体耕种,劳力统一安排,由生产队负责耕种打碾,管理分配等各项事宜。
生产队安排给哑巴的工作是田间管理员,其职责就是看护庄稼,保护农田。
这个决定简直高兴坏了我们这些少年儿童。因为此前生产队安排的田间管理员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壮劳力,每到庄稼成熟的季节,他安排自己家里的几个人分头看管成熟的麦田,但每天天黑他们的背篼里装满了麦穗头、豌豆瓣这些新鲜可餐的粮食,背到家里享用。那时候农村还缺衣少食,春夏断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东西可发挥很大的作用。只是他对别人管得异常严格。有一次,我们的两个小伙伴偷摘了地里的豌豆,被他当场逮住,凶神恶煞般地训斥了一顿,还告到了生产队,生产队扣了他父母的工分,还骂大人看管不严,对抗了生产队的管理,家人知道后痛打了一顿。还有一次,有个孩子放驴时贪玩没看好驴,驴胆大妄为地跑进地里吃庄稼。他发现后抓住毛驴,拿棍子打了半天,几乎打得皮开肉绽,还惩罚性地骑上来回奔跑。所有的孩子对他恨之入骨,所有的大人对他咬牙切齿,所有的牲畜对他刮目相看,所有的庄稼对他肃然起敬。哑巴当田间管理员,我们真是喜出望外,拍手称快。不会说话的哑巴当田管员,不会任由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忽悠吧?
哑巴是在麦田泛黄,庄稼成熟的关键时期走马上任的。一天,我们五六个小伙伴不约而同地赶上毛驴到离村庄最远的名叫鹰高嘴的地方放毛驴,大家各自撒开毛驴,钻进豌豆地摘豌豆瓣。此时的天空阳光灿烂,日丽风和,大地百花齐放,彩蝶纷飞。咀嚼着鲜美的绿色食品,呼吸着清新的宜人空气,简直令人陶醉。可是,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田管员哑巴手握着一根棍子朝我们的方向大步流星而来。哑巴人高马大,气宇轩昂,他平时表情严肃,神情庄重,我们还是很害怕他的。我们几人似乎是经过应急训练过一般,迅速钻出豌豆地,快速骑上各自的毛驴逃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二天,我们几人约好,到名叫塔蓝山的地方放驴,这里地势低洼,与别的村子邻近,不容易发现,哑巴纵有三头六臂也是鞭长莫及。恰恰出乎意料,我们刚钻进麦子地,没来得及摘一个麦穗,哑巴似天兵一般,出现在地边,他高大健壮的身躯,威武严肃的表情,吓得我们魂飞魄散冷汗涔涔,我们丢下毛驴,落荒而逃。直到下午才偷偷地牵回毛驴。
我们很是奇怪,一个哑巴,一个对什么声音都充耳不闻的聋子,为什么对我们的行踪了如指掌,对我们的行动洞若观火。
我们开始对哑巴怒目切齿,恨之入骨。
而哑巴的田间管理员工作,一个月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连原先靠近草地,容易被羊牲口们践踏的庄稼地也完好如初。花儿们竞相开放,鸟儿们自由飞翔。一块块庄稼地井然有序,错落有致;一个个麦穗头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而且,生产队干部对哑巴赞不绝口、表扬有加,社员们对哑巴奉若神明、肃然生敬。哑巴更是踌躇满志,志在必得。自从他担任田间管理员以来,从没看见他背过一次背篼,没见过他的家人摘过一个穗头。每天傍晚,生产队大场上闲人们聚集在一起说长论短,他都是在众人的眼前空手而归,手里永远拿的是那根棍子。
把一个生产队几百亩庄稼地管得井井有条,把一片老百姓生存的粮食场守护得无懈可击,哑巴真是有了用武之地。在这个用武之地他不需要耳朵,不需要声音,他的心灵就是洞察万物的最好眼睛,他的思想就是守护庄稼的最佳语言。他不但会说,而且会唱,分明唱的是坚守之歌。
转眼就到了秋收,所有的社员都进入沉甸甸的麦穗地,开始收割庄稼,我们丝毫没有可乘之机。哑巴早出晚归,声东击西,就连偷摘麦穗的大人都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就连时常袭击农田的牲畜也安分守己,规规矩矩。
到了第二年的夏秋时节,由于雨水充沛,风调雨顺,加上哑巴的前期田间管理到位,庄稼长势喜人,田野里小麦、青稞、豌豆密密层层,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小拇指大小的豆角鼓鼓胀胀。燕子们欢天喜地地在田间的上空振翅翱翔,麻雀们叽叽喳喳地在农田的周围评头论足。一群一群饱食终日的牛羊们在草地里眉花眼笑地撒着欢儿,三三两两酒饱饭足的毛驴们在山坡上津津有味地啃着青草。
我们真是垂涎欲滴,蠢蠢欲动。
我们七八个伙伴商量好,利用早晨哑巴睡觉的时间,去偷摘地里的麦穗头、豌豆瓣。
那天,天刚麻麻亮,树上的喜鹊还在酣然入梦,洞里的麻雀也沉沉入睡,就连家里按时叫醒人们的公鸡都在平心静气地呼呼大睡。我们轻装上阵,偷偷摸摸地钻进了名叫岭背后的一块豌豆地。
