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耕 读 传 家
杨琼凤
草长莺飞的春日,再次回到故乡,那个叫黄塘的山村,田里的禾苗正在拔节,一片绿油油的,这种绿很自然,让人叩开心扉,张开双臂,想拥抱这满野的绿意。推开老屋的木门,被踩得黝黑发亮的泥土地板,透着凉凉的寒气,因为久不居住,屋子的角落被零零散散的蜘蛛网占据着。
这个老屋是爷爷和他哥哥在 80 年代前建造的, 是砖木结构的双层楼房,刚进大门的是低座,中间有个小厅,两旁分别有一个侧房,通常是家里的老人居住,在小厅的一侧有个木板的楼梯,可以上二楼。二楼的楼板都是用木块铺成的,走在楼上的木地板,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二楼的中间也有小厅,两侧各有一个房间,姑姑未出嫁的时候就住在阁楼的一个房间,另一个房间则是由伯公(我们称爷爷的大哥为伯公) 的孙子居住。二楼小厅还有个门通向阳台,阳台也是用木板铺成的,周围还有圆圆的木杆做成的栏杆,栏杆的边上,悬挂着长长的竹篙,衣服就挂在竹篙上晾干。
从低厅往里走,就是天井。所谓天井,便是露天
的空地。天井比周边的地板要低一些,用比较牢固的砖块铺砌而成。天井的两头是厨房,厨房是单层的, 爷爷和伯公各占一间。天井再往里就是厅屋,厅屋是单层结构,显得高雅端庄。厅屋两侧是大房,爷爷和伯公也是各占一间。大房是家里最大的房子,通常由主人居住。待儿子娶媳妇那天,老人会把大房让出来给儿子和儿媳妇当婚房,自己搬到底座居住。所以我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爷爷奶奶搬到低厅,伯公也把他的大房让出给他的儿子和儿媳。大房是双层结构的,大房的二楼,往往是存放谷物。而我老家的大房的二楼用屏风分成了两格,一格存放谷物,一格存放爸爸的各类书籍,俨然一个稻谷飘香的书房。
厅屋是家里最阔的地方,平时招待客人,往往就在厅屋进行。厅屋的正中摆着八仙桌,是平时摆祭品用的。老屋厅堂里的神龛上“,耕读传家”几个苍劲的大字,是这破落的房屋里最醒目的风景。“耕读传家” 是我们的家训,耕田可以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
“读得书成万不忧,无需耕种自然收,日间不怕
人来借,夜间不怕贼来偷。”小时候,长辈经常用这首诗来勉励我们小孩子认真读书。知书识礼的人,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受人尊敬的。伯公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他熟读经书,会吟诗写对联。村里人无论什么姓氏,只要办喜事,都要请伯公过去写请柬和对联;邻里有什么纠纷,也往往要请伯公去做中间人,说句公道话,伯公也往往能把双方说服,化解矛盾;村里人在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字,或不能理解的句子,也经常来到我们家向伯公请教。而我爸爸是堂兄弟中读书最多、最出色的一个,自然接过伯公的真传。小时候,爸爸每天从地里回来,就会叫我们几兄妹搬来小板凳,围在他的身边,然后叫我们读《古诗百首》、《三字经》、《千字文》等书。在我们读熟了的时候,爸爸又会给我们讲解其中的意思。为了加深认识,爸爸往往还配上一些滑稽的动作,惹得我们咯咯大笑。晚上, 爸爸常常还会给我们讲故事。夏天的时候,在门口的树根下,一边乘凉,一边听爸爸讲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牛郎织女、大蛇和千金、渔夫和金鱼等动人的故事,引人入胜,久久回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爸爸在鼓
励我们多读书的同时,还要我们多劳动体验生活。从五六岁开始,我们兄妹就要起床做早餐、洗自己的衣
服和鞋子。大一点的时候,还要到田里帮忙除草、耘田、背柴、晒玉桂……出去干活,我们兄妹几个就是小生产队;上学读书,我们兄妹几个又是班上的佼佼者。耕田让我们从不挨饿,读书让我们成为有思想有文化的人。
长大后,我们兄妹都走出了大山,尽管不耕田了,但是我们始终牢记着“耕读传家”的古训。如果读书能够有出息,就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人笨拙一点,也可以安身立命,老老实实地耕田养家不愁吃不挨饿。农民,至少还有自己的根本,有那一片肥沃的土地作为生存的保障。年轻的时候,可能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闯一闯、搏一搏,奋斗过,努力过,心中就会无悔。“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年老了,疲倦了,还可以回到乡下,落叶归根,种点田地自食其力,朝看日出、晚看月升,静听蛙鸣雀叫,细品苍翠山色,一杯清茶回眸往事,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杨琼凤,广西作协会员、藤县作协秘书长,出版 有个人作品集《站在你的窗台唱歌》。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