豌豆郁郁葱葱,棵棵秆壮叶旺,肥大的豆瓣昂首挺胸,令人心醉。我们欣喜若狂,手疾眼快地采摘。忽然,山坡上一声声“啊吧啊吧”的吼叫声朝我们传来。田管员来了,哑巴来了。这令我们毛骨悚然措手不及,转身逃跑之际,哑巴似从天而降,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我们每个人。临危之际,我们四处逃散。
我们每个人都偷偷地溜回家里。未来的几天大家都惶恐不安,没有出家里半步。哑巴看见了每个人,我们是谁家的孩子,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哑巴告到生产队,告到学校,扣了家里来之不易的工分,这将是如犯弥天大罪,大家将会经受极大的惩罚,甚至是鞭打,一旦老师知道,更无法走进学校,真是惶惶不可终日。
在家里胆战心惊地呆了四五天,家庭的生活涛声依旧,父母的脸色一如既往。第五天下午同伴小六子悄悄钻进我家,他鬼鬼祟祟,眉飞色舞。他说,早晨他和阿妈去邻村亲戚家时看到了哑巴,哑巴一如往常,还客客气气地和阿妈打了招呼,丝毫没有那天的事一样。我说,那早可能哑巴没看见你,或认错了人,一个聋子哑子哪有那么机灵。小六子斩钉截铁地说,哑巴最先看见的就是他。
哑巴田管员没有告诉任何人。
我们虚惊一场,终于躲过一劫。
顽皮的我们无法抑制内心的渴望,饱满的豆瓣刺激着我们强烈的食欲。
我们把突击点放在了傍晚时节。那晚,酒醉饭饱的羊们屁颠屁颠地奔回各自的家园,尽欢而散的狗们也灰溜灰溜地跑入自己的领地。困乏的社员们慢慢入睡,疲惫的哑巴也一定睡眼朦胧。一伙老朋友不约而同满怀信心地钻进一块豌豆地。
我们洋洋得意地摸索吃食,轻车熟路地偷摘豆瓣。猛然,一声“抓住他们”的叫喊横空而来,随即又是“啊吧啊吧”的声音,我们一看,前面是奔跑的哑巴,后面隐隐约约地跟着两三个生产队的干部,他们只仅隔一块梯田地,哑巴一跃而下,跳下3米高的梯田埂,大祸临头的我们心胆俱裂,瞬间临阵脱逃。我们逃离后悄悄地观听动静,他们的追抓戛然而止,他们的气焰水落归槽。此时,夜已将它那漆黑的翅子,慢慢展开。田野温顺和幽美,睡在和畅的天地间,像孩子那样安宁香甜。我们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地溜回各自的家里,等待着严厉的处罚。
第二天中午,装作若无其事的我到村场的旱窖里挑水,顺便打探风声。村巷里几个人围在一起谈天说地,有一个说,昨晚天黑,田管员哑巴抓偷摘豆子的贼时,跳下梯田地埂扭伤了脚脖子,被跟在后面的生产队干部抬回了家。
我的心里暗暗窃喜,又躲过了一劫。然而,我们的心中又疑点重重,一个聋子,一个什么也听不见的哑子,对我们的行为一清二楚,对我们的防范如此慎密。
后来,我们才知道,哑巴对每家的大人有很好的了解和分析,对每户的孩子有独特的看法和判断。他不是笨拙的聋子,而是聪明的哑巴。他对村庄的一切明察秋毫,他对田管的职责竭尽全力。任何有悖于生产队的事,他都无所不知;任何违反田间管理规定的行为,逃不脱他的法眼。
最重要的一点,多年后我们才清楚,哑巴是为了让我们逃跑才故意跳下梯田埂,扭伤脚腿的。当着生产队干部的面抓住,那可是要动真格处理的,必将引起轩然大波。在生产队干部面前他表现出了责无旁贷,奋不顾身,在小孩子的不当面前,他选择了让步和宽容,表现了哑巴最明智的处事手段和做事的灵活办法。孩子们偷摘粮食与贼偷是两回事,这里有顽皮的成分,是孩子们顽皮的天性。他的目的是坚守,方式是吓唬。我们才心知肚明,那次他差点逮住我们,又放过了我们,明明看见了我们,可是第二天他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才明白,一个身高马大,虎虎生威的田管员,从没有抓住过我们;我们也懂得,一个尽职尽责,无私无畏的哑巴时时在保护我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哑巴不但不聋不哑,而且会说会唱,他分明唱的是宽容之歌。
一个夏秋,我们就这样玩着猫跟老鼠的故事;一个假期,我们便如此寻找着快乐与惧怕的游戏。
开学后,我们大部分人到学校上学去了。
两年后,我们一批孩子到不同地方的学校上学,我到在瞿昙寺身边的三中读高中。上学前,哑巴特意到我们家串门,比划哼哈了半天,对他竖起的大拇指略有明白,对他的展现的笑脸稍有懂得,但对他的咿咿呀呀一头露水,对他的比比划划大惑不解。叔叔年龄与他相仿,多年跟他共同劳动,默契合作,基本上能懂他的肢体语言。他在比,叔叔在理解和翻译,大意是说,我们村庄虽然在这个穷乡僻壤,但有学校,孩子们都念了书,以后还要到中学念,都会有出息。还具体说,哪个娃娃以后干什么,哪个孩子以后能办大事。最后,他的脸色竟然有点失落。他比划着说,他不再当这个惹人的田管员了,回家种田。我也明白了,在农村已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的土地分到了一家一户,公社改为乡,生产队也改为村了。稍后,他的失落稍纵即逝,他的无奈烟消云散。他开始变得兴高采烈、眉飞色舞。他不断地比划,叔叔不断地解释,他说,我们这些娃娃念书后将离开这里,三四十年后,他们也将离开这块土地,到更好的地方生活,这个村庄将会消失。我不知道他的预言来自于什么,更不清楚他的判断发端在何处。
但分明哑巴又为我们,也为家乡唱出了未来之歌。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去年到老家,家乡的一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哑巴的预言丝毫不差,哑巴的判断准确无误。我们那些偷摘麦穗豆瓣的毛头小子,一部分上学外出工作,一部分创业成家立业,步入了中年岁月,过上了很好的生活。在家居住的人们一部分到县城买了楼房,一部分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政府组织集体搬迁到瞿昙寺脚下的集中安置点住楼房,哑巴也是其中之一。但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哑巴。
聪明的哑巴,精道的聋子,他能说会唱,几十年前,他为我们唱出了坚守之歌、宽容之歌,还唱出了未来之歌,让我们实现了理想之梦。
田间管理员哑巴没有上过一天学,读过一天书,只能歪歪曲曲地写出自己的名字。古语曰:知书达理。哑巴不识字,没文化,但有思想、知礼节,会看未来,有宰相的度量,有容人的雅量,有预测的能力。
哑巴的世界,没有声音,没有语言,生活在一个寂静的世界。不能沟通,不能抒发内心世界的情感,把自己封闭在异国天地。然而,他分明用眼睛在听到一切,用眼神在表达一切,用眼光在洞察一切,用行动在歌唱一切!
耳朵有时候只是一种摆设,与听见无关;嘴巴有时候也是一种存在,与表达无关。哑巴的世界不需要声音,他用思想模仿节拍,用眼神聆听旋律,用咿呀之语唱出了人间最美好的大爱之歌。
爬过坎儿就是道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说:“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
做社会最底层最弱势的残疾人群体工作,聆听他们人生中的一个个变故,倾诉他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磨难,真正感受到了人类的强大与虚弱,卑琐和崇高。虚弱地一蹶不振,卑琐地走向灰暗;强大地爬过了坎儿,崇高地迈入了大道。
在一个山区村庄,有一对残疾夫妇,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男的属肢体残疾四级,一条腿有毛病,但有基本劳动能力,不影响生产生活。女人原来身体健康,低眉顺眼,勤劳踏实。他们的村在乡政府驻地,两人利用居住人员集中、来乡政府办事等流动人口多的优势,开了个百货蔬菜水果店,并别出心裁地取了个“百兴百旺杂货城”的店名。小店开起来后由于他俩经营有方,勤劳诚信,店里品种齐全,价廉物美,小店红红火火,真正“百兴百旺”起来了,两年时间成了当地最大的店铺,令人们刮目相看,纷纷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由于男人身体的原因,用于进货的农用车一般由女人开着使用,一次在拉运蔬菜时发生翻车事故,造成重大伤害,由于迅速送到医院抢救及时,虽然保住了女人的生命,但左腿截肢,她由一个健全人变成了残疾人。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女人痛不欲生悲不自胜。男人虽能操作家务,但毕竟还是个残疾人,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快上高中了,已经形成规模的店铺需要人手搭理,今后的日子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悲观自卑与煎熬沉默后,安着假肢的女人终于站起来了,自己虽然残废了,但经营店铺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她重新树立了生活与创业的信心,与男人同甘共苦,共同努力,过好以后的日子。
此时的男人却慢慢瞧不起了安有假肢的妻子。女人在住院修养的日子里,他不进货不勤奋不吃苦,只是吃喝享受,凭着有钱和花言巧语找上了一个女子,两人勾勾搭搭,厮混在一起。女人发现后冷静处事好言相劝,但是其执迷不悟一意孤行,不但不操持店铺,而且变本加厉,对妻子先是不理不睬不管不顾,后来开始动手动脚打骂有加,更或提出离婚,让她净身出户。
虽然庄邻们多次劝告批评,家人也横眉冷对,然而男人一意孤行。万般无奈之下女人带着女儿离家出走。
后来,仅仅一年多时间,“百兴百旺杂货城”的经营每况愈下直至一败涂地,吃喝玩乐的男人借了许多债,那个与他一起享受玩乐的女子悄然离去,并无影无踪。两三年后男人原来的腿疾更为严重,无法行走,不能自理,也无人照顾,终于走向毁灭。
英国诗人勃朗宁说:“上帝在每个人心中安上了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是良心。”是的,如果真诚地维护好这盏明灯,使其长久照亮,永不灭没,自然生生不息,永放光芒;人为地残灭它,卑琐地关掉它,最终面临黑暗,走向深渊。
至于虚弱的人情人性也层出不穷,一蹶不振的也时有发生。
然而,面对这些最弱势的群体,在极其悲苦的生活中发生最多的还是良善之举,听到的是强大,看见的是崇高,最后自然是“阵雨过后是彩虹”“柳暗花明又一村”,爬过坎儿就是道。
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民,姓吴,家住沟岔乡村。
十八年前由于家中人多地少,生活贫困,远到山西临汾打工谋生。在这里结实了当地一离婚女人张某,虽然张某离过婚,还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但能体谅人,有家有房,如果两人勤勤恳恳,互帮互爱,也能过日子,而且远在青海的老家,因为地处沟岔地区,土地少,弟兄多,打工岗位缺乏,创业更难,相比之下这里土地宽广,资源丰富,农产品销售旺盛。同时,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回老家娶媳妇都很困难。经过反复思量,他选择了张某,留在了这里。
他们的家在临汾市贺家庄乡浮峪河村。刚开始的时候,两人踏踏实实,互谅互助,恩恩爱爱。吴某也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庭,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农忙时在家劳动,收获后把农产品拉到县城销售;农闲时,两人到榆林做工挣钱。三五年时间就还清了原来借的债务,家里还有几万元的积蓄。张某与前夫生的孩子也懂事听话,与吴姓后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十年后,家里盖起了两面大瓦房,买了双排座农用车,成了村里致富的模范,和谐的典型,远近闻名,家喻户晓。
然而好景不长,出乎意料,在一次开着小双排农用车运送自家农产品时,发生交通事故,男人的一条腿被压伤,后虽经治疗,但还是落下了残疾。
在住院治疗期间,吴某就开始对他表现出冷淡的神情和无所谓的样子,做手术后连饭都不送了,找个人随便送过来点残羹冷炙。后来什么也不管了。无奈之下,他央求邻居或同时干过活儿的工友送些吃的喝的,就这样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月,就勉勉强强地拄着双拐出院回家。
可是,家门已换了新锁,打电话给张某的手机一直处于盲音状态。吴某只好在朋友家住下。过了几天,一纸离婚书送到了他手中。吴某顿时如五雷轰顶大惊失色,无法想象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妻子瞬息万变的态度,自己晴天霹雳的变故,令他撕心裂肺,痛哭流涕。后来在法庭上,不论张某怎么强词夺理,因为下肢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法庭判决不予离婚。
接下来的日子,吴某的生活更为困难,住在自家的一间劳动用房里,常常吃不上饭,好心的邻居不时送点吃的,也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张某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住不了亲手盖的新房子,享受不了自己营造的温暖,心灰意冷和万般无奈之下,自己向法庭提出离婚,在法庭上看也没看一眼张某,便签字离婚,吴某净身出户。
吴某万般无奈地离开了这块土地,拄着双拐回到了家乡青海。
他没有被始料不及的变故压垮,也没有被人情人世的磨难吞没。饱经沧桑的他找政府、找朋友帮忙,凑了五千元钱,买了电动小三轮车,在县城批发农村特色小吃酿皮,开着电动三轮车到山里走乡串村销售做起小本生意。一年多时间,挣了两万元钱,随后准备到医院做手术。他说,手术做好后,他要站起来,凭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继续在乡村做生意,他说:“这是我命里的一道坎,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新的生活还要面对。”
松树在风霜中傲立,迎来了夏天的翠绿;小草在石缝中挣扎,长成了万点绿色;强大在困境中磨砺,踏平了坎坷起死回生终成了大道。
特殊的事情不断发生,奇特的境遇也时常产生,卑琐与崇高也常常较量,不弃不离与道德法则同时生成。
有一天,一个年轻女人到我的办公室找我。她年龄大约四十三四岁左右,穿着打扮较为讲究,身材姣好,发型时尚,精神秀发。她说,有个很大困难,找你们帮忙。言谈举止很是彬彬有礼。我大吃一惊,到我们这里的人大都要么是精神萎靡,穿着灰旧,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要么是一脸疲惫,心灰意冷,身体正常的残疾人家属。许多人都自渐形秽,低声下气。看着面前的这个还很漂亮,信心十足的女人,我满腹狐疑。
看到我的惊愕失色和一脸疑惑,她直言说,领导,你看我,可能不像是有困难的人或不需要求助的人,但是我的悲苦和责任是别人无法相比的,我只是比较坚强而已,遇到天大的困难,躺倒趴下都无济于事,更无人问津,重要的是坚持与面对,我用我的精神和穿着形象,体现出我的坚持与面对,给家人信心与希望,也给别人以坚强与伟岸。
接着,她告诉了她的不幸。
本来,她有个很好的家庭,丈夫做工程承包,勤奋能干,儿子聪明上进,善懂人意。十年前,她和男人去海西办事,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在高速公路上,丈夫开的小轿车突然爆胎,发生车祸,造成重大伤害。急急忙忙送到省城的医院,但遇到国庆节七天长假,由于手术不及时,导致下肢瘫痪。飞来横祸如天崩地裂,这简直是无法想象,更无法接受,使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如临深渊。
然后就是不断住院,不断康复的慢慢长路。为了方便就近治疗,他们到省城租房子。承包工程生意就此结束,为了伺候丈夫,她不能外出打工挣钱,孩子慢慢长大上学费用增加,这一切如泰山压顶,可是她没有心灰意冷,悲观失望,这个弱女子想尽办法,千方百计治疗康复,为此也家徒四壁,债台高筑。
面对艰难与困苦,男人心怀歉意。这样的日子,既治不好自己,也拖累了妻子,毕竟她还年轻,让她这样奉养一辈子,自己无地自容。于是,他提出离婚。妻子却斩钉截铁,断然否决。逃离不一定是好事,坚守很可能会峰回路转。
作家冰心说:“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十年来,这个女人孜孜不倦坚韧不拔,她的坚持与面对,她的精神与形象,感动了家人和邻居,温暖了病患与社会,也给了残疾的男人勇气和力量。许多人伸出援助之手,政府部门也尽力帮助。她先后带着男人到西安、兰州、西宁等地安装助行器,进行康复治疗等。奇迹在一天天产生,笑容在一天天绽放。如今,发生重大残疾的男人能慢慢站立起来,孩子也于去年考入大学,终于喜从天降。面对这一切,她只是莞尔一笑,平静中略显欣喜,微笑中表达出淡定,一举一动尽显崇高。
有一次,我在街上碰到了她,做了简单的寒暄,她说,她找了个相对较好的工作,孩子快要大学毕业了,一切很好。继而就匆忙走了,笔直的大道迎她而去。看着她的背影,飘逸的秀发迎风飞扬,漂亮的身段迎风招展,从容的步伐轻盈矫健,形成了一道难忘的风景。
墙头草
墙头草是凡指生长在农村庄廓墙上的各种小草,因为生长在较高的地方,形不成枝繁叶茂,长不成参天大树,永远只是小草一颗,同时由于扎根不深、根底不牢,头重脚轻,左摇右摆,随波逐流,随风而倒,终究成不了气候。
民间有俗语曰“墙头草,随风倒”。
其含义就是指见风使舵、左右逢迎,立场不坚定,意志不坚强,四面卖乖,八面玲珑的人。
生活中,“墙头草,随风倒”的人和事比比皆是;随俗浮沉,人云亦云的现象和实例亦层出不穷。
小时候,还是生产队的那会儿。生产大队有个会计,背着个账本天天走东家串西家,吃得油头滑脑,喝得迷迷糊糊。在生产队干部很吃香,社员都得敬让三分,家家户户发生纠纷什么的,都靠大队干部处理。大队长较忙,队里的鸡毛蒜皮就靠会计解决,这恰好是好喝两盅酒的他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这个会计好吃懒做,吃里扒外,毫无主见,见风使舵。
一次,巷道里的两个邻家发生矛盾,进而发展成为动武之事。其实,事情很小,小得无足挂齿。这天张家的母鸡串到祁家家里一整天才回来,后张家的媳妇跑到祁家里索要她母鸡下的蛋,她说她家的鸡每天都下蛋,今天的蛋肯定下到祁家了。然而祁家人说,见了你家的鸡到我家串门,但没见你家的鸡在我家下蛋。为此,两家的女人先大动干戈,互不相让,随后演变成为两个家庭的口舌大战。贫困落后的过去,乡村的矛盾就这样简单,农家的生活也就这样复杂。看着两家要动武了,邻居们迅速劝架,这时候大队会计闪亮登场了,张家人一看会计来了,仗着人多势众恶人告状,会计一听,就骂了祁家方面两句说,明明人家的鸡在你家一天,鸡回来了,鸡蛋哪去了,就是你们的不对。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滑稽之举。令张家人嗓门更大,却使祁家人羞愧难当,气愤之极。可是鉴于害怕大队干部的威力,祁家人息事宁人,忍气吞声,在邻居的劝说下只好偃旗息鼓,大事化小。
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第二天的清早,家家正忙着挑水做饭,两家又吵开了。张家的人由于大队会计做了后盾,自以为有理,出言不逊,破口大骂;祁家的人心中不服,怒火中烧,双双拿起了铁锨木棍开始动真格。吵骂声惊醒了所有的鸟雀,也唤起了所有的社员,大家争相涌到这里,自然会计也出现在这里。眼看双双将大打出手,这时候队里的一个老人挺身而出,他问明情况,狠狠地骂了张家几句,说为这样的屁事两家闹得沸沸扬扬,争得不可开交,值得吗。俗话说:“好邻居插花饮酒”,你们咋做出这样的事哩。你家的鸡跑到对方家里吃喝了一天,好好地回来了,这还不好,非要鸡蛋,你见你的鸡下蛋了吗,下在哪儿了,你为什么不管好你的鸡呢,真是岂有此理!老人德高望重,说话入情入理,一下子镇住了怒目的双双,张家的人更是无地自容,羞愧难当。站在后面的会计却阴阳怪气地耍威风说,就是,你管不了自己的鸡,还闹出这样的事情,生产队要扣你们的工分的!
事态就这样平息了,矛盾就这样化解了。社员们背后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地说,全是这个会计惹的祸。就是由于他,使这个村庄鸡犬不宁。
墙头草就这样时时摇摆,处处添乱。风大了随风,雨大了随雨。
我亲身经历过一个典型的“墙头草”。
二十年前,我在一个学校当老师。这所学校有30多个老师,管理层就有四五人。有一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到我办公室安排五四青年节大型主题活动事宜,我是学校的团委书记,具体负责这项活动,就是现在所说的直接责任人。这个副校长工作很有前瞻性,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安排活动流程井井有条,无懈可击。当副校长把一切流程、内容、规模,以及安全措施讲完后,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高兴得眉欢眼笑。只要按这个方案落实,万事俱备,皆大欢喜,活动会取得很大的成功,使初出茅庐的我也会大展才华,有了英雄用武之地。跟在后面的主任自然是叹为观止,赞誉有加,他不停地点头示意,不断地拍手称快,丝毫没有半点的不同意见,我还清楚地记得他说了一句“校长真英明”的经典台词,使我有点肉麻。
第二天,校长从县城办事回来,叫我到他那儿汇报主题活动进展情况。到校长办公室时,教导主任已坐在那里,校长说副校长到临乡的学区参加教研会去了,让我们把进展情况讲讲。看着主任挤眉弄眼让我说,加上昨天副校长安排得有条不紊,我记得也是清清楚楚,我便把内容流程、注意事项驾轻就熟地说了下去,等待着校长的赞同和表扬。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校长大人全盘否定,并且一味指责安排很不合理,随后指出了他的观点,因为校长一直没有参与策划过程,对此次活动心中无数,真是有点词不达意,很不周全,完全是信口开河。而令我更意想不到的是,主任不但不做任何解释和说明,却全然称赞校长高屋建瓴,站高望远,似乎原前的方案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说了一大堆屁话后,竟然又说了一句“还是校长英明”的话语,我顿时头脑发昏,天旋地转。
回去后,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害怕校长们之间会产生误解,拿我做出气筒,会受到连累,立即按照前面的方案起草了详细的文字说明,然后去找校长,当他认真看完后,慢慢地点头同意,不断地言说很好,还说前面没有弄情我们的意图,批评了我们,不好意思,同时对我们的活动流程充分肯定。
我们的活动如期开展,我们的方案顺利落实。一学期结束后这个主任被调到一个教学点去了。
松树高大,迎风挺立,是不会两头倒的;小草虽小,落地生根,也是不屈不饶的。墙头草或许是弱者的一张临时通行证,有着人云亦云的表现,但是在道德规范的社会里,却是趋炎附势的代名词,见风使舵的翻版船,投机取巧的活化石。实质上,也是典型的小人。《论语》里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里的小人,就是典型的墙头草。
如果我们的世界还很混沌,云雾迷蒙,我们的社会不再纯真,世风日下,墙头草就会有广阔的空间,两边倒就能够为所欲为。这时候曲意逢迎就会成为主流,八面驶风也就成了常态,偷懒耍滑也就是家常便饭。只是,今天我们的社会已进入文明时代,这个时代河清海晏,风清弊绝,墙头草真相毕露,日暮途远。实事求是,刚直不阿成了主旋律;不务空名,成仁取义成了新常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成了大方向。是非曲直,孰对孰错一目了然,混淆视听,指鹿为马遭人唾弃;浑水摸鱼,八面玲珑,丝毫没有半点立足之地。
墙头草,自认为聪明,总觉得高明,阴一阵,阳一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其实在别人的前面,把自己丑恶的嘴脸暴露得昭然若揭,将个人自私的方面展示得绰绰有余。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墙头草,站在个人利益的高处,全然不顾道德的法则,在大庭广众之前忸怩作态,在众目睽睽之下耍滑卖乖,其实违背的是原则,丧失的是良心,造成的是混乱,其结果是里外不是人。
墙头草,太在乎小得小失,太看重患得患失,自然会慢慢狡猾了,狭隘了,自私了。攀龙附凤常常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坑蒙拐骗,即使赢,也是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随波逐流常常不是为了得,而是为了蒙混过关,即便是得到了,也是此一时彼一时。
人生三乐
《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此以后,国人常以“三”列举凡事之典型者,“三乐”就是其中之一。
《列子·无瑞篇》中说:孔子游泰山,见荣启期行年九十,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何乐也?”启期曰:“吾乐最多。天生万物,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荣氏之三乐从几千年后的今天看来,折射出浓厚的封建色彩,在这里为人为己,二者泾渭分明。
孟子似乎更通达了许多,这从孟子的三乐之说中可以看出:“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天伦之乐也;“仰不愧于天,附不祚于人”,良心安然,自得其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兼济天下,成就之乐也。家庭、个人、天下都要照顾到,这与荣氏三乐相比就高尚了许多。
古人还有人生三乐,“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掩卷深思,虽文字简洁,但内韵却深刻,但只是尽限于自我人生的层面,当然比起荣氏的三乐更高一筹。
有人还认为,猫有九条命,人只有一条命。贫穷,富有,健康,劳疾,生老病死,各安其命。一生定九斗,多一斗撑死,少一斗饿死。所以,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任你有广厦千万,一席之地足矣。你有良田千顷,一日三餐足矣。人生八十古来稀,就是再加一倍,活到一百六十岁,也不免一死。尽管这里有着宿命论的观点,当然也合乎人世规律。
从古至今,对于人生如何快乐,人们众说纷纭,各有各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见怪不怪。纵观各种看法与乐法,总体上是一致的,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因而有智者对人生之乐进行概括: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粗粗一看,平淡无奇;仔细一品,极富深意。三个词所说出的三种乐代表了人生快乐的三种境界,且层层递进,因果关联,互为佐证。这种乐,从自我人生的层面,一直递进到社会人生的层面,与己与人,与国家社会,均快乐,实现了这种三乐,就会奠定和谐社会的根基。这种“三乐”,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精神产品,才是当代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品德。
知足常乐,这是实现人生快乐的首要条件。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
《老子—俭欲第四十六》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快乐的。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之类的俗语证明了人的欲望无止境,有着得陇望蜀的本性。一个欲望横流的人收获的永远是痛苦。即使得到了一时的满足,也只是暂时的快感,马上会陷入追求另一个更大欲望的苦恼漩涡中。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有很多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甚至是永远无法完成的。如果一味地执着于得到,必将陷入失去的滔滔苦海中,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知足常乐,就是要求一个人对无限的欲望追求保持警惕,削弱某些欲望,缩短人生中拉的太长的战线,才能得到持久的、经常的快乐。首先,知足的人揣着平和的心就能常乐。人不能病态地沉溺于欲望的无限满足,而知足则是一种心理的健康,一种精神上的节制与坦荡。人如果只为欲望而活着,那么永远满足不了。其次,欲望膨胀的现代社会,只能靠知足常乐的心态去规约、去整合。面对现代社会的纷争与冲突,我们已无法否认,无节制的欲望与贪梦,带给人的只能是战争与血泪;面对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我们必须正视,无度的开发与索取,只能将人类推向灾难与毁灭。最后,知足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知足的社会才是稳定的社会。知足常乐能带给我们什么?知足常乐能使人安神理气,尤其在遇到不平事,不公平待遇,心情感到委屈、憋闷或心理不平衡时,多品味这个词,也许能使你委屈繁杂的心情,平静轻松起来,将心中不悦之情,满腔怨恨之气,在心平气静中悄然释放,达到安神又气顺了。知足常乐能起到开导解劝,“降火明目”的作用,常常地记起知足常乐这个词,就会自觉甩掉许多的俗语与贪心,摆脱不能在痛苦中自拔的境地,变得更加理智和聪明,站高望远,豁达大度。知足常乐又似中西合剂的良药,很唯物,很现实,也很见效与管用,这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真理:烦恼多与“不知足”有关。若一个人去掉了过分的私欲与贪心,变得足够知足,就会通情达理。
快乐就是看淡尘世的物欲、烦恼。假若你喜欢的人突然销声匿迹,你没必要寻死觅活地断言他一定洒脱地离去;假若你的朋友不幸,你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假若你认为张曼玉艳美绝俗,你没有必要眼馋肚饱虐待老婆;假若你身心交病,你没有必要仇视别人的健康;假若你的孩子没有考入重点大学,你没有必要看着北大、清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坦然面对心融神气,快乐就在你心中。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持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对待生活,善待人生,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小利不贪,小患不避”,知足常乐。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是知足常乐的典范,在医学极不发达的古代,他享年73岁,实属罕见,他的长寿之道就是豁达大度,保持常乐。
快乐其实就是这样简单,一杯清茶,一朵玫瑰,一片树叶,一份牵挂。
知足也便容易做到,一份常态心,双只平静眼。
自得其乐,就是悠然自适,悄然自乐。
自得其乐中的“得”含有“寻找”、“创造”之意,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能在庸常琐屑的生活中找到乐趣。自得其乐是一种对自身欲望和痛苦的超越,是一份对世间红尘的淡定宁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人生一世,草本一秋。若能做到随心所欲,物我两忘,就能活的无拘无束、潇潇洒洒,清风明月随我爱,阶柳庭花随我赏,活出一份真性情,活出一份真精彩。一个人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他的心灵一定快乐,他的灵魂必定美满。
要使自己的心情愉快,就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自寻欢乐,做到乐儿忘忧。唐朝女皇武则天是自得其乐的典范。她从小开始习文练武,14岁入宫任宴会音乐主管,15岁因骑马术高超,深受李世民的宠爱。她在封建社会政治舞台上活动了60余年,享年82岁,是封建王朝君主中最长寿的一位。
自得其乐,对于人来说范围很广,没有一个道,也不至于一种乐。有爱书法、下棋、作画、观鸟、游山、玩水、交友、赏花等等等等,真是千态万状,举不胜举。
就远游来说,古代的文人骚客就有这种“道”的典范。老子曾做过管理史册的小官吏,但崇尚自然,向往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厌恶社会中的各种丑陋行径,使他告别故乡,向西地漫游。到关中后,与当地的周大夫尹喜交游,一起说说,最后著成惊世之作《道德经》。孔子辞去鲁国司寇官职后,率七十二弟子出游列国,度过了长达十三年的漫游生活。他在泗水河边时,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发出了“渐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在奔波于列国之时,孔子无疑从山水自然中领悟到许多的人生哲理。李白西行远游是想凭借纵情山水以消释胸中的苦闷与悲情,获得快乐与解脱,怀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慨,从25岁起就“仗剑去回,辞亲南北漫游。”他们从远游,从山水美景的流连忘返中找到了精神的快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写出了千古绝唱,实现了人生升华。
远往今来,爱书读书的人很多,从读书中找出乐趣的者不少。读书之乐,古人用一首《四时读书乐》作了概括。春天是: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是:读书之乐乐如何?瑶琴一曲来薰风;秋天是: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是:读书之乐何所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自得其乐,“得”的方式不一,“乐”的程度也各异。
自得其乐,老有老的得“道”,少有少的乐“趣”;男有男的“得”法,女有女的乐“味”,城市人有城市人的得“意”,农村人有农村人的乐“情”。中国人爱武术,千百年来无数人练拳习武,格拿擒斗,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功夫,练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刚强气魄,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习武梦想;外国人爱拳击,多少个身强力壮者横冲直撞,摇身挺胸,展现了拳击运动的强劲力量,爆发了一个又一个浑身斗志,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力量乐趣。中国人爱牡丹花,因而千方百计地培育牡丹,一心一意地欣赏牡丹,从中找寻、感受美,得到心灵的愉乐;外国人爱玫瑰花,情人节送玫瑰,感恩节赏玫瑰,“玫瑰”代表我的心,也从中实现了心与心的沟通,人与人的理解,慰平别人,取悦自己。十几岁的中小学生睡梦中梦的是足球,吃饭时想的是足球,学习后谈的是足球。那个足球场上真是干劲十足,斗志昂扬,情趣无比。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们凑在一起,每当华灯初上,放上民间音乐,拿起扇子,载歌载舞,陶醉在音乐与舞蹈的鼓点与步伐里。这些自得其乐是别人难以理解和分享的。
真是乐在此中,其乐无穷。
一个大而全的世界,一种小而精的乐趣。
助人为乐,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这是人生三乐的最高境界,他从“知足常乐”与“自得其乐”的“小我”层面跳脱出乐,升华为一种“给予”“利他”的“大我”境界。
助人为乐,乃是人生一大快事。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是施者比享者更幸福的做人真谛。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正是因为都有一颗火热温暖的爱心、悲天悯人的柔肠,懂得爱人、懂得给与、懂得周济苍生,人世间才变得如诗如画,别有一番美丽。
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一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为社会和民族做些事情,就能受到人们的拥戴,自己感到高兴和充实,这种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健康延年。宋朝爱国诗人陆游,他一生写下了九千多首忧国忧民的诗词。他的心始终为国家而跳,始终为人民而写,为国家出力,尽心尽责。临终时,他在病床上写下了《示儿》的绝笔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从诗中我们见到诗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还在为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呕心沥血,真不愧为爱国诗人的伟大称号。
能够以助人为乐趣的人生必然是大写的人生,与知足常乐与自得其乐相比,她更是以消弱自身欲望来助人获得快乐的。助人为乐是一种“舍得”的情怀,他从给于别人的“舍”中,得到自己的精神愉悦——乐。小“舍”得小乐,大“舍”得大乐,从舍中找到超越一己小我之私的人生价值,得到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快乐。这样的人更像社会意义上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更为一个社会所需要。人人都变成了这样的人,社会就彻底和谐了,人类也就全面进步了。
据载,何永梅原是敦煌市郭家堡乡梁家堡村三队农民。一次,她偶然看到队里一位姓刘的五保户在荒草中挖坑作坟,一问才知道,老人得了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在绝望中,他决定就此了却残年。何永梅听了很难过,把这个情况反应到队里,并请求由她来照顾这位病重的老人。在她的照料下,这位老人幸福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两个春秋。1996年,何永梅全家进了城。街坊邻居有事就请她帮忙,她成了大家的“长期义工”。1999年7月的一天,原文庙巷党支部书记找到她说:“老何啊,咱社区的孤寡老人孔光熙,最近眼睛看不见了,想麻烦你去照顾……”她当即满口答应。从那天起,她每天骑着三轮车,拉着三个月大的孙子,来回奔波,为老人端屎端尿,洗衣做饭。几年后,老人在弥留之际拉着何永梅的手说:“你照顾我五年了,我看不见你,来世报答都无法找你……”后来,她又照顾了一对老夫妇,直到他们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有人问何永梅:“社区那么多人,你为啥不推给别人?”何永梅说:“我没有文化,做不了什么大事,能尽自己的能力做一点好事,我自己觉得活得很有意义。”
多么平凡的故事,多么绝妙的回答,多么兴奋的快乐!
拔刀相助的帮助,带来的是望眼欲穿的感恩;同时,纤纤细雨般的感动,同样会带来赢赢期盼的快乐!
助人为乐,其实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后的表现。
助人为乐,只需要一种行动,这种行动既简单又容易做到。这种行动会立竿见影,迅速见效,不需要大的投入,不经历久的等待。
实现了助人为乐,我们回过头来,再联动起知足常乐与自得其乐,这样的“三乐”真是其乐融融,其乐无穷。
达到这样的目的,实现这样的境界,关键要从“自我”与“小我”中走出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总感到苦闷,问题大多出在自己身上,主要有以下十条:对生活上的事物,大多以抱怨态度;心胸狭窄,经常怀疑别人的行为和动机;对新事物不感兴趣,不愿尝试;没有主见,没有原则;对自己的一切太计较,希望世界围着自己转;经常生活在角落,不肯投入生活;不用认真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经常在别人背后说他人的坏话;巴结别人,希望别人会照顾自己;啰嗦不已。如果跳不出这种“自我”与“小我”的深渊,永远也快乐不了。
因而,自己的快乐还得靠自己,靠自己的思想境界,靠自己的人世磨练,靠自己的用心感悟。
知足常乐。人生的许多烦恼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关键因为不知足,而一旦超脱欲望之外,便可获得无尽的快乐。
自得其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能找寻爱好,培养情趣,必定活得无拘无束,内心美满。
助人为乐。用我们自己火热温暖的心,关照别人,洞视社会,忘记自己,才是最好的对得起自己,快乐自己。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周尚俊,系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第四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得者。出版报告文学《北山大行动》,戏剧文学《大戏秦腔》《青海眉户》,纪实散文《乐都人文印象》等专著,在《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青海日报》《西部散文家》《青海湖》《浙江作家》《湖南散文》《文学港》《延安文学》《群文天地》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258万多字。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